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發動美中貿易戰,點燃二十一世紀新科技冷戰而引領全球秩序重組是當代國際關係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作者既師承又啟蒙於東海大學宋興洲教授研究現實主義,復受中央研究院吳玉山院士啟發,長期關注大國之間的權力消長與國際秩序的議題。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併發了一連串的經濟與政治效應,最明顯的就是經濟的貧富差距與政治的民粹主義,中間地帶則是難民危機與英國脫歐。除此之外,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的發展,則是中國的帶路倡議興起的中國式國際建制引領國際風潮,一連串的國際事件引人入勝,這一代的觀眾正親眼目睹一場國際格局的大變動。
緣此,本書利用五章的篇幅,第一章先從理論出發,先說明美國與中國的力量變化如何導致國際秩序重組,使得讀者先能將這些抽象的語言立體化。接著第二章進入空間層次與次級體系的角度,說明歐盟經濟整合由盛轉衰的原因。過去主流認知,認為區域經濟整合會帶來和平與繁榮,以歐盟的經驗關係,政治與經濟整合之後並沒有發生身分認同,反而是國力嚴重不均衡的發展。特殊之處是在於過去民主政治的信徒,對於民主國家制度的韌性有無比的信心,但是二十一世紀的特色卻是人民對現狀不滿而以選票制裁建制派,成為疑歐派與民粹主義迅速茁壯的沃土,經濟與政治相繼混亂,理念分歧之後對原本的區域秩序造成嚴重的破壞。
第三章則從被經濟問題誘發的疑歐勢力崛起切入,說明當傳統政黨不能解決經濟分配問題,選民寧願給接地氣的政客機會。疑歐派走向民粹主義,而且不單獨存在於個別國家,而是跨區域與全球的現象,劇烈地反對原有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經濟上走向保護主義、政治上朝向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者相信開放的自由主義傷害了公平與正義,應該採取現實與保護主義來保障本國民眾的利益,此種主張與政策,跟二戰以來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完全背道而馳。為求深刻了解此種變化,第三章運用英國脫歐作為案例,分析貧富差距與外來移民的問題是如何激發民粹政黨的支持度上升而產生脫歐結果。
第四章則是進一步地解釋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重組後,歐洲夾在美中兩強之間如何自處,不僅中國對歐盟的經略戰略發生改變,美國也不斷要求歐洲盟友歸隊。如果說美中之爭是修昔底德的陷阱,那麼歐盟的內外交迫則是間接傷害。最後則是設身處地思考兩岸如何受到全球秩序重組的影響,其重要性不言可喻:牽涉到了台灣生存的處境,更需要全面的從空間、認知與時間三層面的檢視,回答現實主義永恆的命題:小國必須承受?
本書能夠完成必須感謝的人太多。回顧我2006年到英國開始涉獵歐洲研究,中間返回母校探訪恩師宋興洲教授,聊天之際他也不忘詢問我的論文進度,並跟我提及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解釋力,那時初探知識殿堂的我聽得如癡如醉,隨即在博士論文中開始運用該理論以解釋歐中關係。完成學業回台後尋找教職的過程艱辛不在話下,可是恩師並沒有多說什麼,卻在2013年初打電話給我,溫顏地請我回母系客座,開啟我真正的學術生涯。回到母系,恩師成為我身教言教的榜樣,系上研究風氣在他領導之下學風鼎盛,我沉浸在極其快樂的研究環境,開始一點一滴地思考寫作本書。說來幸運,我的研究之路一點也不寂寞,好友劉以德教授熱情地為我指點迷津,道出我研究的盲點。系上年紀相仿的老師更成為我的知心好友,大方地為我傾囊相授撰寫期刊與科技部計畫的奧秘。2018年沈有忠教授邀請我參與科技部整合型計畫,更開啟了我前所未有的學術視野。一群學術領域相仿又不同的老師們一起討論民粹主義,真的是非常過癮的一件事。不僅如此,中研院吳玉山院士在沈老師的邀請下,擔任共同主持人,長期地與我們進行討論,不僅把我們五人的知識融合起來,更是把我們的研究帶到思想的領域而不畫地自限,讓我們一次又一次享受知識上的精彩。
五南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靜芬女士對我的耐心與包容對於本書的誕生功不可沒,五南在學術出版的地位崇高,啟發無數學子,劉女士願意給學術新進機會,協助我的寫作與審稿,而她出色的編輯團隊,更使得本書的易讀性大增。在出版之前,由於平時受到吳院士知識的啟發,斗膽地邀請院士為書作序。我知道這是一個莽撞的舉動,沒想到院士想也沒想就溫暖一笑地答應。更沒想到的是,他僅花了一週不到時間就完成閱讀並撰寫近6,000字的序。此序對讀者而言是提綱挈領,引經據典,結合理論和實證經驗,是本書必讀的部分。對我而言,則是有種恍然大悟,思想上更進一步之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的諒解與支持,使我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撰寫本書,如果有任何的成果,當然獻給他們。但是,書中有任何闕漏之處,責任則當然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