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是從我升等副教授的著作──《台灣在民國(1945-1949):以大陸期刊、雜誌報導所做的研究》再次校稿後出版。能夠讓我的研究成果再度公開,我十分感謝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先生的信任,以及林君亭先生、執行編輯張笠先生、整體編輯團隊的協助與幫忙,才能讓此書改換更有意義的封面後重新亮相。原本我的研究領域是清代台灣史,可是為何對戰後台灣史有興趣?這就要回溯到2001至2002年,我到北京國家圖書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找尋撰寫博士論文的資料,無意中發現到二個圖書館對於民國期刊、雜誌館藏豐富。特別是這些期刊、雜誌,有不少關於1945至1949年台灣的報導或觀察,兩岸學界仍未注意到它們的重要性。因此我計畫在博士論文完成後,必須再找個時間、找個機會,前往這二個重要的圖書館,盡其所能把資料都帶回台灣。
2007年我進入輔仁大學進修部歷史系任教,即開始思索日後升等副教授,代表著作研究課題是什麼?於是博士生階段的想法,有了落實的可能。2009至2011年我故地重遊,多次前往北京國圖與北大圖書館,終於把想要的資料印回。2012年我提交升等專著,隔年8月通過成為副教授。由於先前升等,代表著作委由輔大書坊出版。當時與書坊達成共識「綁約」三年,三年過後可由作者收回版權,遂有今天本書重新問世。我為什麼不厭其煩說出這一段故事,原因是2013至2017年四年之間,台灣發生太多的事情。除了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白色力量」壓倒泛藍,把政治素人柯文哲推上市長寶座外,2016年台灣還出現「第三次政黨輪替」,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可是過程中是這麼順遂嗎?
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距離投票日前十餘天,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幫其子連勝文助選時,痛批柯文哲「渾蛋」、「日本皇民化的官三代」。之後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也開砲,指柯文哲是台灣皇民後裔。 連、郝的說法立刻引來軒然大波,因為一場選戰挑起台灣社會最敏感的神經:「省籍」。連帶也牽扯出「統獨」、「二二八」、「皇民化」議題。 事後連戰為「混蛋(渾蛋)說」引發爭議道歉 ,可是郝柏村沒有,並且在選後重提「皇民說」。他強調柯文哲的祖父和李登輝都是皇民,柯文哲的祖父二二八被抓挨打和他的基本思想有關。針對這一點,不由得讓作者想到書中提到1945年來台接收官員,對於日治末期出現的「皇民化」,皆視為要根絕的毒草。難道事隔六、七十年,在郝氏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仍沒有改變?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蔡英文總統與歌手周杰倫身上,前者是在2015年總統大選前夕,藍軍系統以「蔡英文不能說,不敢說的秘密」,抹黑蔡英文之父為「漢奸」。並且諷刺蔡英文「要怎麼告訴別人,我的爸爸曾經在中國大陸幫日本皇軍修理戰鬥機。」 後者是2016年初周杰倫突然被中國大陸網友攻擊為「漢奸」,周氏控告網路文章刊載的「北京人和書畫院」名譽侵權,最後交由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審理。 「漢奸」的帽子飛來飛去,對比書中提到二戰結束後,身處在大陸的台灣人,不少被送交「戰犯」或「漢奸」審判真是似曾相識。可見得時至二十一世紀,台灣社會的許多對立、兩岸關係的諸多現象,追根究柢還是要從1945至1949年尋找答案。如果這樣的敘述還不夠具體,這四年來台灣社會的新聞報導,可以再分成三大議題與之連結。
在政治上,若以201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年為例就非常清楚。許多國家規畫著紀念活動,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閱兵。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馬英九政府要以十六項活動紀念。連七十年前尚未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宣布在9月3日舉行閱兵,且邀台灣派人參加。 10月25日當天總統馬英九特別撰文投稿,宣揚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七十周年二者結合的意義。 同時重返當年接受日本呈遞降書的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擴大舉行紀念大會,廣邀抗日英雄與先賢先烈家屬,齊唱台灣光復紀念歌,場面熱烈。
然而台灣社會只有一種聲音嗎?有謂對於二戰後亞洲唯一未解放的殖民地台灣人來說,如何面對終戰確實是重要命題。 特別針對馬英九在諸多場合,一再重複「光復三段論」;當年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台灣光復,也就沒有今天民主繁榮。 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顯示,前二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的歷史,仍有許多細節極待釐清。首先從台籍日軍的觀點來看,戰爭結束,殖民地台灣人一夕變成中國人。台灣人日本兵、高砂義勇軍,從戰地煙硝中回家,才發現這段歷史是荒謬的、無意義的存在。他們在中華民國黨國史觀、光復史觀裡,成為一種忌諱,而被選擇性的遺忘。
其次沒有所謂光復台灣,只有軍事占領。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根據麥克阿瑟《一般命令第一號》,派遣陳儀來台,接受末代總督安藤利吉的投降。這份降書是重要的史料,可是原件迄今尚未公開。 因此有學者指出,該降書必然像岡村寧次的降書內容,明言是根據麥帥命令而非《開羅宣言》投降。因此陳儀代表同盟國軍事占領台灣,必須按照《海牙第四公約》「佔領不移轉主權」原則。可是陳儀在受降典禮後廣播卻說:「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政府主權之下。」 果然1949年1月12日總統蔣介石發給台灣省主席陳誠的電文,即明確指出「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之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 可見得國府接收過程,其實是違背國際公約。
其三《開羅宣言》國際法位階問題。2013年是《開羅宣言》七十周年,當時總統馬英九出席公開場合,均極力為此宣言辯護。他駁斥開羅宣言僅是新聞公報的說法,並強調在國際法上,一位國家元首在他職權範圍內所做的具體承諾,「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 直到今天,台灣的歷史教科書都寫到,根據開羅宣言的主張,日本應將台灣交還給中華民國。 可是如此的說法,早在1947年9月上海《現實新聞周報》就有不同觀點。該期刊認為台灣歸屬二大宣言──開羅宣言與波茲坦宣言,其內容都是原則性。如果戰後沒有再簽訂國際條約,就缺乏法律上的依據。該文以雅爾達秘密協定為例,事後中國若不予同意,如果沒有後來的中蘇友好條約,蘇聯在中國東北所享受的權利是沒有根據。
2015年是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逝世十周年。二二八時期蔡女士曾受牢獄之災,白色恐怖又被關在綠島一段時間。1999年蔡瑞月故居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隔沒兩天就遭人縱火,許多珍貴資料毀於一旦。但蔡瑞月仍堅持在此處編舞,藝文界人士受到感動,也到蔡瑞月舞蹈研究社進行創作。 我們若從中國大陸期刊報導來看,蔡瑞月女士在台灣舞蹈史的留名必須再添一筆。1947年北平《時代生活三日刊》、1948年上海《寰球月刊》,前後來到台北採訪她。文中盛讚她開設的舞蹈研究所轟動一時,特別是知道蔡氏聲名的中國大陸人士,來台北都會去她的舞蹈教室拜訪。作者在書中就認為1945至1949年,台灣女性若要選出知名度前三位,蔡瑞月女士一定會在其中。
戰後台灣史從1945年算起,直到今日已經超過七十年。如果說一個時代的的長短,可以彰顯它的重要性,那麼戰後台灣史的重要性已經超過日治。本文並不打算討論日治或日據辭彙的適切性,畢竟那是另一個歷史階段研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作者關心「光復」用法的適切性。上文已經提到學界細緻研究指出,當時只有「軍事占領」,沒有「光復台灣」的舉措。可是本文為何在書中遣詞用字,一律指稱為「台灣光復」。主因是1945至1949年的台灣人,的確存有「光復前」的希望,對接收「光復當下」的失望,以及國共內戰國民黨政權全面潰敗,導致「光復後」絕望的心態。因此作者認為這四年歷史的重要性,的確有如前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所稱,確實為1945年之後台灣歷史最關鍵的四年。 然而這段歷史不需要塗塗抹抹,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因為作者強調的「光復」,不是民族主義或黨國史觀下的光榮,而是一個地方的老百姓對未來衷心期待到不表意見的過程。當然,日後學界準備對1945年以後台灣歷史做出分期,作者還是主張1945至1949年稱為光復時期,只是這個光復應為打上引號的「光復時期」。
更值得注意是2017年即將結束,而12月份最重要的政治新聞是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該條例界定的威權時期,是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開始,到1992年11月6日金門、馬祖結束戰地政務為止。可以很清楚預料到,本書所討論1945至1949年的歷史絕非過去式,若從以後台灣政壇發展情況來看正是未來式。
我在輔仁大學任教已滿十年。這十年當中我立業成家,本書做為一個升等副教授的成果,我要謝謝我的母親、妻子、岳父、岳母在背後的支持。當然寶貝女兒的出生,成為我甜蜜的負擔,更成為我在學界持續研究的動力。最後這本書要獻給誰呢?還是跟我先前二本書一樣,獻給我天上的父親,雖然遠離我28年,但仍然是我最想念的慈父!
許毓良,2017年12月25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