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她們的經驗詮釋,都敢突破父權體制、西方中心、中國迷思及台灣教條的主流論述,誠懇地將異國之旅的悲悲歡歡,及在異國的語言障礙、吃喝習慣的局限和創意、面對孤獨的磨鍊、愛慾的不同面貌、婚姻與學業的進退掙扎、多重認同的穿梭選擇、西方學術的中心盲點與自己的研究位置、女人之間的同同異異……等細節縷述清晰,並願與女人(尤其想留學的後輩女性)分享。在視野的開拓之外,還有許多女性具體的悲歡經驗,值得妳共鳴分享!——婦女新知基金會首任董事長、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元貞每位作者深具個人風格的生命經驗,都對我們長久被禁錮的心靈,帶來極深刻的啟發。本書作者群所呈現的文字風貌十分豐富多變,大大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島內知識世界的多元向度。在一方面,這些作者呼應了解嚴後台灣民間極為豐沛的社會動量,在異文化環境的適應過程中充滿了自信。另一方面,這些作者也通過了女性主義的論述,為自己建構了「台灣查某」的新認同。——彭婉如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師大數學系教授 洪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