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父後一年.重新搭起台日橋梁
李安妮(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
二○二○年七月三十日,曾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的河崎眞澄先生,將其撰寫的《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寄到了台灣,希望把這本著作送給我的父親。但在同一日晚間,父親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安息主懷,因此無緣見到出版,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或許是上帝的安排,原本預計去年九月發行的《李登輝秘錄》中文版,因緣際會下選擇在父親逝世週年時出版,也讓我有機會為本書撰序。
為什麼會說是上帝的安排呢?因為如果是去年九月,當時除了要承受內心哀痛與不捨之外,還要盡孝於喪禮的各項事宜,自然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為此提筆。此外,《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序就是由父親所寫,而且是他生前的最後一篇文章。沒想到在過世一週年後,我們父女能以如此奇妙的方式「同框」,因此我確信這是上帝的安排。
父親一直十分掛念台灣與日本的關係,這不只是單純因為他生於日治時期,而是認為應重視台日之間的特殊歷史脈絡,並且以此為基礎深化兩國的情誼。因此父親還在任總統的時候,便積極提升對日本的關係,卸任後也依舊為此努力著。儘管台灣與日本目前仍然沒有正式的邦交,但「台日友好」已非空泛的口號,而是事實的寫照。雖然兩國之間還是有些待解決的問題與爭議,但就像兩位好朋友偶爾也會意見相左,不過堅實的友誼絕不會輕易消失。而日本雖有不少關於父親的書籍,但河崎先生不僅運用大量的資料,更花費了不少時間登門採訪,呈現一位日本專業新聞人視角下的李登輝,《李登輝秘錄》也成為去年日本的暢銷著作。如今中文版問世,期盼更多台灣讀者能感受到河崎先生的用心,共同回顧父親治國與處世的智慧。
我目前也接任李登輝基金會的董事長,而該基金會的創辦人與首任董事長,當然就是我的父親。事實上,父親雖以九十八歲的高齡離世,但他還有許多未竟之志。例如持續深化台灣民主、提升台灣主體意識,以及李登輝紀念圖書館的設置等等。因此哲人雖遠,但留給我們的功課其實也是不少,因此自然不能只有懷念,而是將其遺志付諸實踐。就如同那句令人動容的話:「台灣啊,要交給你們了!」讓我們彼此共勉,因為李總統確實已將他深愛的台灣,託付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
認識真實的李登輝—序河崎先生《李登輝秘錄》
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於去(二○二○)年七月三十日去世以後,台灣各界紛紛表達對李先生的看法、以及如何紀念的主張,其中可能以「骨灰撒玉山」、「不要葬在五指山與黨國軍頭為伍」最引人注目。八月十九日家屬代表李安妮在治喪大員會議上說:父親所言「骨灰撒玉山」只是個概念,用意是顯示他希望與台灣這塊土地永遠在一起;父親若有所謂遺願,最重要的應是台灣民主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安妮小姐沒有說出來的話是,深藍和深綠都反對安葬五指山,反映的是同一個邏輯,若遵從這個邏輯豈不是繼續分裂下去?
人的一生說過很多話、做過很多事,其間恐怕不乏互相矛盾的地方,但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呢?國史館參與整理李登輝大事記/生平事略時,對於李先生當年曾加入共產黨的事,也聽到是否應該略而不談的主張。事實上,李先生接受國史館口述訪談時已經坦然交代他一九四七年十月入黨、一九四八年退黨的經過。如果注意到時代背景,就會理解二二八以後不少台灣青年加入中共地下黨並非那麼信仰共產主義,而是為了反國民黨,何況當時的中共與後來「竊據大陸」且常威脅要解放台灣的中共是不同的,有什麼好避諱?
可見,要認識真實的李登輝並不容易,除了要掌握「事實」層面、還要注意歷史解釋的問題。可惜人們對於事實常採取選擇性地認識,或是基於政治立場做扭曲解釋,都是常見的事。
日本《產經新聞》記者河崎眞澄先生,在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就曾來台採訪,二○○二至二○○六年擔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這段期間透過採訪與李前總統建立情誼、獲得信任;二○○五年當連戰以黨主席身分去中國訪問時,他也從台北出發全程跟訪,可以說對台灣二十幾年來的政治發展有難得的近身觀察機會。如今他將一系列專訪李前總統的文章集結成《李登輝秘錄》,日文版在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問世,現在經由我們共同的好朋友龔昭勲先生譯成中文、由前衛出版,正逢台灣社會熱烈關注討論李登輝的此刻,個人認為本書提供了很好的資料與視角,讓我們更容易看到真實的李登輝。
例如,評價李登輝的時候,如何看待他對蔣經國的肯定?本書用一整章(第五章)談「蔣經國學校的畢業生」,除了引用國史館出版李登輝的《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還有旅日建築師郭茂林、郭純父子,以及秘書鍾振宏、小栗山雪枝等人的證言,最重要的是作者自己的判斷:若從戰後台灣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而言,蔣氏父子確是「千古罪人」,但是在東西方冷戰結構中,國民黨政權使台灣避免被中國共產黨併吞、赤化,這個側面「李登輝有意識到」,而且,「尤有甚者,是由世襲絕對權力的蔣經國解除戒嚴與容許在野黨成立等,從而埋下民主的種子,才讓李登輝能在總統任內使台灣民主化路線開花結果。此點絕對不容忽視。」此外,對於一九七○年黃文雄向蔣經國開槍這件事,李登輝不以為然,因為「使用暴力追求民主化絕對是矛盾的」。作者同時拿黃昭堂來比較,承認這是「獨立運動家」和「現實主義政治家」基本差異之所在。
本書不只談論李登輝,而且是「透過其生涯思考台日關係,同時試圖形塑包含美國、中國等相關國家的近現代史」。作者追尋他的前輩司馬遼太郎的腳蹤,企圖鑽研李登輝的內心世界,遍訪相關人士並參考新發掘的史料,描繪出諸多不為人知的史實,謂之《李登輝秘錄》至為速配。本人願藉此機會,向河崎先生表達敬意與祝賀之意。
)
序
《李登輝秘錄》出版寄語
從產經新聞的河崎眞澄先生口中具體聽到,希望在報紙連載「李登輝秘錄」此一企劃案,應該是我在二○一六年七月前往日本沖繩縣石垣島訪問的時候。當時,身為該報上海支局長的河崎先生也加入採訪記者團行列,他相當熱心地對我和內人提出這個計畫。
老實說,一開始我個人並沒有特別感興趣,因為,我不願意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被偶像化。雖說台日無論在歷史或情感上都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但仍然存在許多彼此無法完全理解的部分。
然而,當我閱讀從二○一九年四月開始在產經新聞連載的內容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我的杞人憂天。連載內容不僅耗費許多時間直接採訪我,也設法從日本、美國等地廣泛聽取許多人士的說法,並收集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客觀地撰述相關事蹟。
同時,此事也幸虧有我完全信賴的李登輝基金會秘書長王燕軍,以及負責日本事務的秘書早川友久,他們兩位認為,當前應該保留日本記者眼中所看到的李登輝以及台灣的實像,並抱持著赤忱的熱情,努力協助使本書得以出版。
政治世界許多時候相當冷酷無情。單憑理想論和情感論,並無法讓國家與國民永續存在,甚至即便只是想維持安定繁榮,也相當不容易。對於為了讓台灣就是「台灣」,如何讓台灣得以續存?此連載實際上精確描述了我這些思考的本質。
已有不少批評李登輝的書在台出版,我個人也出版過數冊講述自己想法的書籍。然而,一位日本記者能用冷靜透徹的目光,詳盡地透過李登輝這個人來看台灣艱難走過的民主化歷程,本書應該算是開啟先例。
本書幾處評論關於我個人或環繞台灣的各個問題,回顧身為總統在那個時間點認為是正確的判斷或行動,後來也不一定絕對都是正確的。這些問題點被重新指出,其情況也確實如此。
當然,書中也有台灣年輕記者無法撰寫的內容。譬如描述我在二○○七年六月前往位於東京.九段的靖國神社參拜,並與戰爭中陣亡的兄長李登欽「再會」。日本記者為何能如此深入地理解身為台灣人的我,內心的複雜心情?內人在閱讀過程中也感到驚訝。
我在二○一五年一月出版的《新.台灣的主張》,與二○一六年六月出版的《熱誠憂國.想傳達給日本人的事》這兩本書中,皆有描述與河崎先生結緣的契機。那就是關於在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完成嘉南大圳的水利技師八田與一之「夢幻的演講原稿」。
二○○二年十一月,我接受慶應義塾大學學生社團的演講邀約,以八田與一為題,對大學生闡述日本人的精神,特別是強調實踐躬行這件事的演講原稿,但最後由於日本外務省不願發給簽證,導致赴日演講一事無法實現。
當時河崎先生擔任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他知悉此事後,熱心地提出「希望能在報上刊登這份演講稿」的請求。老實說,當時我對此事並無興趣。除了對原本預定前往日本演講的簽證不被許可而感到不快之外,我也有點擔心新聞報導的內容可能有所偏頗。
當時,他剛到台北赴任不久,我們也僅見過一次面。然而,我還是被他一次又一次來訪的熱情所感動,最後勉為其難地答應刊登,於是囑咐秘書鍾振宏將我用鉛筆手寫的原稿交給他。但關於是否見報一事,我並未提出任何其他要求。
大概是第三天吧,產經新聞竟用全版刊登演講原稿全文。這麼一來,不單是我,連內人與鍾振宏都著實大為震驚。此事確實非常諷刺,原本已無法實行的演講,結果反而讓超過一百萬讀者直接讀到內容,也使得八田與一的存在開始在日本傳開,這真的是非常幸運。
在河崎先生擔任台北支局長期間,曾數度前來採訪。記得在二○○六年二月,他即將卸任返國前夕,台灣剛好完成「高砂義勇兵慰靈碑」的移設事宜。在連載中也有提到這件事,我十分高興能參加追悼儀式。
此外,內人也相當信賴他。二○○五年五月,我接受文藝春秋的邀稿,特別請他來家裡、拜託他代筆。那次的題目是「治癒暈眩」,文章內容描寫內人曾為暈眩所苦,而我想到有種藥物非常有效,實際上也確實發揮了療效的過程。
我一直認為「誠」是最重要的,「誠」的精神即是「誠實自然」。欲將此點付諸行動,如果沒有「實踐躬行」,絕對不可能落實「誠」的精神。終吾一生,讓台灣的民主化得以大幅進展,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
在專欄中也特別提到對「李登輝」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會被如何評價,但我個人絲毫不感興味。主角應該是目前活著的每一個人,絕對不應是某個人憑著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民主化,或者是實現國家正常化。
無論台灣、日本或全世界,今後都將面對更為艱困的挑戰。台灣在二○二○年一月十一日順利完成第七次總統大選,蔡英文總統成功連任。我深信,我們一定會克服萬難,開拓一個嶄新的世界。
我期待《李登輝秘錄》之成書出版,能引起更多讀者關注,讓更多日本人、台灣人或中國人能以台灣現代史為明鏡,思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朝向正確的道路,實踐躬行,戮力不懈。
李登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