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啟蒙運動與科學主義的推湧下,新文化運動是民國初年一股極具時代性與影響力的現代化潮流。以陳獨秀、胡適等人為首的新文化運動,不僅帶動了中國社會政治的全面檢討,也在思想文化上猛烈撞擊了以儒家為主流的千百年傳統。在當時一片激進的改革聲浪中,「學衡派」可謂是一相當值得深省,卻也頗受爭議的反對勢力。在本書中,作者沈衛威透過對學衡派代表人物吳宓、梅光迪、胡先驌、梁濟與王國維等人的個案研究與相互連結比較,將此一對胡適等新潮學人話語霸權的不滿、堅持信守舊傳統的學術群體作出史論式的概述。期能藉由此派文人殉道式的學思態度,與對相關刊物、人物聚合的整理剖析,表現出在中西文化激越交盪的時代裡,不同理念的中國文人,如何共同顯映出一多重而彼此對話的知識譜系,與精神意蘊。
作者簡介:
沈衛威,又名郭宛,1962年生,河南省內鄉縣人。1991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任教於河南大學中文系,兼研究生處副處長,1994年晉升為教授。著有《胡適傳》、《認識胡適》、《茅盾傳》、《東北流亡文學史論》、《尋找胡適》、《無地自由——胡適傳》、《胡適新傳》)、《自由守望——胡適派文人引論》、《回眸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的現代命運》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