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在文字出現以前,知識的傳遞方式主要就是語言,靠口耳相傳的方式記錄歷史與情感表達。人類的生活經歷、生命情感也依靠著「說故事」來「記錄」。是即人們口中常說的「傳說時代」。然而文字的出現讓「故事」不僅能夠分享,還能記錄,還能更好、更廣泛地保留、積累和傳承。
《史記》「紀傳體」這個體裁的出現,讓「信史」有了依託,讓「故事」有了新的準則:文詞精鍊,詞彙豐富,語言精切淺白;豐富的思想內容,不虛美、不隱惡。選擇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義的事件,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以對事件的細節描寫烘托人物的情感表現,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表現人物的神情態度、愛好取捨。生動、雋永而又情味盎然。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從來就是人類的「熱門話題」。她是茶餘飯後的趣味談資,是小說家的鮮活素材,是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研究依據和事實佐證。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人物眾多,事件繁複,神話傳說與歷史事實並存,正史與野史交錯互映,頭緒繁多,內容龐雜,可謂浩如煙海、精彩紛呈,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故事」的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呈現,怎樣傳承,使之重光,無疑成為《嗨!有趣的故事》出版的緣起與意趣。
《嗨!有趣的故事》秉持典籍史料所承載的歷史精神,力圖反映歷史的精彩與真
實。深入淺出的文字使「故事」更為生動,更為循循善誘、發人深思。
《嗨!有趣的故事》以蘊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歷史現場,以對古往今來無
數先賢英烈的思想、事蹟和他們事業成就的鮮活呈現,於協助讀者不斷豐富歷史視域和深度思考的同時,不斷獲得人生啟迪和現實思考、並從中汲取力量,豐富精神世界,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彰顯時代精神的大道上,毅勇精進,不斷提升。
導讀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錢學森出生在上海的一所教會醫院裏,父母都是浙江杭州大戶人家裏的讀書人。
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坐在夏夜的草地上數星星,遙望月亮上的隕石坑(環形山)。
深藍色的夜空裏,每顆星星都閃爍不停,就像燦爛的寶石和花朵。
「看,那是獵戶星座,那是雙子星座……」
他指著遙遠的星空,告訴小夥伴們那些星星和星座的名字。
突然,有一顆流星拖著尾巴劃過了夜空。
他趕忙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各自的褲帶上打著結。傳說,這樣做可以撿到好多的錢……
坐在中秋夜的月亮下面,爸爸會給他講解詩人屈原的詩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意思是說:月亮呀,你是不是擁有什麼特殊的品性?為什麼能夠缺了又圓,落下了還會升起來?為什麼要把一隻小小的兔子,養在自己的肚子裏?
長長的夜晚,他會坐在客廳裏,安安靜靜地聽媽媽給他講故事。媽媽的聲音是那麼溫柔,那麼美……
不過,聽著聽著,他的目光又被窗外的月亮和星空吸引去了。
他爬到窗戶上,伸出雙手,好像要去摘下一顆星星來。
有一天,他捧著書跑進書房裏,問爸爸:「爸爸,《水滸傳》裏說,那一百零八個英雄,是一百零八顆星星下凡變成的。那麼,世界上的大人物,那些為人類做出了貢獻的偉人,也是天上的星星變的嗎?」
爸爸停下手上的事,認真想了一下,回答他說:「學森呀,星星下凡,只是人們的一種幻想,是古代人的一種美好願望。其實,所有的英雄和偉人,像張衡、祖沖之、諸葛亮、岳飛、文天祥,還有孫中山呀,他們都是普通人,只是他們從小就愛動腦筋,有遠大的志向,不怕任何困難,所以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哦,原來英雄和大人物,都不是天上的星星變的!那我長大了也可以成為英雄啦?」
「當然能啊!」爸爸高興地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嘛!只要你從小就立下美好的志向……」
爸爸的話,他牢牢地記在了心裏。
錢學森長大後,乘著大船,跨過太平洋,開始尋找他的科學夢想。
一九三五年九月,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
坐在大學校園的綠草地上,他還是那麼喜歡仰望星空。
不久,他又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跟著科學大師,被人們稱為「超音速飛行之父」的馮.卡門先生學習航空動力學。馮.卡門主持的航空實驗室,被譽為人類火箭技術的搖籃。錢學森成了大師最賞識、最信任的助手。
美麗的繁星在閃爍……
星星好像在呼喚著每一個喜歡仰望星空的人。
「歡迎你成為『火箭俱樂部』的一員!」
「火箭俱樂部」的同學們敞開懷抱擁抱了這位「火箭迷」。
美麗的星夜裏,錢學森和「火箭俱樂部」的同學們一起,發射了自己造的第一枚小火箭。小火箭帶著他的夢想,向著夜空飛去……
報效國家的路是那麼漫長和曲折。
錢學森和夫人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阻力,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最終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回國不久,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迫不及待地向錢學森問道:
「尊敬的大科學家,請你明確告訴我,咱們中國人,能不能造出自己的導彈來呢?」
他微笑著回答說:「有什麼不能的?當然能!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了一截嗎?」
不久,他就像突然「失蹤」了一樣,家人、朋友都不知道他去哪兒了。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說出來。兒子和女兒大半年見不到爸爸,常常問媽媽:「爸爸去哪兒了?」媽媽只能這樣告訴孩子們:「在遠方,在很遠的遠方……」
是的,爸爸是從很遠又很冷的、荒無人煙的沙漠裏回來的。
許多年之後,兒子才知道,爸爸「失蹤」後,一直在草原上,在沙漠裏,在戈壁灘上,和許多科學家、專業人士在一起工作。
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導彈、火箭、衛星和太空船的研製與發射計畫上。錢學森被人們稱為中國航太事業的奠基人、人民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中國國防科技的領軍人物。
他年老的時候,仍然喜歡和自己最親愛的人一起,坐在夏夜的草地上數星星,遙望月亮上的隕石坑……
人們說,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也像天上的繁星一樣眾多,一樣耀眼。他創立的多種學說,能使人們更快、更好地完成大工程,也能讓我們居住的城市變得更美麗,讓荒涼的沙漠變成神奇的寶庫……
二○○一年,他九十歲。有一天,他和夫人蔣英相互依偎著,坐在公園裏,遙望月亮上的隕石坑的時候,他不知道在草地不遠處,有一位美麗的女教師正領著一群小朋友,也坐在那裏看星星。
女教師指著遼闊的星空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在那些像寶石一樣閃爍的星星裏,有一顆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就是用錢學森爺爺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名字就叫『錢學森星』……」
二○○九年十月三十一日上午八時六分,一代科學大師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八歲。
那麼,他長長的一生的故事,我們該從哪裏講起呢?
啊,就從他出生的那個冬天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