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美國財產法學者Carol M. Rose的Property and Persuasion一書的封面,是一張引人深思的照片:在一個荒涼的地方,一個權充作門的破床架,正在默默地履行其作為邊界的功能,而使人得以「看見財產」(seeing property)。在另一位美國財產法學者Henry E. Smith的著作裡,對於「邊界」的角色另有獨到的闡述:作為物的形象,邊界向公眾發出「尊敬權利」的通知;然而也就是有邊界,塑造了「物」的形象,得以中介人與人之間關於物的法律關係。
在財產法裡,很多事情都跟邊界有關。邊界是基本上區別「你的」與「我的」的一條線;這條線有各種切割方法,有時間上的、空間上的、甚至只是概念上的切分。但問題是,物的使用所發生的效果,常常會超出邊界的範圍,不管這個效果是好的或壞的。法律對於超出邊界的效果,反應是什麼?這就誘發本書在時序上的第一篇論文「越界建築與專利均等論」。這篇論文有幸得到兩位審查委員的指正,使筆者的思想有很大成長,因此本論文仍將這個對話過程保留下來。但即使有前輩的指正,筆者仍覺得不足之處甚多,因此才有「相鄰關係與專利均等論」一文,來繼續處理類似的議題。
有體財產的邊界常常是看得見的,但無體財產──商標、專利、著作權──的邊界是看不見的;雖然看不見,但邊界對無體財產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有體財產的邊界。本書另有兩篇論文,包括「專利就像一條河流」、「商標使用──從形式論與脈絡論的觀點看」,則是在思考無體財產的邊界是如何構成的。本書的其他論文,「公共領域如何立法保護──論準公共領域的創設」、「添附、看作、專利進步性」、「從模組理論看商標通用性與第二意義的連結」,都是在持續進行法律理論、財產法、與智慧財產權之間的跨領域對話。
這本書是六年的掙扎思考的軌跡,也是我的第一本法律專業書籍。在我的一生中,有許多值得感謝的人,我把對這些恩人的感謝,留到第二本書出版之時,以作為對我自己寫作的期許。對於第一本書,我想把它獻給那一直在給我力量、引導我、在我踽踽獨行時不斷照亮我的眼前的光、腳前的燈。我想要說:
「本書獻給天父耶和華與主耶穌基督」。
王敏銓 謹識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