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寫作」本來是新聞的一種寫作方法,本書名為「三國人物特寫」,其意義在於更深入、更全面地瞭解三國人物。坊間的三國類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大部分是從小說的觀點出發,對於讀者想要瞭解的歷史事實,則大多略而不提。而較偏重於探討真實歷史的三國書籍,則難免失於嚴謹生硬,使讀者望而卻步。
本書的特點是將三國故事的事實面,和小說的虛構部分加以區分,使讀者瞭解到關羽、諸葛亮、曹操、劉備、呂布及孫權等三國人物真實的一面。為了深入瞭解這幾位著名的三國人物,除以主題方式探討外,每個主題並有七至八篇短文加以深入介紹,使得讀者可以有機會深入瞭解三國人物的不同面向,以及他們所發生的小故事。
如在細看關羽篇時,讀者們可以瞭解到關羽如何從一員劉備軍大將,進而封侯,再從侯到公,從公到王,以及從王到關聖帝君的超凡歷程。並且也可藉此知道,關羽和諸葛亮其實是《三國演義》中神化程度最高的人物,因此有許多和關羽有關的故事,如「溫酒斬華雄」、「過五斬六將」等著名篇章,其實都經過《三國演義》作者的虛構或大幅度改寫。
在曹操篇,讀者可以發現曹操並不是世人所公認的「奸詐多變」的梟雄,而是一位多面向的人物,如他可以大方地接納敵將關羽的投降,並且原諒曾殺害他長子曹昂和姪子曹安民的宿敵張繡,卻無意寛恕父親曹嵩被害之事,從而使徐州的數十萬無辜老百姓遭到池魚之殃。曹操那句「寧我負人,勿人負我」的名言,讓他背上千古駡名,其實是《三國演義》引用呂伯奢事件中對曹操最不利的一種說法,因此呂伯奢事件的真相如何,和曹嵩被害之事一樣仍然是個「謎」。
細讀諸葛亮篇後,讀者可以發現,雖然諸葛亮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發明大王」,但他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中所說「無所不能」的軍師,如「草船借箭」這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其實是由孫權故事改編過來的;並且在他第一次北伐時,所統率蜀軍的人數實際在二十萬以上,這可以說是大大顛覆了一般人所認為,諸葛亮北伐是「以寡擊眾」的誤解。
在劉備篇中所呈現的內容,則可能是讓讀者感到最驚訝的,如素有仁德之名的劉備,不但是一位三國時期老板換的最勤的「跳槽冠軍」,同時又是一位常把妻兒丟給敵人當人質,好讓自己順利逃跑的「抛妻冠軍」,因此真實的劉備,其實並不是一位在德上完美的領導人。同時也透過一些史實來分析,劉備的獨子劉禪其實也並不是大家所公認的「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一位平庸之主,如在太平盛世也可以作一個不錯的皇帝。
在呂布篇中,可以瞭解戰神呂布不但武力超群,同時射箭也是百發百中,但在當時卻無立足之地,主要原因是他的個性反覆無常。如為了給董卓一個見面禮,呂布即殺了他的舊主丁原,後來又和董卓鬧翻,索性又殺了義父董卓,因背上弒主的臭名,所以没有一位群雄敢真心收留他。如呂布接連投奔張楊及袁紹都不得志,劉備好心收留他,他卻佔了劉備的城池,以致到了曹操攻破徐州,呂布想要投降曹操時,遭到老好人劉備的反對,因此被殺,這可以說是呂布自食惡果。在「飛將的致命武器」篇中對於戰神呂布的稱手兵器方天畫戟,有詳細的說明。
孫權篇中,可以知道他的許多特色,孫權的成功因素在於身段柔軟,能屈能伸,如他曾在關羽北征和劉備東征時,兩次向曹操和曹丕請和及稱臣。第一次是為了取得荊州而與曹操合作前後夾攻關羽軍,第二次則是因劉備大舉進攻東吳,怕曹丕乘機南進,兩面受敵,因此卑辭稱臣於曹丕,曹丕想坐收漁翁得利,因此隔岸觀火,没想到劉備大敗,無法乘機進佔東吳。曹丕向孫權索要質子,孫權在大勝劉備後馬上翻臉,曹丕大怒,但因陸遜已回防,故進軍未佔到便宜。
「三國英雄榜」則是將傑出或有特色的三國人物,如張飛、周瑜、趙雲、郭嘉、魏延、司馬懿及沮授和田豐等加以介紹,著重在人物不同性格及際遇的描寫;「三國萬花筒」則介紹「虛實三國」、「三國人物身高比較」、「名馬緃橫談」、「奇形異貌的三國英雄」及「三國漫晝評述」等數篇,著重在和三國有關的人、事、物,讓讀者對於「三國」有較為全面性的瞭解。
本書在關羽篇、曹操篇、諸葛亮篇、孫權篇及三國名馬等篇中,均引用相關史籍加以佐證,以深化本書的內容及知識承載度。再者,本書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儘量加入坊間的三國電影、漫畫及動畫等不同元素,期望能極大地豐富這本三國人物專書的內容,並增加可讀性。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或許會對其中的若干情節,在字裡行間,感到津津有味,或者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