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生態建築可以怎麼做?
「在五十位有能力拯救地球的人士當中,楊經文(Ken Yeang)是其中之一。」──《英國衛報》(Guardian)
建築設計的初心,是避免環境損傷又要物盡其用。
在地球未來走向毀滅以前,生態建築學還是有機會挽救,楊經文歸納了三種途徑:
1. 執行建構前,在設計新建構環境初期,預測建構對地球環境的損傷,以避免製造負面的環境結果,達到零衝擊與正面成果。
2. 重新設計現有的製品來矯正其帶來的負面結果。
3. 設計時考量到建構與製造的產品,物盡其用以後,如何在最終整合回歸自然環境。
預測設計是生態設計最基本的態度,
前瞻性設計將可能產生的結果先提出,才能避免環境損傷。
「不是只有一個設計途徑,也不是只有一個單一的綠化美學……,我們不但要設計綠色建築,我們的地球也需要綠色企業、綠色食物生產、綠色娛樂、綠色行旅、綠色工業、綠色經濟與種種綠色生活方式,這是活生生的系統,與自然互惠共生的一部分。」
現代有許多設計者對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無知,如建築師、工程師、工業設計與策展人、那些工作上關係到衝擊自然環境的從業人,然而,他們的行動與決定卻深深地影響環境後果,無論是在他們所在地的生態系統或更廣的生物圈。
綠色環境理念,不單只是應用太陽能、風能、再生材料那麼簡單,而是一個人造環境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生死與共的願景。
改變必須從你我做起,改變對待自然的態度,改變在自然環境的行為,
那樣,我們就不再是貪婪的掠奪者,而是守護者。
作者簡介
楊經文(Ken Yeang)
榮獲諸多國際建築殊榮的知名馬來西亞華裔建築師。透過書寫自小在英國私立寄宿學校的成長期、在倫敦 AA 建築學院與劍橋大學的建築專業訓練及時代背景,讓讀者了解他在成為生態建築設計先驅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不同思維與構思的演變如何將他導向生態設計之路。
楊經文專長高樓層建築生態環境設計,針對摩天大樓及生態建築設計準則及實務應用出版過許多著作。有感於因為人口密度過高及建築基地容積比等因素使得超高層建築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他致力為超高層建築物天生破壞環境的傳統印象提出解決方案。其中,針對摩天大樓開發出一種名為「生物氣候設計」的被動式低耗能設計。
從1992年在馬來西亞雪蘭莪落成的Menara Mesiniaga摩天大樓就可以看出他的生態建築設計,包括垂直景觀設計、外露遮陽百葉、大規模自然通風及採光,以及自動節能的智慧型大樓系統。其他國際知名建築作品有:東京—奈良塔樓(1994年)、新加坡國家圖書館(2005年)、香港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2012年);曾榮獲中國建築學會「梁思成建築獎」(2016年)。有別於主流建築師將節能視為美學型式的一般考量,楊經文關切的是更基本的問題。
繪者簡介
梁賢德(Tuck Leong)
建築師、插畫家。作品觸探多種藝術與圖像風格,從線上藝術,插畫繪本,傳記,活動展覽,以及複合式主題多所涉獵。曾多次獲獎,贏得多次美術競賽。
譯者簡介
蘇威任
巴黎第十大學戲劇系碩士。譯有《論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什麼是遊戲》、《吉他魔法書》、《當代電影的好視野手冊》、《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藝術史的一千零一夜》、《當代花園的奇境》等十餘種。不翻譯時,就好好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