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台灣宗教大解構!
一位「敬天愛人」的「王爺信仰者」,他的自省、自覺,吐露人性的芬芳。
「每逢癸亥年,王爺代天巡狩」這流傳民間的俚諺傳奇,其背後的意涵為何?台灣神明繁多混淆,神佛不分、神佛雜處如何成為台灣廟寺的特有現象?台灣素民何以在不同外來政權的統治下,始終實踐著觀音法門無功用行的特質,保有其圓融無爭與善良熱情?本書以一位王爺信仰者為例,深層解剖台灣傳統宗教史。
「蘇府王爺」:蘇振輝先生是嘉義縣布袋新塭人,1957年10月出生。在那段清貧年代,這個成長於嘉義鄉下的子弟是如何突破貧困與父權文化的枷鎖,迸發其青雲志,終成一傑出企業家;又是如何透過自省與自覺,無悔地投入藝術推廣、關懷台灣山林生界,更活躍於環境保護運動的支持之路?這可從人類學的角度說起。
本書以人類學的訪談法,全貌地將蘇振輝先生放進歷史和社會環境的大脈絡中。作者先從人文與歷史背景詮釋孕育蘇先生的奧蘊:藉著走訪蘇先生的故鄉與其母親母土的搖籃,發掘一向被誤解扭曲的「迷信」,正是台灣「善根」的內涵;接著直溯台灣人格、精神的總根源,實乃明鄭王朝所寄寓的應現媽祖信仰的隱性文化,而這套隱性文化,造就出蘇先生等謙卑自牧的台灣素民。之後貫穿民族到個人:描述蘇先生的家世與家庭背景,更以蘇門八代從海向陸,再由陸向海向全球的世系繁衍,點出山海子民跨越世代的泱泱格局,由是可瞭解台灣人勇於從傳統走向新局的人格趨勢。
「禪門的觀音法理所應現萬神的造神原則,是台灣民俗信仰的主軸與台灣人格的終極底蘊。」作者表示,他是藉書寫蘇振輝先生這位王爺信徒,嘗試挖掘台灣人深沉的內在。他做到了,而這只是台灣素人中的一位。原來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芝蘭玉樹般的素人們,在生活中隨處可遇!
作者簡介:
陳玉峯
1953年生,台灣雲林北港人。
曾任大學教授、大學副校長、總統文化獎得主、保育運動草根先鋒等等。
陳玉峯教授歷年著作(前衛出版):
【台灣植被誌】卷一《總論及植被帶概論》
【台灣植被誌】卷三《亞高山冷杉林帶與高地草原》(上)
【台灣植被誌】卷三《亞高山冷杉林帶與高地草原》(下)
【台灣植被誌】卷四《檜木霧林帶》
【台灣植被誌】卷五《台灣鐵杉林帶》(上)
【台灣植被誌】卷五《台灣鐵杉林帶》(下)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1)南橫專冊》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2)》(上)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3)》(下)
【台灣植被誌】卷八《大甲鎮植被》
【台灣植被誌】卷九《物種生態誌》
《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與陳月霞合著)
《自然學習者的教育觀》
《台灣生態與變態》
《火龍119:阿里山1976年大火與遷村事件初探》(與陳月霞合著)
《21世紀台灣主流的土石亂流:台灣山地災變以及災後人造孽》
《告別世紀》
《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
《台灣山林與文化反思》
《土地倫理與921大震》
《人文與生態》
《台灣生態悲歌》
《台灣生態史話15講》
《前進雨林》
《印土苦旅:印度‧佛教史筆記》
《山‧海‧千風之歌》
《玉峯觀止:台灣自然、宗教與教育之我見》
《山災地變人造孽:21世紀台灣主流的土石亂流》
《台灣素人:宗教、精神、價值與人格》
《蘇府王爺:台灣素民史之一例》
作者序
陳玉峯
秀琴阿桑凝神專注地,握著一把小剪刀,在為麥片紙盒打洞。紙盒四邊,整齊地挖出二十四個透氣的小洞。午后的冬陽斜照著她,她坐在魍港(好美里)太聖宮的廟側門口。這座廟宇供奉的主神之一,魍港媽祖,祂比鄭成功更早了數十年來到台灣,祂在先民最艱困的年代,「剜肉治病」,也就是從祂神像的底座,挖剔出薄木片,和著草藥提供給村民煎服。祂,將近四百年間未曾被政權收編、勅封,而從來默默示現、照顧子民。
紙盒子是用來裝盛喚兒子德隆先生去買來的螃蟹,還不時殷殷交代不能悶死牠等等。我驅車離開好美里之後,電話傳來德隆先生的轉話:「你塞給我媽的那些鈔票,她連同魚蝦放一起,裝在箱子內,因為怕你不知道而轉送給別人家,故而告知你一聲。媽說,夠用就好,我們不缺錢!」;2013年1月16日,這對母子再度予我沒錢的富豪的溫暖,好美的一幅素描。
德隆先生擔任太聖宮廟祝,一生奉獻神職,未婚,與母親秀琴阿桑相依為命,他的月薪恰好是22K。他們活得愉悅、祥和,「只求可以助人,而不思被人助、被神助」!
台南永康妙心寺的傳道法師,搬來一大堆台語文辭典、字典,挑燈為我查驗、解說台語用字,兼析佛法。2012年10月3日的夜深了,寺人皆已入眠,我看著年事已高的法師,那種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態度,心中不忍。臨行,他還帶我到二樓藏書處,示範許成章教授的台語八聲舉例,且將整套許教授的《臺灣漢語辭典》送給我,只希望台灣人可以稍稍瞭解母語的優美與深邃,但願天下人不忘本!本書草稿我寄給法師後,他更逐字校勘,密密麻麻註記,他以台灣業已消逝踏實、篤厚的精神呵護我!
果毅後不知名的蔡先生導引我去採訪媽祖的乩身,慈祥可愛的蔡榮明先生,他為我鉅細靡遺地講解媽祖降駕的指示,從台灣百零八萬年的地體變遷,到陳永華如何運用急水溪的奧秘和盤托出,不僅將「不想講、不能講」的,都講給我錄音,也把他的手稿讓我影印,他一生「做人,只是存個良心……」。邂逅鎮西宮主委林文彬先生的當夜,他堅持請我在廟口吃碗點心麵,為我談出意象豐富的,旗(尖)山與鼓(佛)山的神話故事,勾起我屬靈的鄉愁。他一生剛正不阿、是非分明,他讓我想起周金剛自焚一生所重視之《金剛疏鈔》。
吉貝耍年輕的段洪坤老師與我一見如故,恨不得傾盡他鑽研的心得告知;朴子萬善廟的曾明福主委、嘉義鵬上宮的汪麗雲女士、王界生先生、王玉娟女士、陳永軒先生,副瀨富安宮的黃相松義工,蚵寮保安宮的王先生,尖山義善堂的張輝煌廟祝,夥同知、不知其名的台灣素人,甚至於古人如陳永華參軍、昔時英靈,有形或無形,皆以裸真、赤誠相待,助我一臂之力,他們示現了「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煩惱,所做功德盡以施之」的台灣人格底蘊,他們忘却了善與不善。
本書的訪調殆自2011年底開始,而密集撰寫於2012年底至2013年初夏。此間,我所訪談、際遇的人,絕大部分我原本從不認識,或只逢機相談,他們都以如是坦率、熱誠地,待我如同親人,他們恰好都是我心目中,道道地地的台灣人,我的書寫,正是要探索這樣的人格底蘊,這樣的文化,台灣人的本然。可以說,我在書寫本書主角的蘇振輝先生,他却應現成為我所際遇的人、事、時、地、物,讓我瀏覽他的前世與今生。藉由撰寫他的因緣,相當於走過台灣文明史,之如何形塑現今的台灣素人。
第一章主述蘇振輝先生的母親蔡時女士的故鄉好美里,該地區在鄭成功之前叫做魍港。魍港這中文地名,首度出現於陳第1603年的「東番記」一文,是他於1602年農12月8日,跟隨沈有容自料羅灣出發,追剿海寇,來到台灣的見聞錄。當時的魍港位於倒風內海北端的沙汕隘口,也是閩南海民最早來台拓殖的據點之一,蔡時女士正是出生於倒風內海正式滄海轉桑田的1934年,八掌溪原本北流的出海口,在該年直衝西流,形成今之入海軌道。
為了瞭解孕育蘇振輝先生的母親母土的搖籃,或時空背景,走訪太聖宮蔡隆德先生,因而巧遇蔡母顏秀琴女士,他們母子為我開展了環境總認知,此間,奇妙的過程,恰好也讓我記述台灣人的人神之間的底蘊,寫出了一向被誤解、被扭曲的「迷信」,事實上正是台灣善根的內涵。
第二章直溯台灣人格、精神的總根源,實乃鄭氏王朝的民族精神、人倫節操,寄寓於閩南居士禪的應現媽祖信仰,以之傳承禪門法脈與社會理想。而鄭氏三代一貫想要讓台灣獨立或半獨立的努力與堅持,却遭遇叛徒之覷破鄭氏王朝靈魂、信仰總依歸的媽祖神髓,繼而殺神、殺靈,以武力顛覆、文化懷柔,收編了媽祖信仰,讓原本反清的閩南、台灣禪徒,陷入民族、倫理、靈性、精神的大破產。更悲慘的,以建立龐多的媽祖廟,用來監控台灣人的思想管控與情治中心,並且,為打壓及消滅鄭氏王朝的意識形態,在212年統治期間,焚毀歷史、纂改歷史,醜化台灣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汙名化台灣人,另一方面,台灣菁英在陳永華假死、苦心擘劃下,放棄媽祖信仰系統,另創地下洪門組織等,藉由禪門觀音法理的宗教手法,以地下或隱性文化的應變反攻大陸,且遲至18世紀初,始褪盡幫會色彩,直接以民間宗教廟宇的王爺信仰現身(第三章)。
無論媽祖信仰或王爺信仰,其法脈、法門、法理徹底是本體觀音(觀音佛祖)、應現觀音(媽祖及王爺或其他繁多神明)、三太子等,從裏到外的禪門主結構,構成台灣神廟的基調,但因處於專制強權高壓、屠殺、取締的現實之下,遂編杜系列神怪小說、故事,舖陳迷障,掩護主體之傳承。這套隱性文化的教化主旨、靈性呼喚或心理療法即「觀音法理」(陳玉峯,2012a,244-344,以及本書英譯附錄),其實踐的理想人格、精神目標或典範乃《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品〉的「菩薩成就八大法」:「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與〈菩薩行品〉的「以智慧劍,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不壞威儀,而能隨俗……」,從而產生台灣的素民文化,而不論外來政權是滿清、日本軍國或白恐國府,始終實踐著無善之善、無德之德、無宗無教的無所求行、無功用行(陳玉峯,2012 a;b)。
第三章我勘查急水溪流域,特別是從果毅後陳永華衣冠塚到出海口的傳奇,追溯台灣文明史上第一位永世的政治家的大智大慧(第四章)。此間,予我如詩、似歌、風謠、性靈的無限美感!
經由這四章的回溯,我花了大約三分之二的總篇幅,詮釋孕育台灣素民或蘇振輝先生的奧蘊,但這只是人文、歷史大背景的部分。
第五章交代主角的家世、家庭背景,相當於從台灣文明史到蘇門的銜接。由於台灣人集體意識的象徵,在於信仰圈中心的廟宇,而家庭總象徵的廳堂,事實上,正是廟宇的簡縮版,從廟宇到廳堂,貫穿了從民族到個人的文化傳承與靈性依據,據此而演義蘇振輝先生的傳記。
第六章以蘇振輝先生為範圍,揭露蘇門八代的孳息,從海向陸,由陸向海向全球,終於跨出山海子民的泱泱格局、熠熠人格,而超越世代,不僅無愧於傳統禪門無功德的無功用行,更跨出新世紀的新典範,故而全書冠以蘇府王爺的位格。道在活人,且精神長存,這就是台灣素人文化。
由蘇振輝先生的不平凡當中的平凡、平凡當中的不平凡,大致可以瞭解台灣人從傳統走向新局的人格趨勢,因為,四百年來台灣重大的缺陷之一,在於跟台灣自然生界、土地的隔離,切斷了從天文、地文、人文、生文統合為一的關鍵環節,致令台灣子民一直未能作根本的自覺或覺悟。此面向正是我一生努力的,自然情操與土地倫理的創建。在個人接觸或觀察台灣歷來的政治人物當中,稍微具備此等情操者,僅如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先生、陳定南先生、葉菊蘭女士等不出十位數。
而蘇董來自八掌溪海隅的臍帶,竟然只在幾次登山的經驗、感悟中,走上實質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無功用行」,台灣有文明史以來,寥寥無幾。
由於蘇先生右手做的,不讓左手知道,右手也忘掉了,他幾乎不留什麼記錄,只以整個生活示現自自然然,因此,在我的「逼迫」下,勉強留下些微的記錄做見證,如第七章。
至於台灣人格、價值、信仰總源頭的「觀音法理」(陳玉峯,2012a,《台灣素人─宗教、精神、價值與人格》,244-297頁),為提供給西方人的理解,特翻譯為英文,作為本書的附錄。
藉由我與蘇振輝先生的因緣,走訪一些台灣的廟宇。而每座廟宇都是地區素民的集體記憶、靈魂依歸、歷史濃縮、教化中心,撇開形制的大同小異,每個地區或境界,自有其獨特的史詩、境遇與特徵。細細品味,即可品嘗台灣人性的芬芳。
2012年6月12日午後,我在台中市文心路與昌平路交叉口一角落,二分埔的福德祠前小坐。然後,一位年輕婦女前來,她燒香、點燭,虔誠祭拜,且口中唸唸有辭甚久,她的表情專注,向著土地公傾訴,儼然有種毫光籠罩或從她頭頂散發,然後她到金爐焚燒金紙離去;接著有位老年男子經過,他到香爐前合手膜拜、閉眼肅穆。之後,將手腕上的掛珠脫下,在香爐上繞了3圈,而後離去;廟側,樟樹下的座椅上,側睡著一個流浪漢。周遭各式車輛依循紅綠燈的節奏,劃破偌大空間的勻稱,穿梭種種漣漪且交叉震盪。而土地公的小廟自成一幅寧靜,直把車水馬龍看成一幅靜畫。
又有三、五行人,專程或路過,廟前吸取一口安寧而離去。我相信世人不時多幾分鐘面對自己與神明的那份專注與單純,世間、社會將更和諧與安詳。
走過一甲子歲月,我曾經以最青壯的年代,投入劇烈的社運抗爭,如今一樣永不退轉。然而,如同我從蘇振輝先生學到的,我的方式改變了一些,我將重點擺放在正面的教化,而不再只是恨鐵不成鋼,恨不得台灣社會一夕而可脫胎換骨;相反的,做該做的、能做的,無得無失。如今,台灣的過去、現在、未來差不多可以看得透徹,我從台灣人的正面出發。
歷來在批判台灣人的缺點時(我自己曾經也是,後來才恍然大悟;陳玉峯,2011,《興隆淨寺(一):1895年之前》,65-67頁。),可以說,其內容的極大比例,其實是中了清代官僚、日治軍國、國府白恐與高壓統治下,汙名化台灣人的劇毒或遺毒,特別是在宗教信仰及價值觀或人生態度面向。因為,要擊敗一個人的最佳辦法之一,是毀掉他最引以為榮、為傲、價值繫賴、靈魂信仰的那一塊中樞部位;要統治一個族群、民族、國家的最佳策略之一,是殺掉該族群等的神明、信仰的諸神,以及摧毀該族群等的集體信心、歷史榮耀、共同屬靈的依據,讓個人以迄族群等,陷入一種自卑、自貶、自賤的迷途。
而台灣人要從三、四百年的大陷阱、大流沙的漩渦中,自拔、自覺、自重、自我肯定,且流露出有節操、有格調的氛圍,而幾近完全沒有沾染此等汙名化或汙染的人,有史迄今沒幾個,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其一,至於多如牛毛的有名氣、有地位、有錢勢、有學問等等的人物,大概用手指頭、腳趾頭即可算出來,但我在民間草根行列中却是遍地芳草、幽蘭,到處可遇!我不是要去貶低一大票或數不清的「有什麼」的人,只是我強調、認定的這樣子的人,基本上相當於禪門的證悟者、覺者。事實上,我完全尊重、尊敬每一個人;會去貶低別人的人,本身就是沉溺的弱勢者。我要寫素人,寫四千多種綠色自生植物般的二千多萬台灣草根的有緣人,就是要彰顯我們本來如是!只消「念」一轉,任何人如是!而不在於外在的法相、妄相、假相。
這本書一貫的核心,殆即「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誠心敬吾,無拜無妨;行為不正,百拜無用」(註:書中另行加註)!也就是自覺的強調,但自覺是無法定義、界定的靈性特徵,我只能由應現出來的人物來側寫、素描,而蘇府王爺恰好是一例證,顏秀琴女士、蔡時女士當然也是。他們絕非單獨的一個個體,你、我、他都是台灣史上交錯影響、臍帶相連的活體文化,且隨時、隨地應現與相互呼應!
於是,本書所謂的素人,很大一部分的特徵,或說最重大的特徵在於自覺,而與名相無關。感恩任何我在台灣的際遇!感恩蘇振輝先生賦予我書寫的機緣!
而書寫本書後期,與學文、麗霞賢伉儷結緣,他們發心要照顧我的部分飲食,不時寄來自製的糧草,讓我品味著草根香;又如葉秋源先生長年將他看過、眉批的簡報、圖書,不時寄來指導,夥同眾多2007年以降,關心、照顧我清貧生活的朋友們,都是我起心動念的善根助緣,無以為報,但藉寸筆,銘記感恩!!
感覺上,這是我最發心力觀照的一册書,但願有緣人分享。
陳玉峯
秀琴阿桑凝神專注地,握著一把小剪刀,在為麥片紙盒打洞。紙盒四邊,整齊地挖出二十四個透氣的小洞。午后的冬陽斜照著她,她坐在魍港(好美里)太聖宮的廟側門口。這座廟宇供奉的主神之一,魍港媽祖,祂比鄭成功更早了數十年來到台灣,祂在先民最艱困的年代,「剜肉治病」,也就是從祂神像的底座,挖剔出薄木片,和著草藥提供給村民煎服。祂,將近四百年間未曾被政權收編、勅封,而從來默默示現、照顧子民。
紙盒子是用來裝盛喚兒子德隆先生去買來的螃蟹,還不時殷殷交代不能悶死牠等等。我驅車離開好美里之後,電話傳來德隆先生的轉...
目錄
序一 另類禪除.另類傳記-釋傳道
序二 默默行善的王爺信仰者-楊惠南
序三 敬天愛人的王爺傳奇-楊博名
自序 陳玉峯
蘇府王爺:台灣素民史之一例
1吾土吾民
1.1 楔子
1.2 好美里的鹽鹼土地
1.3 旅途
1.4 從富安宮到鵬上宮作客
1.5 嘉義自強街「鵬上宮」因緣
1.6 青年陳永軒與鵬上宮
1.7 汪麗雲女士的從乩路
1.8 王玉娟的信仰觀
1.9 蔡隆德先生與太聖宮
1.10 菲立辛根堡與好美里地區
2 文明的黎明與滄桑
2.1 「東番記」時代暨之前
2.2 鄭成功
2.3 史略
2.4 宗教心理與政戰
1. 媽祖信仰的解構
2. 鄭氏王朝覆滅之際的宗教政戰舉例
3 急水溪的傳奇
3.1 永華墓
3.2 神乩蔡榮明先生
3.3 相公廟與萬聖公廟
3.4 果毅後堡靈霄寶殿、天后宮
3.5 赤山龍湖巖
3.6 萬善之堂
3.7 蚵寮保安宮
3.8 急水溪入海口
3.9 重返旗、鼓、劍、印 果毅後
3.10 西拉雅文化與段洪坤老師
3.11 佛山觀音巖與林文彬主委
3.12 神農大帝鎮西宮
3.13 再訪榮明乩士
3.14 尖山記事
4 陳永華經略台灣與王爺信仰
4.1 陳永華其人或相關
4.2 孤臣無力可回天
4.3 王爺信仰的解構
1. 現代版王爺廟總本山南鯤鯓代天府的來源
2. 宗教或歷史學界、唯物論者的王爺見解
3. 王爺信仰的本質或內涵
4.4 李岳勳(1972)解讀陳永華開創洪門、王爺信仰的摘要
5新塭嘉應廟與蘇寶慶先生伉儷
5.1 新塭蘇寶慶先生族譜世系
5.2 新塭「嘉應廟」
5.3 言必稱王爺
5.4 魚博士蘇寶慶先生
5.5 緣而葆真,清而容物──蔡時女士
5.6 老茨巡禮
5.7 把玩靈性的貿易家
6蘇府王爺
6.1 打罵教育出賢嗣?
6.2 折指之痛,生滅之機
6.3 海洋兒女的溫情
6.4 中學青年期的阿輝仔
6.5 底定乾坤賢內助──林金葉總經理
6.6 初步創業之路
6.7 創業辛酸與點滴
6.8 轉機
6.9 隔代乖隔與挑戰
7素民文化之路與內在世界
7.1 素人歷程素描
7.2 蘇董的內心世界
1.另面稜鏡的觀照
2.人性試金石
3.自我教育
7.3 淨化時期與台灣靈性的復興
參考文獻
序一 另類禪除.另類傳記-釋傳道
序二 默默行善的王爺信仰者-楊惠南
序三 敬天愛人的王爺傳奇-楊博名
自序 陳玉峯
蘇府王爺:台灣素民史之一例
1吾土吾民
1.1 楔子
1.2 好美里的鹽鹼土地
1.3 旅途
1.4 從富安宮到鵬上宮作客
1.5 嘉義自強街「鵬上宮」因緣
1.6 青年陳永軒與鵬上宮
1.7 汪麗雲女士的從乩路
1.8 王玉娟的信仰觀
1.9 蔡隆德先生與太聖宮
1.10 菲立辛根堡與好美里地區
2 文明的黎明與滄桑
2.1 「東番記」時代暨之前
2.2 鄭成功
2.3 史略
2.4 宗教心理與政戰
1. 媽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