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權威的恆星導覽圖,圖解無垠宇宙,探索奧秘星空圖鑑
★亞馬遜讀者5星超高評價,星座迷、天文迷必備參考書
★88星座全圖解,介紹星座的構成與背後的美麗故事
★視覺化、系統性呈現地球可觀測到的數千億顆恆星
★透過史上最詳盡的繪圖與資訊圖表,帶你深入宇宙的每個角落
一次認識從1光年到138億光年的宇宙!透過天文照片、電腦模擬、空間示意、3D繪圖──以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恆星的奧妙與壯麗,用最清晰的方式解答你對恆星的所有疑問。
在書中你會知道:
˙宇宙如何誕生與觀測,和宇宙結構理論。
˙恆星的定義、內部結構、大小、光度與生命階段。
˙什麼是超新星、中子星、聚星、變星,以及各種類型和特性的恆星。
˙什麼是黑洞、星系、星雲、星團,以及各種恆星系統和內部活動。
˙全天88星座在天球上的分布位置、關鍵數據、深空天體……以及其他觀星知識。
˙恆星發現、觀測與星圖繪製等歷史年表。
認識星系、宇宙結構和全天星座的最清晰地圖指南
從孕育恆星的星雲、超大質量黑洞,到宇宙最遙遠的角落,《圖解恆星系》帶你離開太陽系,以精采絕倫的電腦繪圖與資訊圖表,對全宇宙已知各類型的發光天體進行全面性的解說。書中以先進成像技術繪製的清晰圖解,讓你細細觀察各種恆星、星系、星團的驚人面貌。
本書以太空望遠鏡和世界各地地面天文臺的最新觀測數據和拍攝畫面繪製編寫,並透過3D圖形切割出天球上88個星座的分布位置,以全面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完整的宇宙動態和空間結構,讓你對恆星獲得前所未有的認識,是天文迷的必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序言作者
瑪姬.阿德林.波科克(Maggie Aderin-Pocock):太空科學家,曾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榮譽研究員,主持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電視節目《仰望夜空》(The Sky at Night)。
本書顧問
賈桂琳.米頓(Jacqueline Mitton):曾撰寫、合著或編輯約30本太空天文書籍,並擔任過許多書籍的顧問。她擁有牛津大學物理學學位和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作者群簡介
羅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le):擅長撰寫科學主題的教育圖文百科工具書,特別感興趣的領域是地球和海洋科學、天文學、宇宙學和科學史。
大衛.休斯(David W. Hughes):英國雪菲爾大學榮譽教授,發表超過200篇關於小行星、隕石和流星的學術文章,曾任職於歐洲、英國和瑞典的太空機構。大衛.休斯小行星是為了表彰他的貢獻而命名。
格萊特.瓊斯(Geraint Jones):天文學家、講師和作家,專長為行星科學。他是倫敦大學學院穆拉德太空科學實驗室(Mullard Space Science Laboratory)行星科學小組(Planetary Science Group)的負責人。
伊恩.瑞帕斯(Ian Ridpath):著有DK出版社《恆星與行星手冊》(Handbook of Stars and Planets)一書,也是《牛津天文詞典》的編輯,因為對推廣和普及天文的卓越貢獻而獲頒太平洋天文學會(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獎章。
卡洛爾.斯托得(Carolet Stott):天文學家和作家,著有超過30本有關天文太空的書籍,曾任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Royal Observatory)臺長。
翟爾斯.史拜羅(Giles Sparrow):作家和編輯,專長天文學與太空科學,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會士。
譯者簡介:
胡佳伶,陽明大學遺傳所及中央大學天文所碩士,目前在臺北天文館擔任解說員,從事科學教育及推廣工作。喜歡親近大自然,覺得夜空中的星光比城市的燈光迷人許多。總是情不自禁望著滿天繁星發呆,想像這些星光是在宇宙中旅行了千百年不同的時間,才在此時匯聚,就覺得莫名感動。譯有《國家地理圖解太陽系》。
章節試閱
終結黑暗
我們的宇宙在138億年前的大霹靂(Big Bang)中瞬間誕生之後,由於尚未形成任何會發光的天體,曾經經歷了一段完全黑暗的時期。好幾億年後,物質團塊開始凝聚並升溫,很快地宇宙的第一批恆星就開始綻放光芒。如今,恆星仍然是夜空中為數最多的可見天體。現在我們見到的恆星只是一點一點的光點,似乎只有亮度不同。但其實恆星非常變化多端,有各式各樣的大小和顏色。有些恆星最後會爆炸,產生像是脈衝星或黑洞這樣的奇特天體。我們現在也知道,有許多恆星,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周圍有行星繞行,其中有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大約就在第一顆恆星點亮宇宙之際,第一個星系也形成了。一群又一群恆¬星聚集成為小的星系,這些小星系又會合併成更大的星系。我們肉眼見得到的所有恆星,都位於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結構,光線需要花上10萬年才能橫越。但銀河系只是宇宙中數不盡的數十億個星系之一。天文學家藉由愈來愈強大的望遠鏡和其他的探測儀器,逐漸揭開星系的奧祕,也更了解許多神祕現象的本質,例如包覆著星系的暗物質。
◁恆星的誕生地
在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中心附近,能夠看到一群炙紅的恆星,這是距離我們大約2萬光年遠的緻密年輕星團,名為維斯特盧2(Westerlund 2)。在這個星團裡有目前已知最熱、最明亮的恆星,表面溫度甚至超過攝氏3萬7000度。此星團位於一個稱為古姆29(Gum 29)的巨大「恆星形成星雲」(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一團雲氣)之中。
我們的宇宙
宇宙就是所有存在的一切──包括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宇宙的浩瀚令人難以想像,在宇宙之內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某個更大結構的一部分。
宇宙是一個有層級的結構。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裡,太陽系又位在銀河系中,而銀河系只是擁有許多星系的本星系群(Local Group)的一員,本星系群又是室女座超星系團(Virgo Supercluster)這個更大結構的一部分。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更廣闊的太空結構,包含了室女座超星系團和其他的超星系團在內,名叫拉尼亞凱亞(Laniakea,在夏威夷語中的意思是「無盡的天堂」)。有趣的是,拉尼亞凱亞裡的所有星系似乎都流向中心一個稱為「巨引源」(Great Attractor)的區域。
以光測量距離
天文學家利用光作為測量距離的一把尺,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要快。然而,即使是一光年──光在一年內所能前進的距離,大約是9兆5000億公里──與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結構相比,仍然是相形見絀。我們只能看到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自大霹靂以來光能抵達地球的那些部分。我們還不清楚宇宙的真正大小,或許宇宙真的是無限大。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這張圖描繪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黃色)的樣貌,其中白色的線條表示星系往中心附近的一點流動,銀河系大約位在圖中的紅點位置。拉尼亞凱亞大約有5億光年寬,科學家認為拉尼亞凱亞周圍還有許多類似的結構(藍色)。
1. 地球
我們居住的行星是一顆漂浮在空曠太空中的小型岩石球體。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平均來說,以光的速度從月球到地球只需要花一秒多一點,所以我們可以說,月球與我們的距離是一光秒。
2. 太陽系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部分。太陽系的成員包括我們的恆星──太陽,以及繞著太陽運行的所有天體。海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以光速大約要4.5個鐘頭才能抵達,但太陽系的範圍還包括最遠會跑到1.6光年外的彗星。
3. 本地恆星
共有32顆恆星,聚集在太陽系附近12.5光年的範圍內,有些屬於同一個恆星系統。又肉眼無法看見的昏暗紅矮星,也有和太陽類似的耀眼黃白色恆星,其中有少數幾顆恆星可能有行星環繞。
4. 銀河系
太陽系和鄰近的恆星只占了銀河系的一小部分。這個旋轉的閃亮大型圓盤包含了大約2000億顆恆星、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以及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的直徑超過10萬光年,周圍還有幾個較小的衛星星系。
5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是由銀河系、距離銀河系最近的大型螺旋星系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另一個稱為三角座星系的螺旋星系,以及50多個其他較小星系共同組成的星系團。整個星系群占據寬度約1000萬光年的區域。
6室女座超星系團
本星系群的星系與其他幾個附近的星系團,都位在名為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巨大結構中。寬1億光年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包含了數以萬計的星系,這些星系聚集形成團塊狀分布,團塊之間充斥著大型的空洞。
可觀測宇宙
雖然宇宙沒有邊緣,而且可能是無限大,但我們看得到的部分──也就是可觀測宇宙──是有限的,也就是在大霹靂之後這138億年間,至今已經抵達地球的光。以實體範圍來說,這是個以地球為中心、寬約930億光年的球體。如果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之外有另一顆行星(行星A),那裡居住的生物所擁有的可觀測宇宙會和我們不同,雖然這兩個可觀測宇宙的範圍可能有部分重疊。
終結黑暗
我們的宇宙在138億年前的大霹靂(Big Bang)中瞬間誕生之後,由於尚未形成任何會發光的天體,曾經經歷了一段完全黑暗的時期。好幾億年後,物質團塊開始凝聚並升溫,很快地宇宙的第一批恆星就開始綻放光芒。如今,恆星仍然是夜空中為數最多的可見天體。現在我們見到的恆星只是一點一點的光點,似乎只有亮度不同。但其實恆星非常變化多端,有各式各樣的大小和顏色。有些恆星最後會爆炸,產生像是脈衝星或黑洞這樣的奇特天體。我們現在也知道,有許多恆星,就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周圍有行星繞行,其中有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大約就在...
作者序
我從小就常常喜歡抬頭仰望夜空,對滿天的繁星充滿了好奇,就像《小星星》童謠的歌詞上說的一樣,我好想知道,那些一閃一閃的恆星究竟是什麼。
憑著小時候的好奇心,我一直努力往成為天文學家的路邁進,利用各種儀器幫助人類更了解恆星。我們對鄰近天體的認識與時俱進,最近這幾年來,也更深刻了解了其他更遙遠的恆星。
恆星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更像我們。它有生死循環:在恆星的育嬰房裡誕生,度過完整的一生之後,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邁向死亡。但恆星的死亡其實代表其他所有生命的誕生。恆星在生與死之中創造出來的化學元素,構成了我們、以及我們看得到的一切萬物。
這本書帶領我們踏上一段旅程,造訪那些遙遠的、看似平靜的鄰居,並分享恆星的祕密。雖然我們目前的技術還不足以真正踏上星際之旅,但有了這本書,我們就能更了解恆星運轉的現況。
瑪姬.阿德林.波科克,大英帝國員佐勳章受勳人,太空科學家
Maggie Aderin-Pocock, MBE
我從小就常常喜歡抬頭仰望夜空,對滿天的繁星充滿了好奇,就像《小星星》童謠的歌詞上說的一樣,我好想知道,那些一閃一閃的恆星究竟是什麼。
憑著小時候的好奇心,我一直努力往成為天文學家的路邁進,利用各種儀器幫助人類更了解恆星。我們對鄰近天體的認識與時俱進,最近這幾年來,也更深刻了解了其他更遙遠的恆星。
恆星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更像我們。它有生死循環:在恆星的育嬰房裡誕生,度過完整的一生之後,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邁向死亡。但恆星的死亡其實代表其他所有生命的誕生。恆星在生與死之中創造出來的化學元素,構成了我們、...
目錄
6 前言
8 認識宇宙
10 終結黑暗
12 我們的宇宙
14 大霹靂
16 宇宙的本質
18 宇宙天體
20 什麼是恆星?
22 恆星的亮度和距離
24 恆星的大小
26 恆星的內部
28 恆星的一生
30 恆星誕生
32 行星狀星雲
34 超新星
36 中子星
38 黑洞
40 聚星
42 變星
44 星團
46 系外行星系統
48 多行星系統
50 星系
52 星系分類
54 銀河系
56 聚焦銀河系
58 俯瞰銀河系
60 活躍星系
62 本星系群互撞
64 星系碰撞
66 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68 星系團
70 膨脹的宇宙
72 宇宙的大小和結構
74 暗物質和暗能量
76 觀察夜空
78 望遠鏡發展史
80 太空望遠鏡
82 尋找外星生命
84 星座
86 夜空中的圖形
88 繪製星圖
90 天球
92 黃道帶
94 測繪星空
96 星圖
102 小熊座/仙王座
104 天龍座
106 仙后座
108 天貓座/鹿豹座
110 大熊座
112 獵犬座
114 渦狀星系
116 牧夫座/北冕座
118 武仙座
120 天琴座
122 環狀星雲
124 天鵝座
126 仙女座
128 三角座/蝎虎座
130 英仙座
132 小獅座/御夫座
134 獅子座
136 處女座
138 后髮座/天秤座
140 天蠍座
142 巨蛇座
144 蛇夫座
146 天鷹座/盾牌座
148 狐狸座/天箭座/海豚座
150 飛馬座/小馬座
152 寶瓶座
154 雙魚座
156 金牛座/白羊座
158 鯨魚座
160 波江座
162 獵戶座
164 獵戶座大星雲
166 雙子座
168 巨蟹座/小犬座
170 麒麟座
172 長蛇座
174 六分儀座/烏鴉座/巨爵座
176 半人馬座
178 南十字座
180 豺狼座/矩尺座
182 天壇座/南冕座
184 人馬座
186 摩羯座/南魚座
188 天鶴座/顯微鏡座
190 玉夫座/雕具座
192 天爐座/天兔座
194 大犬座/天鴿座
196 船尾座
198 羅盤座/唧筒座
200 船帆座
202 船底座
204 船底座星雲
206 蒼蠅座/圓規座/南三角座/望遠鏡座
208 印第安座/鳳凰城座
210 劍魚座
212 繪架座/網罟座/飛魚座
214 蝘蜓座/天燕座/杜鵑座
216 孔雀座/水蛇座
218 時鐘座/山案座/南極座
220 太陽系
222 繞著太陽轉
224 太陽系
226 太陽
228 內側行星
230 外側行星
232 月球
234 附錄
236 恆星和星群
238 星座/銀河系和其他星系
240 梅西耶天體
244 名詞解釋
246 索引
256 謝誌與圖片出處
6 前言
8 認識宇宙
10 終結黑暗
12 我們的宇宙
14 大霹靂
16 宇宙的本質
18 宇宙天體
20 什麼是恆星?
22 恆星的亮度和距離
24 恆星的大小
26 恆星的內部
28 恆星的一生
30 恆星誕生
32 行星狀星雲
34 超新星
36 中子星
38 黑洞
40 聚星
42 變星
44 星團
46 系外行星系統
48 多行星系統
50 星系
52 星系分類
54 銀河系
56 聚焦銀河系
58 俯瞰銀河系
60 活躍星系
62 本星系群互撞
64 星系碰撞
66 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68 星系團
70 膨脹的宇宙
72 宇宙的大小和結構
74 暗物質和暗能量
76 觀察夜空
78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