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唯一*
*黑膠收藏者,最需要的實用圖鑑*
英國DECCA-LONDON的唱片對照大全
匯集1958年到1983年間私人收藏,
深入研究比對資料,悉心編輯而成,
是一本無可取代的黑膠唱片聖經。
本書特色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英美兩地發行唱片完整對照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在美國發行的唱片品牌為LONDON。兩者大多是同樣的錄音製作。但也有多張唱片錄製僅在英國DECCA發行,或者只在美國LONDON發行的情形。再加上各自有不同的系列編碼以及封面設計,對於一般的收藏者來說,非常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對於發燒友來說很需要一個詳細正確的對照表。
★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無私分享
作者整理了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並且參考其它資料,編輯這本對照圖鑑。目前市面上未能找到詳細的一本DECCA或LONDON的唱片分類目錄,這是一本對收藏者而言非常實用的對照圖鑑。因為獨一無二,所以稱為黑膠唱片聖經。
作者簡介:
吳輝舟
華裔奧地利維也納人,1952年生於臺灣桃園,雙子座。
經典的黑膠唱片收藏有,DECCA和LONDON唱片出版的全部立體聲類比錄音;全套的LYRITA和MERCURY唱片的SRCS及SR系列版本;全部的EVEREST唱片採用35mm母帶的錄音以及RCA唱片Living Stereo (LSC和LDS)系列,從編號LSC 1806到LSC 3045,影子狗與白狗版本的錄音;另外未系列收藏的許多選擇性名家錄音約一萬多張。
旅奧期間曾創辦奧地利綠茵高爾夫球隊,也曾經營開設維也納147斯諾克撞球俱樂部(147 Snooker Club);Casa Bella義大利餐館;東風、東來順、曰本燒烤餐廳及德語系美食雜誌列入Haube推薦的第一家中國餐廳-皇園餐廳。1988年之前也從事維也納中文專業導遊工作,之後,為順應當時時局,開展了早期臺灣人赴東歐與俄羅斯的旅遊簽證管道,而成立了「東歐旅遊中心」,且開闢了之後的旅遊行程與觀光市場,直到現在發展為經營全歐精緻旅遊的「歐洲之星旅遊公司」並擔任總裁。
簡歷:
1970年新竹中學畢業,合唱團團員,受教於蘇森墉老師。
1974年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系畢業,華岡合唱團團員兼助理指揮。
1976年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系研究所
1977年9月移居奧地利維也納
1978-1982年就讀於維也納商業大學及維也納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此間創辦旅奧同學會及臺灣留學生刊物<多瑙河>,負責散文及詩歌寫作,開始黑膠唱片的收藏。
1992年擔任“維也納臺北室內樂團”團長,指揮家呂紹嘉為創辦人及音樂總監。
1999年擔任旅奧中國人協會理事長
2011年起擔任奧地利台商會會長
2015-16年擔任歐洲台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
2016之後擔任歐洲台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
推薦序
我不知道吳輝舟是如何把這本《「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寫完的?對於我而言,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您看過這本書,就會知道這是一本非常難寫的書。說「寫」其實是不精確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以鍵盤敲出多少個字,而是在於如何去全世界搜尋到這麼完整的唱片版本,並且要花多少時間去整理,編輯。如果這本「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的稿費是以字數來計算,那麼吳輝舟肯定拿不了多少稿費,因為字數不多。但是,如果要以收集這些唱片的苦心來計費,那麼這本書的稿費不是出版社能夠付得起的。是的,雖然這本書有標價,但是對於廣大黑膠迷而言,這本書是無價之寶。
1981年,當CD推出,大家看到小小一片光碟竟然能夠儲存六、七十分鐘的音樂,而且播放的過程簡單,CD又不需要保養,這個世界簡直瘋了。大家紛紛拋棄手中的黑膠唱片,轉而擁抱CD。到了1990年,基本上CD已經完全佔有音樂軟體市場,黑膠被大量的拋售,黑膠迷只能躲在幽暗的角落點著蠟燭孤芳自賞。
說「孤芳自賞」是寫情寫景的,在那個CD鋪天蓋地的時代,僅剩少數黑膠迷緊抱著自己的黑膠唱片死也不放。黑膠唱片的紙質封套散發出一股淡淡的紙味,完全有別於CD的塑膠味。而黑膠迷也只能自己躲在家裡一遍又一遍的播放這些已經被歸類於「過去式」的唱片,其心中的孤獨可想而知。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愈越來愈越多人開始討論數位錄音的短處,相對照之下,也重新挖掘出黑膠唱片的長處,音響迷開始覺醒,在雜誌的推波助瀾之下,加入挖掘黑膠寶藏的人愈越來愈越多。拜網路之賜,二手黑膠唱片的交易開始慢慢熱絡起來,原本一張1美元、2美元一大堆隨人撿的二手唱片開始標價10美元、20美元。過了幾年,又翻數倍成100美元、200美元。有些被雜誌媒體貼上發燒標籤的黑膠唱片或稀有版本甚至標價1,000美元、2,000美元或更高。黑膠唱片的價值終於第一次被彰顯。用「第一次」並沒有說錯,當年黑膠時代,唱片行中所賣每張唱片的身價都是一樣的,今天黑膠唱片的價格能夠賣得那麼高,絕對是第一次。
到底黑膠唱片有什麼價值?第一、擁護黑膠的類比派音響迷認為黑膠唱片的音響效果不是數位錄音能夠比得上的,而且這些黑膠的錄音時期正是唱片公司的黃金時期,也是音響工業的黃金時期,這段黃金時期已經逝去,不可能再複製。第二、現在已經證明CD光碟在經過二十20年、三十30年之後,內部鍍層是有可能氧化的,一旦鍍層氧化,這張CD就毀了,無法復原。反而,黑膠唱片如果能夠保持平整,若不發黴,可以保存上百年不會損壞,後代只要有黑膠播放唱盤與唱針,永遠可以重播這些隱藏在細微溝紋裡的音樂。第三、第一次出版的黑膠唱片(ED1)數量原本就不多,再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掏洗,能夠留下來的更是稀少。物以稀為貴,這些稀少的ED1首版黑膠唱片就成了收藏的標的,而且價格愈越來愈越高。
既然ED1黑膠唱片那麼珍貴,而且又四散在全世界眾多黑膠唱片收藏家手中,生得也晚的後輩黑膠迷哪有機會窺得全貌?為了幫助黑膠迷搜尋方便,英文世界中早已經有相關的Handbook,而中文世界雖然已經有很多散見於雜誌、網路的相關文章,但一直沒有完整的整合性著作,一直到吳輝舟出現。
吳輝舟,台灣人,文化大學畢業,1977年與同是文大的太太張春娟(吳輝舟曾任合唱團指揮,太太曾任國樂團指揮)來到維也納唸音樂,先後唸過維也納商業大學與維也納大學音樂研究所,不過因故沒有完成學業,夫妻倆反倒在維也納開起餐廳、旅行社、擔任過奧地利台商會長、歐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長等。收藏黑膠唱片逾萬張,並編成「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一書。我跟吳輝舟的關係始於「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
幾年前,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吳輝舟的太太張春娟,問我是否有興趣出版他先生吳輝舟花了幾年時間編寫的一本有關黑膠唱片收藏的書。當時普洛文化早就停止音樂書籍的出版,所以我告訴她,這本書找專業的圖書出版公司合作會更有效,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吳輝舟的名字。為何張春娟會找上我要出版這本書呢?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吳輝舟起心動念寫這本書的源頭是普洛文化那本幾乎音響迷人手一本的「唱片聖經」。第二個原因是當時還在功學社音響部任職的音響界美魔女王雪真經理的推薦,王雪真與他們夫妻都是文大校友,也是合唱團前後期團友,吳輝舟夫婦回台時都還會聚會。
又過了一、二年吧?有一天我收到一本厚重的書,那本書就是「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趁著吳輝舟回台期間,我聯絡上他,請他吃飯見面,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他跟我是新竹中學的校友,我們相差一年。不過,我們的音樂老師同樣都是蘇森墉,當年新竹中學的王牌音樂老師,帶領新竹中學連續九年獲得高中合唱冠軍,從這裡我們產生更進一步的聯繫。吳輝舟從高中就喜歡合唱,大學唸的雖然不是音樂系,但仍然持續加入合唱團,也曾擔任文大的合唱團指揮。而太太張春娟在文大唸國樂,主修琵琶,也曾指揮文大國樂團。二人就是因為音樂而結縭,大學畢業後相偕來維也納想要進修音樂,沒想到陰錯陽差,竟然在維也納創出一番事業,他們夫妻倆開過幾家餐廳、撞球俱樂部、導遊、旅行社,最終所經營的歐洲之星旅行社Europe Express Travel Service成為歐洲精緻旅遊的頭牌。而太太張春娟則是最大的功臣,在這個行業中,沒有人不認識她。
吳輝舟告訴我,他從學生時代就喜歡音樂,參加合唱團讓他對音樂有更深入的認識。1977年與太太張春娟來到維也納時,雖然是窮學生,但仍然沒有停止對唱片的熱愛。他回憶當時只能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後面的二手唱片行中買便宜唱片,還有看無數的經典電影,買唱片、看電影這二項嗜好一直到今天都沒有降溫。他說Netflix的影片都快被他看完了,而對於唱片的收集更是不遺餘力,只要有缺的黑膠唱片,想盡辦法一定要收藏到手。
早期吳輝舟買黑膠唱片並沒有特別的目的,只是單純地聽音樂而已。有一次他回台,買到我剛出版的「唱片聖經」,看到我在內中留下搜尋無著的空白,瞬間點燃他心中熊熊烈火,他興起要把這些空白填滿的想法,於是從那時開始,有系統的搜尋「唱片聖經」榜單中的黑膠唱片,這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從TAS榜單、企鵝三星帶花、RCA LSC Living Stereo唱片、Mercury錄音、Everest唱片、Decca、London、EMI、Lyrita、Westminster唱片等等,有系統的收集名版。至今,TAS榜單甚至更新到2017年版,不過他說自從TAS的創辦人HP上天堂後,榜單上有些唱片不對他的音樂胃口,所以也不是張張都收。目前,吳輝舟說他大概擁有超過一萬張黑膠唱片,其中放在「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 」中的大約二、三千張,在「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 (笛卡-倫敦唱片)」及「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I (倫敦-笛卡唱片)」兩集中,每本各有一千五百多張。
這兩本「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 (笛卡-倫敦唱片)」及「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I (倫敦-笛卡唱片)」可說是「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的第二集及第三集,內容主要是將英國DECCA與美國LONDON唱片的封面、編號並列對照,並且還有詳細曲目,參考價格以及相關註記。能夠把這些音響迷追逐搜尋的黑膠唱片名版收集得那麼齊全,吳輝舟所下的苦功真的可以用「鐵杵磨成繡花針」來形容。對於想要收藏DECCA、LONDON黑膠唱片的人而言,這本書是可以信賴的工具書,也是無價之寶。
音響論壇、新視聽雜誌總編輯劉漢盛
我不知道吳輝舟是如何把這本《「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寫完的?對於我而言,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您看過這本書,就會知道這是一本非常難寫的書。說「寫」其實是不精確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以鍵盤敲出多少個字,而是在於如何去全世界搜尋到這麼完整的唱片版本,並且要花多少時間去整理,編輯。如果這本「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的稿費是以字數來計算,那麼吳輝舟肯定拿不了多少稿費,因為字數不多。但是,如果要以收集這些唱片的苦心來計費,那麼這本書的稿費不是出版社能夠付得起的。是的,雖然這本書...
作者序
「是你把理想當車馬炮,還是生活將你當兵卒。」
「是鐘錶為時間把脈,還是時間為鐘錶算命。」
收藏是生命中,愛心、耐心、期許與智慧,結下的愉悅果實!!
從我上一本書 《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 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開始來談一談這一本書!
生活中的追求,充滿著感性與理性好惡的選擇,透過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的增長,我們才能將許多費心與期許的收藏,轉化成生命中永恆的愉悅!
在上一本收藏圖鑑中,我已介紹了許多上一世紀的收藏名盤,包括美國絕對音響雜誌(TAS)已故主編(哈利.皮爾森)多年來推薦的全部新舊發燒黑膠天碟榜單以及TAS 雜誌的許多優良推薦、Sid Marks 專欄的優良評點,其中包含水星(MERCURY)唱片的最佳40張音效名盤,另外一節附上TAS 雜誌Mark Lehman 及Johnathan Valin 推薦的20 世紀古典音樂100 張最佳榜單,含黑膠唱片及CD的編號與圖鑑;在第三章中特別編列James Mitchell 的書,"RCA 唱片之黃金年代" 中最值得收藏的唱片;第四章則是大家熟知的英國留聲機雜誌古典百大唱片,含新舊榜單目錄,黑膠及CD 的編號與圖鑑;最後第五、六章,附上最早採用35mm 磁帶錄製唱片的EVEREST 公司全部經典名盤以及筆者所收藏的全部立體聲版DECCA-LYRITA 唱片的所有目錄與圖鑑。
出版後,美國賓州的讀者Gerry Cross 先生,花了兩年的時間,幫我找到了一張,在TAS 榜單上很難買到的私人錄音唱片(Penn State Glee Club, AJC 8),讓我非常感動!另外,非常感謝音響論壇總編劉漢盛先生在他的雜誌第288 期以及美國 _Bruce Kinch 先生在他的’’'Primyl Vinyl Exchange(PVX)Positive Feedback’’' 第66 期中的推薦,還有荷蘭Rudolf A. Bruil 在他的音樂網站 _http://www.soundfountain.com 中熱心的評論,加上許多黑膠唱片收藏家的鼓勵,促使我更加用心的去編輯並完成此圖鑑!
唱片的收藏與個人的喜好和經驗有著相當的關係,音樂欣賞與生活美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經常在音響室裡面欣賞張張喜愛的唱片,美好的音樂帶領我們進入演奏現場的時空,這種音色美感的喜悅, 促使我們不斷地去尋找更多的名盤,去收藏更多優秀的錄音!有時在陽台上,手提式舊唱機,播放一張78 轉帶著雜音的義大利歌曲,古老的音色加上一杯小酒或咖啡,或有佳人作伴,一根蠟燭,一碟小點,這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情趣啊!同樣是音樂,一張古老唱片的錄音與一支手機上的Youtube,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因此,主客觀的收藏美學,產生了很多追求的角度,有人喜歡古老的音色;有人要求亮麗的音效;有人只收藏稀有的錄音;也有少部分人只是收藏唱片封面的設計(特別是唱片封套改良的始祖Alex Steinweiss,早期為Columbia, Remington, Westminster, Everest, Decca 還有London 等唱片公司,, 所設計的多采多姿的唱片封面),但是客觀來說,具有優良的錄音與製作,加上被行家公認為經典演奏的唱片,才是大家主要收藏的對象。
20 世紀50 年代之前,許多有名的音樂與演奏家例如:卡魯索(Enrico Caruso), 吉利(Benjamino Gigli), Albert Spalding, Ossy Renardy, Walter Barylli & Quartet, 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老克萊巴(Erich Kleiber), 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等人,因為在發行立體聲錄音唱片之前已過世,沒有留下能被現在Hi-End 音響重現的美聲唱片,我們只能從Columbia, Deutsche Grammophon, Decca, EMI, RCA, Remington 或Westminster 等唱片公司,去尋找翻製較佳或者後期製作較好的單聲道錄音來收藏。
從20 世紀60 年代開始,立體聲錄音有著日新月異的發展,本圖鑑所編纂的英國DECCA 唱片公司,是黑膠唱片黃金時期中世界三大音樂集團之一,因為擁有了比別人先進的FFRR(全頻段録音)技術和Decca Tree 麥克風錄音系統,加上多位高水準的製作人以及優秀的錄音工程師,所以它發行的唱片,至今也還廣受收藏家的喜愛。
DECCA 在美國發行的唱片品牌叫 _[LONDON],從1958 年出版立體聲唱片開始,都以FFSS(全頻段的立體聲)作為商標特色來推廣市場,1964 年LONDON 的ED2 出版,有溝紋的內標改成小寫的London ffrr, 中間FULL FREQUENCY STEREO SOUND 字樣改成STEROPHONIC 之後,FFSS 成為英國DECCA 的商標,FFRR 則為美版LONDON 的商標,最受歡迎的迪卡唱片立體聲系列,在英國發行的DECCA SXL、SET 系列唱片與在美國發行的LONDON CS、OS、OSA 系列唱片,大多是同樣的錄音製作,但是有多張錄製卻只在英國DECCA 發行,同樣的情況,也有多張錄製也只在美國LONDON 發行,加上他們有自己不同的系列編碼以及封面設計, _對於一般的收藏者來說,非常容易造成混淆,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詳細正確的對照表。
感謝Phil Rees 在他的’’'Audiophile Record Collector's Handbook’’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_在許多唱片網站如Discogs 也有許多資料,可惜都有些不完全;在Robert Moon 和Michael Gray 的’’Full Frequency Stereophonic Sound’’' 一書中,也只是整理到早期的發行,筆者未能找到詳細的一本DECCA 或LONDON 的唱片分類目錄。因此,我將所有的收藏整理並且參考其它資料,編輯這本對照圖鑑,也在Remark & Rating 中標註版本資訊及一些重要的評價,讀者可以從系列資料中,查出出版年份與版本先後,避免混淆與錯誤。
例如:卡欽(Julius Katchen)錄製的布拉姆斯鋼琴作品1-8 全集,SXL 系列編號為SXL 6105, 6118, 6129, 6160, 6217, 6219, 6218, 6228;而LONDON CS 系列對等編號為 CS 6396, 6404, 6410, 6444, 6473, 6477, 6474, 6482,我的收藏以DECCA 系列為主,少了一張 SXL 6218 (Volume 7),因為許多資料都介紹LONDON CS 6158的對等編號在DECCA 為SXL 6218,而我已經有了此張1960 年出版的唱片LONDON CS 6158 首版,就沒有去買DECCA SXL 6218,其實這張並非同樣的錄音(CS 6158 無SXL 的發行,參見本書), DECCA SXL 6218 的LONDON 首版是ED2 的CS 6474, 威爾金森(Kenneth Wilkinson)在1962 年的錄音,1965 年出版,我在編寫此書時才發現,十年後才再補買上此張布拉姆斯鋼琴作品Volume 7 的唱片。
因為篇幅有限,筆者只能整理從1958 年到1983 年間,與上述系列有關的所有類比錄音對照資料,依系列編號順序編輯,上冊是DECCA 對照LONDON 唱片,下冊則是LONDON 對照DECCA 唱片。另外也將德國Speakers Corner 唱片公司,後來陸續復刻的多張唱片,在原始序號後加上星號來表示,以便讀者參考,其中若有遺誤,還望讀者不吝指正。
收藏本書中DECCA 及LONDON 全部的唱片,所有的音樂錄音( 除了莎士比亞戲劇及語音的錄音之外),費時15 年,需要用心地去尋找其中稀有的唱片,例如非常稀有的DECCA SXL 2100 德國音樂家Kurt Leimer 的 '”Piano Concerto No.4k”',十多年來在Ebay 網站上只出現兩三次,我是很辛苦地在柏林的一家唱片行找到,DECCA SXL 6078,奧地利鋼琴家Herbert Halm 的 “_'After The Opera”',一張不起眼的唱片卻也難找,一開始我只買到單聲道的錄音,後來卻在韓國網站找到,只好托韓國朋友買,再寄回奧地利,DECCA SXL 6031 瑞典管風琴家Åke Levén 的 “_'Organ recital”' ,德國壓片在瑞典發行, _也是最後在英國的Ebay 上買到,目前只剩一張唱片未能尋獲,是西班牙哥倫比亞公司採用笛卡的錄音設備錄製的唱片,由Ataulfo Argenta 指揮Tomás Bretón 的西班牙輕歌劇,LONDON 唱片OSA 1102, _此張唱片只在美國LONDON 唱片公司發行,非常稀有,我只好去買西班牙哥倫比亞公司出版的唱片,可惜封套上只有西班牙文,無英文解說。
因為DECCA SXL 2000 系列的BB 首版,價格昂貴也比較稀有, _同樣的錄音,我的收藏一開始則以LONDON BB 首版為優先,之後則交差選購,最近幾年也加購二、三十張德國Speakers Corner 復刻的版本,非常感謝英國Classicalvinyl 公司Dave Parsons 先生,幫忙提供此書中DECCA SXL 2000 系列中我缺少的封面照片,他也提供所有英國哥倫比亞公司SAX 2000 系列以及EMI ASD xxx 系列的封面照片,可是非常抱歉與遺憾,我沒有時間能夠完成所答應的圖鑑編纂。
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張春娟女士對編纂此書的支持,我的家人吳向穎先生與林佩霈女士的英文翻譯與校訂! _同樣的情況,筆者也曾計劃將我所RCA 唱片的收藏,立體聲系列從LSC 1806 到LSC 3050 的所有影子狗版及白狗版( 包括LDS 系列),另外加上VICS 系列的對照,編纂圖鑑與讀者分享,然而精力實在有限,希望以後的生活有著更多的空間,能讓這些理想來幫我的時間把脈!
吳輝舟
Vienna, 2017
「是你把理想當車馬炮,還是生活將你當兵卒。」
「是鐘錶為時間把脈,還是時間為鐘錶算命。」
收藏是生命中,愛心、耐心、期許與智慧,結下的愉悅果實!!
從我上一本書 《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 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開始來談一談這一本書!
生活中的追求,充滿著感性與理性好惡的選擇,透過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的增長,我們才能將許多費心與期許的收藏,轉化成生命中永恆的愉悅!
在上一本收藏圖鑑中,我已介紹了許多上一世紀的收藏名盤,包括美國絕對音響雜誌(TAS)已故主編(哈利.皮爾森)多年來推薦的全部新舊發燒黑膠天碟榜單以...
目錄
作者簡介⋯⋯⋯⋯⋯⋯⋯⋯⋯⋯⋯⋯⋯⋯⋯⋯⋯⋯⋯⋯⋯⋯⋯⋯⋯⋯⋯⋯ III
自序⋯⋯⋯⋯⋯⋯⋯⋯⋯⋯⋯⋯⋯⋯⋯⋯⋯⋯⋯⋯⋯⋯⋯⋯⋯⋯⋯⋯⋯⋯⋯Ⅴ
推薦序⋯⋯⋯⋯⋯⋯⋯⋯⋯⋯⋯⋯⋯⋯⋯⋯⋯⋯⋯⋯⋯⋯⋯⋯⋯⋯⋯⋯⋯XII
前言⋯⋯⋯⋯⋯⋯⋯⋯⋯⋯⋯⋯⋯⋯⋯⋯⋯⋯⋯⋯⋯⋯⋯⋯⋯⋯⋯⋯⋯ XVI
英文縮寫⋯⋯⋯⋯⋯⋯⋯⋯⋯⋯⋯⋯⋯⋯⋯⋯⋯⋯⋯⋯⋯⋯⋯⋯⋯⋯XXVII
DECCA RECORDS 封面與內標 ⋯⋯⋯⋯⋯⋯⋯⋯⋯⋯⋯⋯⋯⋯⋯⋯003
DECCA – LONDON(笛卡-倫敦)
黑膠唱片同樣錄音版本的目錄對照圖鑑⋯⋯⋯⋯⋯⋯⋯⋯⋯⋯020-347
DECCA SXL SERIES SXL 2000 – SXL 2316⋯⋯⋯⋯⋯⋯⋯⋯⋯028-080
DECCA SXL SERIES SXL 6000 – SXL 7013⋯⋯⋯⋯⋯⋯⋯⋯⋯082-272
DECCA SET SERIES ⋯⋯⋯⋯⋯⋯⋯⋯⋯⋯⋯⋯⋯⋯⋯⋯⋯⋯⋯274-317
DECCA BB SERIES, Head SERIES & OTHERS ⋯⋯⋯⋯⋯⋯⋯319-347
索引⋯⋯⋯⋯⋯⋯⋯⋯⋯⋯⋯⋯⋯⋯⋯⋯⋯⋯⋯⋯⋯⋯⋯⋯⋯⋯⋯⋯348-373
參考用書⋯⋯⋯⋯⋯⋯⋯⋯⋯⋯⋯⋯⋯⋯⋯⋯⋯⋯⋯⋯⋯⋯⋯⋯⋯⋯⋯⋯374
作者簡介⋯⋯⋯⋯⋯⋯⋯⋯⋯⋯⋯⋯⋯⋯⋯⋯⋯⋯⋯⋯⋯⋯⋯⋯⋯⋯⋯⋯ III
自序⋯⋯⋯⋯⋯⋯⋯⋯⋯⋯⋯⋯⋯⋯⋯⋯⋯⋯⋯⋯⋯⋯⋯⋯⋯⋯⋯⋯⋯⋯⋯Ⅴ
推薦序⋯⋯⋯⋯⋯⋯⋯⋯⋯⋯⋯⋯⋯⋯⋯⋯⋯⋯⋯⋯⋯⋯⋯⋯⋯⋯⋯⋯⋯XII
前言⋯⋯⋯⋯⋯⋯⋯⋯⋯⋯⋯⋯⋯⋯⋯⋯⋯⋯⋯⋯⋯⋯⋯⋯⋯⋯⋯⋯⋯ XVI
英文縮寫⋯⋯⋯⋯⋯⋯⋯⋯⋯⋯⋯⋯⋯⋯⋯⋯⋯⋯⋯⋯⋯⋯⋯⋯⋯⋯XXVII
DECCA RECORDS 封面與內標 ⋯⋯⋯⋯⋯⋯⋯⋯⋯⋯⋯⋯⋯⋯⋯⋯003
DECCA – LONDON(笛卡-倫敦)
黑膠唱片同樣錄音版本的目錄對照圖鑑⋯⋯⋯⋯⋯⋯⋯⋯⋯⋯020-347
DECCA SXL SERIES SXL 2000 – SXL 2316⋯⋯⋯⋯⋯⋯⋯⋯⋯028-080
DECCA SXL SERIES SXL 6000 – SXL 7013⋯⋯⋯⋯⋯⋯⋯⋯⋯082-272
DECCA SET SERIES ⋯⋯⋯⋯⋯⋯⋯⋯⋯⋯⋯⋯⋯⋯⋯⋯⋯⋯⋯274-317
DECCA BB SERIES, 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