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讀者們的話 I 為什麼是爸爸?
第1章 為什麼是爸爸?
何謂孩子的成長
建立行為價值標準的人
言語、哲學的重要性
透過閱讀建立價值觀
閱讀培養表現力
閱讀從舒適的環境開始
男與女的腦部
父性與母性
欠缺「滿足感」與「快樂」
理解妻子
媽媽的壓力
黑猩猩般的退化
將價值觀傳達給下個世代
第2章 為什麼是八歲?
過了八歲後與日俱增的問題行為
過了十五歲後行為矯正將會漸趨困難
八歲以前的腦部發展
八歲之後的腦部發展
第3章 何謂培養孩子的腦部與補救?
環境改變腦部
關鍵在於神經傳遞物質
羥色胺
多巴胺
正腎上腺素
乙醯膽素
對腦部有益的食物及營養補充品
重新培育腦部
貼近孩子的內心問題
貼近腦部的發展問題
第4章 我們從少年犯罪中習得什麼?
砍殺女老師事件
國中生殺傷同學事件
國中生的五千萬元恐嚇事件
豐中主婦殺害事件
西鐵巴士劫持事件
長崎男童誘拐撕票事件
長崎美工刀事件
行為障礙與解離性同一性障礙
別將孩子逼近窮途末路
第5章 改變孩子的技巧為何?
注視的技巧
微笑的技巧
與孩子交談的技巧
撫摸的技巧
誇獎的技巧
掌握節奏的技巧
控制速度的技巧
賦予愉快感的技巧
製造緊張感的技巧
帶來希望的技巧
學習分析的技巧
變化的技巧
減少刺激的技巧
促進行動的技巧
鑽研的技巧
學習抑制的技巧
印象化的技巧
視覺化的技巧
給予評價的技巧
實現夢想的比馬龍效應
第6章 阻礙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為何?
責任感喪失
父母應擁有充實的心靈
父性與母性的喪失
虐待兒童──缺乏關愛的舉動
離婚與再婚
對孩子的依存與遷怒行為
電玩腦
行動電話 Ⅱ 孩子令人掛心的各種症狀
第7章 陷入窮途末路的心靈Ⅰ──逃避與壓抑的世界
痙攣、吸吮手指、囓咬指甲
姿勢不良、自言自語
做白日夢、恐慌、抖腳
鬧彆扭
焦慮不安、畏畏縮縮
沈默不語、孤僻、缺少朋友
拒食、過食
拒絕上學、自閉狀態
自殘、拔頭髮
第二人格的出現
第8章 陷入窮途末路的心靈Ⅱ──反抗與攻擊的世界
強硬的反抗
情緒失控、脾氣暴躁
不停止的手足爭吵
順手牽羊•竊取皮包內的金錢
虐待動物
離家出走、無許可外宿、深夜遊蕩
使用武器
危險的性關係
第9章 障礙?才能? 百分之六‧三%的機率
ADHD、亞斯伯格症候群、LD
不願整理環境、無法保持安靜、不擅等待
自我孤立、過度堅持
不擅長閱讀、書寫、計算
第10章 關於學習與學校
缺乏意欲、不願學習
缺乏優秀師資的窘境
在學校發生問題時
面臨轉學時 Ⅲ 克服身為爸爸的窒礙與困擾
第11章 認清妻子為女性的事實
身為丈夫的男性定位
語言為心靈的支柱
重視過程
給予妻子評價
審視各類場合的重要性
不加回應的態度
過度依賴與高傲的男性會招致厭惡
嘗試改寫對白
經常性的確認
第12章 與妻子之間的裂痕
與妻子之間的裂痕
跨越夫妻間的危機
離婚
將離婚化為正面的動力
再婚
從易於改變的地方著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