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和爸爸一起前往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觀!
好期待看到恐龍化石喔,不知道會看到那些恐龍呢?
小光點認識場域系列學習繪本第二作《博物館的一天》。
藉由參觀特定場所,進而認識這些工作者、工作的內容、以及會用到的各種器材設施,
學習博物館的種種知識,然後發現多虧這些人員的合作與努力,
才能讓一座博物館順利地運作。
沒想到看似安靜的博物館,它的一天竟是如此地忙碌。
多到數不清的收藏展品,正等待著與前來的參觀者們展開跨越時空的會面。
比大象還要巨大的恐龍化石,到底是如何被研究人員找到的呢?
除了用來挖掘的鑿子、地質錘、削岩機,還需要補強的黏著劑,
將化石初步清除之後,還得用石膏包覆才能安全地運送回去。
挖掘化石的工作原來這麼不簡單啊!
化石複製品的製作也是一項大工程喔!
得先用黏土與樹酯包覆化石直到硬化後,再取出化石就成了模具,
並用玻璃纖維製作成複製品的樣貌,接著依照化石上色乾燥後,
就成了外觀相同,但重量卻遠比化石還要輕上許多的展出複製品了。
除了恐龍之外,博物館還有很多必看之處,
像是遊玩中學習科學原理的互動體驗、還原實體大小的超真實動物標本,
還有最受小朋友歡迎的立體劇場。
肚子餓了,爸爸還帶我去主題餐廳吃了好吃的主題套餐「恐龍腳印漢堡排」
直到閉館時間快到了,還是有很多好奇又有趣的展品沒有看完,
今天真是個意猶未盡又快樂的一天,一定要再找時間參觀博物館。
【認識博物館】
◇博物館的休館日都在做什麼?
◇為什麼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都不穿白袍呢?
◇化石跟複製品有什麼不同?
◇標本內部也跟真正的動物一模一樣嗎?
◇會動的恐龍動畫是怎麼做的?
【認識化石與標本】
◇抹香鯨的遺體居然要先埋在沙堆裡?
◇化石為什麼要照電腦斷層掃瞄?
◇化石也需要清潔嗎!
◇脆弱的化石該怎麼運送比較安全?
◇動物標本的眼睛是用什麼做成的?
就用一天的時間,來參觀這個記錄地球與人類歷史的場域吧!
本書用精細的結構圖,讓小朋友認識博物館的運作,
也畫出只有博物館人員和研究學者才會知道,一般人無法看見的幕後辛勞。
跟著書籍的解說,理解探索地球奧秘的背後也不是一個輕鬆簡單的工作,
更是需要所有工作人員的合作協力,才能讓博物館順利運作,
也讓這些歷史的智慧與足跡被更多人看到。
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陳雪玉
知名人氣YOUTUBER│蔡阿嘎
玩轉學校 Pley School共同創辦人│黎孔平、林哲宇
作者簡介:
岩田慎二郎
當過上班族,之後在東洋美術學校學習設計,現以插畫家的身分在活動。
曾獲1991-1992年日本通商產業省(當時)的海報通產大臣賞。
日本視覺藝術展準入賞。
另著有《棒球場的一天》《火箭發射場的一天》。
譯者簡介:
林宜柔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畢業。曾任設計插畫雜誌及日商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漫畫編輯。最近在學和日文發音很像的義大利文。
coleen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