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一個決定未來人生成敗的黃金關鍵期!
第一本專為高中生及大學生量身打造的大學攻略寶典!
台大教授和九位台大學長姊教你裝備自己、迎戰未來!
在高中,老師會幫你安排課程和進度;
在大學,你就是自己的系主任。
究竟是由你玩四年,到了畢業再後悔;
還是積極儲備各項能力,培養未來的競爭力,
全部掌握在你的手中!
當大學生,你準備好了嗎?
● 適應和高中大不同的教學方式,聰明選課,最有效率的學習。
● 克服英語障礙,進而享受閱讀原文教科書的樂趣。
● 寫報告,考試open book,集體討論……學習不再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 嘗試跨領域的專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志向,把一個系唸成兩個、甚至三個系!
● 培養四種必備能力:輸出力、思考力、創造力、實踐力。
● 學習管理時間,如何設定目標、善用工具來安排讀書計畫。
九位大學戰略高手,教你怎樣善用資源、裝備自己!
● 善用大學資源,全方位提升外語實力與建構新的學習能力。
● 強化思考力、學習力、表達與實作能力的實際訓練方法。
● 透過社團、校外活動、國際活動、當交換學生,來壯大格局和視野。
● 藉著整理自傳和寫履歷來探索自己,樂於傾聽師長的意見。
● 善用圖書館、講座、心理諮商中心、就業輔導等資源。
在高中,也許會有老師告訴你,唸完了高中,你可以考大學,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和科系。但是在大學,不會有一個老師很明確地告訴你,你的下一個人生目標在哪裡?你必須學會獨立思考,發掘自我專業領域,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品牌」,才能在大學殿堂挖掘到知識的寶藏,得到這項人生中最有價值的訓練,而本書,就是你的最佳尋寶圖!
作者簡介:
陳彥榮
1976年生,東京大學理學院生物化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助理教授,主要從事幹細胞與癌症起源的研究。台北工專五年制化工科畢業後插班進入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就讀,並於臺大農業化學研究所碩士畢業。之後獲得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與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赴東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取得博士學位,於「東京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求學階段因為尋找個人志趣,不斷轉換領域跑道,橫跨工農理醫、技職與普通教育體系。從大學階段起,喜歡藉由和優秀人士的對話和討論,來分析他們的求學與學習經歷,做為自我學習的參考。2005年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大學生涯規劃與時間管理的文章,希望能藉由分享自己的成長與學習經歷,幫助更多人找到人生方向。
部落格:http://chernyr.blogspot.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大校長】李嗣涔、【交大校長】吳妍華、【東海大學教授】施奇廷、【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徐婉寧、【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系副教授】郭家芬、【台大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莊榮輝、【台大化學系系主任】張煥宗、【建國中學教務主任】蔡哲銘、【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兼主任】賴祥蔚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大學在課業、社團和享受黃金歲月之外,還有許多有用的資源寶庫等著你來探尋。本書可以作為你在大學開始生涯規劃時的有用參考。──【台大校長】李嗣涔
不再只為考試而唸書,掌握學習與思考的利器,大學四年絕對能提升你的人生競爭力!──【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徐婉寧
大學是可以讓自己蛻變、成熟的美好時光。過一個豐富的大學生活,足以影響一生的發展與價值觀。本書在個人思考、生活安排以及大學資源的利用等方面,指引學子一個正確且良好的方向。──【台大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莊榮輝
大學是一個曾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探索自己興趣及找到人生發展方向的起點。在大學時代,養成獨立思考及學習創造力將一生受用!──【台大化學系系主任】張煥宗
名人推薦:【台大校長】李嗣涔、【交大校長】吳妍華、【東海大學教授】施奇廷、【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徐婉寧、【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系副教授】郭家芬、【台大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莊榮輝、【台大化學系系主任】張煥宗、【建國中學教務主任】蔡哲銘、【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兼主任】賴祥蔚 強力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大學在課業、社團和享受黃金歲月之外,還有許多有用的資源寶庫等著你來探尋。本書可以作為你在大學開始生涯規劃時的有用參考。──【台大校長】李嗣涔
不再只為考試而唸書,掌握學習與思考的利...
章節試閱
從高中走向大學
在台大校園裡,有時可以看到一個特別的景象,那就是在班上或是校友會所舉辦的「制服日」,有些穿著高中制服的大學生,穿梭其中。雖然他們身穿高中制服,但是仍然可以從他們的身上,辨認出與其他高中生不一樣的地方,那是制服之下的成長與蛻變。
因為擔任新生導師的關係,每次遇到新生時,我總會問:「大學生活跟你想像的是否一樣?」如我所預料中,同學的回答多半是「不一樣」,當我反問他們:「怎麼不一樣呢?」他們似乎又說不出來。
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處,最大的差別,就是不用穿制服。此外,就是需要上的課程變少了,多了很多的空堂時間。在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方式也不太一樣,使用的課本從中文變成了英文,沒有所謂的複習考,科目也越來越廣泛等等,這些都是明顯可見的差異。
另一方面,有些差異卻是看似細微,但是在本質上卻有極大的落差,好比在高中,你的知識還是在一個有限的框架當中,但是到了大學,你所接觸的知識範圍可能到達目前知識的極限或是最新的範疇,會面臨許多問題,連授課的教授都沒辦法解釋。
此外,在學習心態上,高中生的目標就是考一個理想的大學,但是到了大學之後,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下一個目標在哪裡?是工作,還是繼續升學?這些都是進入大學前後,需要好好去認真思考與調適的。
沒人管的大學生活
前陣子網路上流傳了一則漫畫,描述高中資優生和一般學生的生活習慣差異。但是對於大學生的描述,倒是只有兩種:一個在白天呼呼大睡,一個是到了晚上熬夜上網。我看到這幅畫時也只能苦笑,因為在沒有積極規劃大學生活的情況下,的確會因為沉迷於網路、電玩等因素,讓自己的生活作息變得日夜顛倒。
在高中時期,每天的生活不外乎就是按表操課,在固定的時間搭上公車,固定到學校參加早自習,固定上英文課,固定時間午休,到固定的時間放學回家……這樣規律的生活,往往是因為有師長、家人在一旁照看著,所以不會讓自己的生活作息一時之間突然大亂。
大一剛入學的新生,看到學長姊有睡到中午自然醒的不良習慣,許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不久之後,這些新生也開始進入「白天蹺課睡覺,晚上精力充沛」的上網、打線上遊戲或是玩Facebook的輪迴當中。
其實很多大學生都想要逃離這種惡性循環的生活作息,但是卻很少有人辦到,因為在大學這個階段,少了許多人在旁邊監督。台灣的學生很習慣從小到大,不斷地被大人看顧,被家長和學校老師管,一旦到了大學,可以自己作主,少了一雙雙眼睛盯著自己的日常作息和學業進度,晚睡晚起,很容易就變成一種生活常態。
生活作息正常,我覺得是編織一個燦爛大學生活的重要起點。什麼是燦爛的大學生活?可以很簡單的去作一個解釋,就是將來你年老的時候,可以拿來「回憶」。也許現在離你年老的時候還有點遙遠,那麼,你也可以當作一個月後拿來回憶的過程。如果可以回憶的事情越多,代表你已經把這些事情深刻的記憶在腦海裡。
請仔細想想,可以深刻烙印在你的腦海裡的事情是什麼?臉書上的小遊戲,或是讓你按下讚的內容?還是一場讓你一時愉快的電玩戰役?或是PTT鄉民間的推文和無聊的人肉搜尋?這些事物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一時的興奮劑,一旦藥效退了以後,很少可以讓你回味無窮。
生活作息正常,才有機會與更多人接觸,一旦人與人之間有了接觸,才有機會碰撞出燦爛的火花。要如何讓自己的生活作息正常?其實就是一個觀念和一個作為。
請想想,你的目標在哪裡?
一個觀念是讓自己有「目標」,一個作為是用心盡力去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這樣一來,你每天早上醒來,就會有綿延不絕的熱情,驅使著自己朝向目標前進,而不會只想賴在床上。想辦法用白天的精力忙碌於有意義的學習和課外活動,也就不會讓自己有那麼多夜夜笙歌、越夜越美麗的機會,因而虛耗寶貴的大學時光了。
我的求學過程中,也曾經迷上網路,甚至沉迷於電玩。但是上了大學,我遇到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同學和朋友,讓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對我的人生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我開始希望自己能夠出國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希望可以和醫學系的女友一樣,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這些因素讓我開始思考我自己,讓我認真地想在大學裡吸收足夠的養分,畢業後能夠順利拿到獎學金出國唸書。也因此,我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變,我不再熬夜玩樂,也把生活重心回歸到課業上。
這股向上的力量,從以前一直支持著我到現在。讓我每天都希望自己今天能夠留下一些東西,等年老時可以拿來說故事給下一代聽,所以我很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我常常提醒學弟妹們:「大學四年,不是任你熬夜四年!」在唸書之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才有時間在有限的四年中,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完,並且把這些經歷過的事情深深烙印在腦海中,度過一個美好又充實的大學生活。
高中和大學,上課方式大不同
大學的上課方式,依據課程和老師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有的課程,老師不會要求學生一定得出席;有的課程,則是強調學生必須上台發表報告,這些都是跟高中不太一樣的地方。
跟高中比較起來,大學課程的教學步調可以說是相當快速,可能每週三小時的課程,約十六、七週就可以上完一本原文書。大學不像高中,老師會在課堂上仔細的講解課文,還有額外的時間幫學生做考前複習。絕大部分的大學老師,上課時都只做重點式的說明,課文內容快速地帶過,剩下的練習部分,可能是安排課堂以外,由助教帶領同學們解題和做討論,更多的部分,則是需要學生們回家自動自發地學習。
因此,一個三學分的課程,絕對不是一週只花三小時的時間在課堂上聆聽而已,你可能還得花上至少兩倍的時間,也就是六小時的時間來複習和詳讀,才有可能把這門課學好。在大學裡也許一學期只有十八到二十二左右的學分,事實上已經算多了,剩下的隱形學分,是同學們回到家後必須花更多時間來完成的功課。
在大學課程中所期待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學生具有整合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因此,有各式各樣的報告要進行。從整理報告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彙整知識。
學習寫報告分組討論
現代人的學習管道五花八門,而有些人十分仰賴補習班,這是因為補習班老師會幫學生彙整他們所需消化的知識,讓學生就像吃速食一樣,快速地將這些知識吸收進去。其實,上大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可以和補習班老師一樣,具有學習整合知識的能力。自己寫報告,是大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訓練如何吸收知識、消化知識,之後輸出成為報告。
除此之外,上台報告也是很多大學課程進行的方式之一,經過小組討論後,由各個小組派代表上台報告。
有些課程是專門的討論課程,每週由主持人安排議題,透過主持人或是老師的引導與同學之間的討論,整合所學,並培養小組成員溝通的能力,整個課程跳離了教科書的枷鎖,這也是許多大學老師會採取的方式。
時下有許多中小學的課程標榜走出教室,給學生更多元化的學習空間,大學也不例外。在台大,像是「地質調查」課程就是由地質系的老師帶著修課的學生承租巴士,到台灣各地去實地探查地質形態。
由於課程的教學方式趨向多元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但是不會改變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學生仍需要依據課程的宗旨,掌握每個課程的學習重心與目標,這也是教學最大的意義。因此,在開始接觸一門新的課程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它的學習目的,以及如何與各門知識做連結。
在高中時的學習目標,是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進入大學。但是在大學中,除了專業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課程是否可以訓練與成就你,達到自己所設定的人生目標。
克服原文書的閱讀障礙
英文原文書在台灣的大學教育裡,佔有十分重要的一環。其實大學使用原文書授課是情非得已的事情,因為台灣目前編得好的教科書不多,許多專業知識仍需要倚賴國外的原文教科書。使用原文書固然對知識國際化有幫助,但是對於知識的傳播卻形成了相當程度的阻礙。
在鄰近國家像是日本或是中國大陸,或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大學,多半都是使用母語的教科書。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這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它使每個學生吸收到精準的知識,而不會受限於原文書的屏障。
在台灣,因為市場規模較小,也沒有足夠優秀的翻譯人員,因此許多大學生早已習慣使用原文書,雖然適應不良的學生大有人在,但為了在學習上順利接軌,還是得想辦法克服這層障礙。
我國中畢業後就讀台北工專五專部,所使用的教科書都是英文原文書,甚至採用台大使用的教科書。對於一個五專一年級(相當於高一)學生來說,要接觸大一的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等原文書,比一般高中生上大學後閱讀原文書來得艱難許多。
我十分感謝當時的化學老師,他要求我們回家勤查單字;在上課時,他也會要求我們翻譯原文書中的部分句子。這樣進行了一百五十頁之後,我已經可以慢慢適應原文書的句型結構,剩下的功夫只是去查閱字典,記下新冒出來的單字。
往後,我慢慢適應老師在課堂上的原文書教學,也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常常會用自己的例子來勉勵那些剛開始接觸原文書而叫苦連天的大一生,以我當年一個國中程度的畢業生都可以克服這道學習關卡,多了三年高中英文教育的他們,沒有理由無法跨越。
閱讀原文書的助益與樂趣
英文的教科書,基本上句型都不會太艱澀,用字也不會太難。因此,只要撐過了一開始的「陣痛」階段,接下來就會慢慢習慣原文書的整體書寫架構。
在第一次接觸原文書時,同學們不妨觀察一下原文書的章節結構,每一段的第一句一定是破題,告訴你這一段要講的東西,也是這一段的重點;接下來,一定是依據這一句來延伸寫作,最後也一定會給一個小總結。從整個章節來看,往往段落分明,而在章節尾端會有一個整理,告訴你全文重點在哪裡?有的教科書甚至會用條列的方式,將重點標示清楚。
關於原文書甚至中文教科書的閱讀,並不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唸過,就可以融會貫通。在複習課程的時候,原文書後面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它會問一些書中「重要」的地方,這些重要的地方就是作者多年來的經驗,認為學生應該學到的部分。因此,當你唸完了整個章節的內文,不妨試著整理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讓你仔細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國外先進國家編撰的教科書,相當嚴謹且內容扎實,如果能夠克服語言的障礙,便可以從中獲益良多。不同的作者,寫作的方式或許不統一,但是經由原文書的訓練,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西方科學或是哲學寫作的思考邏輯方式;只要度過了一開始青黃不接的適應期,相信你也可以漸入佳境,享受內容優良的原文教科書帶來的閱讀樂趣。
適應多樣的教學風格
大學的師資,跟高中老師迥然不同。最大的差別,就是大學教授基本上沒有上過所謂的教育學程或是由師範體系出身,因而在教學上有許多的差異化。有些老師的教學十分受歡迎,有些老師則會讓學生感到相當吃力。
在高中,因為課程編排有相當的系統,教材與教具都已經完備,甚至各個相同學科的老師之間都可以互相支援,也因此老師之間的教學落差不會太大。但是,在大學當中,可能一門課程僅有一兩位老師開設,這些老師通常從事該領域的研究,每個老師必須要自己準備課程教材,加上老師對於學生的學習認知有所不同等因素,教學風格也就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有些同學偏愛「高中教學風格」的教授,有些可能喜歡「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在大學裡,學生需要適應老師的教課方式,因此,一個剛入學的學生,可能一開始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出現。也許有人會問說,為何大學老師不去上教育學程或是教育相關課程?的確,目前雖然教育部沒有硬性要求,但是台大也成立了「教學發展中心」提供協助,幫助教授改善他們的教學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尋找領航的導師
大學教授的工作,除了教學之外,還需要參與研究與服務工作。研究是從事專業領域的研究工作,帶領研究生在學術領域上開拓新的知識。服務則是指從事與學術工作相關的工作,比方說學校的行政、辦理學術研討會等等。也因此,在大學裡遇到的老師,除了學科外,更有可能成為帶領你進入學術專業領域的師父。如果學生沒有半途轉行的話,彼此間的互動關係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因此,我認為這也是建構社會人脈的基礎,往後繼續深造的推薦信、工作的介紹等,都可能和大學老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你進入大學之後,我建議可以去找尋一位「導師」,以台大來說,導師制度的設立是幫助學生探索人生領航的一個制度。透過這些有經驗的老師,可以引領學生走向學習目標;在學生遇到困難或是適應不良時,導師也會伸出援手,給予適當的協助。
導師的經驗也是過來人的經驗,好比我自己在撰寫這本書時,其實也是試著扮演導師的角色,帶領讀者們探索自己,以我的經驗幫助大家強化自己,達到想要的目標,這就是大學導師制度的重要。
具體目標
高中生有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大學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必須自己去發掘,找出自己的道路。當你時時刻刻告訴自己這個差異點時,你才會更積極地,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前面提到,在唸大學的過程中,只有你自己才可以決定要走的方向,除非你唸的是一些職業取向的科系,例如唸醫學系,畢業後當醫師。否則,在大學裡,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下一步怎麼走,而這一步卻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會影響你未來的人生走向。打個比喻來說,當你很努力地沿著架設好的梯子往上爬,但是梯子卻擺錯了邊,此時,它只會帶領你到一個不是你想要去的地方,因此前進的方向,相當重要。
一次訪談的影響: 找到自己的志趣與方向
我是台北工專化工科畢業,在五專時接受了完整的化工訓練。當初因為父親也是化工背景,所以我選擇了相同科系。然而,在接觸化工之後,我才明白化工其實就是應用物理,在專業上偏重物理勝過化學。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比較喜歡且擅長化學,想在畢業後轉往化學科系就讀。很巧的是,我在五專四年級參與系學會的系刊編輯,採訪了許多參加轉學考試考上台清交大的學長姊,其中有位學姊放棄了化學系而去唸當時我搞不清楚的「農業化學系」,她說想要往生化領域發展,所以選擇了當時結合化學和生物的農業化學系。
這個訪談,也是影響我最後選擇農業化學系的主因之一,因為我想唸化學,更想唸化學裡的生化。
在台大農化系的四年,透過台大的資源,我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生物領域專業,接著,受到女友的影響,也讓我希望能夠利用生化來解決一些人類面臨到的疾病問題,所以在博士班以後的研究,走向了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
在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後,我才決定繼續攻讀研究所。事實上,我的人生目標,不斷在探索和修正,努力找到讓自己很快樂也很有成就感的專業與生活方式。我很慶幸的是,可以在大學中發掘自己,重新認識自己。
從高中走向大學
在台大校園裡,有時可以看到一個特別的景象,那就是在班上或是校友會所舉辦的「制服日」,有些穿著高中制服的大學生,穿梭其中。雖然他們身穿高中制服,但是仍然可以從他們的身上,辨認出與其他高中生不一樣的地方,那是制服之下的成長與蛻變。
因為擔任新生導師的關係,每次遇到新生時,我總會問:「大學生活跟你想像的是否一樣?」如我所預料中,同學的回答多半是「不一樣」,當我反問他們:「怎麼不一樣呢?」他們似乎又說不出來。
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處,最大的差別,就是不用穿制服...
作者序
自序
想辦法釣到想要的大魚
在大學時代,我常常認為自己還不算是個台大人。當時「台大人」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縹緲且有段距離的世界;因此,我常常會觀察,台大人是由哪些學生所構成,他們的特色在哪裡?他們的優點在哪裡?他們為什麼可以被這社會認定為頂尖的一群人?
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也改變了我的一生,至少我努力讓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台大人,達到台大畢業生該有的水準。
我自認不是個頂尖聰明的人,求學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剛進大學時我很不能適應,一整個處於狀況之外,直到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找到學習的關鍵。
在東京大學的求學生活,又是另一個極大挑戰的開始,由於在專業領域「大跳槽」,讓我花了兩、三年的時間仍然無法摸索出博士論文的頭緒。我在東大的指導教授沒有告訴我該怎麼去得到博士學位,他只給我了一把做學問的釣竿,讓我自己去摸索這個釣竿的使用方法,以及可以釣到魚的地方。可想而知,緊接而來的是我不但吃足了苦頭,也嘗到了大量的挫敗感……就在指導教授都快要放棄我的情況下,我靠著耐心分析,總算找到一線曙光,發掘了研究的方法,順利發表出一流的研究論文,取得了東大博士學位。那時,我領悟到自己找到了大家所說的「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學習方法。
我一直相信,一個人要成長蛻變,勢必得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迎面而來的種種挫折,這些挫折可以激發潛能,做為通往另一個階段的跳板。如同科學發展一樣,這些經驗如果傳承下來,可以使其他人不用再白費時間和精力,讓想要成功的人以更短的時間達到想要完成的目標。
在大學裡,最重要的是尋找自己想要走的方向,打下獨立思考學習與實作能力的厚實基礎。在大學裡,你得選一把好的釣竿,有動機有目標的找到一個大池塘,讓自己想辦法釣到想要的大魚。期待本書可以成為準大學生或已是大學生的你,最實用的「大學使用說明書」、「大學攻略本」,幫助你在大學與未來的生涯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
自序
想辦法釣到想要的大魚
在大學時代,我常常認為自己還不算是個台大人。當時「台大人」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縹緲且有段距離的世界;因此,我常常會觀察,台大人是由哪些學生所構成,他們的特色在哪裡?他們的優點在哪裡?他們為什麼可以被這社會認定為頂尖的一群人?
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也改變了我的一生,至少我努力讓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台大人,達到台大畢業生該有的水準。
我自認不是個頂尖聰明的人,求學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剛進大學時我很不能適應,一整個處於狀況之外,直到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慢...
目錄
CHAPTER 1 唸大學,大學習
第一章 唸大學?唸什麼? 012
第二章 從高中走向大學 022
第三章 自我學習能力的獲得 036
第四章 自我專業的培養 051
第五章 輸出力 062
第六章 思考力 076
第七章 創造力 091
第八章 實踐力 102
第九章 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112
第十章 大學攻略本 131
CHAPTER 2 在大學,大冒險
第一章 提升外語戰力 159
第二章 跨領域的思考力與學習力 170
第三章 說得到,做得到 179
第四章 壯大格局和視野 187
第五章 自我探索 208
第六章 善用大學資源 218
CHAPTER 1 唸大學,大學習
第一章 唸大學?唸什麼? 012
第二章 從高中走向大學 022
第三章 自我學習能力的獲得 036
第四章 自我專業的培養 051
第五章 輸出力 062
第六章 思考力 076
第七章 創造力 091
第八章 實踐力 102
第九章 大學生的時間管理 112
第十章 大學攻略本 131
CHAPTER 2 在大學,大冒險
第一章 提升外語戰力 159
第二章 跨領域的思考力與學習力 170
第三章 說得到,做得到 179
第四章 壯大格局和視野 187
第五章 自我探索 208
第六章 善用大學資源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