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記
溫玉吉金話文物緣
2000年之際,我為漢先生的《為建築看相》一書配圖,繼而展開一系列的共同書刊出版計畫,因此我倆常有機會討論一些相關事宜。有一回漢先生特別提到《金‧玉緣》與《認識中國建築》兩本小書。這是為了紀念故世的師母蕭中行女士所刊行的叢書,委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刷暨發行。這兩本書的印刷數量不多,流通不廣,因此漢先生表示有意重新編輯刊行。當時我並未將此兩書列在計畫之中,關鍵在於不像建築專書,《金‧玉緣》所需之圖片非我所長所有,以致編輯《金‧玉緣》一書暫時延宕。所幸如今賴資訊公開,許多美術館的圖片得以引用,本書圖片凡標示©者,皆取材自各個美術館之網站,餘者則是我參觀美術館之際所拍。
2014年漢先生故世,出版的計畫暫停了一段時日,2018年與「典藏藝術」合作重啟漢寶德系列書刊,於是將《金‧玉緣》納入。《金‧玉緣》原書有〈玉與中國文化〉、〈中國的青銅文化〉與〈明清銅爐展的文化意義〉3篇文章與22張圖片。為了符合系列書刊的體例需求,乃特選了漢先生所撰寫的〈青銅器中的童趣〉、〈石破龍出畫碑首〉與〈一只宋枕中所見的文化精神〉等,編輯完成《金玉藝采:漢寶德談文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1994年10月9日至1995年4月9日舉辦「認識古玉展」,配合展覽出版了《認識古玉》一書。〈玉與中國文化〉是漢先生為展覽與書所撰的專文,書首有一篇〈何謂古玉〉的短篇引文,與一篇〈揭開古玉的神祕面紗〉序文,本書特將此3篇文章悉加編入。
繼「認識古玉展」之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1995年8月1日起至10月31日,與上海博物館交流舉辦「認識古代青銅器展」,計有63件作品蒞台展覽。配合展覽有專刊出版,惟漢先生所撰的〈中國的青銅文化〉一文,因為籌備期間職務更迭,他轉任台南藝術學校籌擘建校任務,以致文章未能用上,不過他為展覽的專刊所撰寫了一則短序,今配合本書的編輯,特將該序文編為「中國的青銅文化」之附錄,誌記這段因緣。
〈青銅器中的童趣〉一文曾收錄於漢先生另一本文物書《收藏的雅趣》,可惜當時只附了一張鶚卣的小照片。2007年漢先生擔任宗教博物館館長之時,賀歲的卡片是一款極可愛的豬尊,這張卡片連同其他我在網站搜尋的一些相關照片,共同為〈青銅器中的童趣〉增添具體的閱讀趣味。
〈石破龍出話碑首〉係1977年為龍年之應景文,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在當時戒嚴的時代,報紙只有兩大張,合計僅8頁,這篇占了一整頁的文章可說是極珍貴的大作。〈石破龍出話碑首〉刊出時附有8張小小的照片,由於印刷效果欠佳,實在難以配合文章的內容讓讀者清晰地了解碑首的奧妙。這8張照片,按漢先生所言是從日人研究之書所翻拍的。我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時,校內研究生圖書館二樓的東方圖書室,在館藏的中、日、韓文書籍中,我發現了日本建築學者伊東忠太的《支那建築裝飾》,合計5卷。當年兩岸阻隔,對於中國傳統建築的學習只能透過前輩們的研究成果,眼見這5大卷書,真是遇到瑰寶,當下我就翻拍了一些資料,未料竟在多年之後編輯本書之際派上用場,誠乃一段奇妙之因緣……。
在日本,除了伊東忠太,另有竹島卓一、常盤大定與關野貞等學者專研中國傳統建築,他們的著作皆是極有價值的檔案文獻。寫下這段歷史謹做為漢先生《金玉藝采:漢寶德談文物》一書的註腳。祈盼本書編輯的圖片能將漢先生所撰的宏文增添藝境光彩!
黃健敏
2020 / 9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