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症候」的形成與在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展出中國研究領域的研究者對文本的審視、閱讀和建構是如何可能的,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症候」是如何通過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中被表現出來,並且對意識形態、文本或是隱藏在研究者背後所有種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制約和建構提出反思。「症候」的形成可以是時空因素的制約,也可以是研究語境的制約,甚或就是研究者個人的因素。因此,在「症候」的制約下,研究者研究出來的成果,並不是代表一種絕對的真理或答案,而是可以具有百家爭鳴似的討與對話的空間。
作者簡介:
李英明
台灣彰化人,現任政大東亞所教授。
著作: 《論馬克斯恩格斯的科學觀與辯證法》、《哈伯馬斯》、《馬克思社會衝突論》、《中國大陸學》、《中共研究方法論》、《香港學》、《中國大陸研究》、《晚期馬克思主義》、《現階段大陸社會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蘇聯、東歐、中共的轉變》、《資本論導讀》、《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網路社會學》、《虛擬的極限》、《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全球化與後殖民省思》、《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辯證》、《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
譯著: 《紅色天堂夢》、《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科學社會學》。
著作/ 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
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
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
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
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形態的辯證
中國研究-實踐與反思
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
晚期馬克思主義
中國大陸學
中共研究方法論
香港學
網路社會學
社會衝突論
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
目錄
「亞太研究系列」總序
自序
第一章 主體、症候、因果觀的思考:人文社會科學反思
一、對主體的反思
二、幾種不同的因果觀
三、直線因果觀的論述與反思
四、其他因果觀的思考
五、主體、症候與因果觀
第二章 意識形態研究途徑:兼論舒曼(Franz Schurmann)的著作
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論述
二、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論述
三、意識形態與主體的辯證
四、對舒曼論述的反思
第三章 溫故知新:對黎安友(Andrew Nathan)派系模式的反思
一、關於黎安友的論述
二、鄒讜對黎安友的反思
三、狄特瑪的論述
四、黎安友的反思
第四章 文化研究與權力:兼論鄒讜《中國革命再闡釋》一書
一、權力的內涵與權力結構的形成
二、對鄒讜論述的思考
三、人類美學能力與權力表現
第五章 文化研究與文本:兼評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來龍去脈》
一、文化研究的意義與應用
二、文本的形成、生產與詮釋
三、對高華著作的幾點思考
第六章 文化資本的實踐:析論延安整風中的毛澤東
一、對中共權力獲得與繼承的思考
二、文化資本對權力的影響
三、文化資本的建構與權力的形成
四、文化資本與歷史論述
五、文化資本與美學意識
參考文獻
附錄 派系研究途徑
「亞太研究系列」總序
自序
第一章 主體、症候、因果觀的思考:人文社會科學反思
一、對主體的反思
二、幾種不同的因果觀
三、直線因果觀的論述與反思
四、其他因果觀的思考
五、主體、症候與因果觀
第二章 意識形態研究途徑:兼論舒曼(Franz Schurmann)的著作
一、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論述
二、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論述
三、意識形態與主體的辯證
四、對舒曼論述的反思
第三章 溫故知新:對黎安友(Andrew Nathan)派系模式的反思
一、關於黎安友的論述
二、鄒讜對黎安友的反思
三、狄特瑪的論述
四、黎安友的反思
第四章 文化研究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