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懷孕期間各種不適症狀,
預防產前憂鬱和產後身材走樣,一指搞定!
胃部感到壓迫,時常噁心想吐。
半夜一直起來上廁所,晚上沒辦法熟睡。
肚子越來越重,整天腰酸背痛。
總是心浮氣躁,莫名感到不安。
肚子裡有了小生命之後,準媽咪的身體會產生許多變化,連帶心理上也容易不安,甚至因此陷入憂鬱。但是妳要知道,懷孕、生產的這條路上,妳並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而是和先生、寶寶三個人一起並肩作戰!
日本按摩聖手,同時也是生產照護專家山田光敏,配合準媽咪肚子裡寶寶的成長階段,將懷孕過程分為七期,設計了「好孕按摩術」和「好孕伸展操」,不但能促進胎兒成長、強化孕期保健、避免身材走樣,還能有效減輕害喜症狀、消除水腫、改善便秘、舒緩腰痛、預防早產和流產。
書中介紹的按摩術和伸展操都非常簡單,雖然大致上準媽咪都能一個人獨力完成,但有些按摩不到的地方,也可以請準爸爸幫忙,這麼一來還可以促進夫妻感情!只要按部就班照著圖解實行,妳就能安心度過懷孕期,順利生下充滿活力的健康寶寶!
作者簡介:
山田光敏
針灸按摩師,日本按摩療法創始人。自1976年起在銀座開設「助孕治療院」,針對不孕症進行治療,每年幫助超過一百五十對夫妻順利懷孕,並提供產後照護、嬰兒發育等服務。
除了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講活動,他也在醫療專門學校和大學裡開班授課,並活躍於各大雜誌和電視節目上。
另著有《這樣按摩,懷孕好容易》、《這樣按摩,寶寶好健康》、《不吃藥免開刀1天1分鐘99%膝痛自然好》、《穴道指壓&淋巴按摩》等二十餘本按摩相關書籍。
譯者簡介:
劉愛夌
熊本居民。日本文學碩士,典型的A型,不標準的獅子座。除了是個在中文與日文之間穿梭的自由譯者,還是個每天和兩個小寶貝搏鬥的媽媽。
聯絡請至:ireneliu.jp@gmail.com
章節試閱
Part 1 孕程七期照護方式大不同
懷胎十月前後可分為七個時期。
各時期的準媽咪身體變化、寶寶發育情形不盡相同,
孕期照護方式自然也要隨「期」應變。
嚴格來說孕程可分為七期
「懷孕」至今仍有許多未解開的謎團,但隨著醫學進步,許多疑問已逐漸明朗化。
比方像是寶寶的各期發育過程、準媽咪的孕期身體變化等,一些以往令人霧裡看花的問題,現今都已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但換個角度來看,「孕期照護」卻沒有跟上醫學的腳步。一如既往,現在依然大多將孕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進行照護工作,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以現今醫學對胎兒發育及母體變化的掌握程度來看,這樣的分法實在是太過於粗糙籠統了。
此「安定期」非彼「安定期」
基於胎兒發育等要素,我將懷孕過程細分為七期來進行照護工作,七期分法比三期要來得更能掌握準媽咪的身體狀況。
孕程七期的週數如下:
胎芽期 妊娠第8週前
神經期 妊娠第9~12週
胎盤期 妊娠第13~15週
安定期 妊娠第16~22週
成長期 妊娠第23~27週
成熟期 妊娠第28~35週
待產期 妊娠第36~40週
發現了嗎?七期分法中的「安定期」與一般所指的「安定期」足足差了四週之多。之所以會有如此差別,是因為一般是以「害喜好轉與否」為分界,我則是以「子宮穩定與否」為基準。
其實在一般所指的安定期階段,胎盤根本就還沒有完全形成。常聽到一些前輩媽咪說,當初懷孕時進入安定期後鬆了一口氣,便開始讓自己做一些較為勞累的事,沒想到卻引發先兆性流產,差點就失去了孩子。
照護內容分七期,樂活一整個孕期
一般的「安定期」相當於七期分法中「胎盤期」、「安定期」與「成長期」。
這三個時期的準媽咪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寶寶的成長情形也大相逕庭。若只以「安定期」一概而論,是無法達到良好的照護成效的。
懷孕過程中若能因應各時期調整照護內容,便能有效緩解孕期的不適症狀,讓妳更從容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孕期照護隨「期」應變
就年齡來說,十歲與三十歲的人無論是飲食內容還是運動量都截然不同。同樣道理,按摩時也必須因應各時期的身體變化來改變按摩內容。
懷胎十月有如老了七十歲
雖然孕期只有短短四十週,但這段時間的身體變化就有如十歲小孩與八十歲老人一般相差甚遠。但奇怪的是,一般坊間商家卻大多無視這樣的差異,「孕婦運動」就是一個例子,這些業者對不同時期的準媽咪都提供相同的服務內容。且這些服務大多主打「減緩孕期不適」,鮮少顧及腹中寶寶的發育狀況。在我看來,這樣根本就稱不上是合格的孕期照護。
專為孕程七期設計的按摩與伸展操
本書前面提到的「孕程七期」是我基於母體變化與胎兒發育情形所分類出來的,較一般的三期分法更為細膩。
舉例來說,三期分法通常建議準媽咪「初期」要多休息,盡量不要太勞累、不可進行伸展操。但若依照我的分法,初期又可分為「胎芽期」與「神經期」。胎芽期胚胎尚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引發過期流產,因此胎芽期須避免強勁道的按摩及伸展操,應以勁道較弱、速度緩慢的按摩為主。
而神經期的需求則與胎芽期完全不同,進入神經期後必須促進胎兒的血液供給;且此時期準媽咪的害喜症狀越來越嚴重,應在緩解害喜不適方面多下工夫。
想要擁有更舒適的孕期生活,就必須對症下藥。一般分法中的「中期」與「後期」亦是如此,進行孕期照護工作時,若只粗略分三期來進行孕婦伸展操,忽略了母體及胎兒的身體變化,將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症狀。
之所以分為七期,是因為若分得太過細微反而會造成分期上的困難,對有效的孕期照護而言,「七期」是最少的必要期數。
第幾孕期?生理狀況?讓基礎體溫告訴妳!
人類僅維持生命基礎功能時的體溫稱為「基礎體溫」,一般是於經過四小時以上的睡眠後醒來立即測量。女性的基礎體溫會隨賀爾蒙分泌而波動,因此有許多女性運用基礎體溫來推算排卵期。但妳知道嗎?基礎體溫可不只有在孕前派得上用場,懷孕期間準媽咪體內的賀爾蒙也仍然在作用,測量基礎體溫有助於準媽咪了解自己與寶寶的狀況。
減輕不適症狀,了解生理狀況
女性運用基礎體溫好處多多,孕前孕後各有各的功用。
舉例來說,渴望懷孕的未準媽咪可運用「基礎體溫調節法」,利用衣物與寢具調節基礎體溫。不但有助安定賀爾蒙分泌,還可催化濾泡發育、促進排卵,胚胎也更容易著床成功。
而懷孕期間基礎體溫若能保持穩定,則有減輕害喜症狀、促進胎兒發育、緩解精神壓力等功用。
不僅如此,準媽咪還可藉由基礎體溫得知目前的生理狀況,推算安定期,或從中預測臨盆時間。
運用基礎體溫大有裨益,準媽咪應盡量落實測量記錄,運用基礎體溫調節法來減緩孕期不適。
測量基礎體溫有助寶寶發育
孕前孕後的基礎體溫測量方法相同,若準媽咪懷孕前就已有測量基礎體溫的習慣,懷孕後只要沿用舊法即可。
有些準媽咪覺得量基礎體溫是一種壓力,但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基礎體溫是可以自行調節的,若體溫紊亂,只要積極調整便可恢復正常。當然準媽咪可以選擇不量,但測量不僅是為了自己好,還有助於腹中寶寶的發育成長,有益無害喔!請準媽咪務必試試看「基礎體溫調節法」。
觀察基礎體溫,有效預防孕期問題
大多人都以為懷孕期間的基礎體溫會一直停留在「高溫期」,甚至有許多醫療工作人員也都抱持著這樣的觀念。
但經過實際測量後,會發現孕婦的基礎體溫也有「低溫期」。二十幾歲的準媽咪體溫約於十五週開始下降,四十幾歲的準媽咪則於十七週左右。之後便持續維持低溫期體溫。直到生產前基礎體溫才會突然上升,做為臨盆的信號。
除此之外,基礎體溫還具有警告作用。懷孕期間可能會碰到一些情況,像是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過於勞累所引發的先兆性流產等,基礎體溫會提前向準媽咪發出警訊,告訴妳身體快要出問題了。
基礎體溫為「生理警報器」
舉個常見的例子,二十二週前準媽咪通常因害喜嚴重、身體不適等問題多在靜養。有些準媽咪好不容易熬過了二十二週,進入一般所指的「安定期」後便開始「趴趴走」。 一不小心太過放縱的結果就是引發子宮出血,心急如焚趕去醫院後發現是先兆性流產,被醫師嚴厲警告必須靜養安胎。
若準媽咪平時就有在量基礎體溫,便可在嚴重到出血前得知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問題。在每天生活規律、身體無負擔的前提下,體溫一般只會波動0.1℃至0.2℃。若體溫突然大幅升高0.3℃以上便代表基礎體溫正向妳發出警訊,提醒妳身體即將產生某些變化。
測量基礎體溫應從平時做起,記錄時應將當天的特殊事項一併寫下來,體溫變動的原因便可不解自明。而既然我們可利用基礎體溫預測孕期問題,也就代表大部分孕期煩惱都是能事前防範的。換個角度來說,若準媽咪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基礎體溫保持在穩定的狀態,孕期生活自然安穩又平順。
孕期按摩分七期,寶寶發育更順利
「只要寶寶能平安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就夠了」。
──準媽咪懷胎十月的最大願望不過如此,大多孕婦別無所求,只願肚子裡的寶寶能夠平安出世。
然而,這樣真的就夠了嗎?在看過這麼多寶寶後,我希望準媽咪能夠「貪心」一些,以下列四點做為孕期目標。
「寶寶順利發育成長」、「寶寶平安健康長大」、「準媽咪孕期通體舒暢」、「生產過程母子均安」。
Part 1 孕程七期照護方式大不同
懷胎十月前後可分為七個時期。
各時期的準媽咪身體變化、寶寶發育情形不盡相同,
孕期照護方式自然也要隨「期」應變。
嚴格來說孕程可分為七期
「懷孕」至今仍有許多未解開的謎團,但隨著醫學進步,許多疑問已逐漸明朗化。
比方像是寶寶的各期發育過程、準媽咪的孕期身體變化等,一些以往令人霧裡看花的問題,現今都已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但換個角度來看,「孕期照護」卻沒有跟上醫學的腳步。一如既往,現在依然大多將孕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進行照護工作,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