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詢問英國首相邱吉爾,他的好文筆學自何人,邱吉爾不加思索地答道:「金雷克。」十九世紀的前半個世紀,英國人處於不斷移動的階段;旅行成了他們約定俗成的教育一環。身處這種社會環境,本書作者金雷克於一八三四年秋天,偕同友人沙維爾(John Savile),出發前往土耳其和黎凡特。這兩位年輕人借道柏林、布拉格、維也納,最後抵達塞姆林,然後渡過薩夫河進入奧圖曼土耳其境內的貝爾格勒,宣告進入東方王國。抵達士麥那時,塞維爾被家人召回,於是金雷克帶著嚮導和翻譯,獨自前進──搭船赴賽普勒斯和貝魯特,然後抵聖地耶路撒冷、開羅,最後回到大馬士革。
而就在沙維爾返家,金雷克獨自前往這個異國世界時,這趟旅行有了不同的發展,這些經驗就記述在這本《日昇之處》中。這本書是旅行文學的典範,宣告了一個旅行寫作新文體,書名「Eothen」在希臘文中意指「日出之處」或「在東方」,暗喻了一個嶄新的開始。金雷克在書中刻意隱去地理、歷史、科學、政治、宗教及統計數字等細節,不企圖提出教誨,也沒有假裝權威。
書中關於自我的描述遠超過他所行經之國度和城市的景物描寫:他的孤寂旅程變成了自我觀察和自我解脫。他從沒把旅行重點放在發現任何世人未知的事物,而是試著描述出自己對當地景物的感受,這種立場使他成為了第一位現代旅行家,這本著作也就成為一本真正的現代旅行書籍,或許也是這類型的第一本以及最偉大的一本。
金雷克這位英國貴族,以一種譏諷的幽默看待每件事物,而且不管眼前狀況多麼危險、多麼惱人,他從不曾出言抱怨,甚至不曾「嘗試」要抱怨。他的幽默文筆,他提及的有趣主題,都使這本書的魅力倍增,此外他也無意中描繪出一個令人欽佩、似乎也絕跡已久的人類典型,也就是這本書的中心靈魂──作者自己。就連十九世紀文筆精練的著名東方學者兼探險家東方學者兼探險家理察‧伯頓(Richard Burton)也表示:「……這本《日昇之處》是書中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