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普立茲獎最佳非小說
布萊德利庫柏攜手HBO改編為迷你影集
籠罩全球的恐怖組織之歷程
在扣人心弦的戲劇性敘事中,普利茲獎獲獎記者喬比‧渥瑞克追溯了伊斯蘭國背後的伊斯蘭民兵如何在一個偏遠的約旦監獄出現端倪,然後在兩位美國總統不知情的幫助下傳播。
當約旦政府在1999年對一群政治犯實行特赦時,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之中有一個是恐怖分子策劃者阿布‧穆薩布‧扎卡維,很快就是伊斯蘭運動的創造者,一心想主宰中東。在《血之黑旗》一書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吸引人的伊斯蘭國崛起的事件,喬比‧渥瑞克展示此人的狂熱,以及布希和歐巴馬總統的戰略錯誤,如何導致伊斯蘭國的旗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片地區被升起。
扎卡維從伊拉克北部基地指揮恐怖攻擊開始,但正是2003年的美國人入侵,將他推向了一場龐大的叛亂之首。錯誤地認定他是薩達姆和賓‧拉登之間的聯繫,美國官員無意中激怒了志同道合的激進派,為他的事業團結起來。他們的野蠻斬首和自殺炸彈的浪潮,一直持續到2006年美國和約旦情報發現線索,導致對扎卡維隱藏處的致命空襲。
然而他的運動持續著。首先在伊拉克稱他們自己為蓋達,後來是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或ISIS,他的追隨者在伊拉克敘利亞邊境不穩定的無政府地區裡避難。當敘利亞的內戰在2011年爆發,而在美國大力介入下,伊斯蘭國抓住機會延續扎卡維的夢想—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哈里發國。
利用對中情局和約旦情報來源的獨家高級訪問權,渥瑞克根據外交官、間諜、將軍和國家元首的觀點,編織出扣人心弦的操作細節,他們許多人預見到一種比蓋達更糟糕的威脅,並試圖拼命地阻止它。《血之黑旗》是一個輝煌而明確的歷史,揭示了當今最危險的極端主義威脅漫長的歷史軌跡。
作者簡介:
喬比‧渥瑞克(Joby Warrick)
自1996年以後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他是普立茲新聞獎的得主和《三重間諜》的作者。
譯者簡介:
周 健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中國歷史學會理事
中國邊政協會理事
中華戰略學會顧問
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理事
專書
《新編本國史地》(五南,1988)
《國際反猶主義之探討》(臺灣商務,1988)
《超心理學探秘—預言、幽浮與靈異現象》(派色文化,1994)
《超心理學探秘—預言、幽浮與靈異現象(增訂本)》(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
部,2011)
《西洋史探微》(新文豐,1994)
《世界超自然現象之謎》(派色文化,1999)
《天之鏡〈譯著〉上冊:中南美洲與埃及祕境探奇》(臺灣先智,2000)
《天之鏡〈譯著〉下冊:高棉與復活節島魔幻之旅》(臺灣先智,2000)
《天之鏡〈譯著〉(全譯本)》(商周,2013)
《探索謎樣世界:神祕現象狂想曲》(五南,2015)
《諸神的魔法師〈譯著〉》(商周,2018)
學術論文與一般作品一百餘篇
章節試閱
第一部:扎卡維的崛起
第一章、何方神聖只靠雙眼指揮?
約旦最惡名昭彰的監獄是在賈福(al-Jafr)的舊要塞,數十年以來,以棘手人物被遺忘而聞名。它位在與貝都因(Bedouin)村落同名的地方,在該國東南方險惡的沙漠中,路上標示著人類居住的外在界限。在監獄之外,地形扁平進入烤乾泥巴的盆地,無山丘或岩石或草堆的殘梗,向地平線延伸。古代的海洋曾經至此,數十億年前已蒸發,只剩下一片空白,猶如消失的肢體,空洞得不自然,少數遊客停下來看一眼,油然產生畏懼感。1962年,電影製作人大衛‧連(David Lean, 1908-1991),在同一處泥灘拍攝〈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寫下「那裡是個可怕的孤寂之地」,表示該地是「我所見過比任何沙漠更沙漠的地方」。電影編輯霍華德‧肯特(Howard Kent)簡單描述賈福是「警告地獄的模樣就像此地」。
英國軍隊的視察官,選擇這裡建立一座雄偉的監獄,使用石灰石築牆,豎立高瞭望塔,囚禁對一般監獄具危險性的政治犯。數年之後,約旦人在此處,開始隔離威脅到國家的巴勒斯坦戰士和其他激進分子。無數的囚犯,其中許多並無正式的控告,在窒悶、害蟲橫行的監獄中逐漸憔悴,他們遭受悶熱溫度、腐臭的食物,以及接二連三的凌虐,後被聯合國調查人員記錄。新來的囚犯,照例遭到毒打,直到他們失去意識,其他的被用電纜鞭打,以點燃的香菸燒灼,或倒吊,用放在膝蓋下的棒子支撐,警衛很開心的稱這種姿勢為「烤雞」。日復一日,厭倦遣送犯人至與社會大眾孤立的代價,並損及其聲望。1979年,最後一批囚犯,轉移至其他監獄,賈福被遺棄在蠍子和鬼魅之中。
經年累月,在突然的變動中,老監獄復活。公共安全部的官員,擔心在中央斯瓦卡監獄中,一群反政府狂熱分子的行為。1998年,他們決定隔離此一團體,以預防擴散蔓延。官員重開賈福滿布灰塵的牢房,急速派遣一支工人大軍,打掃走廊,並準備一間大型的牢房,可使所有的囚犯皆關在一起,將25個鋪位,安排在狹窄的走道上。監獄的入口處,有嶄新的格子狀鋼製的大門,室內唯一與外界的通道,是只有膝蓋高的通風口。當一切就緒,相關部門任命一位典獄長,並雇用日常的編制:警衛、洗衣工、廚師。犯人太少,雇用個別的醫師,健康部門指派剛從醫校畢業的巴賽勒‧薩卜哈(Basel al-Sabha)。薩卜哈到此村落,為約旦最危險的50人服務倍感壓力。
對薩卜哈而言,是一項不受歡迎的任命,24歲、高大、有張好看的娃娃臉,對這個職位強烈表示不滿。約旦的監獄是個惡劣的場所,至少在聲譽上,此處比其他各地的監獄更聲名狼藉。薩卜哈的焦慮在就職首日更形加深,典獄長是一位中年上校,名易卜拉辛(Ibrahim),安頓之後,查閱安全預防名單。典獄長警告,像這些囚犯,在所有的時間,即使是在看診時,也要在獄門的另一邊。他也警告,薩卜哈不會平靜的去思考,心理上的門檻並無足夠的防護。
易卜拉辛說:「這些人非常危險」,「即使他們不足以為害你的人身安全,他們總有辦法影響你。就連我也很戒慎恐懼,才會不受他們影響。」
典獄長描述新囚犯的怪癖,從他們奇怪的穿著──大多數堅持穿上阿富汗式的上衣,蓋住監獄的制服,因為緊身長褲暴露太多──在斯瓦卡,許多警衛被他們的魅力吸引,監獄被迫在任何部門的放風時間,限制在90分鐘之內,因囚犯可能會碰面,他們有能力改變重刑犯,甚至是監獄的雇員。
巡視結束,典獄長再三警告,小心這些囚犯,他說有位囚犯──很明顯的是區域領袖──有卓越的魅力。此人名馬卡迪西(Maqdisi),是位宗教領袖和才華洋溢的傳道士,有能力感染他人,心靈扭曲,像穆斯林版的拉斯普丁(Grigori Yefimovich Rasputin, 1871-1916)。
易卜拉辛說:「他非常聰明,是位伊斯蘭知識的活動圖書館。」「當你看到他時就會知道。是位英俊、高大和纖細,有淡褐色的頭髮和藍眼睛的人。不要被他愚弄。」
不久之後,薩卜哈在警衛護送下進入監獄裡面,經過瞭望台、武裝警衛,到達關押犯人的牢房。天色將暗,暗淡的光微弱的透過入口的門閂。醫生靠近,已能辨識整排床鋪,瞥見不協調的囚犯的身影。
48名囚犯筆直的坐在床鋪或跪墊上,面對入口,全神貫注,好像被徵召的軍隊接受檢閱。正如典獄長所言,每個人皆穿著特別的制服,寬鬆的上衣,蓋住囚犯標準的藍襯衫和褲子,所有的眼睛盯住靠近大門的人。
監獄前面有兩個人。第一個身材高大,修長,戴著學者用的眼鏡,糾結的淡褐色頭髮,露在祈禱帽的外面。薩卜哈猜測,此人就是典獄長口中的馬格迪西,在監獄大建築中有魅力的領袖。第二個人出現,吸引著室友的注意。他膚色黝黑,身材較矮,但孔武有力,厚頸厚肩,可能屬於摔角或體操選手。薩卜哈在近距離,注意到此人的右肩有不尋常的疤痕:鋸齒狀的傷口沿著像被墨水染色的皮膚上的斑點,呈現舊傷痕的顏色。圍繞在傷口的皮膚,顯現是外行人所進行的縫合。
疤痕的主人長期研究鋪位的排列,後注視來訪者,相貌不突出,肥胖,在稀疏的鬍鬚下埋著雙唇。但雙眼令人難忘,在監獄的微光之下,深黑色的眼睛顯得深不可測。他們傳達冰冷的情報,除去警戒、調查,缺少任何感情的跡象。既無歡迎,亦無敵意。他的外表像一條蛇,研究剛掉進他籠子裡的年幼的胖老鼠。
最後,典獄長開口。他喃喃自語介紹新來的醫師,然後宣布看診的時間。他說:「所有的囚犯若有什麼不適,均可進行診療。」
薩卜哈側身移動至門口,等待不可避免的忙碌。他準備妥當,帶著補充的藥丸和藥膏,以治療在封閉的牢獄中最常見的出疹、輕傷、過敏和胃痛。囚犯紋風不動,等待疤痕男的訊號。最後,他轉移眼光向坐在監獄前面床鋪上的犯人,當他巧妙的點頭,坐著的囚犯就會站起來,靜悄悄地走向門口。他第二次點頭,第三次點頭,一對一,囚犯在醫師面前排成一列。
五個人,只有五個被傳喚,這些人和疤痕人,全都沉默不語,他轉向醫生,流露出不屑,此人的外表鎮定,甚至在約旦最擁擠的監獄中,仍有絕對地控制力。
薩卜哈感覺有些不安,猶如在舊城堡的深處顫抖。他驚訝「他是何方神聖,只用雙眼指揮?」
數日以後,醫師蒐尋檔案以洞悉新病患,何以監獄的官員會對他們畏懼三分。他知道團體的核心,大概有兩種人組成,他們是1990年代早期,約旦激進伊斯蘭教派的成員。例外的是馬卡迪西──一位具煽動性的傳道士,以冗長的演說對抗阿拉伯領袖而聞名──他們個人的歷史並不起眼。有些人是街頭地痞,在狂熱分子中得到信仰、接納和目標。其他曾經是在1980年代,參與阿富汗對抗蘇聯戰爭中的阿拉伯部分志願軍。返回安全穩定的約旦家鄉,這些人被組織吸引,提供重新體驗對抗伊斯蘭教敵人,在持續的聖戰中,阿富汗戰鬥的光榮。
他們在約旦發動聖戰的努力,除了光榮,其他的皆微不足道。馬卡迪西小組的領袖們,在計畫攻擊以色列邊境的崗哨,執行初次行動之前,即已被捕。其他團體的目標,是西方腐敗的、微不足道的象徵,從賣酒的商店,至錄影帶店和色情電影院。最早企圖引爆之一的行動,卻驚險地失敗:一名成員志願前往名為沙爾瓦(Salwa)的地方成人電影院內,放置爆裂物。在電影院中數分鐘,這位自以為是的攻擊者,全神貫注地在看影片,以至忘記引爆炸彈。他坐著被銀幕吸引,爆裂物在他腳下爆炸。並無觀眾受傷,但他卻失去兩腿。六年以後,兩腿被截肢者在賈福監獄中,成為薩卜哈的負擔。醫師注意到初訪時的他,在床鋪上用雙手支撐,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整齊的截肢。
到現在,幾乎所有的人已被監禁四年或更長的時間。但假如囚犯違背聖戰分子和削弱他們的意念,企圖者是徹底的失敗。販毒者、盜賊和殺手,因共同的理由被關在一起,藉每日的奮鬥,鍥而不舍地如宗教純正主義者。他們分享普通的教義,ㄧ種馬卡迪西創造的伊斯蘭嚴格的規範,在漫長的牢獄生活中灌輸思想。他們也擁有一項不尋常的戒律。團體的舉止猶如軍隊,有清晰的權威脈絡,毫無疑問地服從馬卡迪西親自挑選的執行者,這位身上有疤痕,胸膛厚實的人,在薩卜哈初次造訪監獄時,即留下此種印象。馬卡迪西告訴這些人,去思考什麼,但他的第二招控制所有人:囚犯如何說話和穿著,他們要讀哪些書,他們收看哪些電視節目,他們接納或抗拒監獄哪些命令,他們何時及如何戰鬥。此人的教名是阿瑪德‧法迪爾‧卡拉耶勒(Ahmad Fadil al-Khalayleh),但他寧願被稱為「哈立布」(al-Gharib),亦即「陌生人」,是在阿富汗內戰中做為戰士的日子所使用的頭銜。然而,有些人已稱他是「來自扎卡(Zarqa)的人」,扎卡是位於約旦北部他成長的工業小鎮。阿拉伯文稱此一名詞為「扎卡維」。
薩卜哈能近距離地觀察兩位領袖。他覺得馬卡迪西溫和、親切,比使人迷惑的神秘人物,更像隨和的教授。在靦腆的40歲,他像一位知識分子有令人乏味的外表,感覺他擔當得起更佳的團隊,勝過和他共同生活在監獄中,少數一群畏首畏尾的人。他坦率地給與宗教上的忠告,偶爾作下裁決或訂下宗教規則,但他喜歡花費時間在獨自的研究,撰寫文章和閱讀《古蘭經》(Koran)。在出版物中,馬卡迪西毫無畏懼:透過在伊斯蘭世界,諸如《民主是一種宗教》(Democracy Is a Religion),這種煽動性的作品中,獲得名聲,在此書中,他譴責世俗的阿拉伯政權,傾向反伊斯蘭教,號召應將其毀滅。他的著作後在伊斯蘭教徒中獲得共鳴,以致五角大廈(Pentagon)在2006年委託研究,稱他是在聖戰知識分子宇宙中非常重要的新思想家。
從前伊斯蘭教條主義者,亦批判阿拉伯世界的領導者,腐敗和對宗教不忠實。相同的主題出現在埃及有影響力的作家薩伊德‧奎特布(Sayyid Qutb)的書中,他的作品啟發蓋達的建立者。但在瑪格迪西的觀點,每個穆斯林,當面對官方傾向異端的證據時,有義務採取行動。只是為信仰去譴責腐敗的統治者還不夠。阿拉強迫他們可予以屠殺。
約旦的作家和知識分子哈珊‧阿布‧哈尼(Hasan Abu Hanieh),在他的理念開始僵化時,與瑪格迪西往來,他說:「他激進的結論是領導者們不忠實,穆斯林可殺掉他們,『殺人』是轉捩點。有個訊息,穆斯林反應,他們感覺政權很愚蠢,允許外國人占領阿拉伯的領土。對這些人而言,馬卡迪西並非是唯一認為他們的觀點正確,但告訴他們,他們有義務去做一番事業。」
很奇怪,這個人的呼召如此坦率,去對抗伊斯蘭的敵人,卻傾向從衝突中迴避。如同薩卜哈的觀察,當審訊官和情報人員造訪監獄,他同意他們很有禮貌,並提到他們的家庭,對比其他囚犯的狼狽,係在同一批人手中遭受折磨。他有耐心地向警衛和獄卒解釋,何以他們及其政府是異端,引用《古蘭經》支撐他的論證。但他遇到挑戰時通常會退卻,允許對經文嚴肅的解釋亦有效。
某日,他告訴薩卜哈:「你可成為國會議員,仍然是一位好的穆斯林」,提供弦外之音,看似反駁他關於反神權政治統治邪惡的中心論題。「假如某人因他想服務人群而當選,將是個好的穆斯林。但假如他相信民主──假如他相信是由人來統治──他是個異端分子。」
馬卡迪西似乎對年輕的醫師有好感,他雖然很世俗,卻是賈福監獄中,唯一擁有高學位者。當馬卡迪西最年輕的妻子生病,在造訪這所沙漠監獄時,他們的關係在這天有所轉變。這名婦女罹患不尋常的經期出血,薩卜哈被安排在村莊中私人的診所裡看診。這個動作可能有違規的危險──許多極端保守的穆斯林男子,拒絕讓男醫師替其妻子看診──但馬卡迪西衷心的感激。自該日以後,醫師造訪監獄受到露齒微笑的歡迎。
但在賈福監獄這種艱困的場所,彬彬有禮和知識分子,對領導者而言,不過是貧乏的工具。馬卡迪西需要一個殺手。在扎卡維,他已發現最完美的助手:此人有著優越性,可立即卑躬屈膝地奉獻和絕對殘忍。馬卡迪西關於他的副手,稱讚地說:「他非常強悍,他是約旦人中的約旦人──部落之人。」
他們的人格特質並不相同。扎卡維豪無溫情和言外之意的度量。疤痕人從不會笑。他不會從監獄的員工那裏得到問候,或者參與他們閒話家常。當他發言時,流露出中學留級生的街頭黑話,在扎卡維最強悍的一夥人中成長,猶如吹毛求疵者和麻煩的罪犯。從少年時期以來,他的粗野和拒絕遵從習俗,給他帶來麻煩製造者的標誌。他們也幫助擦亮此一傳奇,在他33年的生涯中,早已開始和扎卡維混在一起。
然而馬卡迪西喜歡書本與理念中飄渺的世界,扎卡維純粹是個肉身,有結實、肌肉發達的體格,以使用將石頭放在桶子裡,當做槓鈴舉重而出名。他前科累累的傳奇故事──刺人、鞭打、拉皮條和販毒──使他看起來很危險和深不可測,是個行動派,有能力為所欲為。
他在阿富汗作戰勇敢,甚至魯莽,他易於衝動,傾向暴力的惡名,也跟隨他帶進監獄。在監獄中,最初習慣性地挑戰當局,他和別人一樣被監禁,只要干擾到他,他就會以暴力羞辱囚犯,有時用拳頭或粗糙的武器,有時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用性暴力。有一次在盛怒中,用力抓住警衛制服的領子,懸掛在掛外套的鉤子上。另外的時間,他教唆囚犯用床鋪框架做成的粗糙的棍棒,以及劍,進行武裝暴力抗議。囚犯喊著:「我們準備去死!」有些人真會如此這般,除非典獄長及時調停,同意聖戰分子的要求。
在馬卡迪西的教導下,扎卡維收斂許多,但暴力的能量簡單地改變了形式。扎卡維開始默記《古蘭經》,花費時間去閱讀,或呆滯地瞪著放在膝蓋上打開的經書。他擴散的怒氣化約為一個焦點:兇猛的、一心一意的痛恨被阿拉察覺的敵人。名單始於約旦的君主──胡賽因(Hussein)國王,扎卡維視他是一個「人造」國家非法的領導者,為和以色列媾和無法形容的罪行負責。它也包括政權的服侍者:警衛、士兵、政客、官僚,以及從當前體系中,獲益的無數其他的人。甚至監獄中的囚犯,他譴責是不信者(kafirs)。對穆斯林而言,這個名詞並無別稱;如果使用穆斯林宗教領袖的裁決,它意味著此人已失去伊斯蘭法的保護,不受懲罰地可誅殺之。在監獄中,警衛開始將扎卡維及其緊密的追隨者,歸屬為「塔克菲里」(al-takfiris)──「開除教籍者」。
同時,扎卡維在伊斯蘭囚犯中,展現強悍的手腕,猶如一位領導者和一位殺手。他要求對他絕對地服從,他痛斥他們,不管是他們挑著禱告,或觀看未戴面紗的女主播播報電視新聞時。儘管他亂七八糟的作風,卻因他無畏的挑戰監獄當局而獲得讚賞。當官方的參訪者抵達賈福,扎卡維通常視而不見,甚至打招呼也被拒絕。他也命令其徒眾如法炮製。
有一天,約旦同意開放監獄,讓人權團體前來視察,一位內政部高級官員抵達賈福,檢視現況,懇求囚犯勿向這些外國人透露任何負面的訊息。這些伊斯蘭教徒拒絕回答他的問題,甚至不正眼看他。
動怒的官員首度破口大罵這些人,然後引誘他們合作,他們的刑期可予縮短。
他說:「神的旨意,胡賽因國王會原諒你!」
扎卡維突然站出來,用手指戳向官員鼻子的前面。
他吼著:「這位主人不是我們的主人!我們的主人是萬能的阿拉。」
探訪者大聲斥責:「我向神發誓,你將不會被釋放!你將待在這個監獄!」
扎卡維冷冷的回答:「藉著阿拉,我們將會出去。假如神的意志孔武有力。」
扎卡維有另外一面。薩卜哈在他探訪監獄時,偶爾捕捉到他的一瞥。與扎卡維平常的行為格格不入,好像他是分裂人格的患者。
所有賈福的人皆知扎卡維如何崇拜他的母親,當她探視時,他變得像個小男孩。他會準備數日,在水槽中洗淨他的衣服,並且將他的床鋪清理乾淨。有些囚犯知道他會給她和他的姊妹寫情書。幾乎不會提到他的妻子茵提莎(Intisar)和兩名幼子。但在給母親和姊妹的信中,寫下充滿感情的注解,用詩來裝飾,並在邊緣手繪花朵。
他寫給烏姆‧卡達瑪(Umm Qadama),使用藍、紅墨水,交錯地在仔細速寫的注釋中:「噢,姊妹,妳因為我的信仰的緣故,為我的監禁而受苦。」在信尾寫下這首詩:
「我的姊妹啊,我寫給妳一封信,
一字一句皆出自我靈魂的願望,
我用心中的火焰寫下最初的事情,
其次是我的愛和渴望。」
另一扎卡維的事情就是對他生病和受傷的夥伴誇張的照顧。當任何伊斯蘭教徒生病,他自告奮勇地扮演英雄式照顧者的角色,放棄自己的毛毯和糧食,以確保他們的舒適。他徘徊在薩卜哈身旁,第二位醫師加入監獄的幕僚,當他感覺他的夥伴被欺騙時,則威嚇他們。
依據薩卜哈的回憶,他會要求:「你答應給這個人的藥物在哪裡?」有一次,當一個囚犯離開監獄數日,至醫院接受治療,他焦躁地像神經質的親人,不斷要求薩卜哈提供關於這個囚犯狀況的消息。
薩卜哈特別被扎卡維展現對最虛弱的囚犯的體貼所感動,這位被截肢者,名艾伊德‧賈哈里尼(Eid Jahaline),即在攻擊色情電影院時倒霉的炸彈客。賈哈里尼飽受心理失調的痛苦,加上身體的缺陷,不管極度的殘疾,通常和其他的伊斯蘭囚犯合衣而睡。扎卡維身先士卒擔任好像是他個人的男僕,幫助他洗澡、更衣及餵食。多數時日,他簡單地用手臂舀起這個無腿的人,抱到洗手間。薩卜哈猜想,每日的例行公事非常繁瑣,扎卡維特殊的禮儀感,真誠的同情他的同志。根據伊斯蘭教徒嚴格的道德規範,在他人面前裸露身體是構成羞辱和罪惡。
有天夜晚,當薩卜哈巡視監獄時,賈哈里尼像偶爾熔毀的爐心,痛苦地尖叫失聲,通常需要注射精神抑制藥,薩卜哈抓住注射器,準備去打針,扎卡維在他身前擋住他。一句話也不說,扎卡維從一張床上拿起一條毛毯,蓋住賈哈里尼的下半身。他用一隻手拿著毛毯,另一隻手拉下殘疾人褲子的鬆緊帶,露出狹窄像新月形的皮膚。然後他走向醫師。
他命令:「要確定它是在正確的點」。
薩卜哈透過衣服感覺到賈哈里尼的骨盆,滿意的將針扎入骨盆的肌肉。
打完針以後,賈哈里尼安靜地在休息。薩卜哈發現扎卡維以滿足的眼神看著他。在卑劣的眼神中有些不一樣,這種特性是醫師在從前所未曾注意到的。他想它可能是一種激勵人心的笑容。
1998年冬季的降臨,帶來結冰的溫度,新囚犯湧進,監獄的官員試圖減輕人滿為患的狀況。伊斯蘭教徒仍然一直隱居在一起,但現在微弱的刺耳聲音開始展現。某些聖戰分子公開建議,扎卡維應當取代馬卡迪西出任領袖,他專業的舉止開始在團體中某些成員之間產生磨擦。
扎卡維未採取行動,反對他的領導人,但許多囚犯的感覺已很清楚。馬卡迪西言外之意的神學論辯,已在中學消失,出色的罪犯製造出團體中的多數人。這些人喜歡像扎卡維這種強悍的資格認定,是個吹毛求疵的人,談吐坦率,並拒絕妥協。如同他自己承認,馬卡迪西並非是個戰士。甚至在阿富汗的阿拉伯訓練營中,他放棄學習如何使用槍械。
阿富汗一位老兵後來解釋:「他不是一位戰士,他甚至沒有一天活在子彈、飛彈和戰車之間。」
扎卡維很清楚成為繼承者,他逐漸成為主角,在領導人祝福之下,離開馬卡迪西去監督精神事務。在監獄外面的重要人物首度開始聽到他的名字。在伊斯蘭運動少數異議分子中,擁有許多崇拜者,從倫敦至約旦河西岸(West Bank)的巴勒斯坦城市,其中某些人透過中東、北非與歐洲,獲得支持和廣泛的聯繫。現在他們透過馬卡迪西,學習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協助,一位有著非凡勇氣及天然領導能力的阿富汗老兵。
第一部:扎卡維的崛起
第一章、何方神聖只靠雙眼指揮?
約旦最惡名昭彰的監獄是在賈福(al-Jafr)的舊要塞,數十年以來,以棘手人物被遺忘而聞名。它位在與貝都因(Bedouin)村落同名的地方,在該國東南方險惡的沙漠中,路上標示著人類居住的外在界限。在監獄之外,地形扁平進入烤乾泥巴的盆地,無山丘或岩石或草堆的殘梗,向地平線延伸。古代的海洋曾經至此,數十億年前已蒸發,只剩下一片空白,猶如消失的肢體,空洞得不自然,少數遊客停下來看一眼,油然產生畏懼感。1962年,電影製作人大衛‧連(David Lean, 1908-1991),在同一...
作者序
序言
2015年2月3日,約旦,安曼
黃昏不久,處決薩吉達‧里莎薇(Sajida al-Rishawi)的文件送達該城的女子監獄。正在華盛頓進行正式訪問的國王阿布都拉二世(Abdullah II)親自下令,用私人飛機送抵約旦首都的皇家法庭。職員將指令送至內政部,後轉送至監獄,引起一陣騷動。正式的處決過程複雜,需經很多步驟,國王的意願已很明確:翌日日出之前婦人將面對絞刑台。
典獄長迅速趕去監獄,里莎薇保留一種自我強迫性,單獨地監禁近10年。犯人現年45歲,身材不再纖細,大部分的時間在看電視或閱讀平裝的《古蘭經》,無人探視,一直穿著監獄所發的油膩的頭巾。她並非是愚蠢的女人,看似不斷地切斷外界與她有關的事情。在被判死刑之前,在罕見的會面中詢問政府委任的律師「我何時可以回家?」後來這種會面亦取消。
現在,當典獄長請她坐下,向她解釋將在清晨受刑,里莎薇點頭同意,但一語不發。如果她哭泣、禱告或詛咒,監獄中將無人聽聞。
她會面對死亡,任何人都不感到驚訝。在2006年,法官因她參與約旦前所未有最糟的恐怖分子攻擊:三家飯店同時發生爆炸,60人遇害,多為參加婚禮的來賓,而宣判將她處以絞刑。她是自殺炸彈客,性格古怪、愁眉苦臉,在電視鏡頭前尷尬的擺姿勢,炫耀綁滿炸藥的背心,卻未能引爆。昔日,安曼市民皆知其故事,何以這位35歲未婚的伊拉克人,會同意嫁給陌生人,他們可成為夫妻自殺組;她如何驚慌失措地逃亡;搭計程車徘徊在城市北部的郊區,因為迷路,阻擋路人詢問方向,仍然穿著有血跡的衣服和鞋子。
但幾乎10年已過去,飯店已重建和重新命名,里莎薇卻消失在約旦錯綜複雜的刑法體系中。在朱瓦伊達(Juwaida)女子監獄,她的穿著像逐漸黯淡聲名狼藉的人,猶如博物館中無價的收藏品,而今再也無人注意她。國家安全單位有些老練的官員稱她是「扎卡維的女人」,以嘲弄的口吻言及惡名昭彰的恐怖分子阿布‧穆薩布‧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他下令攻擊飯店。年輕人幾乎不記得她。
然而一個月之後,豬羊變色。扎卡維的追隨者並未忘記里莎薇。恐怖分子數年以來胡作非為,今日在約旦用阿拉伯文的頭字語「Daesh」──即英文的伊斯蘭國(ISIS)。2015年1月,伊斯蘭國要求釋放里莎薇。
要求釋放她成為約旦國內危機的核心。約旦空軍一架戰機墜毀在敘利亞,年輕的飛行員被伊斯蘭國的戰士生擒。該組織播放驚恐、幾乎裸身的飛行員,被咧嘴而笑的聖戰士簇擁之下遊街的照片,某些人甚至擁抱這位阿拉(Allah)從天而降的大禮。
從皇宮到安全單位,國王與其顧問對如此可怕的消息採取強硬態度。他們擔心伊斯蘭國會公開處決飛行員,或恐怖分子會為他要求天價的贖金。
實情是伊斯蘭國以恐怖的方式宣示其決定。在墜機不足一週。飛行員的家屬在家中接到電話,係從飛行員自己的手機打來。在另一頭,一個陌生、操伊拉克口音的阿拉伯人,提出該團體的單一要求。
打電話的說「我們要我們的姐妹薩吉達」。
一些新的要求伴隨其它的要求重複提出,反覆無常,主要是單方面的談判。所有的要求均送到約旦情報局(Mukhabarat)的總部,放在負責反恐單位47歲准將的桌上。即使是在一情報單位服務,因其強悍而惡名昭彰,阿布‧海薩姆(Abu Haytham)作風獨特,是位擁有粗壯的街頭鬥士體格的人物,又有像鐵砧般的人格。多年以來,以許多化身和伊斯蘭國戰鬥,在審問時破獲該組織的高層間諜而著名。扎卡維本人輪番進出海薩姆掌控的監獄,伊斯蘭國現在尋求釋放里莎薇。
約旦以外,要求的意義不大。里莎薇不像飛行員或領導人,或甚至做為一個象徵,並無太大的價值。她以正好參與一件恐怖攻擊而聞名,卻搞砸了。幾乎不是「扎卡維的女人」,她甚至從未見過這位下令攻擊的男人。假如伊斯蘭國未提到她的名字,她會樂於將其餘生平靜地在監獄中度過,她的死刑因缺少任何特殊的理由去執行,而無限期的擱置。
但阿布‧海薩姆了解。藉求助於里莎薇之名,恐怖分子回到該組織的起點,返回在伊斯蘭國出現之前或在敘利亞的內戰時;在伊拉克(核子反應爐的)爐心熔毀之前,帶給此一運動崛起的機會;甚至在世界聽聞一位名叫扎卡維的恐怖分子之前。情報局的特工試圖不讓這個恐怖分子團體獲得立足點。他們卻失敗──有時是本身的錯誤,大部分是因為錯估其他的狀況。現在,扎卡維的聖戰士運動成為自我宣布建國,並在約旦邊界提出兩項領土要求。失敗的炸彈客里莎薇,只是伊斯蘭國準備安頓的許多舊理由之一。
為召喚這位被遺忘的鬼魅,伊斯蘭國勾起在全國歷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晚之一,那一瞬間烙印在阿布‧海薩姆世代的記憶中,自從升任情報局的領導,曾任情報首長、審查官和副手。扎卡維直接向約旦的心臟一擊,現在,飛行員落入他們手中,伊斯蘭國準備如法泡製。
阿布‧海薩姆在那天晚上現身。他記得里莎薇所有犯罪的細節,被判有罪和宣判絞刑。亦記得那天晚上的感受,血與煙的氣味和傷者的哭叫聲。
最記得兩位女孩。
她們是堂姐妹。分別為9歲和14歲,他知道名字是麗娜(Lina)及麗涵(Riham)。從安曼本地來的女孩,熱情地參加婚禮。她們穿著白衣,小臉龐,可愛,蒼白,完全的安靜。他在想「好像是天使」。
她們的父母帶領著參加婚宴,穿著幾乎相同的有花邊的衣服和時髦的舞鞋。幾乎奇蹟般的在頸部以上並未受傷。當阿布‧海薩姆剛見到她們時,是在醫院最初混亂的時刻,肩並肩的躺在板子上,他心想可能是睡著了。可能受傷。但鎮靜、昏睡。他祈禱「請讓她們好眠」。
但然後他目睹炸彈碎片所造成可怕的破洞。
在安曼拉迪生飯店(Radisson Hotel)的舞廳,當新娘和新郎在歡呼聲和鼓掌聲中入席時發生爆炸,女孩和別人一樣應該是站著。好像是在涼快的11月中旬的夜晚,舉辦沙漠的嘉年華會。新婚夫婦的父親,咧著大嘴而笑,穿著租來的無燕尾禮服,站在講台適當的位置,阿拉伯樂團的木管樂器齊鳴,鼓聲顫動,喧囂聲太大,大廳的飯店員工大聲喊叫都聽到。婚宴正進行到興高采烈的、吵雜的、被汗水濕透的、生氣勃勃的頂點。沒有人注意到有兩個穿深色外套的人,笨拙地混進門口邊,擠進舞廳前面歡呼的來賓行列之中。
令人頭暈目眩的閃光出現,然後所有的感覺崩潰──天花板、牆壁、地板都倒塌。衝擊波將飯店樓上套房的客人震下床鋪,還震破大廳高級的厚板玻璃門。一陣晴天霹靂,然後死寂。然後尖叫聲四起。
只有一枚炸彈爆炸,但將舞廳震碎,弄得像一大批的飛行刀片。炸彈的核心小心地緊密包裝無數的鋼球軸承,將婚禮的裝飾、裝食物的盤子和家具撕成碎片。木桌及大理石磁磚也粉碎。撕裂在正式宴會中穿著的女性的晚禮服、化妝包,夾克套裝和硬挺的襯衫,以及善良小女孩白色、鑲著邊的衣服。
阿布‧海薩姆後任指揮官,2005年11月初的星期三,一連串事故之前的寂靜。正好在晚上9點之前,當第一通電話打來,通報凱悅(Grand Hyatt)飯店發生某種爆炸,震撼全市。較早的推測歸咎於瓦斯桶,但隨後傳來在日棧(Days Inn)飯店發生第二起爆炸,後來又有第三起爆炸──在拉迪生飯店──報告情況比前二起更嚴重。阿布‧海薩姆熟悉這些飯店。它們是安曼的地標,是約旦標準的耀眼所在,高聳在山丘上,全市各地很容易看到,包括他自己的辦公大樓,大約有2哩之遙。
他快速趕到飯店,擠進裡面,通過救援人員,哭泣的生還者,尋找屍體,
用行李手推車運走,寄放在車道上。在舞廳之中,透過煙霧和緊急的照明設備,他看見更多遺體。有些偶然呈現大字型,為大力砰然落地的結果。其他的失去四肢。在破碎的講台上,躺著二位身穿無燕尾禮服起皺的遺體。新娘及新郎的父親靠近炸彈,立即喪命。
阿布‧海薩姆當晚召集人馬,前往三處爆炸點,蒐集他們所能找到的殘餘的爆炸裝置,大量的血肉構成三枚炸彈的殘跡。在醫院,稍後豎立木質的停屍台,臨時代用陳屍所,他被夜晚的恐懼:支離破碎的遺體所壓碎。傷者的傷口。血與煙的味道。麗娜及麗涵兩位小女孩,身穿破碎的白色衣服躺在那裡。阿布‧海薩姆,這位上了年紀的父親,擁有相同年紀的女兒。
他大聲說「是何種有人類心靈的人會做出這種事情?」
正好兩天以後,有消息傳來,攻擊者之一──一位婦女──生還和逃逸,翌日,薩吉達‧里莎薇坐在他的前面。
她必定知道某些事情,與此一明顯地重要和計畫周詳的任務綁在一起。恐怖分子下次將攻擊何處?有何計畫或許在此關鍵時刻曝露?
婦女偶爾小聲喃喃自語「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她緩慢地重複這句話,猶如吸毒者。
阿布‧海薩姆跟她爭辯。他威脅她。他訴諸她的良心、宗教及阿拉。幾個小時過去──關鍵性的幾個小時,他感到不安。
他針對這點喊道「妳如此這般被洗腦!」「妳為何要保護那些將妳拖下火坑的人呢?」
婦女並未供出有用的隻字片語,往後或在未來的幾個月,在她被證明有罪和被判死刑亦然。阿布‧海薩姆甚至早已知道這個行動的幕後指使者。所有情報局的人皆知,甚至在犯人面前炫耀他的責任,用自己的聲音錄音。署名都在那裡:所有在10分鐘之內一致的爆炸;配備人肉炸彈,每一枚熟練的安裝軍用等級的「黑索金」(RDX, 一種高能炸藥),以及填滿散裝的金屬,以保證造成最大死傷的裝置。討論最多者,是目標的選定──普通的飯店,在任何特定的傍晚,安曼的中產階級會包下租來的舞廳,衣冠楚楚地慶祝一個團體或在里程碑上留下痕跡。沒有秘密情報員或普羅大眾,會希望在非周末休息日的夜晚,於9點鐘走過拉迪生飯店的大廳。但多數約旦人喜歡到那兒,緊貼著邊界交戰區的日常生活的儀式性活動。
如此證明,猶如在錄音中的聲音,確實是扎卡維,情報局對此人瞭如指掌。在爆炸之際,他是伊拉克被稱為蓋達組織,特別邪惡的恐怖分子網路的領導。但約旦人對他的了解,當回到過去,他是個無賴(Ahmad),一個中學的中輟生,以酒鬼和好勇鬥狠而惡名昭彰,他們監視他,在1980年代末期,遊蕩在阿富汗,對共產黨作戰,後返國變成受戰爭鍛鍊的宗教狂。在首度嘗試恐怖行動之後,他在約旦的一所黑暗監獄中消失。此時,他出現像受戰爭鍛鍊的宗教狂,勝任作為群眾的領導者。
阿布‧海薩姆試圖在監禁扎卡維之後,改變其人生的道路。他是1999年在扎卡維被允許出境之前,最後與其晤面的情報官,返回阿富汗再度擔任領袖,前途已塵埃落定──故約旦人思索───提供什麼均無效,何妨給一座滿布灰塵的墳墓。
後來,在許多不可能的事件中,美國人介入,在情報單位聽聞扎卡維之前不久,當華府將他塑造成恐怖分子的超級巨星,在2003年向世界宣布,這個身分不明的約旦人,在伊拉克獨裁政治和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分子攻擊之間有關連。聲明有誤,甚至在數週之後,美軍入侵伊拉克,新的著名和財源充裕的恐怖分子掌握戰場,很快出現無數的追隨著。經過動亂的三年,他有意驅策伊拉克至宗教意識強烈的戰爭邊緣,在清真寺、市集與學校發動野蠻的攻擊什葉派平民的風波之後,開啟解放的浪潮。他運用新形勢高度深化的恐怖主義,使人膽戰心驚:將單一的人質斬首,用視頻拍攝傳送至全球,利用網路的新力量,直接傳送到人們的家中。依照此一路徑,他在祖國約旦製造暴力,助長美軍自越戰以來,在伊拉克閃電般的勝利,轉變為代價高昂的戰鬥。
數年之後,他非常重要的業績尚不明顯。雖然人們將他的行動當作蓋達組織的分支,扎卡維並非任何人的助手。他聖戰主義的烙印,原本徹底殘忍。奧薩瑪‧賓‧拉登尋求從受腐敗的西方影響之下,逐漸解放穆斯林國家,所以有朝一日,他們可統一成單一的伊斯蘭神權政治國家或哈里發國。對比之下,扎卡維強調他現在將直接創建其哈里發國。他將藉無法想像的野蠻、有信仰的和正確的行動,試圖傳達真主在地上的王國,誇張地展示極端的暴力,必吸引許多無情的聖戰士追隨其主張,並使人恐懼,進而服從。他的戰略前所未有的動搖蓋達的統治區。
但扎卡維的無節制,亦深化他對手的決心。在飯店爆炸直接的餘波,阿布‧海薩姆和情報局其他的官員,只有一個簡單的目標:消滅那個領導人。在2006年,他們獲得成功,藉美國提供情報,協助追蹤扎卡維至其藏匿處,恐怖分子及其組織看似瓦解。反之,他的部下完全撤走,靜悄悄地在敘利亞混亂的省份得到力量,直到2013年突然出現,不僅僅是一支恐怖分子團體,而是一支軍隊。
此際,厭倦戰爭的美國拒絕伸出一臂之力,直到時不我予。那兒應無重大的進展,去裝備穩健的叛亂分子,試圖否定伊斯蘭國安全的避風港,空中攻擊無法掠奪伊斯蘭國的領導地位和補給線。十年以來,再度發生聖戰分子的浪潮,威脅吞沒整個地區。再度針對約旦人,美國的反應猶如在救生艇上割出一道新的裂縫。
扎卡維的繼承者,在確定使用「ISIS」之前,以不同的國名自稱──或簡單稱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但他們持續稱呼扎卡維為「聖戰士教長」(mujahid sheikh),曾任領導人,大膽深信他能重畫中東地圖。像扎卡維,他們相信其征戰將不會結束。
在穆斯林聖書《聖訓》(Hadith)中的預言性章節,扎卡維預見其命運。他和部屬是穿著黑衣的士兵,古代的學者寫著:「黑旗將來自東方,由蓄長髮和長鬍鬚的強人領導,他們的姓氏來自其家鄉之名。」這些征服者並不只是開拓古代穆斯林的國土。他們在敘利亞北邊,是最後劇變鬥爭的煽動者,終結於摧毀西方大軍。
「星星之火已經在伊拉克點燃」,扎卡維鼓吹「烈焰將持續增大,直到在達比克(Dabiq)燒毀十字軍的戰士。」
情報局的人員從扎卡維被監禁時起,就已聽夠這些陳腔濫調。現在這厚顏無恥的要求來自其子弟。三萬名壯漢,等待越過邊界,召喚他們的姊妹薩吉達。
2015年2月3日,約旦國王抵達華府進行正式訪問之後,交換囚犯的猜字遊戲突然結束。對阿布都拉二世而言,是一系列精疲力盡出訪的最後一站,他重複提出懇求協助的訴求。他這個蕞爾小國,正在與來自國外的兩項負擔搏鬥:從敘利亞湧入的難民潮──至目前為止已達60萬人──以及參與西方和阿拉伯聯盟,對抗伊斯蘭國軍事行動的開銷。出訪的結果並無特別的收穫。國會議員給予同情,但僅此而已;白宮官方覆誦尋常地諾言,支持約旦的國防和艱苦的經濟,但此種幫助阿不都拉非常絕望的需求,仍然毫無所獲。
從無情變成憤怒,國王的失望其來有自。在前次造訪時,歐巴馬總統婉拒約旦對雷射導引的武器,以及可摧毀伊斯蘭國卡車與戰車的先進重型裝備的要求。在這次訪問中,甚至在兩位領袖的會晤中,並無堅定的誓約。
阿布都拉在國會,拋球給共和黨參議員,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的麥肯,當國王需要的援助之一,打擾到他。國王步向走廊,注視智慧型手機上的小螢幕,觀看伊斯蘭國傳送建議交換戰俘的最後聲明。在攝影機的鏡頭轉動下,頭戴面具的聖戰士,將年輕的約旦飛行員,關入狹小的鐵籠之中,裡面已澆上汽油。隨後,他們點火,並拍攝影片,飛行員活活被燒死。
同時,阿布都拉回到會晤場所,麥肯的助理也看到視頻。國王保持冷靜,但麥肯見到他劇烈地顫抖。
麥肯問道:「我們能為你做更多事情嗎?」
阿布都拉後來說:「我不會從你那邊得到支援!」「我們不斷遭受炸彈攻擊,我們甚至不會再得到補給。同時,除美國以外,我們派出百分之兩百的戰機,超過其他結盟的會員國。」
國王繼續例行性的拜會,但他已下決心返國。當白宮通知可安排和總統晤面15分鐘。阿布都拉欣然接受。
在總統橢圓形辦公室內,歐巴馬對飛行員的家屬表示哀悼,並感謝國王,在對抗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約旦的貢獻。總統向國王保證,行政機關將鼎力相助。
阿布都拉堅定地說:「不,先生,你不必了。」他喋喋不休的提出他需要的武器和補給清單。
他說,根據一位進行交換任務的官員陳述「我需要三天進行轟炸。」「當我返國,我將去作戰,我將使用每一枚炸彈,直到全部用光。」
在他返國之前有件其他的事情要處理。阿布都拉從機場打電話給在安曼的副官,開始進行執行一對囚犯的死刑。在約旦的死囚中,有兩人接受扎卡維的命令,犯下謀殺的重罪。一位是男性的伊拉克人,在扎卡維主導的伊拉克反政府行動中,擔任中階情報員。另一位即是里莎薇。兩人不可拖延,應立即伏法。
國王預見西方各國政府會抗議,如同復仇行為的處決,即使兩名囚犯已經定罪,經正規法庭早已宣判。但他不會打消主意。就他所關心的告訴副官,指定的執行絞刑的人,已耽擱太久。
阿布都拉說:「我不想聽到任何人的隻字片語。」
安曼時間凌晨兩點鐘,當獄卒抵達監獄,帶走里莎薇時,國王仍在空中。她婉拒按照慣例的最後一餐和儀式性的淋浴,穆斯林深信清潔身體是在為來世作準備。她穿上被判有罪的囚犯在行刑日獨有的紅色制服,並用普通的伊斯蘭頭巾,蓋住她的頭和臉。
她在監獄外面等待軍方押解的囚車,駛向首都以南60哩處,在沙漠的一座山丘上,約旦最大的斯瓦卡(Swaqa)監獄。囚車在半夜四點鐘之前抵達,透過朦朧的光線,可見一輪滿月,正向西南方的地平線墜落。
在她被蒙住眼睛之前,她最後的塵世視線,是間狹小的有著白牆和一排小窗戶的行刑室,在她下方,只有少數疲倦的面孔,從證人室注視著她。一位伊馬目(imam)在祈禱,絞繩與沉重的金屬鉤子已牢固,一位法官問里莎薇,有無傳達任何最後的願望或最後的遺言。她沒有回答。
絞刑台的圈套已打開,她同樣地沒有出聲,她堅強地投入黑暗。凌晨五點零五分,在日出之前約90分鐘,監獄的醫生檢查她的脈搏。
「扎卡維的女人」死了,她的處決是約旦歷史上恐怖主義最惡劣行動的落幕。但扎卡維的子弟仍追隨建國者龐大的野心:約旦及其國王的終結,國界的消除,以及中東現代國家的毀滅。其後,黑旗將從地中海東部至波斯灣,在穆斯林國家的首都升起,他們將展開與西方偉大的天啟式的最後決戰。
序言
2015年2月3日,約旦,安曼
黃昏不久,處決薩吉達‧里莎薇(Sajida al-Rishawi)的文件送達該城的女子監獄。正在華盛頓進行正式訪問的國王阿布都拉二世(Abdullah II)親自下令,用私人飛機送抵約旦首都的皇家法庭。職員將指令送至內政部,後轉送至監獄,引起一陣騷動。正式的處決過程複雜,需經很多步驟,國王的意願已很明確:翌日日出之前婦人將面對絞刑台。
典獄長迅速趕去監獄,里莎薇保留一種自我強迫性,單獨地監禁近10年。犯人現年45歲,身材不再纖細,大部分的時間在看電視或閱讀平裝的《古蘭經》,無人探視...
目錄
作者的注釋
主要人物一覽表
序言
歷史是過去的新聞,新聞是現在的歷史
主要位置地圖
第一部:扎卡維的崛起
第一章、何方神聖只靠雙眼指揮?
第二章、這裡有位真正的領導人
第三章、像那樣的問題永遠會捲土重來
第四章、訓練的時間已結束
第五章、我為蓋達和為扎卡維而下手
第六章、這場戰爭一觸即發
第七章、現在他的名聲將傳遍阿拉伯世界
第二部:伊拉克
第八章、不再有勝利
第九章、所以你想這是一場叛亂?
第十章、正是我們所要的叛亂
第十一章、它將勝過蓋達所做的任何事情
第十二章、屠殺者的教長
第十三章、那裡沒有希望了
第十四章、你準備去抓他嗎?
第十五章、這是我們的9/11
第十六章、大限將至
第三部:伊斯蘭國
第十七章、人民想推翻政權!
第十八章、你所提到的伊拉克伊斯蘭國在何處?
第十九章、扎卡維已為這個國家鋪路
第二十章、情調音樂開始改變
第二十一章、此後不再更有希望
第二十二章、這是場部族革命
結語
感謝
作者的注釋
主要人物一覽表
序言
歷史是過去的新聞,新聞是現在的歷史
主要位置地圖
第一部:扎卡維的崛起
第一章、何方神聖只靠雙眼指揮?
第二章、這裡有位真正的領導人
第三章、像那樣的問題永遠會捲土重來
第四章、訓練的時間已結束
第五章、我為蓋達和為扎卡維而下手
第六章、這場戰爭一觸即發
第七章、現在他的名聲將傳遍阿拉伯世界
第二部:伊拉克
第八章、不再有勝利
第九章、所以你想這是一場叛亂?
第十章、正是我們所要的叛亂
第十一章、它將勝過蓋達所做的任何事情
第十二章、屠殺者的教長
第十三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