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然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說:「我們不能遠離自然,我們需要野生環境的解脫,在那裡,有蔥蔥鬱鬱的蒼松,有不斷鳴唱的犀鳥。」這與1872年黃石國家公園的創建者及稍早推動設立優勝美地保護區的熱心自然保護人士的心聲不謀而合,從此以後,國家公園成為一種世界的趨勢,也成為各國文明的象徵。
現在世界各國的國家公園保存了許多珍貴的資源,並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希望。例如,加拉約奈依(Garajonay)國家公園保護了西班牙加拿利群島上珍貴的水資源。瓜地馬拉的迪卡爾(Tikal)國家公園保護了該地的馬雅文化及其廟宇建築。一些國家公園則保護世界上許多獨特的生態體系,如美國的大沼澤國家公園、加拿大的草原國家公園、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秘魯的馬努自然保護區,都保存了完整且具世界代表性的各種不同型式特色的生態體系,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其中並蘊涵許多是科學家尚未知悉的種類。
國家公園也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活實驗室,例如前蘇聯的阿斯特拉罕國家自然保護區(Astrakhan State Nature Reserve)和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海洋國家公園。另外還有許多特有珍貴的野生動植物也在保護之列,例如在中國大陸為保護大熊貓而設立的數十個熊貓保護區、美國為保護巨大紅杉木的世界爺國家公園等都是例證。
除了保育之外,國家公園也提供了大眾遊憩需求,讓生活在越來越都市化環境裡的人們,在喧鬧擁擠之餘,到國家公園暫時與外界隔絕或舒展身心。加拿大的賈斯柏(Jasper)國家公園就是一例,每年有數百萬遊客湧入,而南非的許多大型野生動物保護區,則讓人得以重回非洲原野,在大型野生動物的伴隨下,體會自然的奧妙。
然而,國家公園在現實環境下,常有人突破聖潔保護的理想,帶入了商業及工業的破壞而令人遺憾。例如在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築壩,使得北部的峽谷淹沒於水底,英國修築穿越湖區國家公園的道路,使得遊覽變得危險。肯亞獵人的盜獵威脅梅魯(Meru)國家公園的犀牛;美國佛羅里達的渠道給水及農村發展使大沼澤國家公園原本依賴水澤生存的鳥類及野生動物受到嚴重威脅;畜牧業的發展破壞印度倫滕波爾(Ranthambore)國家公園內老虎的存活,另外亞馬遜的山田焚墾及林木砍伐亦造成熱帶雨林生態嚴重的破壞,進而影響全球之氣候。
「國家公園」這個名詞,夢幻般地帶給全人類未來的希望,它是人類最美好的去處。目前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成立了3,600多座國家公園,各國因國情、土地與環境不同,所設立國家公園之經營管理策略及特色也有所不同。本書擇其具代表性或特色者予以闡述,以使讀者得以瞭解及認識世界各國以各種不同名稱、不同保育經營理念所設立的國家公園。許多國家的「國家公園」有如國家的王冠般受到珍愛,更有些國家公園因具有普世價值,而被登錄為世界遺產地,更有如王冠又別上了一顆鑽石般,獲得國際的矚目,當然也得到更多的保護,本書也將一併論述及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