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2 項符合

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致勝關鍵-閱讀理解即戰力

的圖書
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致勝關鍵―閱讀理解即戰力 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致勝關鍵―閱讀理解即戰力

作者:謝佩芬陳嘉英吳玉如葉淑芬李明慈等合著 
出版社:字畝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4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三民網路書店   評分:
圖書名稱:閱讀跨出去:大考國文致勝關鍵-閱讀理解即戰力
  • 圖書簡介

    導讀1 大考閱讀理解題 命題趨勢分析 文/謝佩芬
    導讀2 閱讀跨出去 答題SO EAZY 文/曾安琪、謝佩芬
    Part1 圖表判讀
    (1)《紅樓夢》裡植物知多少 葉淑芬 劉佳宜
    (2)藉大數評論《全唐詩》 葉淑芬 劉佳宜
    (3)解讀宮廟籤詩 許靜宜、陳子梅
    (4)走入文圖認識戴勝鳥 穆虹嵐
    (5)抵制臉書有理? 陳怡芬
    (6)青少年打工收穫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7)青少年升學意願分析 謝曉青、陳淑惠
    (8)郁永河遊臺灣的手遊開發 梁佳雯
    (9)古代檳榔文化 彭成錦
    (10)從大明寶鈔一窺古代社會經濟 穆虹嵐

    Part2 情境應用
    一、生活情境
    (1)神經科學vs.殭屍 陳婉玲
    (2)情深恨也深的七傷拳 黃麗禎、鄭慧敏
    (3)「緊」囊妙計 簡丞佐
    (4)春風已老的生命困境 陳嘉英
    (5)美食臭豆腐的價值 陳子梅、許靜宜
    二、學術探究情境
    (1)宋代印刷術對閱讀態度的影響 葉淑芬、劉佳宜
    (2)〈進唐書表〉的正反論述 張青松、黃詣峰
    (3)唐太宗與臣子論周秦國運 張青松、黃詣峰
    (4)司馬遷與中國自傳文學 陳嘉英
    (5)歷史故事裡的道歉 李明慈、曾安琪
    (6)玩桌遊認識歷史人物 陳婉玲
    (7)宋人筆記〈吃菜事魔〉 陳姿綉、陳秀枝
    (8)〈論貴粟疏〉為農民發聲 張青松、黃詣峰
    Part3 跨境跨科
    一、科普、心理
    (1)物體的超距作用 穆虹嵐
    (2)動物的追隨行為 黃麗禎、鄭慧敏
    (3)隕石 許靜宜、陳子梅
    二、藝術、文化
    (1)聽,莫札特的天然與自由 沈秀蓉
    (2)雅樂與流行音樂 沈秀蓉
    (3)山水畫裡的飛鳥視角 沈秀蓉
    (4)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沈秀蓉
    (5)古典樂的理性與感性 葉淑芬、劉佳宜
    Part4 長文閱讀
    (1)找不到家的祖靈 洪菁穗
    (2)古蹟的價值與挑戰 陳淑惠、謝曉青
    (3)舞臺上的金鎖記 吳玉如
    (4)電子用品與飛航安全 黃麗禎、鄭慧敏
    (5)走路走出的領悟 沈秀蓉
    Part5 新詩讀賞
    (1)瓦歷斯.諾幹《當世界留下二行詩》 卓純華、黃麗禎、鄭慧敏
    (2)王宗仁〈光碟〉 葉淑芬、劉佳宜
    (3)洛夫〈唐詩解構〉 簡丞佐
    【附錄】作者群簡介



     ◎本書五大特色:

    ★ 依大考趨勢命題與分類
    ①圖表判讀類,②情境應用類,③跨域跨科類,④長文閱讀類,⑤新詩讀賞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應加強練習;新詩是學生較無法掌握的材料,特設一類,方便學習。

    ★ 命題概念最新
    ①非連續性文本:圖表 × 應用文書 × 圖文互轉,②文學性文本 × 跨領域文本,③比較性文本:文言 × 白話,④特別加強題組設計。

    ★ 充分解析,引導理解
    每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偏難的試題,另附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附選材、命題說明,協助學生熟悉新的考題形式。

    ★ 試題多元,靈活有特色
    試題不求量多,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 優化閱讀理解即戰力
    ①練習不同層次的閱讀技巧,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  
    ②閱讀各種不同類型文本,理解不同型態的內容。
    ③接觸多元議題與時事,不局限單一領域,拓展閱讀視野。

     

  • 作者簡介

    謝佩芬教授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策畫、審定
    名師作者群:(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玉如 臺北市立一女中國文教師
    李明慈 臺北市立中山女中國文教師
    沈秀蓉 臺中市立臺中二中國文教師
    洪菁穗 國立基隆女中國文科教師
    卓純華 臺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陳嘉英 臺北市立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退休教師
    陳婉玲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淑惠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陳姿綉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秀枝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陳怡芬 新北市淡水商工國文教師
    陳子梅 國立鳳山高中國文教師
    梁佳雯 國立臺南一中國文教師
    許靜宜 國立高雄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張青松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彭成錦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黃麗禎 國立師大附中國文教師
    黃詣峰 臺北市立中正高中國文教師
    曾安琪 國立家齊高中國文教師
    葉淑芬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鄭慧敏 臺北市復興高中國文教師
    劉佳宜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國文教師
    穆虹嵐 桃園市立武陵高中國文教師
    謝曉青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國文教師
    簡丞佐 國立竹東高中國文教師 等 (全國名校二十五位國文科教師跨校合作)

  • 名人/編輯推薦

    徐建國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
    吳麗卿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張云棻 臺北市立永春高級中學校長
    鄭雅芬 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
    江惠真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校長
    莊越丞    國立基隆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林煥周 桃園市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
    林繼生    私立六和高級中學校長
    許耀文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校長
    張添唐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張國津 國立臺南家齊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陳龔聲 國立鳳山高級中學校長    
    ★校長群聯合推薦★

  • 書摘/試閱

    大考閱讀理解命題趨勢分析            謝佩芬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前言

        大考國文科自107年起,將原先「選擇題+非選題」的架構改易為「國文」與「國寫」。其中,「國文」以42題選擇題組卷,閱讀素材的長度最高可達1500字,為了維持鑑別度,可依訊息量多寡設計成2~5題的題組,使題數與訊息量成正比,指考的題組則可能出現多選題。以下將說明「選擇題」的檢測重點與變革趨勢,協助考生準備考試,並緩解部分教師、家長與學生的憂慮。

    二、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國文考科「選擇題」測驗目標有三: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文學知識與鑑賞能力、基本文化素養。其中,題型分布以檢測「語文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試題為主,除了檢核字形、字音、字義、詞語、成語、語法、修辭、結構的辨識與應用之外,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與理解」更是最重要的測驗目標,題數在國文科選擇題中占比最高,且分量逐年增加,106年學測占61%,107年學測則提高為64%,不容輕忽。

        與「閱讀理解」相關的能力包括:檢索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事實上,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僅只是國文科的考核重點,也是所有學科應考的基礎,每個學科的考題,都需要學生運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題幹或引文,再輔以該學科的專業知識作答,而新制「國寫」的作答也有賴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知,無論就命題趨勢或各科備考角度,「閱讀理解」都是重要的核心能力。

    三、大考「閱讀理解題」命題趨勢分析

    (一) 素養導向與長文閱讀

        「素養導向」雖然是108課綱的重點,但事實上,「素養」早已是大考中心長久以來漸進推動的趨勢,過往考題便已具有「素養」精神,只是以前的試題較屬基本款,題數也比較少,近兩年以至適用108課綱的111年起,「素養」試題題數會增加,題型也會升級成進階版。

        以「素養」為導向的試題設計強調「情境化」,考驗學生「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跨領域、跨學科」更是命題的重要趨勢。因此,無論學測或指考,考題將與生活結合,融入真實生活的經驗與情境,期望考生能實際應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考法將更多元,考題形式也會更靈活多變。

        以「情境化」試題為例,103年指考第22題,以選項詩句是否表達出「經驗」的價值,檢測考生能否理解題幹對於「經驗」的說明,並在這樣的情境脈絡下判斷正確的選項;104年指考第6題,選取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一段文字,測驗考生是否能夠精確理解文意,並依據文章提供的資訊做出相關推論。這兩題皆以「生活情境」設計考題,考驗學生檢索訊息與統整解釋的能力。

        至於107年學測第21-24題,則設計一個「學術探究情境」,討論不同時代的人如何解讀陶潛形象,考生必須擷取引文資訊,理解作者主張後回答問題,仍然是「情境化」的試題,不過,考題融合圖片判讀,綜合檢測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且文章長度明顯增加,屬於「升級版」的「情境化」考題。

        「跨域跨科」則是考驗學生整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考題,一直以來都是學測的命題走向之一,並非全然陌生的考題形式。

         在101課綱國文科考試說明條列的學測、指考五大區隔中,大考中心解釋,由於學測是「中偏易」的「基本檢定」,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高,指考則因為具有「進階篩選」的測驗功能,「中偏難」的試題安排中,生活化、跨學科的素材比例較低。

        也就是說,學測選擇題中,跨學科的科普、生活素材可能較多,指考則因專業性較強,科普素材一般會減少,文學與文化領域則增加。以過往考題為例,106年學測第22題融入生活經驗、時事「寶可夢」與流行新詞「秒殺」、「神回應」、「天兵」等,檢測閱讀理解能力之外,也測驗文化常識、詞語應用及修辭,考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98年學測第14-15題則是科普題,引文討論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考生必須讀懂文章,擷取重要訊息,推敲研究者的結論,素材、考法都與素養方向一致。又如107年指考第13-15題,該題組兼含文言、白話,橫跨古今,討論主題則是與「共享經濟」、租賃有關等切合社會脈動的議題。

        雖然閱讀素材跨域跨科,題型靈活多變,但考題檢測的核心仍然是「閱讀與理解」,不會涉及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考生只要運用國文閱讀理解能力便足以作答,絕非艱難晦澀的考題。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調整學生閱讀偏好,期望學生不再只能、只願意閱讀輕薄短小的文本,大考個別題目的閱讀量、訊息量將逐漸增加。以107年學測為例,第21-24題的題組,題幹引文便長達750字,第25-26題題組也有438字,且是簡易文言文。選擇題閱讀素材字數上限調高為1500字之後,能不能靜下心閱讀文章,檢索重點,考驗學生的閱讀耐性。

    (二) 教材選文與課外取材

        與生活結合的大考試題,來源不限於經典文本或文學性的文章,圖表、報導、說明書等應用性文本也都是命題材料,取材主題更可能會是科普、音樂、建築、藝術等文學之外的領域,利用有變化、不同類型與形式的閱讀文本,多面向、多層次地檢測考生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而有些師生則十分關心107年變革後,大考選擇題與教材選文的關係。

        就閱讀理解題而言,試題取材來源大致上可分為:課外材料、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合、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合、教材選文、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合等幾類,以下逐一說明:

        1.課外材料:題幹閱讀材料取自教材之外,引文常具有教育性或趣味性,或儘量切合社會議題、時代脈動,貼近高中生學習狀況,例如:104年學測第5題,以有趣小故事點出既有認知的局限性,富教育意義;107年學測第27-30題,綜合南懷仁《坤輿圖說》與《國家地理雜誌》的科普文章,討論鱷魚的「眼淚」;又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以「移工文學獎」命製題目,也能提醒學生關心臺灣移工問題。

        2.課內教材與課外材料結合:題幹閱讀材料雖然是教材之外的文章,但與課本有所連結,也就是文章出處、撰作者(作家)或引文內容與課內教材有關,可能是教材出現過的文人,或是教材出現過的書籍的其他篇章。例如:104年指考第12-13題、107年學測第31-32題,分別以教材出現過的《郁離子》、《莊子》的其他篇章入題;107年學測第7、8、21-24、25-26題、107年指考第4題,則將教材出現過的梁實秋、余光中、陶潛、杜甫、蘇軾、連橫等文人相關材料或作品融入考題。

        此外,為了顧及不同教育階段的延續,「九年一貫」也是命題時會參考的精神,國中學過的重要內容也可能成為考題素材的一部分,例如107年指考參考卷第32-34題,便以〈木蘭詩〉入題,「參考卷」和正式考卷在精神、題型上有一定關聯,考生可適時留意,作為備考的參照。

        3.教材選文與課外材料結合:這類考題大多是題幹閱讀材料出自課外,選項出自教材A類選文,例如:101年學測第10題,結合金庸小說與范仲淹〈岳陽樓記〉,考生除了需要利用閱讀理解能力解讀小說文意,也需熟悉教材重要文句與作家;107年學測第15-16題,則以「出乎意料的黑天鵝事件」結合〈燭之武退秦師〉等教材中的「始料未及」,考生需理解文章所說的「意外」來自觀察與經驗的局限,再比較各選項「意料之外」的異同。這類設計的考題在近年常出現,考生平日先切實掌握教材選文的意涵,應考時自然較能正確作答。

        教材選文觀察命題趨勢,不難發現,自96年至106年間,學測、指考的非選擇題常會出現取材自A類選文的試題,占9-18分,分量不輕。107年學測開始推行的「國寫」,出現這種分數的教材選文素材,機率不高,但可能改以選擇題的方式命題。舉例而言,96年指考、98年學測分別考李斯〈諌逐客書〉、諸葛亮〈出師表〉的翻譯,「國寫」應不會再這樣整大題考翻譯,但也許會將譯文放在選擇題各選項中,考學生哪個選項翻譯正確。

        未來選擇題的教材選文比重極可能會較106年以前增加,甚至出現如107年學測參考卷第27-29題、107年學測第12-14題般,整套題組的文本都取自同一課的考題。為求公平性,這類題目的題幹引文以A類5家為主,A類4家的選文則多半設計為選項。此外,也可能出現以數段材料組合而成的考題,各段材料都來自教材,但分屬不同課文。總而言之,A類選文在備考上是最重要的篇目。

        所謂ABC類選文,是大考中心將選文依照選錄版本之多寡,分為:A類選文(四至五家版本之共同選文)、B類選文(二至三家版本之共同選文)以及C類選文(僅一家版本之選文)。其中,A類選文在整份考題中的占比沒有上限,B、C兩類選文以各占40%、10%為原則。至於教材各課選文分屬哪類,每年會有變動,不妨參看任課教師手邊的適用篇目表。

        可惜的是,往昔以教材選文作為非選擇題素材時,考生的得分率幾乎都不到50%,分數不盡理想。事實上,這類考題多半只需要熟悉課本教材,上課時認真聽講,勤做筆記,考前複習文章意旨與重點,就可以拿到基本分數,在此失分或棄答,相當可惜,建議考生熟讀課內教材,穩紮穩打。

        4.教材選文與延伸文章結合:考題內容涵蓋教材選文與延伸內容,命題設計上常是部分材料取自課內教材,另一部分則是與之相關的素材,例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考題融入遊戲牌卡的情境,每張牌卡上的詩句都吟詠一位歷史人物,考生必須從詩句與關鍵字中推敲所吟詠的對象,雖然詩句屬於課外材料,但其實都是與〈鴻門宴〉相關的人物,仍然以課本選文為基礎。又如107指考參考卷第41-42題,結合教材選文〈晚遊六橋待月記〉與袁宏道另篇〈初至天目雙清莊記〉文章,要求考生進行文意判讀與比較,這類組合方式也是未來可能的趨勢。

    (三)命題素材呈現方式

        素材在考題中的呈現方式,無論國寫或選擇題,大致都可分為四種,分別是: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不同出處的數段並置、條列排述、圖表判讀。以下分別說明:

        1.單一來源的長篇引錄: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的閱讀耐性,文章通常比較長,但不一定很難,只要耐心讀完,運用「檢索訊息」的能力,找出有用的資訊,通常就可以得到題組第一題的分數,若能找出作者的主張、邏輯、論述層次,多半就可以順利作答。

        2.不同出處的數段並置:這類考題檢測考生辨別異同的能力,多半是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見、抉擇等,各段引文之間通常有某種聯繫,例如:支持、反對、中立、補充、對照等。考生需先找出引文之間的關係,再依照題目要求進行比較。

        3.條列排述:這類考題檢測考生統整訊息的能力,題目大多以三至八則材料組成,提供有關某事各種面向的資訊,例如:前因後果、事件發展、歷史背景等。考生必須貫連、組合材料,找出貫串材料的連接點,統整事件的各種資訊之後作答。

        4.圖表判讀:大考試題的設計相當靈活,只要符合當年命題精神與原則,題型可有非常多的變化,如以圖表題考核學生觀察、解讀圖片與表格的能力,表格可能會出現統計圖,而數據的判讀也是圖表題的一部分。針對這類「非連續性文本」,以下另外說明作答事項,以及考題類型。

    四.非連續性文本

        非連續性文本是考生較不熟悉的形式,這類考題變化較多,陌生的形式往往讓學生誤解題意或放棄作答。以97年指考非選第一題為例,題幹要求考生「擴寫」閱讀材料,且提示:「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但仍有不少考生因不熟悉考題形式,臨場無法應變,以致沒有「以原文主旨為基礎,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反而寫成「翻譯」,成績當然令人傷心。滿分18分,該年獲得8-8.99分的考生最多,其次是0-0.99分,狀況可想而知。大考中心劉孟奇主任也曾舉106年數學會考為例,該年考題以「村長候選人得票數」的圖表,測驗基本的加減運算能力,但因為「不熟悉這類命題形式」,竟有四分之一的考生棄答,相當可惜。由此可知,命題形式會影響表現,面對陌生的考題,考生應以穩定的心情仔細閱讀題目說明,理解、思考過後再作答。

        「非連續性文本」,依據題目對於作答的影響與意義,可概分成以下二大類別:

    (一) 形式圖表

        形式圖表包含圖片與表格,這類圖片不影響作答,也不是考點,目的在於使題目更活潑有趣,幫助考生放鬆緊張心情,讓版面乾淨好看,考生無需進一步解讀圖片的涵義。表格的用意則是整理、歸納資訊,使訊息以清晰、簡明、易讀的方式呈現,讓版面簡淨。

        形式圖片如107年學測第15-16、27題,「黑天鵝」、「鱷魚」圖片使題目更生動有趣,版面更美觀,但與閱讀材料的理解沒有直接關聯;104年學測第8題,「王夫人」、「寶釵」的圖片具有放鬆心情的功能外,同時也有區辨發言者的作用。

    形式表格則如107年學測第6題,題目利用表格整理、歸納不同狀態的病人適合接受的麻醉等級,以及與之相應的死亡率,考生直接讀取表格內的資料,就可以逐一對照選項敘述作答,不必對表格做任何分析。又如107年學測第17-18題,利用表格呈現遊戲說明與牌卡內容,使版面較為整潔,訊息較為易讀,考生不需要解釋表格的意義。

    (二)實質圖表

        實質圖表會影響作答,考生需要讀懂圖片意涵,圖片是據以推論、判斷答案的線索,在應答上有其重要作用;表格則是作答的關鍵,考生需要解讀、判斷後,才能回答問題,看不懂、沒有看就不能正確作答

        實質圖片如107年學測第24題,兩張圖片反映不同面向的陶潛,各有側重的層面,一張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表現閒適的心境與精神層次的滿足,另一張則是「流淚思食」的陶潛,呈現陶潛物質層面的基本需求,也顛覆常人對其形象的想像,考生必須解讀圖片的不同表達方式,理解圖片的涵義後才能選出正確答案。又如99年指考第16題,各選項利用圖片呈現石獸、水流方向與河床的關係,乍看之下像物理考題,事實上是檢測考生自題幹引文中擷取關鍵訊息「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後,能不能據以判斷、分析圖片。

        實質表格則如107年學測國寫第一題,考生必須解讀題目所附的長條圖代表的意義,再據以說明甲生提出該主張的原因,若考生沒有判讀長條圖,就無法回答問題一。

        當然,也有考題兼採形式圖表與實質圖表,如107年指考第10-12題。只要耐心分辨、仔細判讀,通常這類圖表都不太會形成作答障礙。

    五、本書特色與使用建議

        本書根據命題趨勢,邀集高中國文老師設製新題,可以作為學生備考的練習題。每一題均有解析,以往較不常見或可能偏難的試題,另附有解題說明、步驟、技巧或策略,或以提問方式,引導、協助學生逐步解讀文本、釐清題意、判斷答案。較新穎的試題則有選材、命題的相關說明,學生可以參考測驗目標與命題用意,熟悉與過往較不同的考題形式。

        試題收錄原則以「精要」為主,不求量多轟炸式供題,而重視各具特色。形式靈活、多元之外,更可從中獲取實用新知。兼具趣味性的取材,希望能引發閱讀興趣,也可作為「國寫」答題的參考資料。

    全書計分五大類編排:圖表判讀、情境應用、跨域跨科、長文閱讀、新詩讀賞。前四類為大考重要命題趨勢,需加強練習;新詩則是不少同學較無法掌握的材料,因此特別抽繹為一類,方便學習。排序上先單題後題組,先白話後文言。
    不過,這種分類方式只反映部分的大考題型,一套題目可能同時具有數種屬性,例如:「圖表判讀」中的「戴勝鳥」試題,其實也是「自然、科普」題;「長文閱讀」中的「古蹟」試題,也有「生活化」性質。此外,大考題也會有結合教材選文的題目,這是「有讀有分」的題目,應多加把握。

        另需注意的是,每份大考試卷中,題組總題數雖不及單題多,但每套題組的總分不輕,對考生的挑戰性也較高。以往題組幾乎都是由2小題組成,107-110年的題組則會包含2-5題小題,指考的題組甚至可能出現多選。因此,本書特別加強題組設計,以期建立同學作答的耐性與方法。

        而溫故能知新,建議同學搭配《大考國文特蒐題庫與解析》,從大考考古題開始練習,找出自己容易答錯或較不熟悉的題型,研讀書中的「閱讀攻略」,學習閱讀理解的技巧,並從「解題聚焦」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式。再試作本書的新命題,檢測自己是否具備各項應考技能,增強實戰力,應能順利答題得分。

    【命題試讀】

    Part 2— 情境應用
    一、生活情境
    情深恨也深的七傷拳

                                         黃麗禎︱國立師大附中國文科教師
                                         鄭慧敏︱臺北市立復興高中國文科教師

    金庸小說裡的奇功很多,我獨鍾情於七傷拳。金毛獅王云:「這七傷拳不練也罷!每人體內,均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 肝屬木,一練七傷,七者皆傷。這七傷拳的拳功每練一次,自身內臟便受一次損害,所謂七傷,實則是先傷己,再傷敵。我若不是在練七傷拳時傷了心脈,也不致有時狂性大發、無法抑制了。」好個一練七傷,這簡直是在談一種特別的「抒情詩法」了。
    七傷拳的境界並不高明,正則不及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之類,玄奇邈遠,瞻望難及。邪則不致淪為九陰白骨爪之流,匪夷所思。因而這崆峒奇功,絕不是給第一男主角練的。蓋欲傷人必先傷己,此不得已也,要是能練那些完美的神功,誰還會選擇這種虧本的招數?
    金毛獅王,負不共戴天之奇仇,懷覆水難收以大憾,這是基於「恨」的一種武功,或非自命平和之人所能知。為了有效報仇,只好剔骨為劍,提頭作砲,震破五臟,在所不惜。莊子曰:「聖人之用心若鏡,故能勝物而不傷。」我輩凡骨,情也深深,恨也層層,故屢為物敗,終至左邊一康,右邊一康。雖然,痛既在此,力亦出焉。(原文出自唐捐,《世界病時我亦病‧七傷拳論》)

    1. 根據本文,下列對七傷拳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 就修鍊過程而論,須先自損心脈,才能施展狂性
    (B) 就作用方式而論,若是傷己愈深,方能傷人更重
    (C) 依威力言,強過九陰白骨爪,但略遜於九陽神功
    (D) 依境界言,介於玄奇邈遠與瞻望難及的虛實之間

    2. 下列敘述與本文觀點最接近的選項是:
    (A) 七傷拳是一種亦正亦邪的浪漫武功
    (B)金毛獅王與仇人同歸於盡是最好的選擇
    (C)「剔骨為劍,提頭作砲」是失去理智的行為
    (D)我輩凡骨深重的「情」與「恨」都是一種「傷」

    3. 作者認為練七傷拳「簡直是在談一種特別的『抒情詩法』」,最可能的理由是:
    (A)「七傷」隱喻「情傷」,覆水難收的遺憾與痛苦,往往使人失去理智,難以自拔
    (B)寫詩抒情是生命經驗的放大與投射,除了聖人之外,沒有人能真正掌握其中奧義
    (C)詮釋詩作就像演繹拳法,需要突破層層迷障與種種磨鍊,才能彰顯出生命的價值
    (D)歷經情與恨之後的心境感受,抒發而成詩作,如同必須先震破五臟才能練就此功

    4. 本篇三段文字之間的關係,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 第一段評論拳法與抒情詩法造成的傷害,後兩段加以反駁
    (B) 第一段帶出練拳近於抒情詩法的觀點,後兩段進一步闡釋
    (C) 前兩段列舉七傷拳的抒情特質,末段引用莊子之言來印證
    (D)前兩段藉抒情詩法凸顯七傷拳的境界,末段推究兩者關係

    5. 關於創作一事,下列敘述與本文看法接近的選項是:
    (A)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
    (B) 曹丕:「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C) 蘇轍:「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D) 司馬遷:「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E) 艾蜜莉‧狄金遜:「只有當我感到全身發冷,或者是我的頭蓋骨被掀開來,我就立刻能夠以直覺察知到我所接觸的這個東西是詩。」(本題為多選)

    1. 答案:(B)
    解析:
    原文出自唐捐,《世界病時我亦病‧七傷拳論》,頁34-35,聯合文學出版社
    (A)因為修鍊過程中損傷心脈,才會狂性大發,無法控制自己。(C)七傷拳的境界並不高明,不夠正派,也不夠邪惡;不論極正派之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或極邪惡之九陰白骨爪皆無法企及。(D)「玄奇邈遠」、「瞻望難及」皆為正派武功的境界。

    2. 答案:(D)
    解析:(A)七傷拳介於正邪之間,只是因自傷而傷人,談不上浪漫。(B)第二段談及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練的武功;金毛獅王若非被「恨」所囿,也沒有非要練此武功不可的需求。(C)「剔骨為劍,提頭作砲」是為了有效報仇而不得不採取的行為。(D)根據本文,我輩凡骨深重的「情」與「恨」都是一種「傷」,因此才會「屢為物敗,終致左邊一康,右邊一康」。

    3. 答案:(D)
    解析:文末以「痛既在此,力亦出焉」綰合練拳與寫詩,闡明「痛」愈深、「力愈大」。文中描述為練七傷拳而「剔骨為劍,提頭作砲,震破五臟,在所不惜」,才能「有效報仇」;而抒情寫詩亦需剜骨剔肉般地遭遇過傷與痛,「情也深深,恨也層層」、「屢為物敗」,才能成就創作,故答案為(D)。

    4. 答案:(B)
    解析:(A)第一段評論拳法的表現形態,並帶出與抒情詩法之間的相關性,後兩段加分析。(C)前兩段分別敘述修練七傷拳的特殊之處與武功境界;而相對於我輩凡骨動輒傷己傷人,莊子所言的聖人境界,才能跳脫出世俗執念,不因傷人而自傷。(D)前兩段藉七傷拳暗點抒情詩法,末段以「痛既在此,力亦出焉」闡明「痛」與練拳、創作的關係。

    5. 答案:(A)(D)
    解析:(A)(D)選項與本文皆認為「痛既在此,力亦出焉」,生命中的「痛」(挫折、傷害、苦悶)可成為文學創作的來源。(B)強調文學的價值。(C)說明文章風格取決於天生氣性,無法透過學習來徹底改變,但可以經由培養來增強。(E)說明讀詩時的感受。此處的「全身發冷」、「頭蓋骨被掀開來」都是用以譬喻讀詩時所感受到的震撼,並非「傷」或「痛」。

    提問引導:
    1. 作者對七傷拳的評價是?
       簡答:(1)境界不高:不夠正(九陽神功、降龍十八掌)、不夠邪(九陰白骨爪)。
            (2)招數虧本:欲傷人必先傷己;練此功實乃不得已。
    2. 作者對金毛獅王練七傷拳的看法是?
       簡答:金毛獅王基於「恨」(負奇仇、懷大憾),不得已選擇了境界不夠高明且招數虧本的七傷拳。先傷己,再傷人,讓自己陷入狂性大發、無法抑制的境地,也才能發揮拳法更大的威力。
    3. 「聖人」與「我輩凡骨」的對比有哪些?
        簡答:(1)心境:平和恬靜,充滿智慧/愛恨交疊,心情激動;
          (2)抉擇:跳脫出世俗執念/常在情仇中掙扎;
             (3)結果:勝物而不傷/屢為物敗,滿身是傷。

    選材說明:本文由金庸小說中的「七傷拳」談起,由「先傷己、再傷人」聯結到創作者將生命苦痛淬鍊成詩的概念。

    評量目標:能正確理解文字訊息與作者寫作用意,並能舉例應用。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非良心豬肉:加工肉品如何變成美味毒藥
作者:紀雍.庫德黑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6-09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京大益智遊戲博士專為兒童設計的動腦解謎:5歲開始,天天挑戰,培育擅長邏輯思考的大腦!(全套4冊)
作者:東田大志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4-12
66折: $ 76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
66折: $ 198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獲利軌道:只要沿著規畫的軌道前進,期權翻倍獲利易如反掌
作者:軌道鞅
出版社:玩股網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1
$ 31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全圖解】初學者の鉤織入門BOOK:只要9種鉤針編織法就能完成23款實用又可愛的生活小物
作者:金倫廷
出版社:蘋果屋
出版日期:2018-12-07
$ 33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內心的糟糕念頭 (首刷限定版) 09
作者:桜井紀雄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26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成了鬼家人的他備受寵愛(1)
作者:五梅える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濁世之中,兩人相伴(全)
作者:ナツギイチ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散場遊戲
作者:李芙萱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2
$ 266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