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天猶未光,欲走ê路閣長〉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
七十年前二二八的血洗,使得過去許多台灣人的生命遭到侵害,此外,它也間接剝奪了一整個世代倖存者的靈魂,讓許多受難者家屬自此過著不願過問政治的生活,而台灣更是喪失在戰後建立一個新國家的契機直至今日。然而,拉開歷史的縱頁,台灣悲哀的連續殖民史,卻從來沒有一刻曾將台灣人徹底打倒。我們始終可以看見,即使面臨不同強權的威脅與恫嚇,台灣會有一群勇敢之人願意站出來,而他們在苦難壓迫下的爭取、奮鬥,甚至捨身取義,反而讓我們更清晰地看見人性的可貴之處。
今年共生音樂節的標語是「欲行ê路」。台灣能走到今天,是我們的前輩流了好多好多的汗水與鮮血的成果,而時至今日,其實我們仍舊走在同一條道路上,一樣和過去共享著許多價值和理想,同時也對未來有相同的追求與渴望。可以說從過去到現在,召喚我們起身反抗和追求的,一直以來都是對這座島嶼的愛。而今年標語的概念,也成為我們編排這本刊物內容時的主要考量。這本刊物的出版,就是我們在思考如何讓二二八成為這塊土地上所有住民的共同記憶,如何使所有為台灣捐獻出生命的前輩的犧牲有價值,如何使其靈魂之所繫不僅在實體的紀念碑或書本上,更存在於抽象生命與我們無限延長的集體記憶之中的書寫與實踐。
〈專題:帝國凝視下的1920年代〉旨在建構1920年代台灣的社會樣貌,包括追溯「台灣人」概念與意識的形成,以及討論這個時期思想齊放的情況;〈特別報導:1947血染二二八〉從兩個方面出發,首先是原住民、青年和女性三種不同角色在二二八當中的參與,再來是以往較少被討論到的,從藝術作品來形構二二八的樣貌;〈封面故事:尋訪檔案之路〉中,一篇是我們以國史館藏的大溪檔案來剖析二二八期間中央派兵的過程與始末;另一篇則是協助一位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向檔案管理局申請親人檔案的紀實。我們期盼透過實際檔案的呈現與分析,讓讀者能更有穿越時空的實感,跟著共生音樂節一同感受與思索發生在這座島上的歷史。
〈專題:1980年代平反行動〉中,我們討論鄭南榕及其時代。當時他們的行動,讓二二八被迫噤聲的苦難記憶得以重新被看見,也啟發了後來平反與紀念二二八行動的展開。最後,〈專題:走向未來〉則是在回顧了上述台灣所走過的路後,我們希望展望未來,呈現幾個關於「轉型正義」議題的討論。這個篇章裡,我們檢視了台灣進行轉型正義的現況,也希望讀者一起響應,能共同參與在轉型正義的行動之中。
對上一個世代的人來說,二二八還來不及記得,就已經遺忘;而如今我們對台灣現狀的關懷,卻引領我們向過去這段最悲慘的歷史提問。現在還不是天亮之時,但我們相信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人的接棒努力,終將使歷史的迷霧徹底散去,有一天,正義的光線將照射進台灣每一個曾經陰暗的角落。道阻且長,這條路我們卻勢必走上。
「直到愛和公理在這塊土地實現。」
王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