推薦序
林文寶說:我是孔老夫子第N代學生◎林文寶(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這次,我那個作家學生澎維,重新寫下孔老夫子的故事,用她獨有的見解和方式,沒想到竟然如此悅耳動聽。
澎維採訪許多認識孔子的人,他的家人、學生、君王等,讓周邊的人說說孔子,顛覆學生想到「子曰」就和夢周公連在一起的印象,卻有點像在看孔子的「八卦新聞」,窺探孔子私密的快感,讓我很快就把這本書翻完,哇!好看。
孔子的一生應該是中國史上最早的「我們這一班」的故事。
我身為孔子的學生,他教會我兩件事,「因材施教」與「有教無類」,至今我還秉持這個態度教導我的學生。孔子代表著傳統儒家精神,而他所教會我的不只是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影響我許多美學態度。
我覺得沒有一件事比教會學生如何生活更為重要。
看到孔老夫子班級的故事,和看看自己和學生的相處,對照之下,真的很有趣,時代的轉移,很多事變了,但很多事卻沒變。
孔子和學生子路、顏回之間的動人師生之情,還有和其他學生之間的精采互動,還真讓我羨慕,我想若沒有這些學生相隨,就不會有孔老夫子的偉大吧。
跟孔夫子一樣,我也愛我的學生,做為老師最開心的事,是看到他們有所成就。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老師或者學生,看看這些故事,你會有所感動的,不應只要求學生要看,老師也要看。
作者序
老師,我還是不了解◎岑澎維(本書作者)
國中時,反覆頌讀《論語》的情景,依然那麼深刻的留在心底。多少個下課時間,我坐在坐位上默背《論語》,不敢下課,因為下一節就要小考。
那時候,對這個固執的老人,自己以為很了解他了,卻不知道,就像面對自己的父親一樣,他的脾氣、他的頑固、他的古板、他的堅持、他的懷才不遇,我似乎都知道,但是我真的了解他嗎?他的內心世界,究竟在想什麼呢?
這位一身風采的老先生,我多麼想要為他寫一篇傳記呀。
那是年少時的願望。後來,在那一排白千層的老樹下,我的高中生涯裡;在我一次一次背誦《論語》,還沒有立志要成為作家前,心裡早已渴望著有一天,我要為這位老人家寫傳記,讓我把滿肚子的嘲弄,化為文字記錄下來。
所以,當國語日報兒童文藝版主編,陳素真小姐再次跟我確認:要動筆了嗎?確定要寫孔子嗎?我才猛然驚醒,自己做了一件多麼痴傻、多麼吃力的事。
孔子的偉大,讓人無法逼視,就像太陽一樣,我只能從輪廓鮮明的影子之中,去讚嘆他的光芒。
所以,當我能這麼做的時候,我卻無法下手。他是這麼的完美,我不敢直接書寫,當我越靠近這位長者,越不敢嘲弄他,因為越靠近他,越覺得自己微渺。
那麼,我堅持要寫的,到底是什麼?就像高中時代,一層一層剝開白千層樹那樣,我剝開自己的企圖,一層又一層我慢慢明白,我只是想要回到學生時代,回到那個理直氣壯的時代──
「老師,我還是不了解。」
還有什麼比「當學生」更幸福的?寫《大家說孔子》的我,又回到那個幸福的時代,對老師予取予求,可以放心大膽、勇敢的說自己不會。
我在書桌前,再次回顧聖人一生,好幾次無法停止。孔門親近老師的學生、孔子教導學生的情景,夾雜著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夾雜隨著老師在杏壇前學習的情景,一切歷歷在目,寫作的滋味竟變得這麼美好。
原來能夠永遠跟隨著老師,是一件這麼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