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配合考選部公告社會學命題大綱編排本書架構,從「概念意涵」、「理論脈絡」、「社會議題」、「試題活用」等面向切入,搭配學者見解深入淺出。
.提供「社會學經典名著」重點摘要整理,貼心考生在準備考試期間,不用讀完厚重的原典,也能隨時活用經典社會學經典書籍。
.每一章節末,提供最新數據、時事或重要研究,讓考生輕鬆以社會趨勢掌握社會學重要概念。
.龐大的概念體系以表格方式呈現並提供實例,理解上更輕鬆,考卷上出現「請舉例」的題目時,更能節省作答時間靈活應用。
.重要學者、專有名詞、關鍵字等提供原文對照,體貼考生面對考卷上各式翻譯,方便考生作答時展現深度。
作者簡介:
藍星沙
台灣大學畢,公務人員高考三級及格
不是專職模特兒,但榮獲2015年IWPOTY水下攝影模特兒組榮譽獎;不是專職攝影師,但親身體驗三十幾種拍攝風格,出版《自助婚紗這樣玩》;不是旅遊記者,但足跡遍至南北極、冰島、玻利維亞、西班牙、盧森堡、智利、荷蘭等30餘國。一個用社會學探索世界文化的巨蟹女生,曾受媒體專訪、至TED、各級學校與企業演講,現任教大專院校。
作者序
找尋沙漠中的天堂
「國考,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路」有人這麼說。
今年三月走了一趟玻利維亞,穿越從16世紀末到20世紀,大約400年沒下雨的阿塔卡瑪沙漠。背著10公斤的裝備、扛12升的飲用水,在海拔約4000公尺的沙漠,風塵僕僕的趕路。每個住在避難所、沒有熱水洗澡的夜晚,我都在想「堅持」這件事是怎麼回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心惶惶。
因為我們對「未知」害怕,我們怕走了這麼遠的路、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投入這麼多的心力,最後「得不到」或「失去」了什麼。又或者是,我們在經濟壓力、家庭束縛等外在的期待框架中,產生內在自我與外在社會間相互抗衡的關係。在當代社會中,似乎人人都得學會考察自我與社會的斷裂關係,我們活在強調自我選擇與創造生命意義的時代氛圍裡。但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無意義感及失落感在現代社會蔓延,找不到生命的方向。那也是為什麼「壯遊」或「旅行」這麼興盛的原因,和坊間熱銷的勵志書們異曲同工:現代人在實際生活經驗中的苦悶與鬱卒,需要透過獨處重新建立與自我的連結。
如果人生是一列未知盡頭的列車,那麼,在人際交織的現代社會裡,社群媒體就是短暫交會的月台。在臉書、Instagram、youtube或讀享數位課程裡,我們曾經有片斷的、部分的交集,你可能看到在黑板前飾演三大社會學派相互爭辯的我、在南極和企鵝玩自拍的我、在荷蘭安妮之家前哭得久久不能自已的我、帶著喵口野餐的我……。社群帳號和你手中這本實體書,就是我們之間共通的連結,對我來說,這樣的連結就像旅行,在自我與社會的斷裂關係中,重新建立各種「常態之外」的可能。這也是這本書的本意,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自身文化背景中所謂的「正常」,也接受了日常生活以外的新奇,我們學會用不同視角看待大千世界。
走過國考這條路,在人人稱羨的穩定中卻又離開舒適圈,踏上另一條未知的路。對於那些正在選擇,或正在路途上的你們,或許能提供一絲絲逾越社會習以為常的界限經驗,這也是傅柯(Michel Foucault)以「界限的態度」(limit-attitude)跳脫現況,為孤獨感探索其他生活可能的方法。有人說「國考,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路」,如果你選擇走上這條路,請和「堅持」一起服用,並用社會學的視角,讓辛苦跋涉成為旅途中「自我」與「自由」的珍貴體驗。你的付出與努力並不會憑空消失,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回饋在未來的某趟人生旅途。而我賦予這本書的使命,不只是讓讀者獲得社會學高分的知識,更希望社會學能在未來旅途中,成為讀者跳脫「習以為常」框架的小工具。
地球上有個地方被稱為「沙漠中的天堂」,純白的鹽漠及雨後的積水形成世界最大的鹽湖,倒映著藍天白雲,走在上面像履步雲端。如果不是親身跋涉滾燙的滄桑大漠,大概也不能體會被稱為「天空之鏡」的奧義,破曉那轉瞬間,所有的孤寂幻化為絕美。
藍星沙
找尋沙漠中的天堂
「國考,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路」有人這麼說。
今年三月走了一趟玻利維亞,穿越從16世紀末到20世紀,大約400年沒下雨的阿塔卡瑪沙漠。背著10公斤的裝備、扛12升的飲用水,在海拔約4000公尺的沙漠,風塵僕僕的趕路。每個住在避難所、沒有熱水洗澡的夜晚,我都在想「堅持」這件事是怎麼回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心惶惶。
因為我們對「未知」害怕,我們怕走了這麼遠的路、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投入這麼多的心力,最後「得不到」或「失去」了什麼。又或者是,我們在經濟壓力、家庭束縛等外在的期待框架中,產生內在自我與外...
目錄
Chapter1社會學怎麼考?
【第一節】近年社會學考題趨勢 1-2
一、「社會學理論」比重居冠 1-2
二、關注近年比重上升的章節 1-3
三、穩定配分的章節穩定奪分 1-3
四、探究比重下降的章節 1-3
五、時事和考古題仍有領先地位 1-3
【第二節】揭開社會學面紗 1-4
一、本書目標與功能 1-4
二、考社會學的準備架構 1-5
三、社會學作答要領 1-6
Chapter2社會學總論
【第一節】認識社會學 2-2
一、起源與背景 2-2
二、社會學的意義 2-4
三、社會的範疇 2-6
【第二節】研究觀點 2-9
一、微視與鉅視 2-9
二、社會學的想像 2-10
三、社會學三角 2-13
四、社會學三大典範 2-14
Chapter3社會學家及其理論
【第一節】社會學三大理論 3-2
一、功能論 3-2
二、衝突論 3-3
三、符號互動論 3-4
【第二節】社會學先驅 3-7
一、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 3-7
二、史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3-8
【第三節】社會學三大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858-1917) 3-10
一、社會事實(social fact)與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3-10
二、自殺論 3-11
三、機械連帶與有機連帶 3-15
四、宗教與社會 3-17
【第四節】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 3-19
一、辯證方法:歷史唯物論 3-19
二、階級意識與假意識 3-20
三、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3-20
【第五節】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3-23
一、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 3-23
二、理念型(ideal type) 3-24
三、權威(authority) 3-24
四、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3-25
五、理性化(rationalization) 3-25
Chapter4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量化與質化 4-2
【第二節】研究方法 4-4
一、社會調查法(social survey research method) 4-4
二、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4-5
三、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4-5
四、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4-6
Chapter5文化
【第一節】文化的意涵 5-2
一、定義 5-2
二、特性 5-2
三、要素 5-3
四、文化的類型 5-4
【第二節】文化的理論與研究 5-6
一、大眾文化(mass culture) 5-6
二、消費文化 5-8
三、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 5-8
四、生活風格(life style) 5-9
五、其他文化相關概念 5-9
Chapter6社會互動、社會關係與社會結構
【第一節】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6-2
一、定義 6-2
二、宏觀理論 6-2
三、微觀理論 6-2
四、類型 6-4
【第二節】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 6-5
一、定義 6-5
二、內容 6-5
三、型態 6-5
【第三節】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6-7
一、定義 6-7
二、要素 6-7
Chapter7社會化、偏差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社會化(socialization) 7-2
【第二節】社會化的類型 7-3
一、初級社會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7-3
二、次級社會化(secondary socialization) 7-3
三、預期社會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7-3
四、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 7-3
五、去社會化(desocialization) 7-4
六、職業社會化(occupational socialization) 7-4
七、組織社會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7-4
【第三節】社會化理論:「自我概念」(self concept)的形成 7-5
一、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7-5
二、自我發展理論:米德(G.H.Mead) 7-5
三、精神分析理論: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7-6
四、人格發展論:艾瑞克森(Erik Erikson) 7-6
五、認知發展論:皮亞傑(Jean Piaget) 7-7
六、道德發展論:柯爾堡(Lawrence Kohlberg) 7-8
【第四節】社會化機構 7-11
一、家庭 7-11
二、學校 7-11
三、同儕團體 7-11
四、大眾媒體 7-11
五、工作場所 7-12
六、全控機構(total institution) 7-12
【第五節】偏差行為相關理論 7-14
一、巨觀:社會結構學派 7-14
二、微觀:社會過程學派 7-16
三、生理學 7-17
四、心理學 7-17
【第六節】社會控制 7-18
一、類型 7-18
二、方式 7-18
三、犯罪控制的六大手段 7-19
Chapter8社會團體與組織
【第一節】社會團體 8-2
一、定義 8-2
二、特性 8-2
三、類型 8-2
【第二節】社會組織 8-7
一、定義 8-7
二、特徵 8-7
三、原則:穆尼(James Mooney)及雷利(Alan Reiley) 8-7
四、要素 8-8
五、類型 8-8
六、科層制(bureaucracy) 8-11
Chapter9社會階層與不平等
【第一節】社會階層化(social stratification) 9-2
【第二節】社會階層化系統(systems of stratification) 9-3
一、奴隸制(slavery) 9-3
二、喀斯特系統(又稱種姓制度)(castes) 9-3
三、貴族制度(estate) 9-3
四、階級制度(class) 9-3
【第三節】馬克思的「社會階級」(social class):經濟面向 9-4
一、階級 9-4
二、階級支配 9-4
三、階級意識 9-4
四、貧窮化 9-4
【第四節】韋伯的「社會階層」(social stratum):多面向 9-5
一、財富 9-5
二、聲望 9-5
三、權力 9-5
【第五節】 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 Ohlin Wright)矛盾階級位置(contradictory class locations) 9-6
一、矛盾階級位置 9-6
二、忠誠與專業 9-6
【第六節】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 9-9
一、定義 9-9
二、類型 9-9
【第七節】社會不平等 9-14
一、定義 9-14
二、造成社會不平等(所得分配不均)的成因 9-14
三、貧窮的類型 9-14
四、貧窮理論與觀點 9-16
【第八節】階層化與「資本」 9-18
一、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 9-18
二、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9-18
三、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9-18
四、象徵資本(symbolic capital) 9-18
Chapter10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 10-2
一、定義 10-2
二、特徵 10-2
三、類型 10-2
四、集體行為理論 10-3
【第二節】社會運動 10-5
一、定義 10-5
二、特徵 10-5
三、類型 10-5
四、理論 10-6
五、面向與條件 10-7
Chapter11性別與女性主義
【第一節】性別 11-2
一、定義 11-2
二、性別角色形成 11-2
三、性別不平等現象 11-4
四、性別關係(gender relations) 11-5
【第二節】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11-10
一、女性意識的覺醒 11-10
二、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11-10
Chapter12社會制度
【第一節】家庭制度 12-2
一、家庭的意義 12-2
二、家庭的類型 12-2
三、家庭功能 12-4
四、家庭相關理論 12-4
【第二節】教育制度 12-7
【第三節】宗教制度 12-9
【第四節】政治制度 12-11
Chapter13人口結構與轉型
【第一節】人口結構 13-2
一、人口金字塔 13-2
二、台灣人口金字塔推估 13-3
【第二節】人口轉型 13-5
一、人口轉型理論 13-5
二、第二次人口轉型理論 13-6
三、台灣的人口轉型 13-6
【第三節】台灣的人口結構與問題 13-7
一、人口老化 13-7
二、少子女化 13-7
三、扶老比超過扶幼比 13-8
Chapter14全球化與發展理論
【第一節】全球化 14-2
一、全球化是多面向的 14-2
二、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14-3
【第二節】發展理論 14-6
一、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ies) 14-6
二、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 14-6
三、世界體系理論(world-system theory) 14-7
Chapter1社會學怎麼考?
【第一節】近年社會學考題趨勢 1-2
一、「社會學理論」比重居冠 1-2
二、關注近年比重上升的章節 1-3
三、穩定配分的章節穩定奪分 1-3
四、探究比重下降的章節 1-3
五、時事和考古題仍有領先地位 1-3
【第二節】揭開社會學面紗 1-4
一、本書目標與功能 1-4
二、考社會學的準備架構 1-5
三、社會學作答要領 1-6
Chapter2社會學總論
【第一節】認識社會學 2-2
一、起源與背景 2-2
二、社會學的意義 2-4
三、社會的範疇 2-6
【第二節】研究觀點 2-9
一、微視與鉅視 2-9
二、社會學的想像 2-10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