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病,學名「Stationeria」,
由「鉛筆菌」、「鋼筆菌」、「手帳菌」、「紙膠帶菌」等菌種引起。
由於體質的關係,有人不容易受到感染,
有人卻常掛病號,甚至一生都無法痊癒。
出沒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文具,
傳達了一種個人生活態度,也開啟了美好生活的想像。
賞玩一本手帳的泛黃色澤、以小刀細細削鉛筆、尋找心中的夢幻自動筆,用一種對品味的堅持,一點一滴打造獨特的個人風格──這是唯有文具生活家才懂的生活情趣。
在文具收藏中,我們封存記憶的溫度和永不褪色的經典之美。
在職人打造的文具裡,我們感受著手作的飽滿力度而心生喜悅。
在與文具店家的交流之間,我們與陌生人交換各自的生活美學,發覺文具本身就是一場溫暖的際遇。
多一點講究、多一點感受,在細節裡觸摸,在觸摸裡感動。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夢幻逸品,讓無數的小日子變得更豐盛。
這是一部耽溺文具的病歷表,也是一本獻給美好文具的溫柔情書。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從文具生活開始出發。
你也是「文具病」的重度患者嗎?你也想知道日本哪裡可以找到文具中的夢幻逸品嗎?文具生活家Tiger將要和大家分享美好的文具生活,4/15賞味開始!
作者簡介:
文具生活家 沈昶甫 (Tiger)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班候選人、自由譯者。
「文具是呈現想法的媒介,不認真看待不行 !」在抱持著這種態度以及對文具的熱情下,進行文具收藏與研究。從網站經營,乃至於透過雜誌專欄、演講以及出版,試圖傳遞文具為生活增添的品味內涵。2009年開始經營「文具病」網站,瀏覽人次至今已突破60萬人,臉書專頁粉絲人數也持續增加中。
「文具病」網站:www.stationeria.net
「文具病」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Stationeria
章節試閱
◎文具病——打造自己的生活態度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喜歡過文具,只不過有的人是在兒童時期喜歡上它,有的人則是在青少年,或是成年時期。此外,喜歡文具的時間長短也因人而異。或許有些人只是三分鐘熱度,但也可能成為另一些人一輩子的興趣。還有一些人是一陣子的熱衷,本來喜歡但漸漸失去興趣,過一陣子又突然愛上它。這麼看來,文具彷彿是一種病,好比說感冒一樣,染上病毒,輕則快快痊癒,重則病上好長一段時間;有的人幾乎不太染病,但有的人卻時常掛病號。
文具病的染病模式不僅與感冒很像,就連病毒也同樣有多種變形。有的人中了「鉛筆病毒」、有的人則是「手帳病毒」。除了這些歷史較悠久的病毒以外,新病毒也不斷出現,例如最近幾年造成大流行的「紙膠帶病毒」。有時候剛從某種病毒中痊癒,卻又染上其他病毒,同時染上多種者亦不少見,「文具病」真的令人防不勝防。
印象中,我從染上文具病開始到現在未曾痊癒過,雖然中途有一陣子病況減輕,但隨後又加重不少,甚至還開了一個部落格,意圖傳染給更多人(笑)。為什麼文具如此吸引人?我覺得這與文具是人類生活中最常接觸的道具之一有關。
所謂道具,是指能夠幫助我們完成工作的器具。木工師父有鋸、鑿、鎚、鉋等道具,而專業廚師擁有不同用途與大小的各式刀具。然而,若非專業人員應該不會收集相關道具,但文具就不同了!不論職業、年齡、性別,它可說是我們生活上最常使用的道具,甚至也是最早接觸、使用最久的道具。如同專業人士注重道具的品質一樣,自然有人想要在每天使用的文具上多一點堅持之處。也因為文具與我們互動頻繁,只要在文具上做些改變,就能對生活品質帶來影響,增加一些生活情趣與品味。若要選購在設計或功能上較講究的用品,相對來說,文具的價位較低,不需昂貴花費就可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在文具的選擇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撇開收藏用文具不談,選購一般文具時,我會注重設計、功能性、以及文具本身有不有趣。但這些條件的權重,又會視情況而不同。例如家用、上班或上課用的文具,我會特別重視功能性,在較正式場合時使用的文具就會特別重視外觀設計。雖然可以這麼區分,但實際上這還只是大概而已,例如什麼樣的正式場合適合拿什麼樣的文具,如果沒有搭配好,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文具與現場氣氛格格不入,甚至會讓人感覺做作。此外,就算在某個場合下適合某人的文具,也不一定適合自己,這就跟服裝搭配類似;況且,若把文具看成是某種程度的飾品,這麼一來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我才說,藉由文具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我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用文具還想這麼多,真的是病了。」但是,對那些熱愛文具的人而言,或許會覺得自己才是正常的吧。「文具病」這個詞儘管帶有開玩笑的意味,但其中有許多專業收藏家,對於過去文具的歷史進行補遺的工作,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十分敬佩。一直以來文具屬於較不受重視的一種生活道具,留下來的資料少之又少,光是要拼湊出一些可用資訊都得花上許多時間挖掘,這彷彿是考古學家的角色,又像是偵探必須從蛛絲馬跡中推敲答案,不過我承認,這也是樂趣所在。
最後,我以過來人的身分給各位一個忠告。文具真的是很容易讓人非理性購買的東西,尤其它單價不高,更是說服自己敗家的好理由。但是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像我以前曾經歷過的一樣,堆放許多來不及用完甚至還未使用的文具,形成一種浪費。因此,希望各位能從了解自己需求開始來挑選文具,得了「文具病」還好,可不要得了「購物強迫症」才好!
◎表參道的文具和雜貨
所謂的文具店,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販售文具,但在許多情況下,其實文具與雜貨兼賣,這時候要說它是文具店,不如說更近似於雜貨店。而在原宿車站的表參道附近,有許多這樣的店家隱身於巷弄之中,若計畫去文房具Café時可多安排一些時間,在這個區域逛一下。
表參道最有名的就是表參道Hills了,而在它的地下三樓有兩間文具與雜貨專賣店可以推薦給大家,分別是MARK'STYLE TOKYO以及DELFONICS。
MARK'STYLE TOKYO算是比較偏重雜貨的商店,不過店內的文具還是不少,也陳列了MARK’S旗下的文具品牌,例如它有一系列以旅行為主題的商品就頗受歡迎,店內還有販售雖是裁縫道具,卻可當作文具使用的商品。
不用說,愛好文具的人應該都知道DELFONICS。它除了推出自有品牌文具之外,也代理其他文具,在東京開了不少分店。我在表參道Hills的店內看到幾把來自德國的剪刀,作工頗精緻,看起來就很好用的樣子,不過價格不斐。店內的文具有多數來自歐美,想尋找非日系文具的話,來這裡就對了。
表參道兩旁的巷弄內隱藏著許多好店。例如Zakka這家店可說是日本雜貨店裡的前輩級名店,開店至今已近三十年。自2010年後搬來目前的新址,雖然地點不好找,但絕對是喜愛雜貨的朋友們不可錯過的地方。
Zakka目前位在一棟獨棟的樓房中,門前還有棵不算大、但也不小的樹。拾著短短的階梯而上就可進入到店內;比起舊址,這裡的氛圍更令人感到舒服。
店內的東西比起其他雜貨店並不算多,但每樣都給人溫暖的感覺。有時候店主人會在縫紉機前工作,客人進門時則不忘抬起頭來說聲:「歡迎光臨」,像這種能看見工作狀態的店家,總是有一股特別的魅力,深深吸引著我。
Assist on是一間我經常透過網路購買商品的店家,它雖以雜貨為主,但也販售一些文具,我的木製美工刀就是在Assist on購買,而它的實體店面就開在表參道旁的巷子內。
Assist on是一棟位於路口的兩層樓建築,在峰迴路轉的巷子裡發現它時,會有一種「這裡怎會有如此顯眼建築物」的不真實感,銀色外觀的建築物,在燈光的照射下,比周圍的房子來得顯眼許多,彷彿在發光一樣。
一樓主要是陳列新商品或是配合活動展出的商品,二樓則是一些常態商品,內容很豐富,挑選的眼光也不錯,但也是容易讓人荷包大失血的一家店。
在竹下通出口附近,有一間隱藏在不起眼建築物內的文具店叫作Freiheit。這間店尋找的難度又更高了!除了招牌不起眼外,店位在一棟看起來像是公寓的大樓內,記得第一次來訪時,我還曾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在外面猶豫了一陣子,才敢踏進門。
穿過一樓的走廊,走廊旁邊是整排的信箱。從樓梯走上二樓,左轉就可看見這家店。店內的空間不大,是袖珍型的店鋪,以歐美的產品為主,偏重於紙製品,但也有些書寫用具,以及有趣的文具。店裡有一款法國的鋼珠筆,使用鋼筆墨水管供墨,筆桿是用一段段的、如積木般的圓柱體組成,而且可以打散再重新組裝,是我以前就一直想入手的商品。
◎中目黑漫遊
由中目黑、代官山、惠比壽所構成的三角地帶,是我在東京最喜歡的區域之一。挑個舒適的日子來這裡散步,可以品嘗到正統且價格合宜的法國料理、在舒服的書店中閱讀、在別具特色的店中學習時尚,體驗這種成熟的休閒氛圍。
Traveler’s Factory就位於中目黑車站附近,如果知道路的話,其實走個幾分鐘就到了。中目黑最著名的莫過於目黑川的櫻花,每當花季來臨,河岸旁的櫻花倚水綻放,有著垂柳的姿態且更加嬌豔,是著名的賞櫻勝地。到了晚上,燈光照射下的櫻花又展現了不同風貌,因此,目黑川的夜櫻在東京地區頗負盛名。
中目黑同時也是家具、雜貨的激戰區,在這裡可以找到不少有特色的商店。距離Traveler’s Factory不遠處,有間專賣雜貨以及手藝材料的店家叫作ハイジ,它在一棟建築物的二樓,招牌不明顯,因此容易錯過。
如果對改造Traveler’s Notebook有興趣的朋友,來這裡應該能找到不少配件。而這家店所在的地方是被稱為「目黑銀座」的商店街,這條商店街的長度頗長,裡面也有幾家雜貨店,但我覺得有些店家的售價稍微昂貴了點,因此在逛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價格。
此外,過了目黑銀座三番街之後,有家以蔬果製作甜點的知名蛋糕店,店名叫作Patisserie Potager(パティスリー・ポタジエ),主廚名叫柿沢安耶,經常出現在平面以及電視媒體上。
如果來到中目黑,又不想花太多時間找吃的東西,位於車站附近的三矢堂製麵是不錯的選擇。這家店販售的是沾麵,而且以柚子香味的湯頭見長。在他們的沾麵當中,最特殊的莫過於起司沾麵,食用之前先把起司醬與麵條拌勻,再沾著柚香沾汁吃,這樣的組合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卻意外的好吃。吃完麵之後,還可以在沾汁中加入割りスープ,頓時就能變成一碗熱騰騰又好喝的湯。此外,一般沾麵的沾汁都是微溫,但這家店在點餐時能讓客人選擇沾汁的溫度,要點熱的也可以,是一項貼心的服務。
既然來到中目黑,我建議可以往代官山的方向稍微走遠一點,離車站大約十分鐘左右的路程就可以走到蔦屋書店。
蔦屋書店這名字或許有人不熟,但去過日本的朋友應該都對於藍底黃字,寫著TSUTAYA的招牌有些印象吧。蔦屋書店就是以「大人的TSUTAYA」為概念所規劃出來的一間大型書店。它由三棟白色建築物構成,每棟建築物之間有迴廊相連,書店內不只書籍,同時也販售影像、音樂著作,當然也沒漏了文具。在三號館的一樓有塊不算小的文具區域。除了一般常見的商品外,也有些較少見的文具,來到這裡可別錯過。
蔦屋書店裡面還設有販賣飲食的商店,甚至連FamilyMart都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二號館樓上的LOUNGE,雖然未曾在那裡用餐,只是路過時的一瞥,然而我卻立刻被溫暖的光線、舒服的椅子,以及被書香與咖啡香包圍的感覺給征服了,心想一定要規劃到下次的行程中。蔦屋書店從早上七點開到凌晨兩點,部分樓層則是從早上九點開放,能夠同時討好早起的鳥兒以及夜貓子。
◎週末的文具店之夢
「文具病」到了一個程度之後,就會動起想開店的念頭,很想去搜羅世界各地的新舊文具,陳列在自己的店裡。雖然這個徵狀老早就在我身上出現,但這些年來一直停留在規劃階段,美其名是規劃,其實不過是說得好聽而已,說作白日夢還比較實際一點。然而,幾年前,當我在東京旅行時,拜訪了一間位於駒込不起眼的住宅區、隱身於不起眼建築中的小店,並與熱情的老闆交談後,那個念頭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那家店叫作螢窗舍,說它是一間小店真的不為過,應該只有兩坪不到的空間吧!若扣掉收銀台,商品陳列的地方甚至一坪不到,商品區只要同時有兩個人在逛就會顯得擁擠,但對我來說,螢窗舍可是比好幾層樓高的伊東屋要有趣許多。
光是找這家店,就花了點時間。雖然GPS顯示已經抵達目的地,但就是看不到店家,當時我在住宅區中的一條小巷子,除了偶爾有自行車擦身而過之外,巷子裡幾乎看不到什麼人,讓我不禁懷疑是否記錯了地址。
正當我準備放棄時,恰巧抬頭看見有個「迷你」房間突出於一棟建築的二樓之外, 而它的窗戶下方就掛著小小的「螢窗舍」招牌,我與這間文具店的相遇就以這種方式登場了。
螢窗舍的販賣內容五花八門,有多種筆類與紙製品, 甚至還可找到昆蟲標本用的標籤紙。這些東西都是店長精心蒐集而來的老東西,雖然不是新品,但卻能從中獲得許多新發現。
對於五、六年級生而言,這裡更是一個回憶的寶,很容易就把人拉進回憶的漩渦,一不小心,連荷包都可能被掏空,就我而言,確實是如此。不過老東西也並非專屬於中年人,我相信這些老東西的魅力,也足以媚惑年輕的文具愛好者。
文具的圈子很小,當我與真船小姐(這家店老闆)聊了幾句之後,她就說:「莫非你是K小姐的Facebook朋友?」
接著,她又側著頭思索了一下說,「我應該有看過你的部落格喔。」言談至此,我和真船小姐的興奮之情都溢於言表。
雖然螢窗舍裡的商品多為老文具,但其實店裡也有販售原創文具。這些文具是由一些個人或工作室自己製作,然後放在店裡販售。我待在店裡的時候,剛好有位橡皮擦圖章藝術家帶著她的作品前來,雖然尚未開始販售,但我看了都已忍不住想買。
她的圖章不知道怎麼刻的,印出來的圖有著深淺變化的陰影,很細緻。後來,我又遇到一位改造達人,當他一踏進店裡時,真船小姐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介紹給我。
這位達人的大名我有聽過,他專門把正常尺寸的文具改造成迷你文具。於是,這次換成我說:「我有看過你的部落格喔!」
雖然從車站到這裡走了二十分鐘的路,又花了十分鐘在附近打轉才找到螢窗舍,但我覺得這次來訪,真的是超級幸運!除了多認識兩位文具界的朋友之外,真船小姐也提供我一個古文具展的訊息,參展者是她的朋友,目前正好是展覽期間。
面對這項突如其來的資訊,為它調整行程也在所不惜。不僅僅是文具,我想一個嗜好的美妙之處,不僅在於嗜好本身,它還能拉近人們的距離,結識更多朋友。
在參觀過螢窗舍,與真船小姐交談之後,我最佩服她的是把對文具的熱情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的這份心意。光是她願意犧牲週末假期來這邊拉起店門,就已經讓我覺得很感動了。那天雖然忘了問真船小姐,收藏文具帶給她的樂趣為何,但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了吧。
◎文具病——打造自己的生活態度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喜歡過文具,只不過有的人是在兒童時期喜歡上它,有的人則是在青少年,或是成年時期。此外,喜歡文具的時間長短也因人而異。或許有些人只是三分鐘熱度,但也可能成為另一些人一輩子的興趣。還有一些人是一陣子的熱衷,本來喜歡但漸漸失去興趣,過一陣子又突然愛上它。這麼看來,文具彷彿是一種病,好比說感冒一樣,染上病毒,輕則快快痊癒,重則病上好長一段時間;有的人幾乎不太染病,但有的人卻時常掛病號。
文具病的染病模式不僅與感冒很像,就連病毒也同樣有多種變形。有的人中了「...
目錄
1 文具病──打造自己的生活態度
2 第一件收藏
3 挑水果vs.挑文具
4 自動鉛筆的獨特美
5 無可取代的筆記本
6 週末的文具店之夢
7 週一下午的文具課
8 吉卜力美術館的小發現
9 文具出沒注意
10 1%的不同
11 我心目中的文具長青組
12 螢光筆的標準
13 樹木鉛筆
14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15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攻略篇】
16 超薄文具的魅力
17 溫熱的筆記本
18 文具設計思考
19 金色之秋,收穫的街道
20 為文具而生的空間──文房具Café
21 【文具景點】 表參道的文具和雜貨
22 旅人的秘密基地
23 【文具景點】 中目黑漫遊
24 文具收藏者的阿基里斯腱
25 文具的溫度
|附錄| 日本文具漫步地圖
1 文具病──打造自己的生活態度
2 第一件收藏
3 挑水果vs.挑文具
4 自動鉛筆的獨特美
5 無可取代的筆記本
6 週末的文具店之夢
7 週一下午的文具課
8 吉卜力美術館的小發現
9 文具出沒注意
10 1%的不同
11 我心目中的文具長青組
12 螢光筆的標準
13 樹木鉛筆
14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15 用刀子削鉛筆才是王道 【攻略篇】
16 超薄文具的魅力
17 溫熱的筆記本
18 文具設計思考
19 金色之秋,收穫的街道
20 為文具而生的空間──文房具Café
21 【文具景點】 表參道的文具和雜貨
22 旅人的秘密基地
23 【文具景點】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