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由於從事中國古代美術研究的關係,逐漸對所謂的「中國造型」感到興趣。
簡單地說,我思考:「在中國美術史上,常出現的造型是什麼?有那些是其他民族所未見或見過的造型?如果是同樣的造型主是,中國方面是否有其特色?」
例如獅子的造型意所,傳自西方,卻由舶來品的地位發展成中國式的獅,乃至民間處處有其形象存在,而今在國外,「舞獅」甚至成為華僑主會的標誌。
又如雲紋,最常見於中國,西方的天使一定得長一對翅膀,但中國的飛天或孫悟空,靠著雲朵就飛得起來,這就造成了兩者顯然不同的造型美感。
除了美術上的經典名作,由大量存在於民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或不足首的小裝飾,是否也可找到更多的「中國造型」?
農家用的陶製大茶壼,何以有如此粗樸卻深具魅力的造型?拜拜的性禮,也是美化了的,祭品意是那麼吸引人,又充滿民間生活的活力。
再如目前極為流行的咬錢蟾蜍,雖然俗不可耐,卻源遠流長,仍聯繫著古代的蟾蜍信仰系統。此外 ,我國考著各種造型背後的意識形態基礎,大自一種民族共同的宇宙觀、審美意識的具現,小至民間百姓對生活的祈願,以及結合民俗所產生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