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直探隱微,中國傳統民俗與節慶的奧妙,盡在其中。
這是一本「知其然」,而又能「知其所以然」的小書,從節慶、生肖、民俗的角度,剖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形態、轉型及意義。全書不作高頭講章的理論闡述,而以通俗的文筆、趣味的分析,引證確鑿,深入淺出,足以引導讀者對傳統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從而深切了解到「自我之所從來」的文化淵源。
作者簡介:
林保淳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主攻明清思想、通俗文學與民俗文學,尤其對當代武俠小說及民俗節慶有與眾不同的獨創見解。著作豐碩,主要有《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解構金庸》、《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與葉洪生合著)、《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縱橫今古說武俠》、《武俠小說概論》等書。
章節試閱
01 節慶類
從「過年」看中國傳統民俗
在中國傳統民俗節慶中,「過年」是最受重視的節日。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清掃門庭、整備酒餚、祀神祭祖,並張懸紅紫紛披的春聯、年畫,興高采烈的迎接這一個日子的到來。遠在他鄉的遊子,際此佳節,無論如何車馬勞頓,也都會千方百計趕回家鄉,與親人共度。大街小巷,龍獅起舞,鞭炮聲不絕於耳;紅男綠女,歡抃於道路之中。無論局勢如何艱困、生計如何窘迫,「過年」到了,總還是得整飭出一片國富民安、太平歡樂的景象。
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記載了北宋年間汴京「過年」的盛況:
正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互相慶賀,坊巷以食物、動使、果實、柴炭之類,歌叫關撲(按,即賭博)。如馬行、潘樓街,州東宋門外,州西梁門外踴路,州北封丘門外,及州南一帶,結綵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花朵、領抹、靴鞋、玩好之類,間列舞場歌館,車馬交馳。向晚,貴家婦女縱賞關賭,入場觀看,入市店飲宴,慣習成風,不相笑訝。至寒食冬至三日亦如此。小民雖貧者,亦須新潔衣服,把酒相酬爾。
01 節慶類
從「過年」看中國傳統民俗
在中國傳統民俗節慶中,「過年」是最受重視的節日。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忙著清掃門庭、整備酒餚、祀神祭祖,並張懸紅紫紛披的春聯、年畫,興高采烈的迎接這一個日子的到來。遠在他鄉的遊子,際此佳節,無論如何車馬勞頓,也都會千方百計趕回家鄉,與親人共度。大街小巷,龍獅起舞,鞭炮聲不絕於耳;紅男綠女,歡抃於道路之中。無論局勢如何艱困、生計如何窘迫,「過年」到了,總還是得整飭出一片國富民安、太平歡樂的景象。
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記載了北宋年間汴京「過年」的...
作者序
從讀博士的年代開始,我便陸陸續續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若干有關中國民俗與文學、文化相關的文章。由於我預設的讀者對象是一般的民眾,因此雖亦是引經據典、言之有來歷,絕非一般道聽塗說、輾轉傳抄者可比,但多數都是以淺近而不失文雅的文字鋪敘成篇,而儘量避免長文考據、高頭講章的論文式寫法。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以「通俗化」、「普及化」的方式,將傳統中國文化中向來被忽視、誤解,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廣傳於普遍大眾之中,讓民眾也能透過輕鬆而帶有趣味性的內容,了解到傳統文化的精妙內涵。幾十年來,斷斷續續而寫,居然竟也累積了近五十篇,高達二十萬字相關文章,這雖非什麼值得誇述的成就,甚至我也從來不願將之列入所謂的「著作目錄」中,但回顧以往,卻也頗為沾沾自喜,還好當初「敢於」如此不務正業,擺脫學界斤斤於計較所謂「論文」篇數的牢籠,隨時走出象牙塔外,自得其樂。
自開始教書以來,我就一直以「通俗」為我未來學術發展的重要目標,原因非常單純,因為我就是一介俗人,對民眾喜聞樂見、食息與共的周遭事務,有太多太深的切身之感,所以迫不及待的想去探討、鑽研這些就活生生躍動於我的身邊,與我共生共長的通俗文化。因此,我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別闢蹊徑地展開通俗文學與武俠說部的研究,同時也將範圍拓展於相關的民俗、節慶的底蘊探討。屈指算來,我開設「武俠」和相關的「民俗與文學」課程,竟也有近二十年之久了。
身在學術圈,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在我腦海中縈迴難去的問題,那就是,學術研究的目的何在?尤其是文史領域的學術研究,說實話,是比不得科技、經濟、農工等對社會具有積極而正面實效的領域,三十年苦讀,精心結撰了長短不等,自以為是風雨名山之作的論文,究竟意義何在?講得悲哀一點,自己所寫的論文,所撰的書籍,有幾個人真的用心讀過?我常想:許多人寫的博碩士論文,以及自以為苦心孤詣才寫成的論著,有多少人真的會用心看完?別看以後會有些論文可能引用那些著作中的三言兩語,但任誰都知道,不過用來當「啦啦隊」而已,最淒慘的狀況是,其實那些論文,極可能只有作者自己完全看過,因為這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指導老師、口考委員,儘管給你高分通過,可也未必「真的」全文通讀,更遑論其他人了。這樣的想法雖然消沉了些,其實也是對自己一輩子辛苦耕耘於學術園地的省思。
我自問只能在學界當個執鞭策駕的小角色,對若干實至名歸、影響深遠的學者、專家,是連附驥尾都談不上的。學養所限,才華攸關,也從來不敢妄想能成為青雲之士。反而是我寫的一些「非論文」的小品,倒還真的有些讀者深感興趣,讓我有不虛此文的深深感激。多年以前,我寫了一篇「年年有魚」的通俗文章,居然引起一位專門畫魚的老藝術家青睞,除了寫信感謝我這篇文章讓他獲得的啟悟外,還特地畫了「九如圖」、「雙鯉圖」贈送給我。畫功水平雖然未必能進入故宮典藏,但我寶愛非常,至今仍堂堂掛在家中客廳上。為文能得知己,這是多令人欣慰感動的事!從此也堅定了必須「吾從眾」的信念。
近十幾、二十年來,常聽到有「科普」的呼聲,強調應將科學知識普及於社會大眾,以培養民眾對科學的興趣。我是非常贊同這樣的普及方向的。但是,為何就沒有人強調人文學科事實上也可以「文普」呢?學者戮意戮力研究,成果斐然,但為何沒有想過將個人研究的成果,改換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傳播給社會大眾知曉,而任由坊間許多的謬說、誤解,在轉相傳抄下,寖至成為了「真理」?
我不敢說我所寫的這些文章就絕對正確無誤的,但每篇文字的組構、完成,都是在遍查詳贍的資料後,才敢下筆的,許多持論,明顯與現在的觀念大相徑庭,但卻是有本有據的,例如清明節,我力圖扭轉時人將它視為是個哀戚的節日,而強調自古以來有如「嘉年華」般的喜樂;「過年」,則指出「年獸」的「現代性創造」,凡此種種,雖不敢說是真知灼見,但卻也能別開一扇窗,讓民眾能窺看到傳統文化包羅萬象且豐富精深的一面。
是的,我真的就是在做「文普」的工作,而且也堅定的認為,這將是我未來足以生死以之的重責大任。
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願意出版我這本小書,儘管由於諸多考量,只能收入二十篇的文字,但對我卻是莫大的鼓舞,鼎嘗一臠,應可知味。更要感謝臺師大的同事明理兄為我題字。
從讀博士的年代開始,我便陸陸續續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若干有關中國民俗與文學、文化相關的文章。由於我預設的讀者對象是一般的民眾,因此雖亦是引經據典、言之有來歷,絕非一般道聽塗說、輾轉傳抄者可比,但多數都是以淺近而不失文雅的文字鋪敘成篇,而儘量避免長文考據、高頭講章的論文式寫法。我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以「通俗化」、「普及化」的方式,將傳統中國文化中向來被忽視、誤解,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廣傳於普遍大眾之中,讓民眾也能透過輕鬆而帶有趣味性的內容,了解到傳統文化的精妙內涵。幾十年來,斷斷續續而...
目錄
序
01 節慶類
從「過年」看中國傳統民俗
古典小說中的元宵節
春風十里清明節
端午節的來源與意義
從端午節看中韓文化
團圓拜月話中秋
門神知多少,一一說分曉
02 中國類
中國人的「戒賭」哲學
中國第一個幫派
中國古代的飛行夢想
中國的愛神
03 生肖類
鼠年說鼠
談虎色變
中國人心目中的「羊」
中國歷史上的「名猴」
折翼的鳳凰──說雞
話說「中國豬」
04 民俗風情類
「鬼」在中國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婚姻中介者」──媒婆
年年有「魚」
序
01 節慶類
從「過年」看中國傳統民俗
古典小說中的元宵節
春風十里清明節
端午節的來源與意義
從端午節看中韓文化
團圓拜月話中秋
門神知多少,一一說分曉
02 中國類
中國人的「戒賭」哲學
中國第一個幫派
中國古代的飛行夢想
中國的愛神
03 生肖類
鼠年說鼠
談虎色變
中國人心目中的「羊」
中國歷史上的「名猴」
折翼的鳳凰──說雞
話說「中國豬」
04 民俗風情類
「鬼」在中國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婚姻中介者」──媒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