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3 項符合

中國的靈魂 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2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大部分的文化...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0/04/02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大部分的文化及宗教被破壞。宗教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中國卻沒有了宗教,倫理道德沒有約束力,親人過世後只能草草入葬。 作者用他的經歷驗證這件事,他於22歲到北京時,中國很少人拜拜,但近十年,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又悄悄的回到生活中。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深入北京...
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作者:張彥 / 譯者:廖彥博廖珮杏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9-02-13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中國的靈魂 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

內容簡介

十億生靈迫切地需要信仰的安慰,
佛教、道教、儒家傳統蓬勃復興,基督教也急遽發展,
但是,共產黨能許諾他們一個宗教的淨土?

  普立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最新力作
  五年訪查,遍及北京、山西、四川、上海
  當代中國黎民百姓精神生活最貼近的報導。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心靈精神的復甦,其規模有如十九世紀美國的『大覺醒』宗教運動。這個發展中的國家正因為劇烈的社會與經濟變遷而徬徨不安。人們湧入新而疏離的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他們既沒有朋友,平日生活也願意互相關照的力量。人們殫精竭慮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為何在這裡?什麼才能讓我們真正感到快樂?從個人到社群乃至於國家,我們該如何安身立命?什麼才是我們的靈魂?」

  以上是張彥在本書開宗明義的一段話,清楚指出當代中國迫切的精神危機。正當全球的焦點都放在中國的經濟崛起、政治霸權,與中美衝突時,張彥帶領大家回到了一個更根本、更貼近人性的主題:作為中國人,他們如何在一個現代社會安身立命?

  所有人類都有信仰、道德、情感的需求,但這個問題對中國人特別迫切,也特別艱難。過去百年來中國經歷了一場規模與深度都難以比擬的巨變:極權統治、文化大革命,最後又以當今社會最赤裸、最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告終。這一切不僅摧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抹煞了中國人對於價值、意義與信仰的理解。

  然而,中國人也積極地從傳統或外來的文化尋找答案。因此宗教,不管是古老的佛教、道教、儒家與民間信仰,還是西方引進的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據統計,今天全中國約有一億八千萬的佛教徒、一億兩千萬的佛教徒。就連處處受到中共掣肘的基督教,據估計都多達將近六千萬人,在1949年之後以每年7%的速度在增加。

  《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可以說是對中國的宗教復興現象相當全面、深入且客觀的報導。《紐約時報》記者張彥在華語世界進行採訪長達20多年,也曾經來過台灣,並在2001年憑著對法輪功的報導獲得普立茲獎。他花了五年的時間走訪北京、山西、四川、蘇州與上海,採訪中國的道教、佛教與基督教徒,以及傳統民俗的實踐者,記錄了中國老百姓是如何一點一滴在灰燼中拾回幾乎被毀滅的精神遺產與文化傳統,同時試圖在新社會環境中開創新意義,其中包括北京郊外妙峰山進香團的倪振山、倪金堂一家、山西陽高的陰陽先生李彬一家、氣功師傅秦嶺、弟子遍布政商高層的儒學大師南懷瑾,以及成都「秋雨聖約」教會的牧師王怡等等。

  他們有的名聞全中國、有的只是市井小民,共通的是他們都是中國方興未艾的宗教復興的一部分。張彥相信,透過他們,外人更可以看到今日一般中國老百姓的心靈渴望,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自身的宗教需求。

  中國共產政權對宗教的態度是又愛又恨的。一方面北京刻意扶植中國「傳統」的宗教以恢復民族自信、鞏固政權,對外來宗教卻充滿敵意與恐懼,深怕宗教團體會擴大為可能危及政權的「公民社會」。但張彥相信,長期來看,宗教力量可以為中國帶來價值與信仰的重建,有助於中國成為一個成熟、健康的文明社會,甚至在一個價值混淆的時代,有助於全球的文明對話。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神學院院長)
  林敬智(政大宗教所助理教授)

  ★聯合推薦:
  林育立(駐德記者)、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胡忠信(資深媒體人)、康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楊憲宏(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趙思樂(《她們的征途》作者)、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釋昭慧法師(玄奘大學宗教系系主任)

  ★國際專家學者讚譽
  哈金(2005福克納獎、1999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中國的靈魂》是一本豐富、翔實、及時的作品,它探討了中國人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張彥的文筆舉重若輕,對人物與事件都有深刻的觀察與豐富的個人體悟。每一篇章都是張彥對中國長達二十多年的關注以及嚴謹研究的結晶。本書也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字裡行間吐露著他豐沛的情感。這是一本非凡的傑作。」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中國的靈魂》敍述了各種形式的心靈故事,涉及基督教家庭教會的領袖及慕道者、民間信仰的進香客、道教及佛教的實踐者,在在說明在文革後中國,宗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翻天覆地變化中,業已成為中國社會的重要事實,也是中國共產黨無法否認的精神及靈性訴求。」

  廖亦武(中國流亡作家、《上帝是紅色的》作者):「張彥其人其書,都是看上去仙風道骨,內心卻蘊含深邃的社會批判和終極關懷,這兼具了中國傳統的儒道釋,以及底層江湖的反叛——我不知這是否源於他1980年代至今,大部分時間都扎根在中國,走街串巷,訪貧問苦,摸爬滾打?留在中國歷史中的西方學者,從古至今,屈指可數,張彥肯定是其中之一;而在當代,繼哈佛孔飛力的《叫魂》之後,最為傑出的,當推張彥三段式結構的傑作《野草》和《中國的靈魂》。」

  廖彥博(本書譯者):「張彥和筆下的人物一起生活,參加廟會的喜慶,分擔喪禮的悲痛,因為是真正的朋友,帶著設身處地的真感情。他的文字,因而在冷靜犀利之外,另帶有一種特殊的溫厚。」

  裘小龍(中國作家):「中國傳統的批評理論有謂『六經皆為我註腳』,張彥在本書中做到了。他同時以參與者與觀察者的雙重身分,綜合了理論探索與個人真實生活體驗,使其兩者互為註腳,成為方法上的新突破。想要瞭解當代中國本書非讀不可。」

  宋怡明(Michael Szonyu,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魯迅曾經說過,一段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一條新路。《中國的靈魂》向我們展示,今天的中國人民如何在二十一世界為中國的宗教探索出新的道路,儘管他們有的堅毅果決,有的躊躇再三。宗教的回歸與興盛或許是幾十年來中國急遽的變化當中最驚人的一環。張彥以熟練細膩的文筆引導我們認識中國的新宗教世界當中的重要儀式、慶典,以及幾位領袖人物。這是一本優美、感人、且鞭辟入裡的著作。」

  何偉(Peter Hessler,《尋路中國》作者):「《中國的靈魂》是報導文學中的奇蹟。張彥花了五年的時間遊歷中國,記錄了許多外人未曾見過的宗教儀式,包含葬禮、寺廟典禮、算命、內丹、道教修煉、地下基督教等等。張彥不僅呈現了歷歷在目的細節觀察,也寫得非常動容,筆下的人物經常感人又深刻。當前關於中國政治與經濟的書可謂汗牛充棟,但這是一本關於中國一般老百姓的文化與道德生活的經典。」

  張彤禾(Leslie T. Chang,《工廠女孩》作者):「張彥的書不談當代中國光鮮亮麗的表面,卻挖掘了底層神聖的一面──儀式與傳統、神話與信仰編織的宗教世界──過去千百年來它滋養著中國,今天也仍然如此。在依循傳統陰曆年的一日又一日中,張彥踏上一趟精采、深入的旅程──從北京妙峰山朝聖、到成都的基督新教聚會,再到山西農村裡的道教葬禮與占卜吉凶。中國人的靈魂與心聲躍然紙上。這本生動、嚴謹的著作在探討當代中國宗教信仰上的成就,短期內很難被超越。」

  潘卡吉(Pankaj Mishra,《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多年來張彥一直都是一位博學且慷慨的指導者,帶領我們看清楚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家轉型如何發展。在《中國的靈魂》當中,他匠心獨具地踏上一條過去很少人走過的路:對宗教與靈魂的渴望如何改變了數以百萬記的中國人?」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全球知名宗教學者):「這本迷人的作品顛覆了今天很多人認為宗教是歷史遺跡的說法。相反的,在經過一世紀的暴力破壞之後,今日中國精神性的強力回歸說明了宗教是無法用外力壓制的,它很可能是人性的一部份。」

  《華盛頓郵報》:「一般西方人都以為中國社會沒有宗教,至少在一個集權政府控制下的物質資本主義中國當中不會有宗教。但記者張彥透過《中國的靈魂》證明這種觀點是錯的……本書真實而感人。」

  《紐約時報書評》:「觀察入微、深入人物內心的大師傑作……張彥的文字告訴我們,渴望信仰並為生命尋找意義的一般中國老百姓,來不及等待習主席精心打造的中國夢。道教、佛教、儒家的信徒現在被允許重建寺廟,往昔儀式傳統的記憶再次復甦,被信徒重新帶回中國。」

  《經濟學人》:「多年人張彥一直關注中國的宗教問題,他在2001年已在《華爾街日報》憑著報導中共對法輪功的鎮壓而獲得普立茲獎。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美國的基督教經歷了一場『大覺醒』,群眾的宗教熱情導致了重大的社會與政治變革,而這似乎正是今天在中國發生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彥(Ian Johnson)


  張彥是2001年美國普立茲獎得主,善於社會、政治、宗教議題的報導。常駐於北京,並於當地大學授課。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取得新聞學和亞洲研究學位。他在1984年至1985年期間以學生身分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這是他第一次到中國。1986年至1988年期間曾造訪台北。1994至1996年期間,他被巴爾的摩《太陽報》派駐於北京,擔任通信員。1997至2001年期間他服務於《華爾街日報》,負責中國經濟改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各種社會議題。2009年張彥為《紐約時報》服務時再度回到中國,並在「北京中國研究中心」(The Bei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等機構教書,同時擔任諸如《亞洲研究月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學術期刊與智庫的顧問,

  張彥在德國也有豐富的經驗。他於1988至1992年間在柏林自由大學取得漢學碩士,並為巴爾的摩《太陽報》報導柏林圍牆倒塌與德國統一。2001至2009年他重返德國,成為《華爾街日報》德國分局主任與資深撰述,主要報導歐洲的經濟與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專題。

  他獲得普立茲獎提名兩次,並於2001年以法輪功學員遭到迫害的報導而獲得殊榮。他亦曾得到「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與「專業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的頒獎。2006至2007年間他於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Nieman fellow),並獲得「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普立茲危機報導中心」(Pulitzer Center on Crisis Reporting)等單位的研究與寫作經費贊助。

  張彥長期關心中國社會的宗教與民主化問題,與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如劉霞、廖亦武都保持密切關係。著有《野草:底層中國的緩慢革命》(Wild Grass)、《慕尼黑的清真寺》(A Mosque in Munich),合著有《牛津當代中國插畫史》(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謊言的年代:薩拉馬戈雜文集》、《OK正傳》、《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社群.王朝:明代國家與社會》等書。另著有《一本就懂中國史》、《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與白先勇合著)、《決勝看八年:抗戰史新視界》等作品。

廖珮杏(翻譯本書第22至26章)

  輔大德語系畢業。偏好人物、文化、社會議題的書。喜歡蒐集故事,希望藉由翻譯,讓讀者看到更多各種人的樣貌。譯有《緬甸詩人的故事書》與《消失的天安門》。 譯作賜教:peixingliao@gmail.com    


 
 

目錄

地圖
推薦序(一)  邢福增
推薦序(二)  林敬智

中文版自序
人物介紹
註釋說明

第一部    陰曆年
第一章:北京:分鐘寺
第二章:禮儀:失落的中土
第三章:山西:元宵
第四章:成都:衛阿姨萬歲

第二部    驚蟄
第五章:禮儀:喚醒過去
第六章:北京:「說不清」
第七章:禮儀:牢籠中的大師
第八章:修行:學習吐納

第三部    清明
第九章:禮儀:烈士
第十章:山西:埋掉的書
第十一章:成都:聖周五受難日
第十二章:北京:上妙峰山

第四部    夏收
第十三章:成都:朗誦
第十四章:修行:學習走路
第十五章:禮儀:新星
第十六章:北京:花兒老太
第十七章:山西:靈源寺

第五部    中秋
第十八章:修行:學習打坐
第十九章:北京:貧民窟聖域
第二十章:禮儀:新領導
第二十一章:成都:新歸正信徒

第六部    冬至
第二十二章:修行:跟著月亮走
第二十三章:山西:城裡人
第二十四章:北京:大隱之士
第二十五章:禮儀:東方閃電
第二十六章:成都:尋找耶穌

第七部    閏年
第二十七章:禮儀:芳香的中國夢
第二十八章:成都:進城去
第二十九章:山西:鬼葬
第三十章:北京:妙峰山上
後記  尋找天堂

謝詞
註釋
參考書目


 
 

中文版序言

  《中國的靈魂》中文版能在台灣上市,我感到很榮幸,特別是因為它能接觸到中文世界的讀者,甚至有可能對全球關於精神價值的討論有所貢獻。

  關於價值的全球性討論是當今最振奮人心的潮流之一,這是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的發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這個潮流充滿了緊張與衝突。無論是歐洲的右翼民粹主義、英國的脫歐、美國的川普,與中國的宗教復興,許多這些現象反映的是人們對現狀的不滿──大家感覺這個體制是不公平的,有人在競爭中耍詐,如果我們要恢復過去許多社會中曾經存在的共同體(community),我們必須有一套更崇高的道德標準。正因為人民共和國是一個超級資本主義社會,其人民的聲音在這場全球討論中或許更加值得被聆聽。

  我想對海外的華人來說這點特別有意思。我在本書的尾聲中提到,在台灣、香港、新加坡,以及其他的華人社會中,這股全球性的價值追尋領導他們催生出新穎且備受推崇的組織。台灣的慈濟、法鼓山、佛光山,香港的黃大仙祠,新加坡五花八門的宗教型態,都是顯而易見的例證,說明大華人世界早已積極探索並尋獲新的價值。現在,我們知道這股潮流正在中國大陸如火如荼地展開──對認為未來將只有衝突與爭論的人來說,這種現況多麼令人雀躍不已。

  ——

  不過,許多人可能會懷疑,中國真的有一場宗教復興嗎?在媒體以及人權團體的報告上我們會看到,基督教與伊斯蘭在中國受到嚴厲的打壓,羅馬天主教也決定在北京對教會的控制一事上與之妥協。這些現象難道不是宗教在中國正受到進一步的限縮的證明嗎?這種情形如何能與宗教正在中國成長的主張相容?

  事實上,這些趨勢恰恰是中國的宗教復興的自然結果。正因為宗教的蓬勃發展,中國政府不得不推出新的規範以控制其傳播擴展。

  根據不同的歷史視角,我們可以對中國控制宗教一事有不同的理解。長遠來看,千百年來中國政府都想要控制宗教──國家始終試圖定義何謂正統、何謂異端。但從近期來看,一九八九年共產主義的崩潰是這一切的源頭。在這場巨變之後,北京領導人做出了兩個結論。第一,為了避免人民因為窮困而上街頭抗議,經濟必須改革以創造財富。第二,中國絕對不允許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生根。波蘭與東德的教訓是他們引以為戒的:波蘭的天主教會與東德的基督新教在推倒共產政權的過程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這兩個決定啟動了後續兩個有時相互抵觸的事件:其一是提升中國人民生活、教育水準與社會意識的經濟發展;其二是對宗教團體、獨立工會、以及公民社會的箝制,僅管中國還是有劉曉波這樣寧死不屈的異議分子。國家對公民社會的介入在二〇一八年達到高峰,這體現在政府頒佈了旨在強化對教堂、清真寺、寺廟之控制的法規上。

  新一波的控制對本書的主角之一,成都「秋雨聖約」教會的牧師王怡,有特別嚴重的影響。各位將會在本書中讀到,他是一個活力充沛的牧師,創立的教會很可能也是全中國最著名的一所。我認為他與他的教會是絕佳的典範,代表著持續吸引著城市裡大量受過養好教育的白領階級的大型獨立教會。像王怡這樣有鮮明政治立場的牧師並不多見,但他仍然是中國的信仰崛起的敘事裡的重要一環。譬如說,在中國的人權(維權)律師當中,有高達四分之一是基督徒,這並非巧合。

  這個社會角度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政府會對「秋雨聖約」教會痛下殺手。在二〇一八年的最後幾天,教會被關了,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再恢復,王怡與他的一百多名教友則身陷囹圄。幾天之後,我們知道王怡與他的妻子蔣蓉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罪名,最高可判十五年有期徒刑。但知情者都不意外:王怡早就預料到他有遭一日會被當局逮捕。這在本書第四章裡面會談到。

  儘管秋雨聖約教會可能永遠不會再開放,各位仍然可以從兩方面來讀相關的章節。首先,這是一則關於中國最有名之一的牧師與教會的真實故事。這段歷史本身就極具意義。我把它寫下來是為歷史作見證。

  但另一個可能更有啟發性的解讀是把它當作一種象徵,反映的是其他遍布中國地下教會的處境。中國有成千上萬所這樣的教會,而儘管每個教會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歷史,但它們都由虔誠、積極投入的信徒所組成,這一點是與成都秋雨聖約教會共通的。

  對我來說第二層意涵是更重要的。我在本書中挑選的故事並不是因為主角較有名或是新聞熱點。事實上,就這個角度來看,王怡與秋雨教會反倒是例外。相反的,包含王怡在內,以及諸如北京妙峰山上升斗小民參加的進香團體,所有本書中的主要人物之所以會被我囊括在書中,都是因為他們的事蹟有助於我們理解整個中國的宏觀趨勢。

  我在評估該以哪些人物為本書主角時,心中一直想到的是崔西.基德在一九八一年寫的《新機器的靈魂》(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他在書中追溯了「通用電腦」(Data General Corporation)與其工程師團隊為了打造下一代電腦而展開的競賽。當然我們許多人都會搔著腦袋想究竟「通用電腦」是什麼?基德為什麼不寫一本關於IBM、戴爾、或蘋果的書呢?但因為基德捕捉到了電腦工業中的本質──速度、決心、創新的慾望,這些元素不僅打造了矽谷也孕育了改變整個世界的新科技──所以至今他的書還是值得一讀。

  基於同樣的理由,雖然本書中提到的某些人物,如王怡與習近平,本來就具有一定的歷史重要性,我更期待能做到的是描繪出一個個新興強權底下芸芸眾生的靈魂面貌。他們的盼望與夢想、思想與信仰,將影響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好是壞。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北京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654495
  • 叢書系列: 八旗中國觀察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大部分的文化...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0/04/02
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大部分的文化及宗教被破壞。宗教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中國卻沒有了宗教,倫理道德沒有約束力,親人過世後只能草草入葬。
作者用他的經歷驗證這件事,他於22歲到北京時,中國很少人拜拜,但近十年,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又悄悄的回到生活中。他花了五年的時間深入北京、四川、上海、山西等地,參加法會、看農民求神問卦、體驗打坐、讀聖經、禱告、學內丹,這些活動不著痕跡地融入生活,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信仰的虔誠,同時也安頓自己的身心。
有些宗教團體也從事社會運動,這是不受中國政府允許的,其下場可能是被打壓或被關閉,但可以看出中國人民正嘗試尋回失去的文化,宗教正慢慢復興中。
我對於宗教一知半解,也沒有特定的信仰,這本書探討的內容對我來說很龐大也很艱深,但作者用字平易近人,譯者也翻得很好,沒有前後文顛倒、語句不通順的問題,細細閱讀後,會開始用作者視角,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互動。中國人民雖然對生活無奈,但仍很努力的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長樂路"...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2/22
"長樂路"一書中,主角都是市井小民,那本書的作者追蹤幾位小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引人關注的共同點,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將精神力量寄託於宗教的撫慰之下。

梵諦岡是台灣在歐洲最後一個邦交國,去年與中國簽訂了主教任命相關的協議。

維吾爾族這幾年一直躍上國際媒體的聚光燈下。

先撇開任何意識型態的爭論,宗教是這些事件的主軸。

這本"中國的靈魂"就是串連這些事件的最佳黏合劑,讓讀者一窺宗教在當代中國扮演的角色。

*
我期待這本書的中文版很久了,上市後迫不及待趕緊買來讀一讀,內容也沒讓人失望。跟何偉這些西方記者一樣,從他們視角認識中國,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作者Ian Johnson(中文名:張彥)本身就是一位持續關注全球宗教事務的記者,他曾擔任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中國特派員。我去年讀了他當華爾街日報德國分社長的時另一本作品"慕尼黑的清真寺"(歐洲伊斯蘭教與恐怖攻擊的關聯),他關注的點真的都蠻有爭議性的...

*
傳統中國社會裡,政權和宗教密不可分,皇帝被稱為天子,類似上天在人世間的代表。其實與歐洲所謂的君權神授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的宗教體系很複雜,或多或少又跟民間信仰結合,加上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深刻的影響人民的生活,例如儒家尊崇階級、禮教,某種程度上賦予集權統治合理性,不過它推崇的道德觀點,也讓人民的生活井然有序,有所依歸(亂世除外啦~)。

鴉片戰爭後,有志之士認為這些傳統禮教是阻礙進步的包袱,群起攻之,引入西方文明的價值觀。清末的變法、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新生活運動等等都反映了中國信仰體系似乎陳腐不堪,務必連根拔除。等共產黨得天下後,唯物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成為官方的主流價值,到了十年浩劫時[破四舊、立四新],中國傳統信仰差不多被破壞殆盡了。

改革開放後,中國成為(社會)資本主義的奇蹟,很多人脫離貧窮,不用擔心麵包的匱乏,卻驚覺心裡有些空虛,少了一點什麼。人與人之間少了信任和溫暖,金錢成為唯一的度量衡。怎麼辦呢? 宗教就在此時進入人們的生活場域。

*
張彥在2010~2011年左右開始動手寫這本書,花了五年的時間走訪各地,親自觀察宗教的活動,讀者也能感受到他投入很大的心力做研究,一個老外能這麼深刻的剖析連我們炎黃子民都不一定知悉的宗教細節,確實了不起!

大致上來說,目前中國最大的宗教(至少)包含: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
另外在華人世界裡,民間信仰多多少少都會跟這些宗教互相影響,因此硬要去定義什麼才構成"中國的宗教"是不必要的。例如每個行業都會祭拜某個祖師爺(例如:商人拜關公),他們回家又去城隍廟拜拜,家裡供奉了一尊觀世音菩薩。甚至有些人會討論儒教到底算不算一種中國式的宗教呢? 這些議題在書中都有提及。

跟其他西方記者類似,張彥訪查的方式就是跟著特定幾個人,觀察他們的生活方式,置身其中兼訪談,最後融合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其實這個場面真的蠻神奇,一個老外站在旁邊看喪家舉行告別式,甚至連挖開祖墳他都在場,你應該能感受他真的很"貼近民情"了吧~

本書中聚焦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基本上是省略了。佛教方面,他跟著倪姓一家人到北京近郊的聖地妙峰寺參拜,每一年倪家都會來此設茶會,供應茶水給進香團客;道教方面,他跟著李姓一家子,李家人是道士,到處替人辦喪事,同時演奏嗩吶、北管這些樂器;基督教方面,他聚焦於成都的秋雨聖約教會,傳教者王怡本是一位公知,後受上帝召喚傳播福音。

張彥也拜訪了南懷瑾,氣功大師王中平...等人。值得留意的是氣功在中國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後的逐漸流行,到90年代法輪功事件的後續,作者並沒有針對這個議題做深入的研究,讀者可以從中了解氣功在中國社會中的進程,至於其他敏感的面向,留待讀者自己思索吧。

最後就是政府對於宗教究竟懷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張彥的結論就跟博客來介紹頁面的差不多了,我也不再贅述。當然我們也須記得,作者身為一位西方人,宗教自由是其文化的核心之一,畢竟歐美經歷過幾百年的宗教紛爭,同樣的理念能否適用於中國文化的語境之下,小弟我無法解答,留待高人指點。

*
跟許多同輩的台灣朋友(90後)聊過"當代中國",是我庸人自擾,還是我才是異類,他們對中國的認識...該用什麼形容詞呢? 兩極化的令人堪慮。片段、膚淺、鄉愿。熟識之人,卻偏激了。我還有跟來自大馬的僑生聊過~等我讀完The Young China,再來分享個人經驗好了。

總之認識中國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吧,"中國的靈魂"是一本很優秀的報導文學,畢竟多數報導皆從政治、經濟層面著眼,能夠像本書一樣,以信仰為出發點認識當代中國,非常難得! 推薦給任何對中國有興趣的讀者。

P.S. 若你好奇有哪些關於中國的書籍受到西方媒體的注目和討論,可以去Asia Society ChinaFile (Books) 瀏覽一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索達吉堪布人生套書(三冊):《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
作者:索達吉堪布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21-08-02
66折: $ 76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職人的思考法則套書(三冊:《工程師的思考法則》、《法律人的思考法則》、《廣告人的行銷法則》
作者:約翰.庫本納斯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21-08-02
66折: $ 69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索達吉堪布加持套書(二冊):《能斷:金剛經給你強大》、《有求:21度母給你愛與溫暖》
作者:索達吉堪布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21-02-01
66折: $ 52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附潛能提升秘訣卡】
作者:亞當.格蘭特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29
$ 37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敗北女角太多了! 7 (首刷限定版)
作者:雨森焚火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0-08
$ 25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爆漿奶皇~巨乳100%~ 無修正※DAV
作者:西沢水木(西沢みずき)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5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2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2-11-14
$ 8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頂尖大學的高效思考課:如何用創意解決難題?數學家校長的腦力特訓班
作者:愛德華.柏格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24
$ 19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1
$ 31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不否定的練習:比讚美、肯定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法則
出版日期:2024-10-01
$ 276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