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獲美國亞馬遜 4 顆星評價!
★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排行榜冠軍!
★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強力推薦!
★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強力推薦!
★ 密爾瓦基新聞報(Milwaukee Journal-Sentinel)強力推薦!
樂施會(OXFAM)在《99% 人的經濟》報告中,揭示了全球富人和窮人之間的財富鴻溝,全世界居然有一半財富集中在 8 個人手上,相當於全球較貧窮的一半人口(36 億人)的財富總和,全球1%最富人口的財富可抵其餘99%人口財富的總和。以達沃斯經濟論壇執行長 Mark Goldring 的話來說,就是「一群還塞不滿高爾夫球車的富人,卻擁有全世界一半財富」。
「雙贏」其實是安慰輸家的話術;在一個自由競爭的資本社會中,贏者全拿,他人便一無所有。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及自由市場的競爭,這股贏家通吃的市場浪潮已逐漸席捲各行各業;站在浪頭上的贏家獨得鉅額報償,握有的機會及籌碼也就日益增多,留給他人的利益空間相對的也就愈來愈少,以致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多數資源被壟斷在少數人的手上,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正符合「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所說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因此資源少的人,就要更懂得善用手中僅有的資源,才有機會翻身。
贏家通吃的連鎖效應也反應在社會上許多行業中。賓州大學院長 湯姆斯.鄂利克(Thomas Ehrlich)就說:「神奇的是,你越是成功,你就會變得越成功,你越常聽到賓州大學是一流學府,你就越想來。」
本書在出版之前就備受矚目,「紐約時報」、「新聞週刊」、「波士頓全球報」紛紛摘錄本書篇章連載。兩位經濟學家藉著本書,將我們的注意力引領到一個幾乎無法抵擋的市場潮流上-難以數計的人才,窮畢生之力角逐,冠軍贏家獲得天文數字般的報酬,但亞軍之後就全是輸家,所得少的可憐,這就是「贏家通吃的社會」。
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只欣賞明星運動員和演藝人員,重金禮聘,而其他同台獻技者收入與地位卻微不足道,如今這種潮流已經顯著地左右了經濟格局,同樣的境遇已經延伸到司法、醫學、高等教育、銀行投資、時裝、出版、媒體和企業管理人員領域,這些行業中的人,知識技藝差距無幾,所得卻有天壤之別。坐視贏家通吃的現象,人類的文化和思想將日益貧瘠單一,太多的精力將耗費在對社會無益的行業,這是你、我共同面臨的危機,將如何因應?如何扭轉?
近二十年來改變的是機會的分配,不是才能的分配。這種轉變的原因,部份是由於科技。資訊處理與傳播網路日新月異,因此那些佔據高位的才智之士握有的籌碼日益增長,留給他人的利益空間相對的也就愈來愈小。事實上,娛樂界與運動圈內常見的獎酬制度,也就是幾千人競奪寥寥幾個大獎的現象,已經滲透到這個經濟社會裡其他眾多層面上。本書中會說明導致這股風潮的驅動力量,並且探究這些力量在經濟、社會、文化上所造成的後果。
各界推薦:
「年度十大最佳商業書籍之一」
——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對美國不平等的辯論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分析與策略」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應為每人關注的焦點」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有趣、豐富、又有挑釁性的閱讀」
——密爾瓦基新聞報(Milwaukee Journal-Sentinel)
作者簡介:
羅伯特•法蘭克 (Robert H. Frank)
康奈爾大學的戈德溫史密斯經濟學教授,專攻經濟學、倫理學與公共政策。
羅伯特•法蘭克是華爾街日報的高級特約作家,他在那裡撰寫每週專欄和每日博客,名為 “財富報告”。他在“華爾街日報”工作 了13年,曾在亞特蘭大,倫敦,新加坡和紐約任職。他是1998年因發展中經濟體報導而獲得海外新聞俱樂部獎的記者團隊的一員。
他與妻子和女兒住在紐約。在過去的幾年裡,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和社會行為的競爭與合作。
著有Choosing the Right Pond:Human Behavior and the Quest for Status與Passions within Reason:The Strategic Role of the Emotions等書。
菲力普•庫克 (Philip J. Cook)
杜克大學教授,專長於公共政策,著有《SELLING HOPE: STATE LOTTERIES IN AMERICA》,現居南卡羅萊納州的丘吉爾。在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計量經濟學。
譯者簡介:
席玉蘋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系畢業,美國德州理工大學企業管理碩士,任《管理雜誌》特約撰述多年,曾獲得第七、九、十屆梁實秋文學翻譯獎。現居高雄,專事譯文、寫作。譯作有《祕書Smart老闆Happy》、《整合優勢》、《卓越210》、《奢華狂潮》及《老媽的商場智慧》(以上皆由智庫文化出版)等二十餘部作品。
章節試閱
贏家通吃的市場
在寇特•佛尼古(Kurt Vonnegut)的小說《藍鬍子》中,主人翁拉博.卡羅畢肯恩是個名氣不大的表現主義派抽象畫家(他稱自己為「藝術史上的小註腳」)。他認定他自己「生來就是為了畫畫」,就像有人生來就是為了說故事、唱歌、跳舞、當領袖、運動員或是科學家。關於這些天賦才能的歷史淵源,拉博認為︰
我想,這可以追溯到人類必須和親屬等以小團體方式居住在一起的時代,大概五十人,頂多一百人罷。或許是進化,或許是天意,不論是什麼把一切安排成遺傳形式的力量,為了要讓這種小型家族延續下去,也為了讓大家開心,因此讓他們都出了一些人物,有人能在夜間營火邊說故事,有人在洞穴壁上作畫,有人則無所畏懼等等。
可是拉博也承認,現代社會裡多數有天賦的人擁有的機會愈來愈少了……當然,這樣的說法在現代已不再言之成理,因為文字媒體、廣播、電視及衛星等媒介已使得一般的稟賦變得一文不值。一個中等資質的人在千年前的社會裡可能是團體之寶,現在卻不得不放棄所能去從事其他行業,因為現代傳播使得他(她)天天不得不與全世界的冠軍好手交鋒……現在,只要各行各界裡有十幾個最富天賦的拔尖人物,我們這整個星球就可以運作良好。
我們今天聽到的音樂多半是錄音的,事實上我們隨時隨地都聽得到全世界最好的男高音演唱。既然聽凱塞琳•拜陀(Kathleen Battle)演唱莫札特的雷射唱片花費與聽次好唱角的雷射唱片相同,我們多半就都聽拜陀的。幾百萬的人都願意多花幾文錢聽她的歌聲,而捨另一位其實技巧僅有些微之差的歌者;這使得拜陀能自抬身價,待價而沽。
拉博.卡羅畢肯恩(Rabo Karabekian)和凱塞琳.拜陀都在我們稱為「贏家通吃的市場」上販賣服務。同樣的,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例如滾石合唱團的米克•傑格,影星梅爾•吉伯遜、阿諾•史瓦辛格,電視女主播戴安.索耶,籃球界的邁可.喬丹,小說家馬奎斯、約翰.葛理遜等人也莫不如此。這些人以及那些與他們地位相當的人物身處的市場,是和經濟學家一般研究的市場大相逕庭的。我們稱之為贏家通吃的市場,因為這些市場製造出來的產品價值,往往取決於少數頂尖傑出人物的心力,而這些人的薪資報酬則取決於其產品的價值。
舉例來說,雖然一部大影片的製作牽涉到數千人,但該影片在商業上的成敗卻往往維擊在幾個人的表現上:導演、編劇、男女主角,頂多再加上其他少數的幾個人。
同樣的,每年都有幾千名選手加人職業網球賽的競爭,可是電視轉播與贊助廠商的收益大部分卻只能歸因於前十名選手的威力。例如澳洲選手韋利.莫瑟(Wally Masur),多年來一直名列世界五十大好手之一,一九九三年的美國公開賽也打人了準決賽。可是在他的職業生涯當中從來沒有一家網球鞋或網球拍的廠商願意用他的名字做廣告。
由於我們討論的市場所產生的贏家多半不只一位,因此稱之為「功敗垂成者分得的餅小得不成比例的市場」應該比較精確。不過這只是口頭的講法,因此我們還是為這些市場貼上比較簡略,或許也比較不傳神的標籤:「贏家通吃的市場」。
長久以來,贏家通吃式的酬賞制度在演藝界、體壇、藝術圈內就已普遍行之。然而就像社會學家威廉.古迪(William Goode)明白指出的,造成這種酬賞制度的現象絕不僅只出現在公眾名流的人力市場上。他稱這種現象是「那些沒那麼受歡迎的輸家」,說「雜貨店只有這麼多的貨架空間,只能擺上有限的肥皂、早餐穀片或蜂蜜糖漿等各類產品,……系列產品中最受歡迎的品牌顯然會把較不受歡迎的品牌擠下貨架,雖然就品質來說,這些被擠下去的品牌與最成功最有名的相差無幾。」
市場上賣得好的汽車與那些賣不出去的車子比起來,新潮或堅固的程度往往只有些微之差。有時連專家都會質疑,市場銷售銳不可當的音響喇叭是不是真的就比那些消費者不願購買的品牌要好?
如果幾乎察覺不出的品質差異代表了失敗成功的分野,或許消費大眾在產品勝負決戰中的切身關係不大,誰贏都不要緊。可是對生產廠商而言,卻往往有著莫大的利害關係;也許是關門大吉,也許是年收益可達好幾百億元的持續好景;這差別可大了。
這些事關重大的利害關係因而創造出「不知名的名流」的新貴階級,也就是那些能定奪企業成敗的核心玩家。由於這些人的表現關係重大,也由於拜現代資訊科技之賜,大眾都知道他們是何許人物,競爭對手因此不得不以激烈手段競相雇用或保住他們。舉汽車業為例,這也許代表競奪一位特別傑出的設計師或一位極富創意的工程師,業者甚至會競奪一個非常能幹的承購商。這些人雖不見知於消費大眾,但在他們個別從事的行業裡卻都享有天王巨星的地位。
他們辛勤耕耘的市場,已成為現代經濟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特徵。這些市場遍佈在司法界、新聞界、諮詢業、醫學界、投資銀行業、企管、出版、設計、時裝界,甚至學術界的神聖殿堂也蹤跡可見。而且,雖然我們援引的例證許多都是美國現象,造成贏家通吃市場的力量在其他的工業經濟體系之中卻也運作不息,事實上,連經濟發展剛起步的國家亦不能免。
譬如說,被電子傳播與資料處理革命改造了的,不只是美、英、德、法、日等經濟大國的勞力市場,還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和印尼。同樣的貿易協定使得多倫多的工人和芝加哥工人直接競爭,也使得京都的工人和慕尼黑或約翰尼斯堡的工人直接競爭。同時,在所有這些地方,讀同樣作者寫的書、看同樣導演導的戲、買出自同樣設計名家之手服裝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
受到贏家通吃市場的影響,我們的經濟與社會生活已有了重大的改變。同時,由於促使這些市場產生的力量愈來愈強,我們的前路中還醞釀著更大的轉變。某些改變是好的,譬如說,如果現代科技能讓更多更廣的群眾享受到最傑出人士的服務,消費者顯然得利。一旦合成技術完成,複製一位名作家手稿的成本不會比複製拙劣作家的更高。一旦全世界的醫院都以高速傳遞的資訊網路互相連線,世界上最高明的腦外科醫生就可以協助診治遠在幾千哩外的病患,否則這些病人的安危就只能交由較不高明、經驗較少的醫師去處理。
可是,贏家通吃的市場也造成許多負面結果,我們要討論的重點就是這些負作用。贏家通吃的市場擴大了貧富之問的差距,又吸引了某些才智之士去做對社會無生產力可言,甚至是破壞性的工作。在我們這樣一個對未來投資已然過少的經濟社會中,這些市場更形成了浪費的投資與消費模式。這些市場間接導引了我們最優秀的大學生,讓他們集中到少數幾所明星組織去。「大器晚成之輩」想在生活中尋得一個有利的立足之地,也因為這些市場而變得更困難了。除此之外,贏家通吃的市場鑄造成的文化與論調,讓我們許多人都深以為憂。
日益嚴重的所得不均
八十年代末期,所得不均的現象方興未艾,當時該現象首度成為頭條新聞之際,還受到布希……
贏家通吃的市場
在寇特•佛尼古(Kurt Vonnegut)的小說《藍鬍子》中,主人翁拉博.卡羅畢肯恩是個名氣不大的表現主義派抽象畫家(他稱自己為「藝術史上的小註腳」)。他認定他自己「生來就是為了畫畫」,就像有人生來就是為了說故事、唱歌、跳舞、當領袖、運動員或是科學家。關於這些天賦才能的歷史淵源,拉博認為︰
我想,這可以追溯到人類必須和親屬等以小團體方式居住在一起的時代,大概五十人,頂多一百人罷。或許是進化,或許是天意,不論是什麼把一切安排成遺傳形式的力量,為了要讓這種小型家族延續下去,也為了讓大家開...
作者序
序
財富的分配法則
假設有人告訴你和兩位朋友,說一位無名氏捐出三十萬元讓你們三個人分,你們會如何分配這筆錢?如果你們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一定會馬上提議均分,也就是每個人十萬元 。
然而,平均分配雖然是明顯的強勢做法,但說它是百利而無一害,絕對是差遠了。的確,當我們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財富設定分配法則之時,平均分配的原則很快就被其他多種考量蓋過去了。財富畢竟不是得自無名氏,是靠我們創造而來。在一個大型經濟體系內,如果每個人都確定能拿到一樣的所得,那麼沒有幾個人會願意在教育上或發展個人特殊才能上做投資,也沒有人願意努力工作,承擔風險。因此,經濟學家告訴找們,我們面對的是個痛苦的取捨,在均等與經濟繁榮之間只能擇其一;也因為如此,縱使我們並不情願,還是默許了市場力量的原則,也就是大體上依照個人所生產的東西的市場價值來決定一個人的報酬。
然而,近年來,在多數人只能勉強維持正常薪資之際,頂尖傑出人才的薪酬卻呈現爆炸性的增長,使得我們依賴市場力量的意願變得猶豫了。為什麼某些人賺的錢變得比別人多得多?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已是刻不容緩。
對於所得的差異,一般的解釋不外兩種。第一種,是強調個人的生產力與相關特質各異,這些特質包括教育、經驗、特殊才能、性情、衝勁與才智等等。第二種解釋則強調人人際遇不同,認為僧多粥少,好的工作有限,因此雖然才能努力固然很重要,但運氣和你跟什麼人有交情也大有關係。
這兩種觀點似乎都說中了某些重要的現實層面,但哪一種才是我們社會新趨勢的較佳詮釋呢?所得不均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主要是個人能力日益懸殊的結果?還是由於科技的變革,使得經濟社會中的籌碼愈來愈集中在金字塔頂的職位上呢?
我們的答案由這本書的書名便已表露無遺。我們相信,近二十年來改變的是機會的分配,不是才能的分配。這種轉變的原因,部份是由於科技。資訊處理與傳播網路日新月異,因此那些佔據高位的才智之士握有的籌碼日益增長,留給他人的利益空間相對的也就愈來愈小。事實上,娛樂界與運動圈內常見的獎酬制度,也就是幾千人競奪寥寥幾個大獎的現象,已經滲透到這個經濟社會裡其他眾多層面上。我們在書中會說明導致這股風潮的驅動力量,並且探究這些力量在經濟、社會、文化上所造成的後果。
我們的分析無法完全歸類於任何一種學術的派別。我們以經濟學家的身分做這樣的探討,抱持的假設是市場功能運作正常,而且觀察到的趨勢可以反應出背後的經濟力量。但是我們的結論卻與許多經濟學家不同;我們認為,市場並沒有使得社會大眾得利,尤其晚近以來,大家對於社會最高獎酬的競奪行為徒然是勞民傷財。我們還認為,所得不均現象日益嚴重,對於經濟成長的作用可能是壓抑多於刺激,這點結論更是與其他所有的經濟學家都不同。如此,我們要傳達的是個樂觀的訊息:在這個贏家通吃的社會裡,如果我們以共約共制的方式將最高獎項的獎酬調低,並且遏阻某些形式的競爭,不一定會走上社會主義的悲慘命運。相反的,如果我們要走向一個更均等、更繁榮的未來,這樣的共約共制才是開啟這扇門的鑰匙。
序
財富的分配法則
假設有人告訴你和兩位朋友,說一位無名氏捐出三十萬元讓你們三個人分,你們會如何分配這筆錢?如果你們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一定會馬上提議均分,也就是每個人十萬元 。
然而,平均分配雖然是明顯的強勢做法,但說它是百利而無一害,絕對是差遠了。的確,當我們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財富設定分配法則之時,平均分配的原則很快就被其他多種考量蓋過去了。財富畢竟不是得自無名氏,是靠我們創造而來。在一個大型經濟體系內,如果每個人都確定能拿到一樣的所得,那麼沒有幾個人會願意在教育上或發展個人特殊才能上做投資,也...
目錄
目錄
序 財當的分配法則
我們必須遏阻某些形式的競爭
第一章 贏家通吃的市場︰有天賦的人擁有的機會愈來愈少了
第二章 贏家通吃市場的源起︰我們花錢,為的只是要看超級巨星表演
第三章 贏家通吃市場的增長︰天涯若比鄰的結果,世界上只容得下一個巨星
第四章 頂尖人才所得颺漲︰爭奪關鍵人物自己不要也見不得別人用
第五章 小聯盟式的超級明星︰高薪只留給百分之一的人,其他人僅能溫飽
第六章 競爭者過眾?︰窮畢生之力卻一事無成,真的不如人嗎
第七章 浪費投資之弊︰贏家通吃的報酬,就是輸家投入的一切
第八章 明星學府爭霸戰︰擠進一流學府才有光明前途,第二志願免談
第九章 遏阻贏家通吃︰現在就擬定因應對策,絕不嫌早
第十章 贏家通吃的媒體與文化︰明星名家壟斷之下的貧乏與單調
第十一章 新瓶舊酒︰贏家通吃市場的狂潮還會更強,該怎麼辦
目錄
序 財當的分配法則
我們必須遏阻某些形式的競爭
第一章 贏家通吃的市場︰有天賦的人擁有的機會愈來愈少了
第二章 贏家通吃市場的源起︰我們花錢,為的只是要看超級巨星表演
第三章 贏家通吃市場的增長︰天涯若比鄰的結果,世界上只容得下一個巨星
第四章 頂尖人才所得颺漲︰爭奪關鍵人物自己不要也見不得別人用
第五章 小聯盟式的超級明星︰高薪只留給百分之一的人,其他人僅能溫飽
第六章 競爭者過眾?︰窮畢生之力卻一事無成,真的不如人嗎
第七章 浪費投資之弊︰贏家通吃的報酬,就是輸家投入的一切
第八章 明星學府爭霸戰︰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