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動物算是捕食者?
聽到「捕食者」這個詞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動物?或許是獅子、老虎和熊吧。可能還有狼和鯊魚。
你大概不會想到鴝鳥或瓢蟲,不過其實這些動物也是捕食者。捕食者就是會殺死別種動物、把牠們吃下肚的動物。就獅子而言,身為捕食者代表牠會獵食斑馬之類的其他大型動物;就鴝鳥而言,代表牠會叼出土裡的蠕蟲來吃;就瓢蟲而言,則代表牠會捕食蚜蟲和其他小型昆蟲。
捕食者由於身體構造和行為能力使然,所以能夠打獵、殺死和吃掉獵物。捕食者之所以擁有這些特點,是在長期累積的遺傳變化──也就是演化──中得來的。演化過程中發生的改變稱為適應現象,有助於動物的存活。
有的捕食者專吃一種獵物,有的捕食者會吃的獵物種類非常多。很多捕食者有時也會吃植物的果實或其他部位。捕食者的體型差異極大──有像噴射機那麼大的藍鯨,也有比一粒沙子還要小的蟎。
藍鯨
Balaenoptera musculus
世界上現存的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就是藍鯨,當然也就是最大型的捕食者──不過,牠的獵物體型非常小。藍鯨的食物是磷蝦,長得有點像蝦子,典型的磷蝦體長大約只有5公分。藍鯨的嘴很巨大,裡面有很多鯨鬚,藍鯨就利用這種長滿粗毛的長條狀構造,來濾食水中的磷蝦。藍鯨一天吃掉的磷蝦數量可達4000萬隻。
發現捕食者
角高體金眼鯛
Anoplogaster cornuta
哇!這種捕食性的魚簡直長得像海怪,不過,牠實際上大約只有15公分長。牠的下排尖牙非常巨大,闔起嘴時,頭部有特殊的齒槽讓尖牙滑入。角高體金眼鲷在深海出沒,獵捕魚蝦來吃,牠可以吃下大小是自己三分之一的魚。
短尾貓
Lynx rufus
短尾貓是一種貓科動物,有大大的腳掌和短短的尾巴,主要以小型動物為食,例如鳥和兔子,不過,牠的力量大到能夠捕食鹿。對付小型獵物時,短尾貓會直接從牠們頭上或脖子上咬下去;面對較大的獵物,牠就會張嘴扼住對方的喉嚨,讓獵物窒息而死。
飾冠鷹鵰
Spizaetus ornatus
在中、南美洲出沒的飾冠鷹鵰主要獵捕的對象是其他鳥類。牠在雨林中快速穿梭,尋找在樹上和森林地面出沒的鳥類。牠還能捕獵體型比自己大的鳥。
智利小植綏蟎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這種蟎的大約只有0.5公釐長──得用放大鏡才能好好觀察牠們。不過,在蟎類的世界裡,牠可是凶猛的怪物!牠會狼吞虎嚥地吃掉另外一類螨,叫做葉蟎,連牠們的卵也不放過。
許氏棕櫚蝮
Bothriechis schlegelii
尾巴纏繞著樹木的許氏棕櫚蝮懸垂下來,撲向獵物準備開咬。牠嘴裡的毒牙通常是向後折疊的,發現鳥、蛙或其他動物時,毒牙才會往前彈出,刺進獵物體內,注入致命的毒液來殺死獵物。
有請吃肉的出場
有一個問題要先想清楚。所謂的「肉食動物」(carnivore),指的是吃肉的動物。肉是從動物身上來的,而捕食者吃的都是動物,所以捕食者就是吃肉的動物,不過呢,捕食者和肉食動物的意思還是不一樣。
大部分人提到「肉食動物」時,只是單純用這個名詞來指稱任何會吃肉的動物。但是從科學的立場來看,肉食動物有特定的意義,專指隸屬於「食肉目」(Carnivora)的動物。
食肉目的成員包含了貓科動物(從家貓到獅子都是)、狼、熊,浣熊、鼬、臭鼬、水獺、獴、鬣狗、海豹和海獅。這看起來像是一群奇怪的組合,不過牠們全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牠們的牙齒。
所有的肉食動物有「裂齒」這種特殊的牙齒。裂齒是位於肉食動物上、下頷兩側的成對牙齒,上下頷交錯的時候就像一對剪刀。在大多數肉食動物口中,這樣的牙齒可以像刀子一樣把肉切開。你看到貓或狗用嘴的側面咀嚼的時候,牠的頭常會傾向一邊,就知道牠們正在使用裂齒。肉食動物的頷部只能上下動,不像你的可以左右動來磨碎食物。
經過漫長的演化,有些肉食動物的裂齒已經適應了其他非肉類的食物。以熊為例,牠們的裂齒很能用來咬碎植物。
但是,不屬於食肉目的捕食者雖然沒有裂齒,也不會餓肚子!鳥、魚、無脊椎動物,和以昆蟲為食的土豚等,吃的都是別的動物,但也都不屬於肉食動物。
犬
Canis familiaris
狗啃骨頭的動作可以看出肉食動物如何利用裂齒把食物割裂、咬成碎塊。
虎
Panthera tigris
看到這樣的牙齒,你就知道這是一隻肉食動物。老虎和其他肉食動物一樣,也有尖牙,尖牙就是放大版的犬齒。人類也有犬齒,但不像肉食動物的那麼大。老虎需要較大的犬齒才能殺死像鹿這樣的獵物。
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
刺猬會吃某些植物,不過牠主要是獵食昆蟲,也會吃其他抓來的動物,例如螺、蜥蜴和小型嚙齒動物。刺猬在分類上屬於食蟲動物。
川秋沙
Mergus merganser
鳥類沒有牙齒,但有很多鳥是吃肉的。川秋沙就會吃魚,鳥喙上像牙齒一樣的尖銳突起有助於夾緊滑溜的獵物。
捕食工具
捕食性的動物有很多適應構造,有助於牠們捕捉並吃掉獵物。這些適應構造有的很容易看見,如獅子的尖牙、鵰的爪子,和鯊魚鋸齒狀的牙齒。
另外有些動物的適應構造是內在的。例如狼、獅和其他許多捕食者並不像你一樣有鎖骨(鎖骨連接了你的肩胛骨和位於胸部中央的胸骨)。雖然少了這根骨頭,但也因此讓牠們身手更靈活,跑得更快,跳到獵物身上時也不會有鎖骨骨折的危險。
除此之外,有些捕食者也演化出適應行為。有的行為包含了動作,如挖掘獵物、追逐獵物,或者在發動追逐前,先安靜緩慢地跟蹤獵物,稱為「潛行」。有的會在藏身處定住不動,等待獵物經過,這種捕食行為稱為「定點等待」或「伏擊」。
有些動物例如蜘蛛,會設置陷阱捕捉獵物。也有些動物會施展詭計引誘獵物靠近。讀了愈多跟捕食者有關的事情,你愈會發現,有各式各樣的動物都會採取相同的行為。
以下是少數幾個例子,可以了解捕食者為了捕捉獵物而發展出來的驚人適應構造或行為。
指猴
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指猴是住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物,會用牠特別長的中指輕敲樹木,聽聽看樹幹裡面或樹皮底下有沒有昆蟲的幼蟲在動的聲音。有的話,指猴就會在樹皮上咬個洞,用同樣那根修長的手指把幼蟲摳出來吃。
七彩變色龍
Furcifer pardalis
嗖!一隻沿著樹枝緩行的七彩變色龍正在打獵。尋找昆蟲時,牠的兩隻眼珠子會分別轉動,一旦看見獵物,兩隻眼睛會一齊往前看,鎖定目標,然後射出舌頭,用有黏性的舌頭尖端捕捉獵物。
真鱷龜
Macrochelys temminckii
有些動物會誘騙其他動物靠近一點,以便捕捉。以真鱷龜來說,牠的舌頭上有一塊會像蟲子一樣蠕動的肉質構造,用來吸引魚類。只要有魚兒游過來查看這隻「蠕動的蟲」,馬上就會成了真鱷龜的午餐。
拋網蛛
Deinopis longipes
拋網蛛在夜間打獵。牠會製造一個小小的、像墊子一樣的網,大小跟一張郵票差不多,懸垂在牠的兩隻前足之間。拋網蛛會先用自己白色的糞便,在網子下方的地面或葉片上做記號,或許是為了幫助瞄準目標。接著,只要有昆蟲經過,牠就會放下網子,拉開網面,把獵物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