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
讓孩子演活孩子
心理師/游乾桂
一座封閉的城堡中,有一百名博士,三百名碩士,五個木匠師傅,三個書法家,獨獨一個園藝專家,你覺得誰最有出息?我猜是園藝專家吧,因為他是「唯一」,獨占市場。
一齣戲,總有主角、配角等等,人人爭著演,也有人只是跑跑龍套。主角戲分重,但壓力大,得失心高,並非人人能演,更不可能場場戲都由他當主角。跑跑龍套便簡單多了,戲分少,壓力小,乏人爭取,但有人龍套跑得好,每場戲都看得見他。龍套跑得好,照樣可以常常上舞臺。
《胖石頭》提供了行行有狀元的有意思思考,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舞臺。稱職的表演,拿出看家本事,便有立錐之地,讓自己揮灑才華。我一直相信,舉頭各擁一片天。
演的是主角、配角、龍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演好了自己。
社會本來就是一座金字塔,有塔尖的人,也必須有塔底的人。扮演何種角色,有時很難自我決定,因為它和天生的資質與興趣有關。表面上看來,醫生比表演者有地位,但實際上並非絕對,端賴你是否把這個角色演活?差勁的醫生,或者毫無醫德者,遠遠比不上優秀的表演者,或是巧妙的工藝師。
更何況,塔尖的競爭者,全是頂尖人物,反而鬥爭激烈,壓力沉重。孰幸?孰不幸?很難論斷哪!
行行有狀元!優秀不優秀,別人無法決定,你到底付出多少才是重點。
努力是成功的條件,而等待也是關鍵。細水長流,大器晚成者多得是,小時不佳,未必代表大時不了了。例如,被譽為「非洲之父」的史懷哲醫師,就是到了三十歲改念醫科,三十八歲才畢了業,卻成了人人敬重的好醫師。
老頑童劉其偉先生,既是工程師,也是人類學家、探險家,還是畫家;他的畫無師自通,三十八歲才拾起畫筆,卻畫出在畫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愛默生說,人生像旅程,關鍵並不在於你是否到了終點,而是曾否玩得精采。
胖石頭也許是戲中的配角,但卻是小豬仔心中的主角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