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ぁぃぅぇ到ㄅㄆㄇㄈ
魏廷朝十歲時日本戰敗投降,他僅受三年多的日語教育,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受中文教育,他銜接得很好,日、中文俱佳,尤其日文受父親薰陶,成為他語言強項,是他日後求學、謀生的利器。
但教育內容讓他錯亂,被罵「鬼畜米英」者,竟擊敗「神國日本」;物價飛漲,貪汙腐敗,也讓他失望,「狗去豬來」成民間耳語。
接受皇民化教育
「日治時期一般小孩剛進公學校,因聽不太懂日語,一、二年級常是本省籍老師教,三、四年級才改由日籍老師教;我受父親薰陶,日語不錯,一年級就已完全聽得懂日語。」
魏廷朝一、二年級念龍潭國小,一年級導師是日本人井田,多數同學聽不太懂老師在講什麼,他卻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老師李雲秀是客家人,受皇民化運動影響,已改為日本姓名,她跟學生授課常是半客語、半日語,學生也易吸收。
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他跟著大聲背誦「我們衷心感謝生為大日本帝國臣民」,高唱日本軍歌,深信「神國日本」必將擊滅「鬼畜米英」,皇家指日攻占重慶,活捉「蔣介石、宋美齡」。
「直到有一天,在龍潭庄役場皇民奉公會擔任課長的父親,在忘年會酒後,不滿警察出身的庄長宮內罵他『蔣哥囉』(清國奴),氣得將庄長推落水溝,被迫辭職,安排到後龍的『鋯礦株式會社』擔任副廠長兼總務,情況才發生變化。」
那年魏廷朝九歲,父親告訴他:我們是「支那人」,不可以忘本。雖然不滿意,他還是認了,趁盟軍空襲,公學校長期放假,他跟著父親讀「昔時賢文」、「三字經」、「白話尺牘」,但似懂非懂。
轉學到後龍河洛庄
「我三年級轉到後龍國小,才知道有河洛話,而河洛人排斥客家人非常嚴重,班上五十餘名學生,我跟近半打過架,被欺負得很慘,常被罵『幹!幹!幹!河洛幹客郎』。」
但不打不相識,後來多數河洛同學不但接納了他,他還當選為班長。
日本戰敗 朝廷顛覆
「𠊎爸非常高興,認為我的名字『廷朝』取對了,真的顛覆『朝廷』,改朝換代了。」往日耀武揚威,自認高人一等的日本人,變得相當低調,為迎接國民政府來台接收,以往念ぁぃぅぇ,現在為學北京話,則開始念ㄅㄆㄇㄈ。
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日本人必須在半年內分批遣返,因每人只能帶卅公斤重的家當回日本,房舍、土地、家具、單車等東西都帶不走,只能廉價變賣,因此市面上出現了專門收購日本舊貨買賣的行業,稱為「剝狗皮」。
為何稱「剝狗皮」?乃因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不滿被視為二等國民,私下都罵日本人為「狗」,現日本人要變賣家產回日本,有如剝了他們一層皮,故稱「剝狗皮」。
日治時期做過期貨生意的魏維崇,腦筋動得快,也做起「剝狗皮」生意,且賺了些錢,但最後都賭博輸光光,為了餬口,只好重做馮婦,回到楊梅國小擔任教員。
國語課從日語變華語
「日本戰敗投降,我還在念四年級,因沒有教材,也缺乏懂中文的老師,致本教ぁぃぅぇ的老師,只好先用閩南語教『國語課』,老師下課後再去學ㄅㄆㄇㄈ拼音,第二天就現學現教,以致上課一團亂。」
魏廷朝記得「國語課」所採課本,一到六年級教材都一樣,是小冊的漢語書,記得有這段「人有兩手,一手五指,兩手十指;指有節,能屈伸。我來,你來;來來去去,同去同行。門外有草地,草地有牛羊;牛羊同啃草,牛大羊小。高高低低,來拍皮球。」
因後龍也有些客家子弟,校長還特別開了一班「客語班」,用客家話教,一星期上兩節,記得第一課是「一陣風,一陣雨,路上行人苦。小學生,上學去,上學有決心,風雨豈能阻!」
學校也開始教唱國語歌曲,魏廷朝最先學會的是《義勇軍進行曲》,沒想到後來變成中共的國歌。
一夕之間 教育錯亂
不僅國語課突然從ぁぃぅぇ變成ㄅㄆㄇㄈ,以往每天要「東方遙拜」的日本天皇,變成戰敗皇帝,帝國英雄變成了戰犯;而美國羅斯福總統、英國邱吉爾首相,竟是終結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那是紅鬼、青鬼?這世界怎一夕變了?魏廷朝曾問老師「這世界怎變得那麼快?連價值觀都變了」,老師也無法回答。
「二戰後,日本老師都回到日本,國小教員大為缺乏,連很多工友都變成老師。父親先帶大弟、二弟回楊梅國小重執教鞭,我與母親及兩位姊姊則稍後才搬回。」
魏廷朝本以為日本戰敗,日本人走後,台灣生活環境會更好,更富裕、更充足,更有人權,結果卻讓他失望了,他發現國民政府來台接收的七十師、六十二師部隊,竟都是三流雜牌軍,一、二流的國軍都到東北、京滬(南京、上海)接收復原了。
狗去豬來 耳語四起
這群雜牌軍綁腿是裹腳布,肩揹雨傘、鍋子,看來死氣沈沈,軍心喚散,與昔日所見日軍雄糾糾的印象,形成強烈對比。「這豈是祖國的部隊?」台灣人懷著歡欣鼓舞的心迎接祖國部隊來台接收,結果卻失望了,加上軍紀很差,物價飛漲,來台官員又貪汙腐敗,漸漸地民怨滋生,沒想到「日本狗」剛走,卻來了「中國豬」,「狗去豬來」的耳語,在民間開始傳開。
魏廷朝轉到楊梅國小就讀,父親也在那兒教書,但薪水卻一拖三個月,原因是官派縣長劉啟光積壓公教人員薪水,拿去炒作米、糖及茶葉生意。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台灣光復後改為新竹縣,接收縣長是郭紹宗,後再派「半山」劉啟光接任縣長,他是軍統特務出身。
當積壓的薪水撥下來時,學校派兩名工友拿著布袋到縣政府領錢,揹著回來,但隨著物價的飛漲,卻買不到什麼東西。
「全家住在學校宿舍,父親的教員薪水連買米的錢都不夠,還好母親克勤克儉,利用宿舍工地種地瓜葉、空心菜,勉強餬口,但全家卻吃到怕。」魏廷朝感覺日子過得比日治時期還慘,台灣回歸祖國,光復的歡欣,很快地就成幻影。
二二八事件 父親坐黑牢
果然,隨著省籍衝突的加劇,物價的飛漲,民怨的升高,一九四七年初終爆發「二二八事件」,全省各地接連發生暴動,來台的七十師、六十二師部隊,在召募兩萬多名台灣兵後,因剛調回大陸投入國共內戰,造成國府在台維安出現真空現象,乃派廿一師部隊於三月初來台鎮壓,結果大批台灣菁英慘遭殺害。
「二二八事件發生不久,有天父親突然失蹤,沒有回家,全家人心急如焚,後打聽得知是跟一位情治人員起衝突,該員竟公器私用,將父親關進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
魏廷朝那時念楊梅國小五年級,已感受到威權政治的可怕,學校老師為營救父親,學日治時代的作法,集體聯合簽名陳情到新竹縣政府,「魏維崇是學校最優秀的教員,不可能犯法,妻子兒女嗷嗷待哺,也不要影響學生的受教權,請趕快釋放。」但陳情兩個月一直沒有下文。
魏廷朝每天到楊梅火車站等父親,都沒等到,但兩個多月後的一個大白天,父親竟突然回來了。「據父親說,他被關在十餘人住的大牢房,依法被關兩個月應該被起訴或釋放,乃陳情速『裁判』他,結果軍事檢察官發現根本沒有他的案子,是遭人公器私用關進來,乃當場釋放。」
代表領取畢業證書
「升上六年級,校長較重視教學,以考試能力分班,五班只有兩班升學,課後再輔導一小時,其他則是『放牛班』,學校老師雖學ㄅㄆㄇㄈ,但多數國語講不好,上課仍常客、日語交雜。」
魏廷朝在這適逢戰亂,一再轉學,躲空襲,日、中文轉換的年代,完成了六年國小教育,以全校第一名畢業,但因他上課愛發問,常考倒數學老師,卻被打成第二名,遭校長糾正後,仍由他代表領取畢業證書,另位黃同學代表致答詞。
魏廷朝因家貧沒新鞋穿,但代表上台領畢業證書總不能沒有穿鞋子?前一天父親帶他到一位古姓商人開的百貨店想賖,因臉皮薄,自己又當老師,始終開不了口,枯坐了一個上午;晚上換母親帶他去賖,說他是第一名畢業,要代表上台領獎,馬上就賖到一雙新鞋。
與魏廷朝生在同時代的學子,不是日語半途而廢,就是中文沒學好,甚至日、中文皆不行,像他一樣日、中文俱佳者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