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吉川英治、
北大路魯山人、織田作之助——
一窺文豪的餐桌食記,
品味筆下的佳餚酒香。
織田作之助—喜啖鐵火卷與雕皮醋味噌
北大路魯山人—深知豆腐潤嫩的祕訣
太宰治—最愛品清酒配鹽烤鯛魚的微醺時光
收錄多位日本文豪的飲食散文、小說,
展現滿溢的香氣與才氣,
與你一起體驗療癒暖心的美食饗宴。
關於美食與生活,文豪們這麼說……
掌杓之人必須衷心喜愛烹飪,還要有一個吃得出滋味好壞的舌頭,否則就做不出美味佳餚。──北大路魯山人
白色的河豚肝,和山茼蒿的翠綠一起放在爐火上,煮得咕嚕作響的冬夜裡,我只想讓這些溫暖的美食包圍。──吉川英治
我在想那些年輕的社會菁英,是否在眼花撩亂、雜沓紛擾的現代社會裡,失去了靈魂的依靠,所以縱然只是暫時,也要把這裡當成一個靈魂的依歸,啜飲一碗熱得幾乎要燙傷舌頭的白味噌湯。──織田作之助
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織田作之助等大文豪們,展現味蕾異想與熱情,時而妙趣橫生,時而撫慰人心,令人愛不釋手。
本系列套書共三冊
1.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京豆腐、握壽司、昭和啤酒,還有紅豆湯……》
2. 《和日本文豪一起喝咖啡:癮咖啡、閒喫茶、嘗菓子,還有聊些往事……》
3. 《和日本文豪一起做料理:佐料提味、傳統割烹、熬湯燉物……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時鮮滋味》
本書特色
◆高知名度的文豪們
套書一共集結24位日本文豪的作品,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吉川英治、織田作之助、岡本加乃子、萩原朔太郎等,每位都是頗負盛名的巨匠作家。
◆內容豐富,暢讀日本飲食文學
從餐桌美食深入生活,以隨筆、短篇散文與小說等多層次的文章形式,展現對料理與生命的熱情。
◆專家導讀,深入淺出
三本書皆邀請專家撰寫導讀,幫助讀者品味文學作品,每篇文章還會補充該篇作者的生平歷史,讓你收穫滿滿。
作者簡介:
作者│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正岡子規、岡本加乃子、堀辰雄、織田作之助、寺田寅彦、萩原朔太郎、古川綠波、木下杢太郎、吉井勇、三好達治、織田作之助、九鬼周造、高村光太郎、岡本加乃子、蘭郁二郎、坂口安吾、竹久夢二、小川未明、
北大路魯山人( きたおおじ ろさんじん,1883-1959)
日本著名全才藝術家,擁有美食家、陶藝家、書法家、畫家等身分。1883年出生於京都上賀茂,1921年在東京開設美術店。曾獲政府指定為「人間國寶」卻予以辭退。以「器皿是料理的衣服」為口號,晚年投入陶藝創作,將美意識引進飲食領域,創造日本獨特食膳文化。
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1909-1948)
小說家,本名津島修治,1909年6月19日,出生於青森北津輕仕紳之家。高中時期接觸左翼思想,對自己富家子弟身分懷抱罪惡感。戰後,以〈維榮之妻〉、〈斜陽〉、〈人間失格〉等傑作走紅文壇。1948年6月13日於東京玉川上水與情人山崎富榮殉情而亡。
正岡子規 (まさおか しき,1867-1902)
俳人、歌人,明治時期文學宗匠。1867年出生於愛媛縣,東京大學國文科肄業,在學期間開始研究俳句,後因染上結核病,決意以「杜鵑啼血」為自己命名,改號為「子規」。1893年開始連載「獺祭書屋俳話」,對以松尾芭蕉為代表的傳統俳句提出批判,揭開俳句革新運動序幕。
岡本加乃子 (おかもと かのこ,1889-1939)
小說家,本名岡本加乃,1889年出生於東京。師事女歌人與謝野晶子,早期以詩歌創作見長。1936年發表以芥川龍之介為藍本的小說〈病鶴〉,受川端康成好評推薦,正式於文壇出道。代表作〈老妓抄〉被譽為明治以來首屈一指的短篇小說。
堀辰雄(ほり たつお,1904-1953)
昭和時期小說家,1904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國文科,師事室生犀星、芥川龍之介。1930年發表以芥川龍之介為原型的小說〈神聖家族〉確立文壇地位,擅寫生命與死亡。1941年發表人生唯一長篇小說〈菜穗子〉獲第一屆中央公論社文藝賞。
織田作之助(おだ さくのすけ,1913-1947)
小說家,生於大阪。1940年以短篇小說〈夫婦善哉〉獲改造社第一回文藝推薦作品受賞,於文壇取得一席之地。擅以平民化方言寫大阪庶民生活,與太宰治、坂口安吾等同列無賴派、新戲作派。
寺田寅彦(てらだ とらひこ,1878-1935)
散文、俳句作家,也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出生於東京,高中時受英文老師夏目漱石、物理老師田丸卓郎的影響,立志鑽研文學與科學。一八九九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院就讀,在學期間多次在雜誌《不如歸》上發表散文作品。曾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亦為帝國學士院會員。著有《冬彥集》、《藪柑子集》等散文集。
萩原朔太郎(はぎわら さくたろう,1886-1942)
詩人,被譽為「日本近代詩之父」。生於群馬縣的醫生家庭,少年時期受堂哥影響,開始學習創作短歌,日後在《文庫》、《明星》、《朱欒》等文藝雜誌發表短歌達十餘年。一九一七年出版了首本個人詩集《吠月》,受到文豪森鷗外大力推崇。詩作以口語寫成,後人將他與高村光太郎並稱為「口語自由詩的確立者」。
古川綠波(ふるかわ ろっぱ,1903-1961)
一九三〇年代家喻戶曉的諧星。生於東京的公爵之家,卻因不是長子而被送到姑丈家收養。一九二五年,自早稻田大學英文系中輟後,因模仿各種聲音的表演而踏上演藝之路,曾任戰後第一屆「紅白音樂大賽」(紅白歌唱大賽的前身)的白組主持人。文學作品以電影評論和散文為主。酷愛美食,著有《綠波食談》和《悲食記》這兩本專談飲食的散文集。
木下杢太郎(きのした もくたろう,1885-1945)
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本業為皮膚科醫生。出生於靜岡縣伊東市,本名太田正雄。一九一一年東京帝大醫學系畢業,在真菌研究方面卓有貢獻。以筆名木下杢太郎走紅於文壇,深受同樣兼任醫生和作家的森鷗外影響,有「小森鷗外」之稱。出版有詩集《飯後之詩》和戲曲《南蠻寺門前》、《和泉屋染物店》等。
吉井勇(よしい いさむ,1886-1960)
劇作家、小說家,同時也是短歌創作者,有「伯爵歌人」、「祇園歌人」的美稱。東京出生,早稻田大學肄業,擁有伯爵爵位。一九一五年為戲劇作品〈前夜〉(屠格涅夫原著)當中的歌曲〈鳳尾船之歌〉填詞,大受歡迎。晚年獲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並為皇室評選新春短歌。現於高知縣設有吉井勇紀念館,京都則有他的歌碑。
三好達治(みよし たつじ,1900-1964)
詩人、法文譯者,也是文學評論家。畢業後考取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系。大學時成為詩人萩原朔太郎的弟子。大學畢業後,翻譯了波特萊爾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至一九三〇年出版個人的第一本詩集《測量船》。之後積極發表詩作,被譽為昭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古典派詩人。〈雪〉、〈大阿蘇〉等作品,皆收錄在日本國中小等各級學校教科書中。
九鬼周造(くき しゅうぞう,1888-1941)
京都學派哲學家。出生於東京。一九一二年自東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一九二二年前往歐洲留學,先後師事新康德派李凱爾特、亨利・柏格森、胡塞爾、馬丁・海德格等哲學家。一九二九年歸國後任職於京都大學,教授哲學史。一九三〇年發表獨自的日本文化論《「粹」的構造》為其代表作。
高村光太郎(たかむら こうたろう,1883-1956)
生於東京,是日本著名的詩人及雕塑家。一八九七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一九〇六年前往紐約留學,之後又移居倫敦、巴黎。一九〇九年返回日本,積極在文藝雜誌發表美術評論。一九四一年出版了《智惠子抄》詩集,當中多篇作品都獲日本各級學校的國語教科書選錄。一九五〇年出版詩集《典型》,並於翌年獲頒讀賣文學獎。
蘭郁二郎(らん いくじろう,1913-1944)
東京人,本名遠藤敏夫。曾以〈停止呼吸的男子〉參加《江戶川亂步全集》附錄徵稿,獲得佳作。一九三五年創立推理同好雜誌《偵探文學》,一九三八年起在《小學六年級生》雜誌上連載的科幻小說〈地底大陸〉大受歡迎。二次大戰期間被徵召入伍,成為海軍的報導兵。在一次至東南亞採訪的航程中,不幸飛機失事,得年三十一歲。著有《夢鬼》、《魔像》等作品。
坂口安吾(さかぐち あんご,1906-1955)
日本著名小說家。本名坂口炳五,一九〇六年出生於日本新潟豪門世家。大學畢業後,和法語學校認識的朋友創刊《言葉》雜誌。二十五歲開始於日本文壇展露光芒。戰後發表的評論〈墮落論〉與小說〈白癡〉,構築出一種頹廢的「輸家哲學」,更在社會與文學界掀起狂潮。
竹久夢二(たけひさ ゆめじ,1884-1943)
生於岡山縣,本名竹久茂次郎,是極負盛名的畫家及詩人。一九〇二年進入早稻田實業學校後,開始向《讀賣新聞》等報刊投稿素描及插畫。一九〇九年出版第一本作品集《夢二畫集——春之卷》轟動熱賣。隨後陸續為報刊雜誌繪製插畫及封面,在日本全國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繪畫作品以唯美的美人畫著稱,自成一派,有「夢二式美人畫」的封號。
小川未明(おがわ みめい,1882-1961)
生於新潟縣。早期曾創作小說,中後期創作則以兒童文學為主軸,有「日本安徒生」、「日本兒童文學之父」等美譽,為日本兒童文學家協會首任會長。他的童話作品不諱言生死和草木凋零、城鎮蕭條等題材,在戰後曾一度飽受抨擊。到了近代,成人也適合閱讀的童話大量問世,讓小川未明的童話重獲肯定,代表作有《紅色蠟燭與人魚》、〈野玫瑰〉等。
吉川英治( よしかわ えいじ,1892-1962)
小說家。本名吉川英次,出生於神奈川縣。主攻歷史小說,並以改編史書聞名,與夏目漱石、司馬遼太郎等著名文豪齊名,有「日本國民作家」之稱。一九二五年首度以筆名吉川英治開始連載的《劍難女難》受到各方矚目,代表作《宮本武藏》、《新・平家物語》等,皆廣獲大眾好評。一九六〇年獲頒日本文化勳章。
佐藤垢石( さとう こうせき,1888-1956)
隨筆家、釣魚評論家。熱中釣魚,筆名「垢石」為釣魚用語。曾任報知新聞社記者,以「香魚友釣法」、「狸汁」等主題大量發表隨筆,對日本現代釣魚評論有重大貢獻。亦擅寫旅行、飲食、酒文化、豔笑譚與政界八卦等,曾出版《香魚友釣法》、《隨筆狸汁》、《垢石釣遊記》等。庶民派雜文家而備受小說家井伏鱒二、瀧井孝作好評。
大町桂月(おおまち けいげつ,1869-1925)
歌人、隨筆、評論家。出生於高知縣。一八九六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國文科,擅以優雅的擬古文體,為《文藝俱樂部》、《太陽》等藝文雜誌撰稿,有「美文家」之稱。熱愛旅行與飲酒,又被稱作「酒仙」。晚年曾前往朝鮮、滿州旅行,其和漢混用的紀行文廣為流傳。代表作有《一簑一笠》、《行雲流水》等,生前出版《桂月全集》。
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1951)
暢銷女流小說家。出生於北九州門司市。二十七歲出版自傳體長篇小說《放浪記》確立文壇地位。曾獨身遠赴巴黎旅行,二戰期間更以戰地作家身分前往中國、爪哇、法屬印度高原等地,拓展創作視野與內涵。著有《晚菊》、《浮雲》等代表作,刻畫戰後日本社會男女間的苦澀情感流動,並以《晚菊》獲得第三屆「女流文學者獎」。
村井政善(むらい まさよし,不詳-1937)
大正、昭和年間料理研究家,師承日本料理四條流九代目石井泰次郎。發表文章於《料理之友》雜誌,除了廣泛地向日本國民介紹日本及西洋各種料理,更以中產家庭主婦為主要目標,宣導如何製作營養、經濟又簡便的日常料理。曾出版《家庭應用和洋料理法》、《窺探「珈琲」——輕鬆做出料理的方法》、《最新實用和洋料理》等。
譯者簡介:
黃碧君
從事口譯及翻譯十餘年。聞文堂副代表。譯有《啟航吧!編舟計畫》、《春之庭院》、《遇見老東京》、《星期三的凱歌》等。
張嘉芬
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法律、經營管理、零售通路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渡假務農。
章節試閱
輯一解憂咖啡吧
〈咖啡哲學序說〉──寺田寅彥
我在八、九歲時,奉醫師之命,被迫開始飲用牛奶這種飲品。當時,牛奶還稱不上是平民大眾的一般嗜好品,也不是經常飲用的營養補充品,主要比較像是供體弱多病者飲用的一種藥品。當年有很多老派人士覺得牛奶和那些所謂的濃湯,簡直是奇臭無比,難以入口。只要一喝下肚,就會上吐下瀉。其實那個年代也有不少摩登洋派的人。
例如我當年所就讀的番町小學,同學裡就有個小少爺經常帶麵包和奶油來當午餐。我連那個東西叫奶油都不知道,只是從鄰座瞪大了窮酸的好奇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用一根宛如象牙耳扒的棒子,把裝在切子小玻璃罐裡那些看似詭異黃蠟的東西舀出來,塗抹在麵包上。相對的,也有些出身世居江戶家庭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蝗蟲佃煮。這種東西,在我的老家根本就不認為它是人吃的食物。因此,我也會用出於另一種涵意的驚訝眼神,瞠目結舌地盯著他們看。
我人生當中第一次喝到的牛奶,果然味道還是像難以下嚥的「藥」。為了讓它稍微容易入喉一些,醫師總不忘在藥方當中搭配些許咖啡。漂白的棉布小袋子裡,裝著一撮微量的粉狀咖啡。要把它浸泡到熱牛奶裡,萃取出其中的精華,就像中藥的感冒藥一樣。總之,有生以來首次品嘗到的咖啡香醇,已完全虜獲了我這個鄉下長大的少年。在對所有異國事物都嚮往不已的孩子心裡,這股既南洋又西洋的香氣,感覺就像是從未知的極樂桃源,遠渡重洋吹來的一縷薰風。不久後,我搬回鄉下老家,但每天還是都少不了要喝下一盒的牛奶,但在東京時品嘗到的咖啡香醇,卻只能回味了。當時一般人很喜歡使用一種叫做咖啡糖的產品,也就是在方糖裡裹入一小撮咖啡粉。這種東西在入口時,它的咖啡往往早已變質成一種散發著藥臭和霉味的異樣物質。
到了高中時期,我已會在平時喝牛奶,但並不會加咖啡這種奢侈品。此外,家裡有個糖罐,裝的是用來加進牛奶裡的砂糖。我三不五時就用牙刷柄等工具,從糖罐裡舀出砂糖來直接當甜點吃。每逢大考前等重要時刻,罐子裡的砂糖就會消耗得特別快。之後時光不斷地飛逝遞嬗,直到三十二歲那年春天啟程赴德國留學之前,和咖啡之間的往來印象,就只有這件事還留在我的記憶裡。
我在柏林寓居的地點,是位在諾倫多夫(Nollendorf)十字路口附近的蓋斯伯格(Geisbergstraße)街,年邁的屋主是陸軍將官遺孀。這位老奶奶的態度倨傲,但總會準備很不錯的咖啡給我喝。每天早上,我都會穿著睡衣,從住處二樓眺望聳立在窗前的瓦斯公司圓塔,一邊喝著女侍赫米娜送來的熱咖啡,一邊啃著我的早餐。基本上,柏林的咖啡和麵包算是名不虛傳地美味。早上我通常會搭電車到菩提樹下大道(UnterdenLinden)附近,前往大學上課。課程有時是九、十點開始,有時十一點開始。早上的課程結束後,再到學校附近用餐。由於早餐分量少,午餐時間又晚,況且我們又不像德國人會在上午多吃一次「早點」,到了中午當然飢腸轆轆,於是便吃下分量相當可觀的午餐,結果必然就是餐後會有股強烈的睡意襲來。
下午的課程從四點開始,若利用中間空檔的兩、三個小時回住處,恐怕會把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在電車上。因此,到大學附近的各大美術館好好仔細地參觀;或到舊柏林古意盎然的街區漫步,鑽進幾條小巷逛逛;又或是到蒂爾加滕區,在群樹下散步;甚至是到腓特烈大街(Friedrichstraße)或萊比錫(Leipzig)的街頭瞧瞧櫥窗,也就是來一場「柏林版的銀座閒逛」,是消磨這段時間的最佳選擇。如果還有空檔,我總習慣待在咖啡館或甜點店的大理石桌前讀報,一邊啜飲著「有鮮奶油」或「無鮮奶油」的咖啡,一邊掩飾內心那股淡淡的鄉愁。
〈在咖啡館裡〉──萩原朔太郎
前幾天,有個大阪的朋友來拜訪我,於是我便帶他到銀座一家頗具水準的咖啡館去。畢竟在大學生不多的大阪,沒有真正的咖啡館,這件事應該會是一個稀奇的旅途趣聞才對。果不其然,朋友覺得很稀奇,說了以下這段感想。
「我從剛才就一直在觀察,這家店裡有很多人都只是喝杯紅茶,就愣愣地坐上半個小時。這些人究竟在想什麼?對於崇尚『時間就是金錢』,捨不得虛度一分一秒空檔,整天忙著在市區東奔西跑的大阪人而言,看到東京這種咖啡館的光景,會覺得這裡是個閒人聚集之處,甚至應該要覺得很不可思議才對。」
聽他這麼一說,我才開始試想咖啡館裡的顧客「究竟在想些什麼?」其實,他們心裡應該是什麼都沒想吧?不過話雖如此,他們倒也不是為了緩解疲勞而休息。換言之,他們是把漂亮的年輕女孩和優美的音樂當成了背景。在此享受著都會生活的氛圍和閒散。
這就是一種文化上的閒情雅致。過去日本的江戶,和現今的法國巴黎等地,市區裡隨處可見這種閒人聚集的會所,這證明了文化要有悠久的傳統,才能蘊含更多的閒情雅致。根據武林無想庵的說法,全世界的大都市當中,就只有紐約和東京缺乏這種閒情雅致,但至少東京還有咖啡館,因此或許還比大阪來得好一點。根據尼采的說法,不斷地勞動是一種低賤而粗俗的嗜好,證明了人類缺乏文化上的感性。而在現今日本這樣的新興國家,人們被迫不斷地勞動,根本無從享受此等閒散的心情。試想在巴黎的咖啡館裡,拿著一杯紅酒,望著馬栗樹的葉子翩然凋落街上,就能消磨半日浮生。這樣的生活,光用聽的都覺得奢侈至極。
昔日江戶時代的日本人,會在理髮店裡閒聊或下棋,消磨掉大半天的時光。文化的傳統越悠久,人的心境上越有閒情雅致,生活悠哉閒適,日子過得更好。這就是所謂的「太平治世」。如今日本,與太平治世差之遠矣!盼能在日本打造出具閒情雅致又閒散的生活環境,縱然回不到昔日的江戶時代,至少也該有巴黎或倫敦的水準。
〈料理也是一種創作〉──北大路魯山人
不管是餐廳的菜餚,還是家常的餐點,烹調得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烹調者舌頭的功力高下。
「這家夫人親手做的菜,比外面的一般餐廳好吃多了。」這類消息在你我身邊應該都時有所聞。這句話代表了這位太太的味覺,比一般餐廳的廚師還要敏銳,而且非常可靠。
然而,舌頭這個味覺器官,每人都只有一個。因此,擁有敏銳的舌頭,可說是一種天幸,一種天爵,一種天恩。
可是,天生味覺敏銳過人者,畢竟不多見。味覺過人者是由老天送到世間,而老天可說是向來都很吝嗇的。就我有限的經驗而言,當我試著從自己所認識的眾多廚師當中,列舉出擁有這種天賦特質的人,例如新富壽司的老闆、丸梅的老闆娘、例如他、例如她……一口氣恐怕說不出十個人。相反地,我卻在愛好烹飪的太太、女服務生,或是不怎麼有名的饕客等非專業人士當中,看過不少擁有好舌頭的人。
子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所言甚是。
常有人說:「最近東京〇〇餐廳的菜,味道變得一點都不好吃了」,或是「京都〇〇餐館的菜,水準已大不如前」等等。這些說法絕不嚴謹,不,應該說是破綻百出。料理也是人類所從事的一種個人創作,絕不是在一般人家,或是在哪個招牌的哪家店,甚至是在櫃台就可以隨便做得來的工作,更不是單純的買賣。當創作者在悄悄地換了人,作品當然就會隨之改變。
創作是僅限當事人一世一代的事。一手打造東京〇〇餐廳、京都〇〇餐館的,個個都是享譽於世的聞人名廚,所以當然都是世上少有的天才,無庸置疑。再加上這些人在茶道方面,能確實地掌握箇中精髓,並妥切地運用到廚藝之道上。而廚藝之道的第一要義──貫徹對味覺的講究與整頓,它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創作,所以絕對無法完完整整地傳授給他人。
因此,我要再三提醒自己銘記:料理亦是一種創作,當作者換了人,作品也會隨之改變。
〈早餐〉──林芙美子
我曾在倫敦住過約兩個月的供餐分租套房。這兩個月當中,每天早餐的內容都千篇一律,讓我大感詫異──燕麥粥、火腿蛋、培根、紅茶,還真是讓人嘆為觀止。至今我看到火腿蛋和培根時,偶爾還是會覺得胸口悶悶的。
日本也有每天早上喝味噌湯的習慣。英國的早餐裡,是否三百六十五天都要有火腿蛋,就像日本的味噌湯一樣?不過我覺得倫敦的燕麥粥很好吃,有時可趁熱加入奶油、佐鹽食用,有時可用果醬調味,甚至也可以加砂糖、牛奶,攪拌後再品嘗。
在巴黎,早上到住家附近的咖啡館,吃剛出爐的可頌,配上香醇的咖啡,是我的一大樂趣。早餐吃得太多,一整天都會覺得頭和胃脹得很難受,因此我覺得巴黎式的早餐最適合我。
我有時也會只喝一杯咖啡而不吃早餐,不過大多喜歡吃麵包配蔬菜,再佐紅茶。例如近來我都會吃很多小黃瓜,把它切薄之後,泡進濃鹽水裡洗,之後再夾進塗有奶油的麵包裡,配上一杯紅茶享用。紅茶裡我不加牛奶之類的東西,但會滴一、兩滴威士忌或葡萄酒拌勻後再喝。對我而言,這就是一份無與倫比的早餐了。
熬夜過後,頭昏腦脹時,我會先刷完牙,再從冰箱拿出冰鎮的威士忌,用小酒杯喝上一杯,一整天就會生龍活虎得驚人。盛夏早晨沒胃口時,尤其神妙。
夏天的早晨,我總會大享品嘗各種特殊早餐的樂趣。吃「飯」時,我喜歡在剛煮好的白飯上放梅乾,並淋上冷水後再吃。不論春夏秋冬,米飯還是剛煮好的最可口。我愛吃平躺的飯,不喜歡那些立著、或很有光澤、有凹洞的飯。把煮得蓬蓬軟軟,宛如孩子睡姿般的白飯,盛到飯桶裡時,那種感受真是無可言喻。味噌湯很適合我這個整天煙不離手的人,不過在我家,一個月大概只會煮十天,其他時候大多是吃蔬菜、麵包配紅茶。吃飯配味噌湯的日子,還是以冬天居多。
接下來就是番茄的盛產季。有一種淺粉紅色的番茄叫維多利亞,夾在麵包裡吃起來非常美味。用麵包夾番茄時,切記要在麵包裡塗上一層花生醬再吃,美味程度讓人宛如置身天堂。此外,麵包搭配佃煮類的東西一起吃,滋味更是獨特。而我吃的果醬,多半都會在家裡自己煮。
我不太喜歡有罐頭味的果醬,所以買的時候會特別挑選瓶裝商品。所幸近來日本廠商也做出了品質極佳的酸黃瓜,沾點黃芥末,撕下一口麵包搭配著吃,再啜一口加入大量砂糖的紅茶,也是一份美味的早餐。除此之外,我的獨創發明當中,特別好吃的是麵包夾炸西洋芹,還有用夏天早上農夫上門兜售的蘿蔔嬰嫩葉,燙過呈鮮綠色之後,再拌入花生醬,夾進麵包裡吃。兩者都非常美味,值得一試。至於梅雨季節時的早餐,我覺得還是要喝燙口的熱咖啡,搭配厚片吐司,吃起來最美味。
每天早上吃大量的奶油,皮膚會變得非常好。在國外,用奶油就像我們用醬油一樣。我不喜歡看到餐桌上都是奶油都用得很吝嗇的菜。星期天早上,我會用沙丁魚佐切末的番茄、萵苣等材料,可與麵包一起吃,配飯也很不錯。
至於早上喝的茶類,我會精挑細選,讓舌尖品好茶。泡茶和煮飯一樣,都講究用心。我認為咖啡不適合搭配許多餐點,例如有腥味的食材、魚、蔬菜等。吃過繁複餐點後,我多半會選擇喝紅茶。不過,在吃過肉類菜色之後,餐後的咖啡喝起來會特別香醇。若用餐想佐茶,我想紅茶應該是首選,您覺得呢?
〈生魚片〉──佐藤垢石
我認為,人類在嘗到美食的時候最開心。所謂的美食,當然會因個人喜好、用餐經驗等,而出現各種差異。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生魚片是最美味的佳餚。
然而,上任何餐館,只要提到生魚片,不外乎就是那些魚販送來的黑鮪幼魚、黃鰭鮪幼魚、旗魚、鰹魚、鯛魚、比目魚、河豚等,我們的舌頭很快就會吃膩,不再覺得它們好吃。要真能令人感到美味的,莫過於鯨魚的生魚片了。鯨魚腰部附近的肉質,吃起來特別可口,其中又以藍鯨、鰮鯨最是極品。鯨魚肉因為容易腐敗,因此在捕撈上岸的地點品嘗,風味最佳。要是再運送到東京來,那可就不好吃了。
我還沒去過南極,所以還沒有機會在當地品嘗藍鯨的滋味。不過幾年前在宮城縣金華山外海一百七十海里處,吃到現捕上船的鰮鯨腰肉生魚片,鮮美滋味令人大吃一驚。魚肉間分佈著有如鮪魚中腹肉和牛腰內肉的脂肪,但滋味比鮪魚或牛肉更高雅、軟嫩。
我因為忘不了它的好滋味,後來還向牡鹿半島知名的捕鯨港─鮎川町,訂購生的鰮鯨腰肉,送到東京來。但品嘗過之後,還是不如在捕鯨船上吃到的美味。
在河魚當中,我認為香魚生魚片最美味。一條三十兩左右的香魚,以三枚切法剖開之後,做成生魚片,放在冰堆上吃,口中的清涼暢快,堪稱無可比擬。其中又以流過新潟縣小出島一帶的信濃川支流─魚野川的香魚,香氣、油脂和魚肉鮮味皆出類拔萃,全國少有能出其右者。
鈍頭杜父魚的魚片,滋味也很鮮美。鈍頭杜父魚在北陸地區又稱為鮴,體型較大者長約四、五寸,一般多為三寸左右,是一種個頭較小的淡水魚。每年的一到三月是它們的產卵期,趁著河水還涼冷之際捕撈,做成生魚片品嘗,風味極佳。有些人認為它的飴煮或甘露煮最好吃,但我個人認為,它的魚片佐醋味噌醬食用,滋味最誘人。
而在海魚方面,我認為秋季的甘仔魚,風味相當高雅。甘仔魚的大小約為二百錢大小,屬鰺科魚種,在相模灣一帶的棲息量很多。若要到伊豆的網代去釣,最好是夏末至秋季前往,就能輕鬆釣到。做成生魚片是最理想的烹調手法,燉煮也不錯,可不費力地挑除魚骨,魚肉口感輕爽。
隆冬裡的馬頭鯛也值得一嘗。這種魚的生魚片,不論是鯛魚或比目魚,都很難與之匹敵,甚至是望塵莫及。它也是在相模灣大量棲息的魚種,可於國府津外海捕撈得到。吃來口感彈脆,魚肉甘甜,滋味難用言語形容。
輯一解憂咖啡吧
〈咖啡哲學序說〉──寺田寅彥
我在八、九歲時,奉醫師之命,被迫開始飲用牛奶這種飲品。當時,牛奶還稱不上是平民大眾的一般嗜好品,也不是經常飲用的營養補充品,主要比較像是供體弱多病者飲用的一種藥品。當年有很多老派人士覺得牛奶和那些所謂的濃湯,簡直是奇臭無比,難以入口。只要一喝下肚,就會上吐下瀉。其實那個年代也有不少摩登洋派的人。
例如我當年所就讀的番町小學,同學裡就有個小少爺經常帶麵包和奶油來當午餐。我連那個東西叫奶油都不知道,只是從鄰座瞪大了窮酸的好奇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用一根宛...
推薦序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京豆腐、握壽司、昭和啤酒,還有紅豆湯……》
寫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廖秀娟)
本書中精選六位作家──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正岡子規、岡本加乃子、堀辰雄、織田作之助──的作品,透過描寫食物來展現生命的無奈卑微、或以暴食與嘔吐的無盡循環來證明生命的存在、或以抽象與夢境來幻化食欲、或是如〈壽司(鮨)〉一般碎解食物來展示母愛;亦或是兩碗紅豆湯來呈現蝶子無可救藥的癡愛執迷。藉由這些作品的集結,將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們的貪、嗔、癡化作食物中的色、香、味,搭配魯山人的精湛擺盤,在此華麗上桌!
太宰治:啤酒之心
在現代的日本,啤酒可說是最能代表日本餐桌的酒精飲料。「總之,先來杯啤酒吧!」由這句話即可明瞭,啤酒已經完全融入了日本社會,成為庶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這也容易讓人忘了啤酒曾經是象徵時髦風潮的舶來品。一八五三年隨著美軍黑船來襲,日本被迫開國、開港,橫濱、神戶、函館等地因開港的緣故,西方飲食逐步引進,由黑麥釀造的啤酒也隨之進入日本,悄悄地滲入了文學作品之中。
一提到啤酒,最有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夏目漱石於一九○五年所發表的〈我是貓〉,故事中貓的主人中學教師珍野苦沙彌,因為學生多多良三平君湊巧帶了四瓶啤酒來訪,一夥人痛快暢飲,眾人離去後貓就舔著眾人喝剩的殘酒……,雖然貓以溺斃收場,但是貓喝完啤酒後飄然忘我的快活感,倒也讓愛酒人士心有戚戚焉。但是時間進入了戰爭時期,這喝酒快活飄然感的描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為了一解酒癮而陷入的窘境與無奈。二戰爆發後食物進口途徑中斷,物質大量缺乏,為了使有限的食物能夠公平的分配,開始了配給制度,主食的稻米以及調味料如味噌、醬油、砂糖、酒都受到嚴格的控管,因此以稻米為釀酒原料的日本酒,以及由大麥釀造的啤酒等酒類產量大減,黑市形成黑酒開始在市面上流竄。
太宰治的作品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於酒的描寫,不論是戰前的〈十二月八日〉、〈佳日〉、〈作家手札〉,或是戰後發表的〈維榮之妻〉、〈斜陽〉、〈人間失格〉等,不勝枚舉,但是以酒為題的作品則僅有三篇,分別為〈厭酒〉、〈禁酒之心〉、〈酒的追憶〉,本書中收錄了其中兩篇。〈禁酒之心〉是以戲謔的口吻,來嘲弄愛酒人在這物質不足的年代中,如何卑微乞求涓滴美酒的身影。而戰後發表的〈酒的追憶〉,則是描寫與舞台演員丸山定夫的交流,與他來訪時一同飲酒的回憶,文中的高潮應是太宰接受丸山的邀請,兩人一同前往秋田飲酒店開懷暢飲秋田美酒,當天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一日,適逢東京大轟炸的隔日,或許是大轟炸後的末世之感,秋田飲酒店將店裏的美酒無限供應,讓這群平時為求涓滴之飲卑躬屈膝的酒客,可以在末日臨來之時享有短暫的幸福。(未完)
《和日本文豪一起喝咖啡:癮咖啡、閒喫茶、嘗菓子,還有聊些往事……》
序
◎寫在前面〈從巴黎、銀座到住宅區小巷〉
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明治大學教授)
如今的日本人是相當愛喝咖啡的民族。據統計,每年一個人平均消費約四公斤的咖啡。這數目雖然比不上地球上最愛喝咖啡的挪威(九公斤)和瑞士(七點七公斤),但是比歐盟各國、美國差不了多少,而且比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等咖啡豆生產國家還多幾成。現在,全日本有六萬多家咖啡館,那就是平均一千八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家咖啡館。想起一百多年以前,東京銀座才開始出現了咖啡館,過去一個世紀內,日本人和咖啡的關係變得密切或家常很多了。
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家咖啡館是一九一一年三月在現在的銀座八丁目開張的Café Printemps(春天咖啡館)。老闆是畫家松山省三。據傳說,他本想去巴黎留學,可是家境不允許,於是在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的恩師黑田清輝以及好友小山內薰的建議下,決定開巴黎風格的咖啡館了。黑田清輝是日本的美術教科書一定介紹的著名油畫家,小山內薰又是日本最早的話劇團自由劇場的負責人。可見,在日本,咖啡館從一開始就充滿著西方文化的香氣,或說對西方文化的憧憬和夢想。早期的春天咖啡館為了確保定期收入而採用了會員制。結果,能在文學史書上看到的大文豪,例如森鷗外、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北原白秋,以及畫家岸田劉生和歌舞伎演員市川左團次等等都掛名成會員了。
森鷗外是一八八○年代到柏林念衛生學的,永井荷風則在一九○○年代的里昂、巴黎待過一陣子。他們都特別想念歐洲的咖啡館。煎熬他們的不僅是咖啡的味道或所包含的化學成分,而且是咖啡館的環境,包括位置、建築、室內裝飾、桌椅、餐具、暖氣、伙計、其他客人等等,換句話說一回日本就只好夢想著歐洲。在日本開歐式咖啡館,地點首選非東京最充滿歐美氛圍的銀座莫屬。因為銀座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花幾年建設的第一條西式磚頭街,服部鐘錶店、資生堂西藥房、木村麵包店、伊東屋鋼筆店等經售西式商品,為外國客人服務的名店鱗次櫛比。
本書收錄的文章作家中,隨筆家兼物理學家的寺田寅彥(一八七八—一九三五)就屬於春天咖啡館一代人。他在九州熊本讀中學的時候,受英文教師夏目漱石的薰陶,對文學產生興趣;擔任東京帝大理科大學副教授的一九○九年,去柏林留學,經過瑞典、法國、英國、美國回到日本,就碰上了春天咖啡館的開張。寺田兼有科學家和文學家的腦袋,寫出來的文章就有與眾不同的風格,例如在〈咖啡哲學序說〉裡,他寫道:「看在所謂的禁欲主義者眼中,酒或咖啡之類的東西或許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無用之物。然而,舉凡藝術、哲學和宗教在人類精神及肉體上的所帶來的效果,其實和酒水咖啡等極為相似。」(未完)
《和日本文豪一起做料理:佐料提味、傳統割烹、熬湯燉物……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時鮮滋味》
寫在前面──食在誠意:給掌勺人的廚藝之道
王文萱 (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料理是以自然為素材,一面滿足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一面將技術提升到幾近藝術的程度。」──北大路魯山人
北大路魯山人(KITAOOJI ROSANJIN,一八八三–一九五九),本名房次郎,是美食家、料理家,同時也是畫家、陶藝家、書法家、篆刻家。他一生自信過人、個性孤僻、桀傲不馴,在料理方面不僅追求滋味,更追求藝術性、講究美。他出身於京都上賀茂神社世襲神職之家,但出生前父親自殺,母親將他寄養之後失蹤,自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不過這並未阻擋他發展與生俱來的美感與天分,魯山人自幼對書畫有興趣,不但自學書畫,還陸續在比賽及展覽會中獲獎。
二十歲時魯山人離開京都到東京,以書法家為志業。其後他活躍於各藝術領域,並且在各地以食客身分寄宿,提升對於美食與器皿的見識。魯山人在美食方面的業績,值得一提的是他於一九二一(大正十)年設立的會員制食堂「美食俱樂部」。他不僅自己下廚,還自己規畫並創作使用的餐具器皿。一九二五(大正十四)年,他與「便利堂」(美術相關印刷出版公司)的中村竹四郎接手經營不振的「星岡茶寮」。「星岡茶寮」位於今日東京都永田町,原本是教授茶道或舉辦茶會的高級社交場所,魯山人擔任顧問兼料理長,將其改為會員制的高級料亭。一九二七(昭和二)年,魯山人設立「星岡窯」,正式著手陶藝活動。本書〈料理與餐具〉、〈餐具是料理的衣裳〉、〈烹飪精神〉等篇章,便可窺知魯山人如何講究料理與器皿搭配之美。一九五五(昭和三十)年,他因織部燒(傳統陶器種類,為茶人古田織部所創,以銅綠釉為主,外型大多歪曲不對稱)的技術,被指定為日本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也就是一般被稱為「人間國寶」的殊榮,但他辭退了這項榮耀。
由於魯山人性格乖僻、說話率直甚至刻薄,因此人們對魯山人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他的批評總是一針見血、直指重點,值得讓人深思反省。例如他在〈家常菜漫談〉當中,敍述朋友家的女傭烹飪手藝很獲好評,實際嘗過之後發現不過只是一般餐館的菜色罷了,沒什麼了不起。魯山人表示,這只是因為大家對這位朋友太過恭維,而且「老女傭做到了外行人做不到的事,所以從這個角度思考,會覺得她的廚藝的確是很高明。然而世人竟滿足於這樣的程度,不思追求更精緻的美饌,難怪永遠無法領悟廚藝之道」。或他在〈日本料理的要點──寫給新進廚師〉當中表示,現今許多廚師烹調出了一些扼殺食材特質的菜餚,讓外行人無法辨識出材料,這是不可取的行為,因為「烹飪最根本的真諦,在於不扼殺食材原有的、本質上的滋味」。(未完)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京豆腐、握壽司、昭和啤酒,還有紅豆湯……》
寫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
(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廖秀娟)
本書中精選六位作家──北大路魯山人、太宰治、正岡子規、岡本加乃子、堀辰雄、織田作之助──的作品,透過描寫食物來展現生命的無奈卑微、或以暴食與嘔吐的無盡循環來證明生命的存在、或以抽象與夢境來幻化食欲、或是如〈壽司(鮨)〉一般碎解食物來展示母愛;亦或是兩碗紅豆湯來呈現蝶子無可救藥的癡愛執迷。藉由這些作品的集結,將芸芸眾生凡夫俗子們的貪、嗔、癡化作...
目錄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京豆腐、握壽司、昭和啤酒,還有紅豆湯……》
◎寫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廖秀娟
●隨筆
壽喜燒與鴨肉料理──洋食雜感──/北大路魯山人
美味豆腐談/北大路魯山人
禁酒的心/太宰治
酒的追憶/太宰治
等開飯/正岡子規
●小說
壽司(鮨)/岡本加乃子
雞肉料理/堀辰雄
夫婦善哉/織田作之助
《和日本文豪一起喝咖啡:癮咖啡、閒喫茶、嘗菓子,還有聊些往事……》
◎寫在前面
〈從巴黎、銀座到住宅區小巷〉/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明治大學教授)
輯一 解憂咖啡吧
.咖啡哲學序說/寺田寅彥
.在咖啡館裡/萩原朔太郎
.甜話休提/古川綠波
.潘恩會的回憶/木下杢太郎
.青春回顧/吉井勇
.銀座街頭/三好達治
.大阪發現/織田作之助
.偶然創作出來的雙關語/九鬼周造
.寫於咖啡館/光村光太郎
.巴黎的咖啡館—早晨與中午/岡本加乃子
輯二 溫度焙人情
.孤獨/蘭郁二郎
.人生指南/坂口安吾
.神經/織田作之助
.誰人、何時、在何處,做了何事?/竹久夢二
.白色大門的屋子/小川未明
《和日本文豪一起做料理:佐料提味、傳統割烹、熬湯燉物……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時鮮滋味》
◎寫在前面
〈食在誠意:給掌勺人的廚藝之道〉──王文萱(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輯一 料理之心
‧料理的第一步/北大路魯山人
‧佳餚妙味/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祕訣/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也是一種創作/北大路魯山人
‧日本料理的要點——寫給新進廚師——/北大路魯山人
‧日本料理的基本觀念/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這場戲/北大路魯山人
‧家常菜漫談/北大路魯山人
‧火鍋漫談/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是順應食材之道的調理/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與餐具/北大路魯山人
‧餐具是料理的衣裳/北大路魯山人
‧烹飪精神/北大路魯山人
‧料理筆記/北大路魯山人
輯二 私房食記
‧河豚/吉川英治
‧香魚禮讚/佐藤垢石
‧生魚片/佐藤垢石
‧河魚料理/大町桂月
‧眉山/太宰治
‧早餐/林芙美子
‧雜煮/岡本加乃子
‧蕎麥麵的口味與吃法問題/村井政善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飯:京豆腐、握壽司、昭和啤酒,還有紅豆湯……》
◎寫在前面
昔日的餐桌——日本巨匠作家筆下的味蕾物語/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廖秀娟
●隨筆
壽喜燒與鴨肉料理──洋食雜感──/北大路魯山人
美味豆腐談/北大路魯山人
禁酒的心/太宰治
酒的追憶/太宰治
等開飯/正岡子規
●小說
壽司(鮨)/岡本加乃子
雞肉料理/堀辰雄
夫婦善哉/織田作之助
《和日本文豪一起喝咖啡:癮咖啡、閒喫茶、嘗菓子,還有聊些往事……》
◎寫在前面
〈從巴黎、銀座到住宅區小巷〉/新井一二三(日本作家、明治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