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序
馬道行教授新近完成《大時代的憶往》一書,書中述及1970年代,我國技術職業教育的改革,讓我回想到早年,我從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任教回到國內接任明志工業專科學校校長。
當時適逢國內經濟快速成長及邁向亞洲四小龍階段,產業界急需大量高、新實用技術人才。我曾多次在技職教育會議上提議,希望能盡早成立技術學院,完成技術職業教育體系,為職業學校及專科學校畢業生工作若干年後,也有繼續升學進修的途徑,並提升學子就讀職業學校的意願。
1972年,我接掌教育部專科及職業教育司司長,蔣彥士先生出任教育部長後,大事推動多方面革新教育,並由我負責規劃及執行技術職業教育一貫體系計畫。
在此期間,馬道行教授是我得力的幫手。我負責籌創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招收已有工作經驗之職校及專科畢業生。我出任校長時,特邀請他擔任創校教務長。
台灣科技大學採取大三明治(職校、專科+工作經驗+技術學院)教育方式,融合歐美技術職業教育優點,分別給予四年及兩年專業教育,授予學士學位。
並設立技術研究所,培育碩士及博士級應用研究方面之高級實用人才,以促進當時國內產業提升及轉型。
多年以來,台灣科技大學教育已顯現其成效,根據2018泰晤士報,就全球150所大學進行第7屆全球大學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排名,經訪問來自全球超過22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中國、日本、英國等約2500名負責招聘的招聘顧問,以及3500名全球企業行政人員,問及他們聘請應屆畢業生的準則,台灣科技大學躍升至第65名,居台灣之冠。
馬道行教授在學術研究、政策推展與執行方面貢獻甚多。他在教育部協助建立技術職業教育體系工作,並擔任台灣科技大學教務長後,任職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展我國科技資訊現代化及引進SCI與SSCI評比方法等等,都在本書中敘述甚詳,可作為瞭解70至90年代時,我國技術職業教育、科技資訊現代化、國家學術論文品質提升等改革經過與艱辛。
我與道行兄相交數十年,深知他是一位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學者;他謹言慎行、默默耕耘,是難得的人才。今其新書出版,謹略述數語,以誌所感。
陳履安
2017年12月5日
自序
20世紀可說是一個風雲四起、動盪不安的大時代。
在這期間,國際上先後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而在國內則有軍閥割據、北伐統一、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及兩岸對峙等等纏延將近一個世紀,至今尚未完全平息。
戰爭,不但破壞了國家安寧,而且奪去無數人的財產與生命,也讓無數人在恐懼、悲傷中流離失所,家庭破碎,親人離散。
然而,在這個動盪的大時代中,由於科技不斷進步,促使社會的主流也從農業轉變到工業,又從工業快速轉變到目前服務業的「e」時代資訊社會。
社會變遷,職業變更,使大量的人力資源也隨著新潮流趨勢作不停的轉移與調整。在教育方面,尤其是技術職業教育在轉型的社會中最為所需,不論在本質上或形態上均隨著需要不斷改變與向上提升及蓬勃發展。
我的年代,正遇著這個動亂與社會變遷,中日戰爭時家鄉被佔,十三歲開始隨學校徒步流亡到大西北;國共內戰時,我又從北方隨學校流亡到江南,從軍到台灣。服兵役、守海防、求知、學習、成長,經歷了40到50年代國家的貧困、危機與戰亂。
70年代,很幸運能夠受邀,參與規劃革新國家技術職業教育、建構體系及籌創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培育高、新技術人力。以及「e」時代來臨前夕,我又從經濟建設委員會商調到國家科學委員會,協助推展國內科技資訊現代化,並在無邦交下,開拓與美、歐、日等先進國家進行科技資訊交流合作,以及後來服務國際之間。
這一生所遇,既懷有早年的感傷又有著後來難得的機遇,數十年來讓我一直回憶著這個大時代帶來的艱辛、曲折、困惑,卻也有人生努力奮鬥帶來的光明遠景與新希望。
有如,南宋詩人陸游所寫「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感受。
2013年春天過後,我與內人從杭州回來,長女友萍和夫婿彭昌裕為我購買一本正在暢銷的書,是現代文學大師齊邦媛教授所著的《巨流河》。
在拜讀她的名著之後,使我深有所感,我們屬同一時代的人,也同時經歷了20世紀這個大時代的動亂與顛沛流離。
《巨流河》一書用她深厚的文學修養與時代背景,寫下了她的家世、一生及近百年的中國痛苦歷史。文詞感人,柔中帶韌,且有氣撼山河之勢。
自從讀了齊邦媛教授名著之後,讓我產生一股振奮,想到自己是否也應該寫下「今生的人和事」?我躊躇良久,幾經思考。原因是過去幾十年來,我的工作多在理工、科技應用方面,對於文學性的長篇描述非我所長。
當我首次提出想要寫一本傳記時,內人聽了比我更興奮,並對我說,我們結婚半個世紀,尤其你從國外回來,任職教育部、台灣科技大學、經建會及國科會,每天、甚至週末假期都在忙,你到底忙些什麼?做些什麼?我一點都不清楚,如果能寫出來,也可讓全家人知道你這一生所做的事情。
這一番對話使我認真考量,決定來寫這本傳記。
雖然其中記述並非什麼件件大事,但在當時的關鍵時刻,卻也都能發揮出其功效與意義。
於是在同年中秋節過後,我開始整理資料,正式動筆。未料,2014年5月2日凌晨,突來一場「急性心肌梗塞」,所幸反應較快,及時119救護車送往醫院,算是幸運躲過一劫,中間停筆半年。
這段期間承蒙家人、親友給予不少關懷、祝福,深為感謝。
在我寫書前序的同時,也向這位未曾晤面的大師齊邦媛教授致上最高敬意,感謝有緣讀她的著作,引起我寫這本《大時代的憶往》,記下今生這段坎坷、奮發,以及種種機遇,讓我能夠在這塊美好的土地上為國人服務、奉獻,我與家人同感榮幸。
馬道行
寫於2017年11月,西方感恩節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