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定位為兩岸必然需要面對的議題,亦是未來兩岸是否能夠持續順利和平發展的基石。為了探索此一重要議題,兩岸統合學會自2009年分別透過撰文、舉辦研討會等方式與兩岸相關菁英學者進行探討。本書收錄兩岸學者對於兩岸政治定位與和平協定的觀點,值得學者、政府、智庫與關心兩岸關係人士參考。
主編簡介
張亞中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主任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兩岸政治定位探索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405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405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405 |
誠品網路書店 |
政治 |
$ 418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419 |
iRead灰熊愛讀書 |
政治 |
$ 428 |
博客來 |
兩岸與國際局勢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兩岸政治定位為兩岸必然需要面對的議題,亦是未來兩岸是否能夠持續順利和平發展的基石。為了探索此一重要議題,兩岸統合學會自2009年分別透過撰文、舉辦研討會等方式與兩岸相關菁英學者進行探討。本書收錄兩岸學者對於兩岸政治定位與和平協定的觀點,值得學者、政府、智庫與關心兩岸關係人士參考。
主編簡介
張亞中
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主任
序
兩岸自1949年起分治,在冷戰結束以前,兩岸幾乎從來沒有認真的面對相互政治定位問題。在「漢賊不兩立」的時代,彼此均視自己為中國的正統,兩岸爭論的是彼此間的「正偽」關係。
1987年台北開放人民到大陸探親,衍生很多法律問題,再隨著兩岸經貿互動的往來,兩岸到了必須重新認識與接受彼此的階段。
1991年台北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強調中華民國是中國,但是也接受了北京在中國大陸的治權。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對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讓兩會得以在1993年展開辜汪會談並達成協議。這一個時期,台北將兩岸定位為「一國兩區」,強調「主權屬我、治權分立」。
兩岸在國際上的競逐並沒有因為事務性協商的開展而有所停頓。1993年起台北積極推動加入聯合國。由於聯合國是一個高度主權象徵的國際組織,兩岸關係再起波濤。1994年台北公佈《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將「一個中國」界定為「歷史、地理、文化、血緣」上的概念,開始偏離國統綱領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立場,走向「不表一中、治權分立」的道路。
1999年李登輝發表兩岸為「特殊國與國」的主張,兩岸關係再降低點。2000年,以台獨為終極目標的民進黨執政。2002年陳水扁公開宣示「一邊一國」。「主權分立」雖然是民進黨的終極目標,但是在執政的八年期間,「台獨」仍是口號,「一邊一國」主張並沒有落實為法律文件。
大陸方面,1995年元月江澤民發表「江八點」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清楚彰顯「一個中國」是北京方面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底線。2000年8月北京首次公開提出「一個中國原則」的「新三句」詮釋,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容分割」,雖然改變了以往「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表達方式,但是本質並沒有改變。「一中新三句」表達出「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明確指出兩岸是否為平等關係,依理推論,北京的立場還是以「一國兩制」為基礎,北京與台北的政治定位為「一中」內的主從關係。北京的看法可以「主權屬我、兩岸差序治權」為意涵。
2002年中共的「十六大」在政治報告中提出「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定位問題」。2007年中共的「十七大」在政治報告中提出「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2008年底,「胡六點」中提出「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北京仍然堅持「一個中國」是底線,但是也承認未來兩岸政治定位的性質是屬於統一前的特殊關係。
2008年5月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兩會陸續舉行多次事務性會談,並達成十餘性協議。在「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下,兩岸並沒有就政治定位或和平協議進行對話。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主張,顯示台北並沒有意願就兩岸未來走向展開政治協商。
台北的立場很清楚,任何政治性的對話,不可能忽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北京的立場也很明白,任何政治協議都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或框架下達成。
兩岸關係雖然千絲萬縷,但是其本質仍是政治問題。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如果不能處理,兩岸關係必然是在「不信任」的沙丘上發展。兩岸目前不對話並不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忽視。
做為關係兩岸關係的一份子,深感有必要為兩岸政治定位多加思索,以為未來兩岸政治互動提供知識基礎。
雖然兩岸政府迄今還沒有對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展開協商,但是學術界在2008年秋起就開始了討論。2008年10月我在《中國評論》所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一文,開啟了兩岸和平協定(議)的討論。一個人的力量自是有限,我與黃光國、謝大寧等昔日的「民主行動聯盟」朋友們,再組「兩岸統合學會」,用發表文章、舉辦研討會、出版專書等方式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論述與建構工作。
2009年起,兩岸統合學會的朋友們與大陸及台灣的學術菁英展開對話。2009年6月與清華大學法學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合辦「兩岸高級論壇:兩岸和平協議」研討會。9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合辦「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研討會,12月在成功大學舉辦「兩岸關係發展路徑研討會」。12月下旬在台灣大學與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徐元智基金會合辦「兩岸政治定位研討會」。2010年1月底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先生、民進黨林濁水先生在電視上就曹興誠所主張的「和平共處法是否可行」進行公開辯論。1-2月間在與聯合報就「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石」進行文字辯論。3月間與政治大學歐盟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台灣民意學會合辦「如何面對一個中國與兩岸定位」研討會。4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國評論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合辦「本栖會談」。5月與台灣歐盟中心、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台灣大學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政治大學歐盟暨兩岸統合研究中心合辦「從歐盟經驗看兩岸ECFA」等研討會。
以上一連串的研討會,均圍繞在一個主題,即甚麼樣的兩岸定位才能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決定兩岸關係能否和平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在於能否有一個為兩岸共同接受的政治定位。
為了提供學術界更深入的研究,兩岸統合學會與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合作,將近一年多來,兩岸統合學會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共同集結成書,以《兩岸政治定位探索》為名出版。本書蒐集近年來兩岸學者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思考結晶,提供兩岸政府、學者、智庫、關心兩岸前途的朋友參考。另外,有關本人對於兩岸政治定位的研究,請參考另一本同時出版的專書《統合方略》。
知識份子本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心境,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發展,尋路探索應是我們的責任。深信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有足夠的智慧與能力為兩岸政治定位提供建言。本書所有作品應該都是在拋磚引玉,期盼有更多學術先進投入研究,俾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石。
謹誌於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大樓311室
2010年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