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出版理念旨在衝破民初文藝政策的封鎖,致力於轉變知識份子的言路,廣開民眾的言說管道。
★《萬象》雜誌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曾刊載「文壇最美的收穫」之〈金鎖記〉。
★文史專家蔡登山精心蒐集《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附於後,完整重現上海文壇在孤島時期最璀璨的鋒芒。
在上海的孤島時期,有人說,我們要在瓦礫裡建設純粹的文化事業,要在艱困的出版環境提倡文化復興。於是,一群從事於筆墨生涯的人們,有幾個耐不住寂寞、看不慣社會風氣,不免要出來拋頭露面,說幾句話,寫幾篇文字,成就一本包羅萬象的雜誌。
《萬象》從一九四一年七月創刊至一九四五年六月停刊,前後共四十三期,另有號外一期。從創刊號起就表明該雜誌內容要應有盡有,「包羅萬象」,因此命名為《萬象》。內容大致可分為:科普類、時事類、問題討論類、史料鉤沉類和文學類。但其中文學作品占每期的三分之二,而長篇小說更是重頭戲。這些作家群,除了有通俗類的作家如平襟亞、鄭逸梅、程小青、張恨水等外,還有新文藝作家如魏如晦(阿英)、錢金昔、司徒琴(柯靈)等,還有一批年輕文人,包括張憬、沈東海、余愛淥等為代表的「小姐作家」。
《萬象》出版到中期由柯靈接編,最顯著的改變是作家群的變更,原先的通俗作家換成一批新文學作家,包括康了齋(蘆焚)、鴻蒙(王統照)、迅雨(傅雷)等,還有來自國統區的沈從文、姚克等,來自解放區的丁玲、田苗,另外也培植有潛力的年輕人如張愛玲、沈寂、曉歌(徐光燊)等人,裡頭不乏現今耳熟能詳的作家。
文史專家蔡登山透過唐沅等編輯的《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查得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將其附於書後,可供讀者查閱每期收錄的作者與相關文章,省去翻檢之勞。《萬象》出版理念旨在衝破文藝政策的封鎖,致力於轉變知識份子的言路,廣開民眾的言說管道;積極出世的編輯理念,再加上堅強的作家隊伍,締造了《萬象》言之有物的高品質,進而引發上海淪陷時期爭相傳閱的文化現象。如此珍貴的文學集錦,值得典藏。
作者簡介:
原著/《萬象》雜誌編輯部(1941-1945)
《萬象》雜誌收錄文章內容廣泛,題材風格多樣,先後由陳蝶衣、柯靈主編。陳蝶衣(1907-2007),原名陳元棟,號逋客,江蘇常州武進人,中國著名出版家、作家、填詞家。1933年獨立出版《明星日報》,發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眾參與的選美活動——「電影皇后選舉大會」。1941年,創辦《萬象》雜誌,並出任首任主編。2007年10月14日在香港逝世,終年99歲。柯靈(1909-2000),原名高季琳,是中國電影理論家、劇作家、評論家。原籍浙江紹興斗門鎮,生於廣州。長期從事報刊編輯、電影、戲劇工作。1937年後相繼主編《文匯報》、《大美報》、《正言報》副刊,此期間至解放前夕,寫作了電影劇本,改編了大量舞臺劇。建國後擔任上海法政學院新聞專修科教授,《文匯報》總編輯兼副社長,《萬象》、《週報》主編,文化部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所長,上海電影藝術研究所所長,上海電影局顧問等職。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等十數本著作。
章節試閱
【女彈詞家的佳話】/張健帆
【一、徐雪月吃癟】
普餘社的翹楚徐雪月,已於五月七日,在蘇州出閣了。她在嫁前,特地到上海來邀客吃喜酒。預先還寫信來,開了腳寸,托我向鞋子店代她定製了一雙做新嫁娘穿的高跟皮鞋。可是她本人既沒有到上海,不知她究竟愛穿那一種顏色和式樣?又恐怕腳寸不對,不敢貿然代定,這正合著那句俗語:「鞋子勿著落個樣」了。及至雪月來滬,親自遍往各鞋肆購買,終因為腳寸奇小,除非定制,竟沒有現成的可穿。最後才被她購到一雙腳寸相配,人家定製尚未去取的高跟皮鞋,總算很湊巧了。當我們設筵替雪月洗塵的時候,談起了她的如意郎君畢公子,有人笑著打趣說:從結婚那天起,雪月就要吃癟了。起初雪月莫明其妙,還不覺得是什麼含意?可是被大家一笑,她再仔細一辨味(癟畢二字,讀音相似),便覺得一語雙關,不禁紅透雙頰,羞不自勝哩!
【二、林娟芳贈馬】
今春年檔,林娟芳隨她父親到上海獻藝。數年不見,出落得越發苗條了!當她在蘇錫一帶說唱的時候,常常和我們幾位老聽客通信,文字也很流利可誦。她哥哥林振民,克紹箕裘,已能獨放單檔;又善製弦馬,雕刻極精。此番娟芳到上海來,特地帶了她哥哥所製的弦馬,分贈老聽客,我也得到一隻,為之愛不忍釋。一時林娟芳贈馬的美談,竟傳遍書場了。
【三、醉疑仙讀書】
退隱已久的醉疑仙,仍舊和她的老母同居在一起。她的胞兄醉霓裳,帶了醉亦仙,卻在蘇錫鄉鎮奏唱。還有一位醉似仙,目前在上海,早已脫離弦索生涯了。醉疑仙家居無聊,每天到婦女補習學校,補習國文英文,已有年餘。我曾看到疑仙所作的文課,文筆清順,字體娟秀,成績極佳。疑仙服飾樸素,吐屬名雋,不愧是個典型的女學生。
【四、謝小天逼嫁】
謝小天天賦佳嗓,當年在上海說唱的時候,非常「吃香」。數年前,她看中了一位年輕聽客顧公子,前年顧公子的妻子病歿,小天就和他有嫁娶之約,並自國曆元旦起,輟唱待嫁。誰知道了正式訂婚的那天,小天發覺顧公子家道不豐,不治生產,突然留書悔婚,獨自溜到故鄉無錫去。隔了不久,重抱琵琶,再作馮婦,在各鄉鎮獨放單檔。顧公子如癡似醉的追蹤而往,一年來幾經談判,逼著小天,依然下嫁顧公子。如今消息傳來,小天已於徐雪月出閣前六天,在無錫正式遣嫁了。小天擅去白蛇傳中的小青青,和顧公子本有夙緣,有情人終成眷屬,倒也是書壇佳話。
【五、汪梅韻畫梅】
女彈詞家中能夠作畫的,只有汪梅韻。她的老師錢雲鶴,曾替她訂立畫梅潤格,刊在最近出版的《香雪留痕集》中。前年夏天,梅韻手不停揮的忙著繪扇,竟致雙目盡赤。及至醫治痊癒,她的眼眶兒好像小了一圈,略損其美,引為憾事。如今夏令又屆,梅韻說唱餘暇,又忙著繪畫梅花扇面了。一般常去聽書的畫家,都願意指點梅韻畫梅。梅韻周旋於名士隊裡,她的氣度和出言吐語,便越發顯得風雅了。
第一年一期(一九四一年七月)
【我愛講的故事(十二則)】/胡悲
一、垃圾堆中的石頭
有一天,義大利藝術大家米凱朗琪羅在佛羅蘭斯城的馬路上閒步,看見街旁垃圾堆中,有一塊著名產大理石地喀拉拉所出的大理石,不知是被那一位雕刻家或工人雕壞了棄置不用的。米凱朗琪羅對這塊潔白的大理石發生了興趣,走上前去仔細端詳,尋思了一會,覺得這塊石頭雖已被雕壞了,但是棄之可惜,於是就吩咐工人把這塊石頭搬回去。不久以後,米凱朗琪羅的轟動藝壇的傑作「少年大衛」出世,原來就是用這一塊垃圾堆中的石頭雕成的。
良工無棄材。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這是藝術家的偉大處。物質條件相同,然而從手法與技巧上,可以見出藝術的高低。
二、蘇格拉底的小屋
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次築了一所狹小的房子,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他的鄰人就問他道:「先生名滿天下,為甚麼倒築了一間鴿棚似的小房子來住呢?」
蘇格拉底說:「這也許沒有甚麼理由。但是這房子雖小,要是我能使良朋好友坐滿,我也就很快樂了。」
朋友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三、沙漠上的珠寶商
有一個旅行家,在亞洲伊朗北部的沙漠中旅行。有一天,看見兩個人臥在沙上,覺得很奇怪。跑過去仔細一看,這兩個人作商人打扮,原來已經死了,旁邊還有一隻駱駝的屍首。摸索這個商人的身上,腰際珠寶累累,他們無疑是帶珠寶到伊朗去賣的商人,半途缺水,口渴而死的。
雖有珠寶滿身,喪失了性命又有甚麼用呢?
四、自得其樂的台奧澤尼
希臘的犬儒派學者台奧澤尼,是一個怪人。他雖命途多舛,但是狂態不改。
有一次,他被海盜所俘,售為奴隸。他的主人把他解放,讓他管家,並請他負教育子女的責任。可是他輕視財富,不喜浮華,好好的房子不住,卻住在一個大桶中。
有一天中午的時候,他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提點著的燈籠,在街上走來走去,好像是在找甚麼東西似的。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一個人問他說:「太陽照得這麼亮,你為甚麼還提著燈籠呢?」
台奧澤尼說:「我在找一個誠實的人。」
亞力山大大帝長征到希臘,進柯林斯城的時候,城中的名達顯貴都出來迎迓,只是不見台奧澤尼來。亞力山大久仰台奧澤尼的大名,很想去看看他。他找到台奧澤尼在一個僻靜的地方,臥在地上曬太陽。亞力山大走上前去,向他打招呼道:「台奧澤尼,我久仰你的大名和智慧,你要我替你做甚麼嗎?」
台奧澤尼說:「要,請你替我走開一點,別把你所不能給我的陽光遮掉。」
亞力山大非常稱讚他這種自得其樂的精神,告訴他的隨從說:「要是我不是亞力山大的話,我情願做台奧澤尼。」
有堅定一貫的主張,才不致隨波逐流,與世浮沉。
【女彈詞家的佳話】/張健帆
【一、徐雪月吃癟】
普餘社的翹楚徐雪月,已於五月七日,在蘇州出閣了。她在嫁前,特地到上海來邀客吃喜酒。預先還寫信來,開了腳寸,托我向鞋子店代她定製了一雙做新嫁娘穿的高跟皮鞋。可是她本人既沒有到上海,不知她究竟愛穿那一種顏色和式樣?又恐怕腳寸不對,不敢貿然代定,這正合著那句俗語:「鞋子勿著落個樣」了。及至雪月來滬,親自遍往各鞋肆購買,終因為腳寸奇小,除非定制,竟沒有現成的可穿。最後才被她購到一雙腳寸相配,人家定製尚未去取的高跟皮鞋,總算很湊巧了。當我們設筵替雪月洗塵的時...
推薦序
【導讀】關於《萬象》憶舊/蔡登山
在上世紀孤島時期,《萬象》雜誌很有名氣,它曾經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張愛玲當年常有佳作於《萬象》刊載,如〈心經〉、〈琉璃瓦〉及被傅雷稱讚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的〈金鎖記〉。而傅雷更以筆名「迅雨」發表〈論張愛玲的小說〉,評點張愛玲。
《萬象》創刊於一九四一年七月,由陳蝶衣擔任主編。據鄭逸梅在《民國舊派文藝期刊叢話》中說:「《萬象》月刊,是陳蝶衣和毛子佩發起的,結果沒有成為事實,才由陳蝶衣供獻給平襟亞,由中央書店出版。」當時主編與發行人(中央書店的老闆平襟亞)合作之初,曾有過君子協定,主編得分享經濟利益。當雜誌的銷售越佳,雙方的矛盾也就尖銳起來。最後,陳蝶衣拂袖而去,急得平襟亞到處託人推薦編輯高手,唐大郎說:「何不請柯靈出山,準行!」於是平襟亞就找到了柯靈。柯靈是一九四三年五月開始接編《萬象》的。
我在一九九四年元月曾訪問過柯靈,他說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刊出時,引起上海文壇的關注。他讀到小說,簡直驚為天人。但不知如何找到張愛玲,此時《萬象》的老闆平襟亞說何不找周瘦鵑問問,柯靈說:「好意思嗎?那不等於挖人牆根,大家都辦雜誌嘛!」而非常意外地,同年七月的一天,張愛玲卻自動找上門來,據柯靈說:「張愛玲穿著絲質碎花旗袍,色澤淡雅,也就是當時上海小姐普通的裝束;肋下夾著一個報紙包,說有一篇稿子要給我看看,那就是隨後發表在《萬象》上的小說〈心經〉,還附有她手繪的插圖。」(〈遙寄張愛玲〉)。張愛玲以一個新人之姿,何以馬上改換發表的陣地呢,其實是有其隱情的。周瘦鵑在續登〈沉香屑:第二爐香〉時,初登文壇又才情噴湧的張愛玲,曾要求周瘦鵑在一期把該小說刊完,而周瘦鵑卻捨不得一次刊畢(第一、第二爐香一共以五期才刊畢),以致雙方產生芥蒂,年輕氣盛又希望「成名要早」的張愛玲從此不再為《紫羅蘭》撰稿了,而找到了《萬象》雜誌了。
《萬象》從一九四一年七月創刊至一九四五年六月停刊,前後共四十三期,另有號外一期。《萬象》從創刊號起就表明該雜誌內容要應有盡有,「包羅萬象」,因此命名為《萬象》。而確實它可以被認定是一份商業性的,都市大眾的綜合性文化雜誌。據學者張厲冰的論文就指出陳蝶衣所主編的《萬象》,大致可分為:科普類、時事類、問題討論類、史料鉤沉類和文學類。但其中文學作品還是佔每期的三分之二,而長篇小說更是重頭戲,陳蝶衣稱之為有如電影院中的「正片」。這些作家群,除了有通俗類的作家如平襟亞、鄭逸梅、程小青、張恨水、徐卓呆、孫了紅、包天笑、范煙橋、周瘦鵑、丁諦(吳調公)、予且(潘序祖)等外,還有新文藝作家如魏如晦(阿英)、錢金昔、李健吾、司徒琴(柯靈)、唐弢、胡山源等,還有一批年輕作家,包括張憬、沈東海、余愛淥和施濟美、湯雪華、程育真、邢禾麗等為代表的「小姐作家」。
而到柯靈接編後,學者張厲冰認為最顯著的改變是作家群的變更,原先的通俗作家不再出現而換成一批新文學作家,包括康了齋(蘆焚)、鴻蒙(王統照)、迅雨(傅雷)、非骨(王元化)、浩波(許廣平)、白季仲(樓適夷)、陳時和(徐調孚)、潛羽(唐弢)、朱梵(柯靈)、李健吾等,還有來自國統區的沈從文、黃裳、姚克、端木蕻良、施蟄存、吳伯簫和來自解放區的丁玲、田苗,另外也培植一批年輕作家如張愛玲、鄭定文、沈寂、曉歌(徐光燊)、石琪(張英福)、林莾(王殊)、柳枝(陳欽源)、葉朗(梁)、品品(林祝敔)等人。
論者指出陳蝶衣時期的《萬象》,旨在衝破文藝政策的封鎖,並廣開市民的言說;而柯靈「執鞭」的《萬象》,則致力於轉變打開知識份子的言路。這種正確的編輯理念,再加上堅強的作家隊伍,締造了《萬象》言之有物的高品質,自然擁有其相對穩定的讀者群,長期保持上萬冊的極高銷售量,也成為「上海淪陷非常時期的非常文化現象」。
我們現在重新翻閱這四十三期雜誌,所感受的是它的「包羅萬象」,各種文類、題材,可說應有盡有,甚至其作家群更高達五百八十七人之眾。面對這一知識寶庫,我們誠然無法忽視其存在,但由於該雜誌是在上海孤島淪陷區的刊物,很難得窺全豹,甚至在臺灣的圖書館甚少收藏,只有中研院文哲所有些許收藏但又以刊物老舊,不便開放,因此也令人徒呼負負。因此筆者透過唐沅等編輯的《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查得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並將此目錄當為本書的重要附錄,讓要查閱該雜誌的讀者可以有把臂入林之便,而無翻檢之勞。
由此數千篇文章,筆者精選出四十篇,這些文章偏重於史料性或寫人敘事,極具份量者,而又沒有因時間而有所褪色,名為「《萬象》憶舊」。例如周璇與嚴華的婚變是四十年代電影界的頭條新聞,嚴華發表〈九年來的回憶〉與周璇發表的〈我的所以出走〉,這兩篇文章同時刊登在一九四
一年八月號的《萬象》第二期,當然是主編陳蝶衣在電影圈的豐沛人脈才能辦到的,相信當期的雜誌一定熱銷,而同時也保存了至今來看相當重要的文獻。周璇能立足歌舞界並成為享譽滬上的「金嗓子」,嚴華對她的訓練調教功不可沒,多年共患難,亦師生亦手足的兩人日益轉為男女之愛。他們在北平度過四個月的新婚生活,嚴華寫了許多歌,周璇站在身旁一遍一遍地試唱,夫婦之樂盡在其中。他們也曾立下誓言,海枯石爛永不分離。他們就像《天涯歌女》中所唱「患難之交恩愛深」,卻不能「咱們倆是一條心」,「穿在一起不離分」。周璇與嚴華在百代、勝利、蓓開等唱片公司灌過大量唱片,版稅豐厚。零零總總加起來,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夫婦倆搬進了姚主教路國泰新村的新家。可是,不但新生活沒有隨之降臨,相反,這個家庭開始有了縫隙,而且越來越難以彌補。周璇更將與嚴華的九年情分全盤否定,深悔當初「惑其甘言,不辨清偽」,歷數婚後種種齟齬,這個時候,再小的摩擦在周璇心中都放大數倍,何況她所控訴的嚴君「公然辱罵」、「時加凌虐」等暴行。周璇並透露自己自殺未遂,行文聲淚俱下。一對曾惹人豔羨的同林鳥,不僅成為分飛燕,甚至走到反目成仇的局面,旁觀者都傷感唏噓。一九四一年兩人離婚,為「孤島」上海的特大新聞。相形之下,嚴華並無咄咄逼人,倒是更為無奈,他說,「平心而論,我從來沒有對她苛刻過」。對於所受指責,他激動起來,「我可以用一種迷信的說法:上有天,下有地,當中是我的良心,我不但沒有虐待過她,相反地待她太好了!平時愛護她的身體,顧全她的名譽和地位,調劑她的生活,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嚴華的回憶文章,有點像小說,充滿了對話,大話連篇,小學生似的語言幼稚可笑;周璇的文章是經過「一位同情我的小姐為我修飾」的,敘述語句誠懇,沒有花花腸子的語句。金錢問題也是這兩篇文章中的一個焦點,在周璇的文章中,只就嚴華說其離家出走時將存摺也帶走了一事做了辯白,周璇說她是「帶了兩萬元的存摺走的」,而這只是她「積蓄的一部分」,她強調在百代公司灌《西廂記》,「版稅就有八千元」。而嚴華不同,一筆一筆將他們不同時期的薪水標準記下了不少。
他如,小報名人陳靈犀(又名陳聽潮),筆名貓雙棲樓主。他寫鄧糞翁的〈辟塵小語〉和叔紅(桑弧)寫的〈關於糞翁〉是可以並讀的。我記得糞翁這個名字,是因為張愛玲的《傳奇‧增訂本》而引起的。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張愛玲的《傳奇》出了增訂本,是由龔之方與唐大郎合作創辦的山河圖書公司出版的,唐大郎請了上海著名的書法家糞翁為此書題簽,當時糞翁已改名為散木了。不管是糞翁或是散木,其實都是指鄧鐵(學名世傑)一人。從二十年代起,他的書法和篆刻便名揚海內,他由於不滿時政,佯狂避世,行為古怪,被稱為怪傑。糞翁的書法篆、隸、真、行、草各體皆精,雄渾拙樸,在書壇上有「江南祭酒」的美譽。篆書早年學蕭蛻庵,而蛻庵又師法吳昌碩,因此他受吳昌碩影響極大。晚年則融合甲骨、大小篆、竹木簡,自創一格,橫不求平,豎不必直,結構恣意開張,布局隨心所欲,他說:「非篆非籀,非古非今,是自己家數,不自門入。」隸書以漢張遷碑為主,真、行、草源於「二王」而歸於「二王」,味道醇厚,意趣橫生。篆刻早年學於李肅之,壯年以後又歸於趙古泥、蕭蛻庵門下,三○年代便以篆刻而揚名海上,在藝壇上有「北齊(白石)南鄧」之稱。
他如,筆名天命寫的〈星社溯往〉和徐碧波寫的〈哀顧明道〉,都是有關「星社」的歷史和其成員的珍貴文章。一九二二年范煙橋在蘇州與趙眠雲組織文學團體「星社」,范煙橋在〈星社感舊錄〉裡追憶當時的情景:「當民國十一年間我離開故鄉,移居吳門時,首先和趙眠雲相識。那時他正是張緒翩翩,而且在胥門開著趙義和米行,不是寒酸的書生。既然臭味相投,自然一見如故,便接連著酒食爭逐了好幾回。在七夕的那一天,他約我和鄭逸梅、顧明道、屠守拙、孫紀于諸君以及族叔君博到留園去。我和姚賡夔(蘇鳳)及舍弟菊高同去,在涵碧山莊閒談。大家覺得這一種集合很有趣味,就結成一個社。我說:『今夕是雙星渡河之辰,可以題名為星社。』星社就這樣有意無意之間誕生了。……(成立後)常作不定期的集合,所談的無非是文藝而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陸續有人來參加,我們並無成文的章則,只要大家話得投機,也就認為朋友了。」他們編《星報》,共出二十五期。一九二三年夏季,改出《星光》雜誌,三十二開本,是不定期刊物。《星光》分上下二集,約十萬言,計刊短篇小說二十四篇。上集所載的小說十二篇,作者是:范煙橋、程小青、王西神、何海鳴、袁伯崇、畢倚虹、姚賡夔、俞天憤、徐卓呆、姚民哀、王天恨、張慶霖。下集為周瘦鵑、江紅蕉、徐枕亞、程瞻廬、吳雙熱、貢少芹、許指嚴、范菊高、顧明道、范佩萸、鄭逸梅、蔣吟秋。封面題簽趙眠雲,由胡亞光繪仕女。編輯者范煙橋、趙眠雲,且每篇附有作者照相和小傳,這是很別緻的。「星社」從開始的九人發展至一百餘人。在星社十周年之時, 《珊瑚》第八期上,范煙橋寫一紀念文:「我們星社始終能精神團結,比旁的文藝團體悠久而健全,社友們這幾年來在文藝工作上都能相當的努力」。
其他如楊復冬的〈地方色彩與作家〉則是敘述新文藝作家作品中的地方色彩,該文談論到的作家,有東北作家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寫東北鄉村的老向,有專寫北京胡同天橋等「京味」作家老舍和沈尹默、朱光潛等京派作家,矛盾、施蟄存、葉靈鳳、戴望舒等上海作家,還有描摹南京政
界的張天翼、姚穎,描寫長江上的水手生活的陰暗的荒煤,丁玲、沈從文湖南氣味的小說,沙汀的《法律外的航線》和《土餅》,巴金的《家》和《春》、《秋》都取材於四川故鄉,而貴州的蹇先艾和廣東的歐陽山也都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
其他如朱鳳蔚的〈民初上海憶語〉、秋翁(平襟亞)的〈三十年前之期刊〉和周劍雲的〈劇壇懷舊錄〉都是難得一見的當事人的回憶,珍貴而重要。由於篇幅所限,只能編選出其中的一小部分,鼎爐一嚐,應該會讓你回味無窮的!
【導讀】關於《萬象》憶舊/蔡登山
在上世紀孤島時期,《萬象》雜誌很有名氣,它曾經孕育出張愛玲、傅雷、鄭逸梅、柯靈等許多文化名人。張愛玲當年常有佳作於《萬象》刊載,如〈心經〉、〈琉璃瓦〉及被傅雷稱讚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的〈金鎖記〉。而傅雷更以筆名「迅雨」發表〈論張愛玲的小說〉,評點張愛玲。
《萬象》創刊於一九四一年七月,由陳蝶衣擔任主編。據鄭逸梅在《民國舊派文藝期刊叢話》中說:「《萬象》月刊,是陳蝶衣和毛子佩發起的,結果沒有成為事實,才由陳蝶衣供獻給平襟亞,由中央書店出版。」當時主編與發行人(...
目錄
【導讀】關於《萬象》憶舊/蔡登山
九年來的回憶/嚴華
我的所以出走/周璇
作家剪影/蔣化鯤
新錄鬼簿──現代文壇逸話/陳時和
附錄:記曾孟樸先生/郁達夫
文人的故事/猗園
三十年前之期刊/秋翁
民初上海憶語/朱鳳蔚
星社溯往/天命
哀顧明道/徐碧波
漫談大觀園/吳伯蕭
清宮的畫家郎世寧/槎農
壁塵小語/陳靈犀
關於糞翁/叔紅
幽居小簡/丁玲
憶丁玲/田苗
女彈詞家的佳話/張健帆
生命的旅途/孫景璐
銀聯曲敘記/趙景深
岫雲和尚/秋翁
小說叢話/鄭逸梅
木偶戲/應小鬘
地方色彩與作家/楊復冬
圍爐餘話/鄭逸梅
神‧鬼‧人──戲場偶拾/莊濡
衛道者的小說觀/葉德均
文化幽靈座談會/浮生
華寨村的來信/蘆焚
愛儷園──海上的迷宮/凡鳥
槎溪說林/說齋
京角兒們在上海/海生
話劇應該商業化/樂山
未付郵──致曹禺書/成己
我不能忘懷的一件事/白玉薇
閒話作家書法/賈兆明
記張一麐老人之喪/承周
我愛講的故事(十二則)/胡悲
尺牘的集藏/鄭逸梅
劇壇懷舊錄/周劍雲
劇壇往來/徐光燊、李健吾
我的創作經驗/端木蕻良
馬相伯與震旦復旦/宛序
附錄:《萬象》雜誌四十三期總目錄
【導讀】關於《萬象》憶舊/蔡登山
九年來的回憶/嚴華
我的所以出走/周璇
作家剪影/蔣化鯤
新錄鬼簿──現代文壇逸話/陳時和
附錄:記曾孟樸先生/郁達夫
文人的故事/猗園
三十年前之期刊/秋翁
民初上海憶語/朱鳳蔚
星社溯往/天命
哀顧明道/徐碧波
漫談大觀園/吳伯蕭
清宮的畫家郎世寧/槎農
壁塵小語/陳靈犀
關於糞翁/叔紅
幽居小簡/丁玲
憶丁玲/田苗
女彈詞家的佳話/張健帆
生命的旅途/孫景璐
銀聯曲敘記/趙景深
岫雲和尚/秋翁
小說叢話/鄭逸梅
木偶戲/應小鬘
地方色彩與作家/楊復冬
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