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選書
★103年度國立臺灣文學館好書推廣專案選書
★臺北市教育局推動兒童深耕閱讀選書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薦
★國家圖書館臺灣出版TOP1選書
名人推薦:
★佳評如潮
子魚(兒童文學作家)
方素珍(兒童文學作家)
王怡鳳(社團法人高雄市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吳沂家(《愛家總動員》製作主持人)
宋華枝(新北市閱讀推廣協會)
李苑芳(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創辦人)
邢小萍(臺北市新生國小校長)
林文寶(臺東大學榮譽教授)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芳萍(兒童文學作家)
林美琴(兒童閱讀研究及培訓講師)
林愛玲(新北市八里區米倉國小校長)
封德屏(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張子樟(青少年文學閱讀推廣人)
張采珍(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
莊世瑩(小大繪本館講師)
游佩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黃秋芳(「黃秋芳創作坊」負責人)
楊茂秀(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
溫美玉(南大附小教師)
歐玲瀞(佳音電臺節目主持人)
蔡幸珍(新樹幼兒圖書館館長)
蔡淑媖(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
鄭明進(兒童美術教育家.插畫家)
盧本文(臺灣兒童閱讀學會創會理事長)
盧彥芬(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嚴淑女(兒童文學作家)
嚴淑玲(童書閱讀推廣人)
(以上依姓名首字筆畫排序)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寫給所有喜歡楊喚童話詩的大小朋友
文.曹俊彥
這是我第二次以圖畫演出楊喚先生的童話詩,距離前一次已經有四十多年了。隔了這麼久,出版社願意以更好的印刷條件再次詮釋、推介,可見這些作品,不只是好,在臺灣兒童文學的發展過程中,也有它一定的地位。
當年我和李南衡、邱清剛、趙國宗等多位文學及美術設計的先進一起為臺灣的小朋友編輯《兒童月刊》,我們從第一期開始到第十七期,每期都刊登一首楊喚先生的童話詩。因為經費有限,我只能以單色圖畫,在業餘的時間,演出這些好玩的童話詩。因為是單色,有一篇彩虹的插畫,只好請小朋友當作塗色畫,在只有細線的圖上自己
著色,意外的發展出閱讀之外讀者可參與的活動。
再度以圖畫演出這些作品,不只是重新閱讀、重新感動,在構思的過程中還得考慮色彩的元素。這四十年間電腦的發展使「分色」和「彩印」的技術更加精確,透過印刷的圖像創作,得以更加自由的揮灑。如何展現詩作的氛圍與內涵,並同時突顯自己作品的風格,是不能再有藉口,必須全力以赴的課題。這就是這次的畫作,讓我一再試探並花掉更多時間的原因。不可能完美,但我盡力了。
在期刊刊登時,每一篇詩作都擁有完整的跨頁空間,沒有單頁的情形,避免不相干的資訊干擾詩作的閱讀。這一次是詩集,所以篇章之間在配頁上,有許多是在一個跨頁上同時容納前一首的尾和後一首的頭,這種頭尾相接的編排方式有導引讀者接著讀下一篇的意圖。在圖像設計上,我盡可能的使前後兩篇「有關係」的相互調和。
楊喚創作這些童話詩時的臺灣,兒童文學作品幾乎只能在報紙副刊或雜誌上刊登,稿費也不高。所以創作的動機,大都是單純的,就是愛兒童、愛文學,不會受到市場興衰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家,都是「非營利」的。
小讀者可純以童心來享受文中的童趣,而成人讀者在品味時可以深入一些,感受這些在「反攻復國」的政治氛圍中創作的作品,思考這些作品留下了什麼樣的時代
軌跡,並發掘文學作品中隱藏的時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