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儒禍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 值得一讀 與一般常見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7/14
精彩 值得一讀 與一般常見觀點相左,值得作為基礎,引出更深沉的反思 我們何時才能跳脫民國人物的思維,由其他漢字文化圈的知識層面重新思考這些知識
儒禍 儒禍

出版日期:2013-09-09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儒禍

內容簡介

帝王統治術、封建護身符、思想的麻藥、倫理緊箍咒、「儒」之為禍,大矣!

  福澤諭吉(1834-1901, 日本明治維新思想家):

  一個國家社會,若儒術越發達,儒學愈興盛,只會造成更大的惡,人們的智慧德行每況愈下,惡人與愚者大增,禍患無窮。

  為什麼中國統治者明明以武力取天下,以高壓統治百姓,卻總愛擺出一副以德服人的聖王姿態?為什麼中國文人號稱溫良恭儉讓,歷來卻好戰喜伐,屠殺起外族更是振振有詞,毫不手軟?為什麼中國老百姓整天四維八德不離嘴,但長期在中國宣教的外國傳教士卻認為,「沒有良心」是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格?簡言之,為什麼中國人滿口仁義道德,做起事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

  本書指出,要瞭解中國人在表面與實質之間的巨大落差,就必須從儒教切入。因為儒教美化加工「堯舜禹文武周公」的聖王傳統,將之視為最高典範,所以後來那些不擇手段登基的壞蛋與庸才,為了強調正統與道統,總愛無恥地偽裝成「聖王」的繼承者。因為儒教強調華夷之別,認為中國人才是人,周邊外族只是禽獸,所以禽獸若不服王化,對之使詐殺伐乃天經地義。因為儒教強加在百姓身上的,如君君臣臣、夫婦有別,全是合理化社會不平等的奴才道德,大部分百姓雖無力反抗,也不可能真心接受,因此只要統治者管不到,就不會乖乖遵守,所以看在外國傳教士眼裡,自然是一群被動、缺少反省與良心的「良民」。至於少部分內化儒教道德、自願當奴才的臣民,為了顯示盡忠盡孝,便以忠孝節義之名,上演一齣齣父食子、夫殺妻、割股獻君、切肉餵父、易子而食的荒謬場景,終將中國社會帶領至無以復加的變態、病態、畸形狀態。

  不只中國社會如此,歷史上只要與中國有過糾葛的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等,也都同受波及連累。即便是古荒服地的「東番」台灣,當前也拜中國文化渡海「調教」之賜,選出個喜講溫良恭儉讓、選舉時才肯把原住民當人看的「聖王」繼承人。因此,稱之為「儒禍」,一點也不為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文雄

  思想家、文化史家、評論家。

  1938生於高雄岡山,1964赴日留學,早稻田大學商學部學士,明治大學西洋經濟史學碩士,曾任拓殖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以《中國的沒落》一書聲名大噪,從此展開長期旺盛的寫作生涯,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台灣筆會獎,作品涵蓋文化、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等。曾任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日本台灣同鄉會長、台獨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等。日文著作逾100種,漢文著作逾60種,為活躍於日本、深具影響力的台籍暢銷作家,曾選入日本言論界500名人錄。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先後就讀於台灣大學法律系、東吳大學日研所、法光佛研所。

  曾任報社記者、主編、電台節目主持人,現任台南大學社區講師。

  日文譯著有《台灣論》、《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日本如何締造中華民國?》、《武士道解題》等一百五十餘冊。

 

目錄

序章 你對儒教了解多少?
◎儒教精神基本上就是否定創造性的價值

第一章 儒教的形成及其發展史
1《論語》是誰寫的?
2西洋人對東洋聖人孔子的評論
3被用幻象神格化的孔子
4王莽的儒教國家為何敗亡?
5佛教的流入與儒教衰退

第二章 早期各種對儒教思想的批判
1戰國時代的儒教思想
2太平天國時代的批孔
3清末革命派對儒教的批判
4無政府主義者的儒教革命論

第三章 儒教倫理學的偏頗與災禍
1「仁」是空想的人間愛
2提供獨裁者獨裁統治理論依據的「義」
3有關仁義的詮釋與論爭
4義只是次要性的道德要求
5經常得被迫二擇一的「義」
6日本人如何看待仁義道德
7「武士文化」所建立「公」的思想論理
8彼此對立的佛教倫理學與儒教倫理學
9孝為何是中國倫理學的根本
10「忠與孝」能通過現代思想劇烈變動的考驗嗎?
11只知虛偽掩飾的儒教文人
12「大同思想」無非儒教企圖回歸原始社會的不切實際烏托邦

第四章 儒教道德的失控與歷史悲劇
1周文王狠食長子伯邑考是紂王給的考驗嗎?
2狠食親生子的樂羊將軍與周文王歷史評價為何天差地別?
3介之推割股肉獻給晉文公而成為「食人忠孝」之祖
4死守睢陽城的張巡何以成為中國「忠義食人」典範
5歷代王朝「食人忠臣義士」如何吃人肉、飲其血?
6割股肉獻給刎頸之交有何意義?
7劉安殺妻招待劉備竟成中國好客典型!?
8中國歷代都有許多「食人而盡孝盡義」故事
9元曲《趙禮讓肥》劇本是否取材自《後漢書》?
10中國忠臣義士的「食人道德觀」與中國史家「食人史觀」真正含義
11以人作藥的效用及律令變遷

第五章 朱子學與陽明學──其傳統與異端
1日本向無所謂「萬劫不赦之罪」
2中國統治者最重視的是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
3試圖挑戰佛教與道教的宋儒理氣之學與朱子學
4朝鮮墨守朱子學成規而釀成的悲劇
5日本與支那的陽明學
6陽明學乃虐殺之學
7日本的陽明學神話
8激烈攻擊江戶儒學的江戶國學

第六章 江戶儒學與支那儒學差異
1日本的「實學」乃中、韓所無的儒學
2日本真有仁義道德,中國則無
3受近代日本儒教批判而消失的江戶儒學
4儒教倫理觀為何無用?

第七章 西洋人眼中的儒教
1西洋哲學思考與儒教大不相同
2利瑪竇的儒教觀
3萊布尼茲的儒教觀
4馬克思韋伯的儒教觀
5西洋人認為儒教無非是「食古不化」

第八章 儒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因果關連
1欠缺自由意志的儒家道德
2持續塑造政治神話的德治主義
3絕不可能成為有德者的中國皇帝
4儒教「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政治主張其實是癡人說夢
5日本戰後實施道德教育的盲點
6只會製造偽善的儒教倫理學
7儒教德治論總是虛構政教合一的合理性
8害中國人喪失良心的儒教

第九章 儒教思想的性格
1儒家思想就是尊皇攘夷思想
2儒教文化圈的幻想
3極端尚古主義的弊害

第十章 儒教倫理學的失控發展
1孟子性善論與荀子性惡論
2襲捲東西方的善惡論爭
3「非善亦非惡」之「無記」思想
4肯定善惡一如的「業」善惡觀
5日本與西洋人多半抱持善惡一元論思想
6超越善惡的「空」思想
7把「空」理解成「無」的《般若心經》
8闡述印度人「空之哲學」的《般若心經》
9本居宣長宣揚的日本美好道德
10日本社會所定義「惡的範圍」

第十一章 重新思考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的極限與反效果
2道德教育為何反而剝奪人們的道德心?
3我對重建日本道德教育的看法
4用尼采道德觀解釋戰後日本道德崩解現象
5尋找超越道德的日本文化
6那個大家都很重視「真善美」的時代
7美學與道德有何關連?
8美學可超越道德嗎?
9佛教明快的善惡判斷基準
10深入了解古代日本人的〝真心〞
11日本人以「美」為最高價值,中國人最重視善

第十二章 儒教與佛教所形成「心」的文化
1在「心」基礎上成立的佛教國家
2佛教闡述的「心」十界說
3十界佛心的「佛行」
4受儒佛思想影響的古代日本人清明之心
5從講「理與敬」的儒學到重視「誠」的儒學
6朱子學與陽明學在日本變成市井民眾精神涵養
7滅私奉公才是真正的清明之心
8「誠」與「詐」只在轉念之間
9「漢意唐心」與「和魂和心」
10為了對抗「唐心」而出現的「和魂」
11「和魂洋才」與「脫亞入歐」
12打造「和魂洋才」國度的大日本帝國
13日本成功融合「洋魂」與「和才」並加以修正
14日本精神與武士道精神
15武士道必須有儒教倫理學嗎?
16文武兩道的走偏鋒
17武士與武士道
18文化與文明所誕生的「心」
19魅力的文明與暴力文明
20宗教與世俗呈現的「心」
.梅岩有關「心」的解釋
.石田梅岩的商人倫理觀
.日本人的求道心
.儒教的「道」──對「仁」的追求與其侷限
.難以理解的儒家道德仁義主張

第十三章 儒教優勢地位的動搖
1受質疑的孔子有關禮的學說
2所謂「有德者受天命」根本是癡人說夢
3孔孟所憑空想像、建構而成的「空間」
4尊孔運動自古陰魂不散
5集中國謊言大成的儒學
6中國歷代出現的不同儒教面貌與各種批判
7民族主義與華夷主義
8中華民族主義與大漢族主義論爭
9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論爭始末
10科舉制度的扭曲演變
11科舉制度的禍害

終章 是非了解儒教災禍不可的時候了
墨守尚古主義的儒教與往前看的社會科學差異
補述

 

自序

  人的價值判斷,並非萬人皆同、萬國皆準、萬世不易。自古人類追求真善美,難以兼得。西洋以真,中國人以善,日本人以美為最高的追求目標。

  中國人自古重仁義,不但經常滿口仁義道德,以仁、義取名的亦不少。但也有人疑問說:「為何仁義都寫在書上,社會卻找不到?」何以在中國,現實社會裡找不到仁義道德?其理由不少。

  何謂「仁義道德」,孔孟都沒有定義,爭論了兩千多年,也得不到結論,頂多是「見仁見智」而已。英國的思想家穆爾指出:「善是無法定義的,如果強行定義,那是最大的錯誤。」仁義是什麼?孔、孟答不出來。仁義在同時代也遭受許多的反擊和反譏,老子甚至主張「絕仁棄義」,莊子則反譏「盜亦有道」。到了近代,梁啟超明白指出中國只有「家族道德」,沒有「社會道德」。

  道與德本來不同範疇。道是公的,德是私的。倫理與道德也不相同。按照一般西洋人的倫理道德觀來說,道德是屬於宗教的內涵。沒有宗教教育,何來道德教育。現今的中國人「欲望最高,道德最低」的說法,不但民間學者如此主張,連國家領導人也如此慨嘆。理由是來自近代太平天國的「禁孔」、捻軍的「倒孔」、五四的「打孔」、文革的「批林批孔」的結果嗎?

  百餘年前的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中國傳教三十多年,說在中國人身上找不到「良心」。為什麼中國人沒有良心?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宗教是從內心的信仰出發的。但儒家的道德教育卻是外在的強制,所以教化訓育的結果,僅能得到或塑造偽善者或獨善者。

  儒家思想本來就是充滿矛盾又脫離現實,欠乏思想的魅力與競爭力。所以在「百家爭鳴」前夕,孟子就慨嘆「天下非楊即墨」。古代中國有黃河文明所塑成的、以「人為」為主軸的儒家思想,和長江文明所育成的、以「自然」為主體的老莊道家思想。為何自漢武帝獨尊儒家以來二千多年,歷朝皇權一直死抱儒家,改革開放後又不得不祭出孔子學院?最基本的社會背景是,中國的大地「自然」已被吃光,不得不死抱「人為」的儒家。

  中國自獨尊儒家以來,六朝時代雖然儒家一度消失,被佛教所取代,可是到了宋代,理氣之學興起,儒家陰魂不散,以朱子學、陽明學陰魂附身,死灰復燃。中國人在儒家教化下,理性和悟性被剝奪,失去良心和良知,成為稻草人。

  上述情景,筆者稱之為「儒禍」。被儒家思想荼毒二千多年的中國人,如何取回已喪失的良心呢?懇請一讀本書。

二○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黃文雄 識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7191
  • 叢書系列: 新國民文庫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精彩 值得一讀 與一般常見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7/14
精彩 值得一讀
與一般常見觀點相左,值得作為基礎,引出更深沉的反思

我們何時才能跳脫民國人物的思維,由其他漢字文化圈的知識層面重新思考這些知識
 這個人對於儒家的學說與經典懂個...
轉載自博客來  很差  2017/08/29
這個人對於儒家的學說與經典懂個屁?

下面這個人才真正懂儒家。

小時候這些東西有的時候會看到,

但是搞不懂,

長大了以後,

有各種網際網路討論論壇,

也開始有專門研究這些東西的人發表了 言論,

對當時的事情做了一些回顧與檢討,

我這才搞清楚到底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最近正在準備的一個考試有考國文,

所以也就趁這個機會好好的看了一下,

如果有看到這個東西的朋友,

有興趣就看,

沒有興趣的,

不用看也沒關係。

目前我在想的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從今天開始算的20年以後,

會不會開始講這一套?

不曉得那一天,

我還有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

看一看到最後發展的怎麼樣?

呵呵!

https://read01.com/BonJL.html#.WaQhKHN-XqA

徐復觀與港台知識分子群

1949年大陸易鼎之際,是熊十力與弟子徐復觀通信最為頻繁的時期。對於赴台的提議,熊認為台灣估計也難保全,自己年老體弱,膝下又有兩個女兒,"何必多此一行?"這位新儒家開山祖師,對國民黨和新政權均無好感,決定乾脆固守原地:"苟全性命時,看看世事浮雲蒼狗之變。如義不容苟全,則亦自了而已。"

在信中,熊十力提醒弟子,自己當初為什麼要把他的名字從"佛觀"改為"復觀"。因為佛家"於宇宙萬象作空觀而已",缺乏裁成天地、開物成務的進取精神,與社會了無交涉。復觀一詞則來自《周易》,乃"復其見天地心"也"今大地眾生,方顛倒以趨於剝,吾夏人尤剝極,其忍不思復乎?"熊認為儒家要想在海外發揚光大,決不可排斥西方學術而走返古之途:"今欲崛起,不可效老輩經師或理學家,必於西洋科學、哲學有基礎者,方可進而研儒佛,以系統之理論發揮,否則人不視為學。"

與唐君毅、牟宗三兩人的純學院背景不同,徐復觀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從軍,曾在娘子關、武漢參加對日作戰。後轉而進入國民政府決策層,一度是蔣介石的核心幕僚之一。1944年在重慶勉仁書院與熊十力的會面,是他棄政從文的轉折點。當時窮困潦倒的熊十力,面對"高官"徐復觀的來訪,不但沒表現出絲毫人情世故,而且還"以他自己人格的全力量,直接薄迫於對方,使對方的人情世故,亦皆被剝落得乾乾淨淨……激昂感奮,開啟出生命的新機。"共二十六冊的《徐復觀全集》,大多是四十六歲離開大陸後所作,可以說就是這種人格薄迫的結果。

徐在海外,遵熊十力之教誨,以輔成萬物的精神,致力於將散落、零碎的儒家思想體系化。同時,積極在公共空間中發聲,辦學辦刊物。而後一點,正是港台第二代新儒家與大陸第一代新儒家的顯著區別。以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為代表的第一代,大多專心沉潛學術,甚少在報刊上論政辯學,基本不談國是。但第二代新儒家到港台後,既有唐君毅與錢穆共同創辦新亞書院,延續中國文化命脈於舉目無親之地;又有徐復觀在香港創辦《民主評論》,為新儒家擴大聲勢。學問事功,二輪並行。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主要是歷史情境的轉折。第一代新儒家活動時,五四運動餘波未泯,儒家被斥為專制政治的維護者,中國落後的總根源,"人們由於對於現實政治的不滿,很容易不深究其所以然之故,而遷怒到中國文化身上。"袁世凱洪憲帝制立儒教,更是使儒家坐實了幫凶之名,這時根本不存在理性評價儒家的可能。但離開大陸後,知識分子們卻失望地發現,在引進德先生、賽先生,並打倒"孔家店"近三十多年後,結果卻是國民黨法西斯化。這一巨大反差,使重估五四運動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心理條件漸漸成熟。

知識分子"在九死一生中流亡海外,這應該是政治上大反省的時候,也是文化思想上大反省的時候。"1949年5月和7月,在香港和台灣分別創立了兩種重要刊物:《民主評論》與《自由中國》。前者除了創辦人徐復觀外,主要人士是錢穆、牟宗三、唐君毅、勞思光等,談中國傳統文化較多,可視為海外新儒家的核心刊物。後者則以雷震、胡適、殷海光、戴杜衡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代表,談西方自由民主較多,可視為五四傳統的餘緒。

徐復觀回憶這短暫的蜜月期道:"當時大家的目的,好像不僅在於辦一個刊物,而在展開一個自由中國的運動,參加的人很多……我們對於此一運動的將來,都抱著歡欣鼓舞的情緒;一般朋友,兩邊都寫文章,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文化上的兩個壁壘。"分道揚鑣的原因是,《民主評論》主張中國文化的復興與民主政治不但並行不悖,還能相互汲取有益的養分;《自由中國》則反感傳統文化,覺得西方民主之花移植到中國的泥土上,便免不了會凋謝枯萎,所以傾向於否定儒學。

學理的分歧,摻雜了意氣和血氣,最終難以收場。很多時候,真理都不是"越辯越明"的,短兵相接式的一對一論戰,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能讓保守的越辯越保守,激進的越辯越激進。最典型的就是錢穆和胡適。錢穆在1950年悍然提出,中國傳統政治根本就不是專制,因為科舉制已經把平民階層中的優秀分子不斷吸收到政府中,由平民組成的政府,怎麼能叫專制呢?而胡適則在東海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道:"中國文化沒有價值,不要聽徐復觀、牟宗三兩頑固派的話……包小腳的文化,是什麼文化?你們講中國文化,只是被政治的反動分子利用。儒家對中國影響,不過千分之一,有什麼值得講?"

面對這種情況,徐復觀陷入兩線作戰中,一方面批評錢穆良知的迷惘:"假史學之名,以期達到維護專制之實的言論,對在生死邊緣掙扎的十億人民所發出的沉痛的呼聲,潑上一盆涼水。"另一方面則批評胡適自到台灣後,在學問上便走回頭路:"既不敢明目張胆以高唱自由民主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又不能拿出學問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只好回到打倒孔家店的老路上去。"而徐復觀自己的觀點,毋寧說是兩者之間的"中"的政治路線,其思想集中體現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儒家對中國歷史運命掙扎之一例――西漢政治與董仲舒》等幾篇長文中。

徐復觀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大大方方承認,儒家民為本,君為輕的思想"儘管可以為真正的民主主義奠定思想的根基,然中國本身畢竟不曾出現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卻才是人類政治發展的正規和坦途。"從孔孟、董仲舒、轅固、眭弘、朱熹到黃宗羲、王夫之、唐甄,儒家一直試圖限制君權、澄清政治,他們談井田、談明堂、談選舉、談學校、談行己有恥,所祈向的方向與西方自由民主並無牴牾。儒學不是專制的護身符,只不過是被專制政治壓歪了罷了,結果便是它"在歷史上只有減輕暴君污吏的毒素的作用,只能為人類的和平幸福描畫出一個真切的遠景,但並不曾真正解決暴君污吏的問題,更不能逃出一治一亂的歷史上的循環悲劇。"

出現這種局面的客觀原因,在於中國沒有經歷過希臘式的城邦國家,羅馬式的自然法實踐,中世紀神權與政權的分庭抗禮,民主、法治的政治形態,在歐洲有著清晰的歷史記憶,但在中國卻只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類的含糊記載,儒家隱約記得遠古曾有一個"大同"之世,至於其具體情況卻說不清道不明。其次,作為一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的帝國,在現代交通和通訊設備發明之前,根本不可能像全境有發達運河系統、面積僅如中國小型省的英格蘭那樣,先在各地投票選舉議員,再集中到首都論事。總之二十世紀以前,代議民主制在中國既想不到,也做不到。

針對實際情況,儒家不得不棄"大同"而取"小康",沿用了西周"尊尊、親親、賢賢"並行的做法:王室世襲,以維持秩序;官員則不世襲,以察舉或科舉制不斷選拔優秀士人。王國維《殷周制度論》中對這一制度的效用做了精彩闡釋:"蓋天子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傳子,不立嫡,則無以彌天下之爭。卿大夫士者,圖事之臣也,不任賢,無以治天下事。"

為防止前者演變為暴君,後者演變為污吏,儒家將德治主義確立為政治思想的最高原則,即《左傳》中所說的:"太上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儒家道德主義的特點在於,它是一種"內發"的、"自本自根"而無待於外的道德,徐復觀稱之為"人格主義底人文宗教"。它注重"自力"而非"外力","我欲仁,斯仁至矣",未考慮過藉助外來的上帝、法或國家的力量,反而視其為對人本主義的不信任。

但問題在於,大部分人其實都是自私自利的,所以這種道德主義,最終只能成就少數自拔擢於污泥的曠世大儒,"使漫漫長夜中猶見一炬之明,以維繫人道之不絕";但卻不能成就多數人,更無法造就一大批基本能遵紀守法之公民。再加上劣幣驅逐良幣作用,歷史上實際在位的儒生,往往是叔孫通、公孫弘之類曲學阿世之輩,結果給人留下儒家就是專制幫凶的壞印像。所以徐復觀斷言,單靠中國文化,"並不能轉換中國的歷史條件","只能寄望一治一亂的循環,並不能解開中國歷史的死結。"

待到近代中西全面接觸後,中國才迎來歷史轉機,因為西方的科學民主"一方面可以把中國文化精神從主觀狀態中迎接出來,使道德客觀化而為法治";另一方面"提供我們以新的生活條件與方法,使我們可以解決兩千年久懸不決的問題。"同時,儒家的"仁",反過來亦可對西方的極端個人主義、貧富差距等弊端起到彌補作用,發揮出民主政治更高的價值,"儒家德與禮的思想,正可把由勢逼成的公與不爭推上到道德的自覺。民主主義至此才真正有其根基。"

到了這一步,可看出經徐復觀的批判性轉化後,新儒家和自由主義者的觀點,到六十年代末其實已經日益趨同,只是當年那場大動肝火的筆戰留下的芥蒂暫時還難以平復罷了。最終和解的契機,是1967年《自由中國》主將殷海光罹患胃癌的變故。原本與他交惡的徐復觀得知後,立即託人送去三千醫藥費,並多次與他促膝長談。兩年後,殷海光向徐敞開心扉:"先生為光時常提到所厭惡的人物,但亦為光心靈深處所激賞的人物之一。這種矛盾,正是不同的生命火花激盪而成。"

受徐復觀的影響,纏綿病榻兩年多的殷海光最終領悟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最大區別,就是重生命體驗甚於抽象知識,所以不能憑四個人的觀念去把握:一是達爾文的進化觀念,二是康德的超驗觀念,三是黑格爾的體系哲學,四是馬克思主義。因為"中國文化不是進化而是演化,是在患難中的積累,積累得那樣深厚,我現在才發現,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希望再活十五年,為中國文化盡力。"但說完這席話後,他的生命便僅存最後一周了。

蒙文通曾言,戰國末年儒家法夏法殷,其實就是融匯墨法。同理,民國六十年前後,以徐復觀、牟宗三、唐君毅為代表的新儒家第二代,其實已經基本完成了援自由主義之菁華入儒的歷史任務。同時,港台自由主義者也從一開始的極端排斥,到逐漸接受新儒學,並因而更接近英國古典自由主義的原義――無論洛克(JohnLocke)、穆勒(J.S.Mill),或是柏克(EdmundBurke)及阿克頓(LordAc-ton),都認為推進民主自由,須以尊重和改進,而不是以毀滅傳統為基礎。港台知識分子群體中兩大陣營的相互認可,終於讓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降,保守的中國文化復興派和西化的歐美自由派二川之激盪沸騰,放乎東海而波瀾以息。
 作者是以日本軍國右派的觀點來看...
轉載自博客來  很差  2017/01/19
作者是以日本軍國右派的觀點來看儒學,內容充次偏見與謬誤.翻了幾章,完全看不下去。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開啟人生的10道任意門(10片CD)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4-03-10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靈的本質有聲書第 5 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7-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與超靈有約有聲書第6輯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2-12-03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半小時漫畫經典詩詞套書三冊:半小時漫畫唐詩(二版)+半小時漫畫宋詞(二版)+半小時漫畫古詩詞
作者: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30
66折: $ 95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 110
出版日期:2024-12-27
$ 9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臺灣漫遊錄
作者:楊双子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01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小可憐成了大財閥的心頭好(4)
作者:清漪
出版社:北京億森同創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7
$ 5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小可憐成了大財閥的心頭好(2)
作者:清漪
出版社:北京億森同創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7
$ 5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Minecraft漫畫~探索世界的盡頭~ 2
作者:瀬戸カズヨシ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5
$ 19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家裡蹲吸血姬的鬱悶(12)
作者:小林湖底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7
$ 221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