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雜誌選狄巴克.喬布拉為「百大偶像與英雄」之一,並封他為「心靈帝王」!
★ 歐普拉主持之節目「心靈週日」將狄巴克.喬布拉選為「百大心靈領導者」之一!
★ 美國《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好評推薦!
★ 美國《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好評推薦!
★ 美國亞馬遜 4 顆星評價!
現代人經常為了體重過重而操心不已,儘管如此,一般人所採取的對策卻是常常徒勞無功,甚至危害健康。
為什麼人們一直增加體重,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遏止呢?
為什麼百分之九十八的減肥計劃從頭到尾都會失敗?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了解幾項有關你身體及其功能的奇妙概念。
本書根據印度養生學,製作了一份有關身體型態的問卷,只要了解養生學對身體及其變化的精確描述,便可以體會自己身體真正的需求及律動,進而恢復所有的律動,擁有達到理想體重的力量。
你不必再一昧計算攝取的卡路里而剝奪了飲食的樂趣,或嚐試過度消耗體力的減肥法,在這個簡潔可靠的計劃中,世界領先的身心醫學支持者喬布拉醫生教你如何識別自己的身體類型,並利用自然的巨大治療能力——存在於每個活細胞中——來製造它本來就是健康和活力的源泉。
好評推薦:
「一門嶄新的醫學正在形成,心靈、意識、意義和智慧在這裡占有關鍵重要地位。這門新醫學的建築師就是喬布拉醫師,一位值得人們尊敬和信賴,名符其實的現代醫師。」
——拉瑞.多賽(Larry Dossey),《癒合的話語》(Healing Words)作者
「狄巴克.喬布拉被譽為現代的希波克拉提斯,因為他的新方法巧妙的結合了古代的復原術和現代的醫學研究。」
——艾福.庫西涅(Irv Kupcinet),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
「我們非常希望他住得夠近,可以隨時請教。」
——茱迪斯.胡伯(Judith Hooper),紐約時報書摘總編(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喬布拉博士的作品具有極佳的美感、強大的力量、令人喜悅並具有許多的知識性。」
——考特尼.約翰遜(Courtney Johnson),《亨利詹姆斯與意識的演變》(Henry Ja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作者
「喬布拉博士向我們提供的訊息可以幫助我們過上健康長壽的生活。」
——伯尼.西格爾 醫學博士(Bernie Siegel),《愛,醫學和奇蹟》(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作者
作者簡介:
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M.D.)
美國心靈醫學大師,出生於印度新德里,一九六八年移居美國,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後,又獲得內科醫師資格,專研內分泌學。與馬赫西大師,學習印度草醫學(Ayurvedic medicine,又稱為阿育吠陀)。
一九九三年喬布拉成為「夏普人類潛能及身心醫學研究所」的執行董事,研究印度草醫學。又與神經學家大衛.西蒙(David Simon)共同成立了喬布拉康樂中心(the Chopra Center for Wellbeing),提供各種身心康健服務,以及醫療諮詢,進行冥想、瑜伽以及印度草醫學方面的指導。喬布拉與西蒙曾一起前往印度學習一種古老的禪修技巧,叫作「本初聲音禪修」(Primordial Sound Meditation),並在喬布拉中心大學裡教授相關課程,培訓具格講師。因致力於身心靈的自我療癒研究而知名,被譽為當今世界卓越的心靈導師。
曾一度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之首。美國《時代》雜誌二〇〇八年的一篇文章認為,喬布拉之所以備受歡迎與推崇,是因為他在傳遞著愛、健康和快樂的正面信息,將他選為二十世紀頂尖的一百位偶像與英雄之一,封為「心靈帝王」,形容他為「另類醫學詩人-先知」。暢銷作品包括《不老的身心》、《歡喜活力》、《做自己的心靈帝王》…等書。
狄巴克.喬布拉是主張身心調和、心靈意志主導一切的醫學博士。他巧妙地善用古印度的智慧來解決現代文明的疑難雜症。
譯者簡介:
薛樸
台灣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國時報編譯,現居美國,專事翻譯。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瞭解身心的真正本質
現代人對於體重過重的問題特別操心。依我看來,這種操心有時是應該的,有時則是不必要的。不過儘管有正當理由擔心體重問題,一般人採取的對策卻經常徒勞無功,甚至危害健康。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況曾多次見諸報導,比如互相衝突的節食方法,過分激烈的運動計畫,以及飲食失調症狀的產生,例如厭食症(anorexia,譯註:神經性欠缺食慾,無法進食)和貪食症(bu1imia,譯註:習慣性暴飲暴食再設法嘔吐等,以免肥胖)。總之,目前有關控制體重的問題,矛盾重重,變化多端,不但令人無所適從,也讓人對其效果多少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
本書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將控制體重的問題單純化,讓你能明智的決定如何達成自己希望的體重,或發自內心坦然接納目前的體重。首先,讓我們先觀察幾個有關體重的鐵的事實。
第一,節食——亦即限制飲食攝取的傳統做法——短期內幾乎都可奏效,但就長期而言幾乎毫無作用。坊間有不下幾十種節食計畫,只要按照指示確實實行幾個月,任何一種節食法都可達到減肥效果。但是假以時日,那些失去的體重仍然會恢復,甚至比原先更重。這是每個曾力行節食計畫的人共同的經驗。
第二,過重固然會造成健康危機,減輕體重也同樣可能造成健康上的危機——尤其節食所導致體重忽輕忽重的結果,為害更烈。根據研究顯示,體重忽上忽下者會造成健康上顯著的危險。此外,據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十年中減輕體重超過五公斤的男人,其死亡率明顯高於那些維持原有穩定體重的人。再者,各方對長壽人士飲食習慣的研究,雖未指出長壽是因為某種食物或飲食計畫的緣故,但有證據顯示,那些得享長壽的人在成年期間都維持固定體重。
第三,體重控制在情緒上所造成的影響亦不應等閒視之。芬蘭曾進行一項廣受矚目的研究,即足以證明這一點。芬蘭的心臟病罹患率在全世界居高不下,有一群罹患心臟病的高危險群人士(包括一千兩百名因超重、高血壓、高膽固醇,或菸癮重等因素而有罹患心臟病之虞的工商界主管人士)遵循一項嚴格的養生之道,攝取低脂肪食物,定期接受醫療檢查,並接受各項有關潛伏危機的資訊;同時,另一群同樣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士則仍為所欲為,不受任何限制。令人驚訝的是,五年後,第一組人士死亡率竟比第二組超出許多。這種結果唯一可能的解釋便是:遵循一項不習慣的「健康」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壓力與焦慮會抹煞「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任何利益。
以上諸點顯示,體重與健康的問題錯綜複雜,絕不是減少攝取卡路里或以人造奶油取代牛油那麼單純。只要不是屬於肥胖症——即超出正常體重二十五%以上——你的體重該是多少,實在是很主觀的問題,而並非一般認為的那麼客觀。最重要的考量也許是,你是否覺得你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如果你覺得目前的體重是不應該發生的「意外」,比如摔斷一條腿,那麼你當然應該加以改變。但是如果你對目前的身材覺得很自在,也沒有肥胖症,那你便不應該讓其他任何人的觀點取代你的看法。簡言之,也許你已經擁有理想的體重了。如果不是如此,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辨認你理想的目標,如何在沒有情緒壓力與身體痛苦的情況下達成及終生維持這項目標。
一頁簡史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看看今日世人何以對體重問題「走火人魔」。
一八七六年,也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簽署後一百年,當時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家長每天可以吃上一頓「豐盛的」早餐。食物可能包括牛排、鹹肉加蛋、炸馬鈴薯、軟煎餅、香腸、燕麥粥、甜甜圈和水果——一餐統統下肚。
這種吃法似乎很恐怖,根據時下對飲食的觀點而言,即使「一天」吃這麼多,也絕對是貪食!
但是請你注意:吃完這麼豐富的早餐後,一家之主的男人很可能便在農場、製鋼或鋪鐵路等重勞動的工作領域,開始十二到十四小時的工作了。再者,古今對於外貌是否健康迷人,觀點亦大異其趣。肺結核流行時,窮人間骨瘦如柴者比比皆是,肥胖反而成為經濟富裕、身體健康的象徵。一百年前,許多受到擁戴的美國人都是「重量級」人士——至少就今天的標準而言絕對屬於過重。比如二十世紀初期擔任美國總統和最高法院法官的塔夫特(William Howard Taft),體重便將近一百四十公斤,往往需要別人幫忙才能爬出浴缸。
然而在十九世紀時,譴責飲食無度有礙健康的聲浪已可風聞。家樂氏(Kellogg)和潑斯特(Post)等製造穀類食品的公司已開始宣揚健康食品的觀念。丹佛一位名叫亨利•柏基(Henry Perky)的人也在一八九二年發明了碎麥。
如今,我們對食物、飲食,以及體重的態度依然很矛盾,比起以往甚至有增無減;此外,幾項重大的改變也使得矛盾情勢更變本加厲。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問,冰箱發明問世;隨之而來的,便是牛油、奶油,乃至冰淇淋等易腐壞食品得以保存,隨取隨吃——近日的發明如各種飲料、巧克力糖漿、高脂肪的冷凍食品,更形成莫大的誘惑。在此同時,我們的日常生活卻逐漸輕鬆——至少就體力勞動而言確是如此。以往消耗一頓豐盛早餐的勞力工作,如今已經被敲打電腦鍵盤與接聽電話等少勞的工作取代。
在二十世紀初期,生產日用商品與服務所需要的能源,大部分來自勞力。如今,商品與服務已絕少直接來自體力勞動,而我們卻隨時可以取用各種誘人卻非常容易發胖的食物,因此今日達到醫療上肥胖標準的人士也大為增加。這種飲食行為造成莫大的罪惡感,人類也想盡種種方式(雖然經常徒勞無功)以期改變這種情勢。調查顯示,無論何時 ……
第一章 瞭解身心的真正本質
現代人對於體重過重的問題特別操心。依我看來,這種操心有時是應該的,有時則是不必要的。不過儘管有正當理由擔心體重問題,一般人採取的對策卻經常徒勞無功,甚至危害健康。這些錯綜複雜的情況曾多次見諸報導,比如互相衝突的節食方法,過分激烈的運動計畫,以及飲食失調症狀的產生,例如厭食症(anorexia,譯註:神經性欠缺食慾,無法進食)和貪食症(bu1imia,譯註:習慣性暴飲暴食再設法嘔吐等,以免肥胖)。總之,目前有關控制體重的問題,矛盾重重,變化多端,不但令人無所適從,也讓人對其效果多少...
作者序
引言
《完美體重—實現及維持理想體重的完整身心靈計劃》不是一般坊間的減肥書。本書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幟,別無分號。不過,我們可以用簡單幾句話描述本書和其他傳統著作根本不同的地方。本書並不是一開始,就假設你有什麼缺陷需要糾正。我們的出發點是:你並沒有任何根本上的不是;事實正好相反,本書立論根據是,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完美的……更重要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此,理想體重並不是時下保險公司等大量印製的表格上所列舉的機械數字;完美體重是更為主觀的。只有在你真正感覺自己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外表迷人,坦然接納自己的身體時,你才能達到理想體重。你是唯一能決定這些因素的人,而且,唯一真正有重大關係的,是你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一直辛苦地鞭策自己,希望符合媒體塑造出的人體美形象,那你一定忘了,大自然是經過數百萬年的努力,才塑造出今日的你。你的身體是生物工程的一項奇蹟,永遠潛藏著完美無瑕的一面。領悟這項事實,是尋求真正健康最重要的第一步。因此,不管有多少權威說法想要你相信,你絕對不需要創造一個「新的你」來解決體重問題 , 或其他任何健康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真正解決之道,就是要恢復完美的生理機能(譯註:生理學physiolgy乃生物學的一支,係研究有機體及其構成部分的功能和活動,所以身體和心理的方面均包括在內),這是大自然已然賦予你的,而且,做起來比你想像中還要簡單。
當然,我這麼講或許太過抽象。你此刻可能覺得你並不完美,可能對自己一點都不滿意。你很可能已經試驗過不只一種坊間流行的減肥方法了,那些減肥計畫多半要你仔細控制所攝取的熱量,不然就是要你限制脂肪攝取,或從事劇烈運動,或雙管齊下。如果你嘗試過那些減肥計畫,你有可能曾經達到減重目的,也有可能開始時確實很有效。但更可能的是,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間,你又恢復原先的體重,甚至比原先還胖。不幸的是,研究顯示,那些減了肥又胖回來的人,對整體健康的影響而言,也許比原先過重時還要糟糕。
一味計算攝取卡路里剝奪了飲食樂趣,乃至過度消耗體力的減肥法,本書皆略而不談。你可以從本書中找到更簡單、更自然的原則來平衡你的身心。只要學會聆聽內在的智慧之音,你便能夠恢復生理機能的自然律動,重獲與生俱來獨特的完美了。
容我再次強調「獨特」這個詞。構成身心體系的各項生理、情感與心靈元素,乃是絕對獨一無二的結合,不是任何圖表或格式所足以涵蓋的。翻翻這本書,從頭到尾找不到任何數字表格。雖然多年與成千患者接觸的經驗,使我自然接納一些以身高或體重為基準的規範,但這些規範純屬臨床觀察,絕非據以規範行為的標準。諸如不少身高一七三公分的男人,在體重七十公斤的情況下可能覺得健康有活力,但是我不會因此主張所有同樣身高的男人「最佳的」體重便是七十公斤。人類生理機能變化多端,這種做法是不切實際的。
為了幫助你瞭解你個人生理機能的特性,本書根據印度傳統健康科學——養生學(Ayurveda),製作了一份有關身體型態的問卷。只要完成這項問卷,並熟悉養生學對身體及其各種變化的精確描述,你馬上便可掌握有關人類健康的五千年智慧了。由此出發,你便可以體會自己身體真正的需求與律動,學會觀察你在何處破壞了哪些律動,
以及該如何恢復原有的律動,自可擁有達到理想體重的力量,不必受其他所有體重控制法折騰,忍受身體的痛苦、情緒的壓力,到頭來仍然白費功夫。
事實上,一旦你學會配合你生理需要的生活,而不去抗拒它,便可自然而然達到如意的體重。你不會再想吃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你會在身心方面感受到一種富足的感覺,而不會再因為過重而感到自卑。你會對生命感到熱中而積極參與,而不會缺乏精力、息於行動。如果將這些自然過程視為一種掙扎——就像大部分節食計畫一樣——那未免太荒謬了。畢竟,小草不會「掙扎」生長,魚兒不會「掙扎」著游泳,地球也不會「掙扎」著圍繞太陽旋轉。
我勸你盡快將本書所揭示的概念和技巧運用在生活裡,因為達到並維持理想體重的好處實在不可盡書。如果你曾經試過其他減肥計畫,結果大失所望,此言更是不虛。當你在生命中相當重要的這一層面獲得平衡,得以享有均衡所帶來的健康、富足的感覺,你就可以昂首闊步,發揮自然所賦予你真正無限的潛力了。
引言
《完美體重—實現及維持理想體重的完整身心靈計劃》不是一般坊間的減肥書。本書在很多方面都獨樹一幟,別無分號。不過,我們可以用簡單幾句話描述本書和其他傳統著作根本不同的地方。本書並不是一開始,就假設你有什麼缺陷需要糾正。我們的出發點是:你並沒有任何根本上的不是;事實正好相反,本書立論根據是,每一個人天生都是完美的……更重要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此,理想體重並不是時下保險公司等大量印製的表格上所列舉的機械數字;完美體重是更為主觀的。只有在你真正感覺自己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外表迷人...
目錄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了解身心的真正本質
第二章 印度養生學的身體型態
第三章 掌握減輕體重的鎖鑰
第四章 運用消化功能減輕體重
第五章 勿需節食的正確飲食
第六章 輕鬆的運動
第七章 克服貪食和暴飲暴食的習慣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了解身心的真正本質
第二章 印度養生學的身體型態
第三章 掌握減輕體重的鎖鑰
第四章 運用消化功能減輕體重
第五章 勿需節食的正確飲食
第六章 輕鬆的運動
第七章 克服貪食和暴飲暴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