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9 項符合
療癒環境:身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2版)
的圖書
療癒環境-身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出版日期:2019-10-25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療癒環境:身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2版)
內容簡介
近年來,健康照護的服務訴求已經從傳統觀念下的「病痛解除」轉變成更為注重根本的「健康維護」。因此,相關的醫療服務也逐漸從「治療」轉變成「療癒」。可是,究竟要如何設計、規劃、才能營造出一個真正以「病患親善」為訴求的明日環境?
本書提出以「身體/心理/靈性」三方面的關聯作為模式架構。一個真正有意義的「療癒環境」,也必須能夠兼顧一個「全人」在這三方面的修為。本書將針對「心靈的療癒」進行探討,「知識就是力量」──當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不會感到害怕,並強調「病患授權(patient empowerment)」的觀念,藉以闡述人們對環境的認識與瞭解,會如何影響病患的療癒成效。
為了讓「身體/心理/靈性」模式顯得更加完備,本書著重於「以自然世界為師」,闡述人們在「靈性」方面的需求,並討論一些「神性的」概念以及其與健康照護環境的關係。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Barbara J. Huelat
係「美國室內設計師學會」及「國際室內設計協會」會員,更以多項得獎之健康照護療癒環境設計專案聞名全美。在她三十餘年之實務工作經驗中,已經完成兩百餘件以「病患友善」為宗旨之設計案,其中包括Mayo醫學中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以及許多著名的醫院建築。長期以來,她一直鼓吹著環境會影響到一個人身、心、靈的健康。
由於她對療癒環境理念的崇尚與執著,讓她獲得美國室內設計師學會、美國醫院協會、美國建築師學會等知名機構組織贊助的無數專案獎項,也獲頒「人道獎」此一殊榮。此外,在追求療癒環境的過程中,她還是「健康照護設計中心」的創始委員之一,也曾任某一健康照護室內建築公司之副董事長。
她也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演講者,經常受邀對設計界、醫療界等從業人員及一般消費者發表演講,也針對療癒環境及建築設計等相關議題發表文章。目前,與她先生合開的公司—— Huelat Parimucha Healthcare Design則是致力於設計出有助於提升病患照護的療癒環境。從她設計的作品所獲得之成功與肯定,證明她不只是一位具有遠見的專業女性,更是一位能夠深切體會到病患需求的理念型作者。
Thomas Wan
萬德和教授畢業於國內之東海大學,而後取得美國University of Georgia之社會學碩、博士學位及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之公共衛生碩士。曾任美國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醫務管理學系主任,也是該校Arthur Graham Glasgow講座教授,在他的經營帶領之下,該系研究所獲「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評選為全美前五名。
從該校退休後,他轉任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並創辦公共事務博士班,擔任該一學程主任迄今,目前亦是健康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副院長。在他三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亦曾任教於康乃爾大學、馬里蘭大學等校。
萬教授曾擔任過多項行政職務,也是許多美國著名學術期刊之主編、副主編,以及研究機構和學會之監事、執行委員。他也是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P)生命與衛生統計全國委員會成員,目前則是四家資訊科技與資訊應用公司之顧問。此外,他也在台灣、中國、韓國、捷克、南非、哈薩克等國進行多項研究及教學合作計畫。
他的研究興趣主要以管理流行病學、長期照護研究、健康服務評估、健康資訊學及臨床結果研究為核心,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上之學術文章已超過上百篇。此外,到目前為止,他也出版了六本專業領域之學術書籍。
譯者簡介
林姸如
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維吉尼亞州立邦聯大學(VCU)醫務管理博士
陳金淵
現任: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美國維吉尼亞州立邦聯大學(VCU)醫務管理博士
目錄
第一章場域──何謂療癒環境
個人經驗
戰鬥
結語
第二章挑戰──排除障礙
何謂「療癒環境」之屏障?
設施維護與耐久性
「療癒環境」索價為何?
「療癒環境」之預算
攸關成本
價值何在?
尋求奧援
排除障礙──「三步驟論」
第三章療癒者──以「人」為本
「人」的力量
提攜培育、關懷照護
誰是「療癒者」呢?
療癒關係
療癒態度
人的定位
第四章身軀──外形塑造
早期醫院之降臨
實體環境
第五章感官──人性化環境設計
療癒的眼界
療癒的觸摸
療癒的聲音
療癒的味道
健康的食慾
有無第六感存在?
第六章知識──知性環境設計
成功的醫療照護系統之例
成功的病患教育中心須具備的特質
知識可以作為身體最佳的防禦工具
尋路(Wayfinding)是一種解答
一個好的「尋路」系統須具備的元素
結語
第七章心智──賦權環境設計
心靈與身體相連
結論
第八章自然──天然環境設計
自然的循環
陽光
動物與寵物
植物與花的設計
花園
自然磨亮的材質(Natural Finish Materials)
第九章心與靈──神性處所設計
面對死亡
靈療
精神的挑戰
慶賀生命
神聖與宗教
神性處所(Sacred Places)
祈禱及告解
療癒水
典禮及儀式
神性的處所
建構神性處所之檢查表
第十章整體設計──不只是裝潢
到底什麼是療癒設計?應該是長什麼樣子的呢?
整體設計
利用意念(Intent)來設計
療癒環境真的存在嗎?
孩童的療癒博物館
好的療癒環境設計
向零售業看齊
向娛樂業看齊
結論
第十一章療癒環境之實證研究
緒論
療癒環境與資訊(Informatics)的研究
療癒環境與資訊科技研究的分析策略
療癒環境研究的意義性
對於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序
序
營造一個呵護「身、心、靈」健康的療癒環境
物換星移;潮流與時俱進──對我們這一群始終堅信「環境不僅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也關係著我們的心理與靈性」的人而言,這一個時代總算來臨了!當健康照護的改革浪潮一波接著一波襲捲而來時,將病患視為「顧客」的新思維也逐漸蘊釀成形。在這一股新思維潮流中,醫療提供者除了認知到病患的權利與義務,進而必須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作出透明決策之外,也開始注意到病患的隱私、尊嚴以及家屬陪伴等議題,也逐漸瞭解到病患的靈性與情緒需求在療癒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可以這麼說,這一股社會、經濟和政治潮流的演變,為「療癒環境」的營造提供了良好的孕育根基。
這些年來,健康照護的服務訴求已經從傳統觀念下的「病痛解除」,轉變成更為注重根源的「健康維護」,因此,相關的醫療服務遞送模式也逐漸從「治療」轉變成「療癒」。這一股新概念潮流也連帶地使目前健康照護設施的設計與功能需求產生革命性的轉變──我們究竟要如何設計、規劃,才能營造出一個真正以「病患親善」為訴求的明日環境。可以預見的,隨著機構組織裡閒置空間的廢除,未來倖存醫療院所的規模將會變得更加小巧玲瓏、市場數量也將大為減少,而使用頻率則是相對提高。由於這些因素的催化,讓健康照護提供者可以將心力焦點重新投注在病患身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重新聚焦的醫療機構有一共通的特性──將健康照護服務的遞送流程簡化、更加明確地標示出從「診斷」轉向「治療」、進而回歸到「健康」的動向意念。此外,重新架構的健康照護系統也強調如何將健康照護服務與照護者「帶給」病患。簡單來說,這種「病患優先」的照護理念就是為了設法降低病患及家屬們在照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負荷,期冀藉由「壓力負荷」的減輕,能夠改善照護過程的相關作業,進而提升整體的照護品質。
不管如何,「健康照護」理念可以說是來到了另一個革命性變革的階段。令人感到相當興奮的是,自從兩千三百年前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時代以來,我們已經不曾見過健康理念有著如此巨大的變革。被尊為「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點醒了我們對「病痛」的神秘無知與祭拜臣服,進而將我們引領到一個強調身體、心理與靈性和諧發展的生活境界。他一再告訴他的追隨者們,帶給我們疾病的,並不是上帝的詛咒,而是不好的衛生環境、個人的精神狀態以及不良的生活模式。他所創建的教會醫院通常座落在景色怡人的懸崖邊,不但得以俯瞰著迷人的愛琴海,更是終日沉浸在清新空氣與和煦陽光的撫慰中。至今仍令人感到讚嘆的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的全人醫療(holistic treatment)概念就已經將「環境情愫」與醫師的「醫學準則」結合在一起,並巧妙地融入戲劇、音樂、運動、均衡飲食與對上帝的靈修課業。 凡此種種,就是要用來闡述、支持他所抱持的一個信念──最偉大的療癒力量不假外求,而是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在本身。
令人惋惜的是,現代醫療科學的演進(如醫療科技的大量採用)讓醫師們逐漸遠離了環境、情緒與靈性方面的考量,而只專注在生理身體缺陷上的修補。這種趨勢可以說是背離了希波克拉底所倡議的「均衡療癒」哲學。要知道,當科學與科技越加成熟時,我們的「心理」與「靈性」的分離(以及「心理」、「靈性」與「身體」的分離)卻是漸行漸遠,人們一味地期冀藉由「外在的」醫師、手術和醫藥,就可以來對抗入侵的疾病與虛弱。問題是:可行嗎?
很幸運地,到了今天,我們又有機會可以再一次營造出能夠以「療癒模式」為核心的健康照護環境。在這一種模式中,設法做到「生活模式」與現代「醫學技術」之間的平衡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而且,也認知到「療癒者」是這一種模式能否順利運作的核心人物。我們不再期待只要將病人或受傷的人送到某一醫療機構或某一位醫師手上即可完成所有的「療癒」過程。我們終於知道,也總算瞭解到,良好的健康照護範疇遠遠超出機構設施的有形圍牆──它也應該將個人的責任包含在內;要知道,醫師與醫療機構的存在只是為了協助人們追求生理需求的滿足罷了。
毫無疑問的,這真的是一個令人感到相當興奮的健康照護新紀元!也別忘了,在這一新時代裡,我們每一個人都將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邁向「療癒環境」之路
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非常積極地參與健康照護環境的設計工作。我一直深信,好的環境設計會讓一個人的健康照護服務的尋求經驗更加地舒服,願意接受「嘗試」的挑戰,也有助於「療癒」過程的有效進行。猶記得,在我年輕時的「健康照護室內設計師」職業生涯中,為了設計工程上之需要,我會想辦法從醫療機構內行政主管身上取得必要的設計概念與方向,因為我認為畢竟他們(而不是病患)才是我的客戶。無可否認的,從這些「主管級」客戶身上,我確實學到了許多有關健康照護系統、資金籌措、權謀角力以及硬體設施構造等實務常識,可是,說實在的,有關病患需求方面的認知與設計考量卻是少得可憐。我想,沒有人會否認「健康照護」確實是一個道道地地的企業領域,可是「療癒環境」這一個概念卻從來不曾被列入慎重考慮當中。作為一位室內設計師,我的專業任務主要是負責醫院裡公眾場所的規劃與設計,只是令人感到相當遺憾的,這些公眾場所通常只是用來擺設歷任董事長與董事會成員的肖像罷了。關係到病患舒適性的室內設計通常並不在「專業」考量之內,病患的需要與欲求也很少列入正式討論之中,遑論受到應有的重視與處理。在多數情形下,健康照護提供者堅信,唯有醫師與行政主管才知道什麼才是對病患最好的安排與選擇。尤有甚者,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病患對醫師的囑咐通常都是默默地順從,甚至是「照單全收」。試想,在這種文化觀念下,病患怎麼會對室內擺設或裝潢設計有所抱怨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年來,「室內設計」也像放射科或內視鏡服務部門一般,逐漸變成醫療機構裡的「後勤部門("back-of-house" areas,意指支援單位)」,可以說是令人感到相當的沮喪。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此時此刻卻也正是伸張「營造一個有意義之健康照護環境」理念的重要契機。要知道,一個堅強的設計團隊不但網羅了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醫療照護人員與其它支援人員在內,彼此各司其職,各揮所長,這些團隊成員還會提供自身寶貴的實務見解,進而相互討論要如何讓設計個案的相關業務活動運作起來更加順暢、符合人性。也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我不但學到如何規劃設計這些處所,讓它可以有效率地運作,更重要的,我也學會如何讓它可以確實發揮應有的功能。換句話說,「病患需求」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設計過程當中,不再像早期只是停留在如何滿足病患的生理需求罷了。
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我曾經倡議「色彩」與「光線」的重要性與實務意義,因為它們可以協助改善病患的治療狀況。在當時,有一位醫院裡的行政主管曾不假言辭地告誡我,除非我有實證資料,否則不要再提出任何令人感到不悅的類似提案。儘管如此,我並未放棄我的理念與想法。在那之後,藉由不斷地研究、觀察、再加上個人的實務經驗,我愈加認為一個良好的環境設計應該可以協助提升病患福祉,也必須有助於療癒環境正向角色的發揮,因此,我決定接受這一項挑戰來證明我的理念是對的。
一路走來,我始終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努力設計出會讓人感到舒適自在的健康照護環境,也積極研究醫療功效與診療程序,目的就是要設法將效率性與功能性融入整體醫療環境的設計當中。在這一過程裡,我跟設計伙伴、醫療從業人員、病患以及訪客們多方研擬、測試各種不同的概念,也逐漸為其他人架構出早已深植我心的一個核心概念──環境確實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療癒過程。
到了1980年代晚期,我們的合作伙伴(個案對象)也逐漸擴大設計過程中參與者的範圍,包括有:物料與設施管理、清潔維護部門等。之所以要將這些部門的人納入設計過程,是希望可以藉此得到醫療環境中材質耐久性、設備維護性與技術功能性等考量方面的重要訊息。舉例來說,透過他(她)們,設計者可以更加精確地瞭解到病患是如何地使用或不當地使用(如流血、嘔吐或濺灑)這些設施。從這些討論當中,我也逐漸體認到,一個良好的健康照護設計除了要能夠滿足病患的舒適要求之外,也必須注意到相關的技術問題。身為設計者,我相當留意病患所在乎的是什麼,可是,在有些時候,我也發覺到某些問題的解答往往會跟我的任務工作有所衝突。如此一來,如何將病患的舒適議題與實務技術的考量做一權衡取捨,就成了我個人的一項挑戰,而這也逐漸成為我深切期盼能夠打造出一個「療癒環境」的理念基礎。
猶記得1980年代晚期,那時候我還在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一家大型建築事務所/工程公司(Ellerbe Becket)服務,因此有機會參與一項由日本某一建築/工程/起造公司所贊助的研究專案。該一專案主要是為了協助日本方面的公司能夠順利取得日本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打算在東京進行的一項重大工程案件。在該一專案裡,我們公司(Ellerbe Becket)主要負責界定出「何謂美國境內『最新進』的癌症中心」。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我們公司特別成立了一個研究設計小組。這一個小組的成員包括有:一位建築師、一位醫療事務規劃師、還有我(室內設計師)。不巧的是,在日本文化觀念裡,室內設計師所扮演的角色通常被歸屬在建築師的範疇裡,因此,我真正扮演的角色變成是「病患代表」。在往後許多的訪視、參訪、審閱與評估活動中,我發覺到我所提問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病患」立場──病患想要的是什麼、病患需要的又是什麼。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觀點慢慢有了改變;也是在那之後,我開始學會很真實地從病患角度切入到每一個設計專案裡。
只是過了沒多久,我才警覺到,原來我就像許多其他的專業從業人員一般,並未「真正」瞭解到病患的需求是什麼,而只是「假想」我已經知道病患要的是什麼罷了。直到有一天,當我親身經歷家中親人的醫療照護過程時,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病患以及他(她)們的家屬要的究竟是什麼。這一本書就是記載著我的專業經驗與個人心得。
在1992年時,健康照護的改革呼聲已經變成是美國國內一項主要的政治與社會議題。由於受到政府強烈改革決心的驅策,以病患為中心的「病患親善」環境理念也成了健康照護設施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的核心焦點。「病患」與「病患需求」總算在設計過程中找到了適切的「代言人」。管理階層、臨床人員與機構設施代表們紛紛組成合作團隊,為理想中的設計與規劃共同努力。團隊中的每位成員分別針對病患需求提出自身寶貴的意見,只是美中不足的,在這「療癒環境」的設計過程,還是鮮少會有真正的「病患代表」參與其中。
「療癒環境」是一個用來描繪健康照護舒適設施的廣泛語詞。沒錯,在現實世界裡,有許多的醫療機構已經採行「以病患照護為核心」的行銷方案,只不過,在這當中,所謂的「病患照護」通常只是意謂著針對生理身體進行照護、治療或療癒罷了。被疏忽、遺漏掉的一項重要事實是──「病患」不僅僅只是他(她)的身體軀殼而已;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將他(她)的「心理」與「靈性」排除在外。要知道,幾乎每位病患都有家人、朋友以及關愛著他(她)的人。這些人各有他(她)們的工作與壓力,也各有他(她)們的日子與生活要過。因此,真正的「療癒過程」需要體認到這些簡單的事實,也要知道如何適切地滿足一個「完整的人」在身體、心理與靈性方面的各項需求。同樣的道理,「療癒環境」的設計也必須要能夠適切地闡述、支援一個「完整的人」。
真正的「療癒環境」應該具有「療癒」功效,因此,它是療癒過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部分。身為設計專業人員,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找出療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礙,進而設法將它們排除。就如同早期南丁格爾所抱持的照護理念──「照護病患的第一要務就是不要造成傷害」,一個真正的「療癒環境」也不應該會干擾或阻礙到照護活動的進行。針對這一項議題,在本書中,我們提出「三步驟論」來幫助我們找出可能存在的障礙,設法消除這些障礙,進而支援「療癒」過程的順利發展。
以「身體/心理/靈性」三方面的關聯作為模式架構,一個真正有意義的「療癒環境」也必須能夠兼顧一個「全人」在這三方面的修為。毫無疑問的,「療癒環境」的營造始於「身體」的基本生理需求。因此,首先我們必須自問,如果要讓我們的「身體」感到舒適,所需要的基本考量會是什麼呢?其次,如果要能夠滿足這些舒適性的要求,又有哪些設計要素必須納入設計過程呢?除了這些基本需求的探索之外,本書也將討論一些不是那麼明顯的感官需求,以及我們又是如何提供舒適性、甚至滿足那些可以激勵人類療癒能力的感官需求。
最後,本書也將針對「心靈的療癒」進行探討。我們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當我們知道得越多,我們就越不會感到害怕。我們也知道,某些環境氣氛比起其他的環境模式更加適合學習的進行。除了提及這些基本概念以外,本書也將介紹一些信念模式,並將重點放在「病患賦權(patient empowerment)」上,藉以闡述人們對環境的認識與瞭解又會如何地影響到病患本身的福祉。
為了讓「身體/心理/靈性」模式顯得更加完備,本書從「以自然世界為師」的設計本質與重要性著手,闡述一個人在「靈性」方面的需求。跳脫自然世界的藩籬,本書也將討論一些「神性的」概念以及它與健康照護環境的關係。
詳細資料
ISBN:9789577636157 規格:平裝 / 244頁 / 17 x 23 x 1.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魯迅
出版社:好優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2600
66折: $ 99
作者:東田大志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4-12
66折: $ 766
66折: $ 3135
作者: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
出版社:豪風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9-29
$ 356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作者:陳旺全
出版社:原水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1
$ 315
作者:山田惠庸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103
作者:落地成球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