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修好自身是最好的說服
1─1、為什麼家人朋友會反對修行?
修行不是很好嗎?為什麼家人朋友會反對修行?你的家人朋友是冤親債主嗎?不是的,你才是你家人朋友的冤親債主啦。
其實「修行」是一個中性的名詞,代表的是「修」跟「行」這兩個動作結合的行為,本來它是沒好沒壞的,就是代表去修正言行的動作的意思,所以「修正」的方向對不對,影響「言語行為」給人的感受,就像開車,偏離車道了,要修正回來車道中心,也不要越線,道路有中心線,有標線標誌,是給你做為一個修正衡量的依據,但是修行卻沒有一個這種明確的準據或規範,要說法律法規,顯然這個層次沒有達到修行要的標準,勉強可以說上依據的,應該就是道德跟良知,但是這種標準又很籠統,每個人接受跟要求的道德觀念跟良善的標準不一,所以是人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因此,進入修行很容易就「迷」了,迷惑不清,糟的是,一般人又拿心中這個尺去要求或管理其他人,那更是莫衷一是了。
一談到「修行」,一般大都會賦予正面正向的意義,但是又都以自己認知的正面正向為依據,所以若沒有正心正念,沒有以神尊更高標準的要求,很容易就落入以「自己的道理」或以「團體的規範」來要求的混沌狀態。所以黑幫有黑幫的修正執行的標準,有他們進階晉升的依據,那是他們的修行,比如小偷抓進牢裡關,可能他在裡面「進修」,出獄後技術更高超,小偷變名盜;兄弟也是一樣啊,進牢可能將地位提升,這也是修行啊,混黑道就把黑道的道理發揚光大。
黑道道理雖然名之為修行,但是不為一般人所認同,但它就是修行,魔道它依舊存在,黑道也可能一直壯大,只是不為修神佛的大眾所接受,但是「佛」「神」「魔」它們是並存的,各自修它們自己的道,修自己的行,所以「修行」本身就是兼容正負兩面的存在,問題在於「黑就是黑」但是「白不一定是白」,黑很好認,它就是黑,界定比較清楚,但是白就很麻煩了,要白不白的,以白掩黑的,是很難察覺的,所以修行會為人所排斥,原理應該在這裡,因為沒有辦法分辨清楚到底是什麼白,宮廟所在及主事者正心正念正行還好,但人心又會變,所以修行變得很難,是修行很難嗎?不是的,是要找一個正心正念正行以神尊標準為標準,又能時時警醒不變質的修行的地方很難。
一般宮廟神壇給人的印象,到底是神尊在處理還是人在處理,很難分清楚,為什麼走宮廟的人連家都不顧,弄得家散人變,拋妻棄子的,事業也不顧,通常人都是遇到困境無法解決,才會想到接觸神佛,但是又沒有能力去辨別是神佛或是鬼怪,因為有困難就心慌,無法辨別就會迷,如果主事者在稍加鼓吹恫嚇,不陷入迷局是很難的,一般人是有事求神拜佛,請神佛幫忙,好像有效耶,下回有事一樣又來拜又來求,再有事又來拜又來求,明顯的「依賴」神佛,但是卻沒有去思考事情為什麼發生,所以沒有去修正自己的思維、觀念、言行、舉止,這個就真的是沒有在修。
如果平時有在修,神佛幫忙解決了渡過危機,自己就去思考並想辦法讓事情不會一再重演,這個就是「人神配合共修」的意義,也是靈修所要的目的,不是每次有事就去找神尊,請神尊幫忙擦屁股,自己卻不檢討為什麼會拉肚子,結果腸胃炎了,腸胃病變了,才說神尊逼你要修,哪有這種道理,你第一次要神尊幫你收拾爛攤子的時候,就是神尊提醒你要修正飲食生活習慣了,結果你依然故我,不當一回事,當然越來越嚴重,到嚴重了你才警覺你自己要修,那是你智慧沒開,還是神尊逼你修,神尊一直在幫你,一直提醒你啊,你搞砸了怪到神尊頭上,說實在的,神尊概括承受你的抱怨怪罪也很無奈。
所以修行的概念是什麼?
不是一直拜一直求,一直要神尊幫你處理,你的家人朋友是冤親債主嗎?不是的,你才是你家人朋友的冤親債主啦,他們會反對你不讓你修行嗎?不會的,他們一直希望你修行也一直在幫你修行啦,你小時候不會穿襪子誰幫你誰教你?你睡到遲到了,誰叫你,誰一直提醒你不能遲到?你罵髒話是誰制止你,要你不能罵髒話,是誰告誡你不能跟人吵架,跟人打架的,你讀書功課不好,誰叫你要認真,誰幫你複習功課?
所以你說家人朋友反對你「修行」,甘有影?他們都是欠你的啊,他們一直在助你修行,只是你不領情,是你的作為跟智慧讓他們「不放心」,是社會對少數自稱修行人的作為及宮廟印象的「不放心」,他們一直都希望你變的更好,你有讓他們覺得你變得更好了嗎?他們真正反對的不是修行,他們是擔心,怕你找錯地方被人騙,或是執迷,所以他們真正反對的是「走宗教、走宮廟被騙」,因為有宮廟有人就複雜,也無法辨識好壞善惡。
如果能認知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是修智慧、修行不一定是跟宮廟寺院宗教畫上等號,或是追求天馬行空無由辨識的超人能力。有神尊可以請教求助是緣份、是助力,有正心念,不貪求,就能辨別宮廟的本質,所以要先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智慧修出來,再與神尊共修,而不是依賴神尊,而失去辨別正魔的能力,先以普羅大眾的道德觀為依據,再提升自己以「自然之道」,以神尊的「神性品質」要求自己,自己做好了,相信不會有親人朋友反對你修行的。
1─2、要進入修行,是不是要先超渡祖先,冤親債主?
要進入修行是不是要先超渡祖先以及冤親債主,這是在一般傳統宮廟常聽到的論點,說什麼靈修會有祖靈的問題,以及冤親債主的阻礙。
既然是靈修,當然是認同有無形界的問題,但是是不是要進入修行就一定要先超渡或祭解?這幾天也有師兄姐來問到這個問題,當然,告訴你說要超渡或要祭解,當然有他的用意和目的,這是人做每件事或說任何話一定會有目的的,就像電信業者有一部廣告影片,內容是測試跟家人或朋友說「我愛你」的反應,我想很多人都看過,那得到的反應真的令人莞爾。
對啊,你說這句話的用意和目的是什麼?聽到的人都會反應思考然後問一下,尤其是情侶,你忽然跟妳男友女友說「我愛你」,目的是什麼?做事說話一定有他的目的,只是你願不願意承認或面對,你不會沒事跑去女友家吧?問候一下,露面一下,目的是什麼?增加熟悉度或親密關係嘛,你沒事跑去爬山幹嘛?閒閒沒事散散心也好,練練身體呼吸新鮮空氣,陪好朋友運動運動都好,總是有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要進入修行也一樣,要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因為想靜靜,因為想放下煩惱,因為想得到神佛的庇蔭,因為想放鬆自己,因為想修得處理事情的能力,因為想開智慧,因為想成仙成佛;因為你有「想要」,所以你會去做,這個想要就是你要得到的目的,因為「要」才去做才去說,所以你要去承認這個「要」,而不是放下。承認了這些要,你才能在接下來的問題中去取捨,所以進入修行的第一個智慧關卡就出現了。
當人家跟你說:進入修行要先超渡祖先冤親債主,不然會阻礙。想一想這句話,如果是這樣,那是不是不修就沒有事了?這樣幹嘛要修;那他跟你講要超渡要祭解才好修,目的是什麼?
我們先說超渡祖先,祖靈的問題啦,如果祖先都沒去投胎,過得很不好,那是不是靈很弱,靈很弱祂只能來求你幫忙,能影響你什麼?頂多來求助於你。如果祖先靈都過得很好很強,那他需要來求妳嗎?再者,算祖靈跟你是一脈的或是有緣的,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裡有人要修,修得成祂是獲利者,祂有什麼理由不幫你,還來擾亂你,所以需要超渡嗎?
每季每年都要超渡,是超渡沒有用,還是真的親人難渡?難渡更需要有家人去修,看有沒有機會修成正果,你修成正果剛好來渡祂們了,祂們會來干擾你嗎?幫你都還來不及。
至於冤親債主,無形的冤親債主更希望妳認真去修,修了有功德有能量了正好可以還他,就像你的債權人一樣,怕你不工作沒錢還而已,會怕你想去做事業打拼嗎?巴不得妳趕快去工作賺錢咧。
那有說怕你離鄉背井不回來了,所以要干擾你,真的來要債了,再跟他協調就好,只要你真的是要工作賺錢,不是想要逃避的,應該都可以溝通協調,不行再請神尊(好像法官、律師)做保人或立協議書,債權人都不讓你去打拼工作,他們更沒機會要回債務,除非你真的累世有大惡不赦的,否則哪有你有心賺錢來還,他還干擾你的。
所以想想要你超渡祭解的人目的是什麼?沒什麼事,要去工作了先要付買路錢?先要仲介費嗎?還是保護費?真的,修行真的沒那麼複雜,靜下心來,從日常生活中去修正;當你的能量強了,要幫祖先,要還冤親債主都沒有問題的。
不先超渡,那修行要怎麼修?修行不就要「去煩惱」,「增功德」,「加強能量」嗎?從自己做得到的開始做,家人、老公、小孩、親戚、朋友先安頓好,先溝通,有宮廟的事,先把家裡事安排好做好再出門,這樣是不是去掉出門的煩惱了。
老公小孩不聽話的,靜下心來修正對待的方式,先改自己的說話的語調跟說話的態度,暫時沒辦法溝通的先不要溝通了,等自己能量俱足,講話夠份量了再來溝通,不然只是爭執而已,是不是對老公小孩的煩惱擔憂可以先放下了。
再來就自己能力所及,從小地方開始助人助眾生,這樣可以慢慢累積自己能量並減少能量的損耗,壓力減少,煩惱降低,慢慢心情就會輕鬆愉快,這才是修行的根本。
那冤親債主要不要超渡?當然要啊,不超渡怎麼行,但是那些無形眾生要超渡是有時有陣,要看時候,不用急,人家都沒告上法院,也還願意讓你欠著,妳都還沒能量還咧,幹嘛急著請他們過來會商,所以真的要超渡的是身邊有形的冤親債主,真的會阻礙你修行的,是你的家人老公小孩跟親朋好友啊。
要怎樣把這些冤親債主「超渡」好才是進入修行的首要之務;要不要跟老公補一補身,撒撒嬌,要不要教好小孩,讓他能夠獨立自主,不會事事要你幫忙做,要不要跟朋友親戚打好人際關係,讓別人不說閒話,讓你要出門到道場宮廟打坐可以順利出門,不會打坐到一半電話催你、罵你、影響你心情。把這些冤親債主「超渡好」,你要出門拜神,老公笑瞇瞇把妳送到,甚至還跟你一起精進修行,小孩也樂意陪著你跑,樂意接觸神尊,這樣就是修行的入門功課完成。
所以要不要超渡?用超渡的虔敬的心態,先超渡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比較實在,再來修行。至於修行,就是老實打坐(修佛淨土說的就是老實念佛,老實念經),老實做人,老實做事而已。
1─3、審視靈修修行的要求及標準
—靈修修行,是以「良知良能」的神性品質為依歸
一般宗教修行總有一些教條戒律,這些戒律無非是希望進門修行者有一個遵循的依據,大部分宗教都是教人正行,與人為善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實宗教的本意就是在教化,有一個宗旨,然後依據這個宗旨來教化人心,來導正行為。
這是一般人初進入修行或宗教最好的方式跟導引,避免初進入者無所適從,這是宗教戒律的修行,用規範來修正行為跟習慣,這是外在加諸的要求,會有一些強制力,這個強制力來自於團體的監督,有覺醒者慢慢轉為內心自我的約束,未省察者則依樣畫葫蘆,也不失和諧。但是如果沒有自心的覺醒,其實一樣會茫然不知所終。
因為戒律教條,其標準是有範圍界限的,也盡量簡單化好讓信者易於依循,有形的東西就有時而盡,教條的描述也只能在有形的範疇內敘述並在範疇內行為。而無形的心的思維卻是時時可以衝破界限的,所以最終如果沒有內心的覺醒來導引自己的方向,即使做到戒律的要求,心依舊會茫然,最後不得不依賴神明或撒旦,魔鬼。
所以現代宗教的修行大都頃向神佛靠攏,期待神佛在人遇到困難時能拉一把或臨終時能被接引,所以修行變成拜神拜佛,求神求佛,而忘了最終目的是修正自己讓自己能達到神佛的境界。
所以一般佛教徒或佛道信仰者只是讀經,念佛,希望經典有莫大的佛力可以幫自己除危解厄,所以祭解,辦法會,希望神明能幫自己消災解困,思維在於求外力的幫忙,自己只是在求在拜。
其實念經念佛應該是在收攝自己的心,我們不否認經典有它的佛力作用,那是因為自己融入經典中而得的。但佛陀講經時難道只是希望信者去念去讀去聽嗎?應該講經的內容是一個可以實踐的方式跟道理,是希望聽者能依經而行,達到理解經典說法的要意而去實踐去做到經典的境界才是,光是念經聽經卻沒有身體力行,或是求神拜神卻是希望神明幫你解決問題,而神尊告訴你要怎麼做,自己卻如如不動,這真是神佛要的嗎?
經典是要你來依經典去實踐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不是要用來求神力求靈通的。真能依經典而行,也幾近於神佛了,自然會有能量展現。
通常不管什麼宗派,大都以善跟倫理道德做為宣揚自己教派的基本準則,所以要教忠教孝,教忍教讓,其實善良與倫理道德只是人與人生活之間的行為規範,從周公制禮作樂,到孔子集大成,這是成聖成賢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儒家主要宣揚教化的理念,但是也不盡然符合人性及天道。
教善教倫理道德是儒家的教條,也是做人的基本,但是卻已經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而佛家其實是要教導如何脫離人世之苦,擺脫輪迴,但來到中國,又不得不與儒家教化結合,所以除了原有教義之外又加上倫理道德。但不能否認的,所有戒律也都是擇其要由初淺做起,再由淺入深,達到心的轉換,這是戒律的主要功能。
至於道德道德,什麼是德?中國人造字不是隨便造的,道德是一個倒裝詞,它就是一個「德之道」,它是為了人與人相處不亂而立的一個規範,所以「德」就是用兩人(ㄔ)直一心,或「徳」兩人直心(書法字常作此),只是人與人對待上的「兩者如一,不為欺瞞」的心態而已,是兩人同心的意思。
但因為人有自私自利的心,不能坦誠,自然就損德了,反而覺得歐美人士在人的對待上較為直樸,不拐彎抹角,比較有「德」的特質。但修德修善只是人相對待的標準,只是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卻沒有約束及強制的作用,只能依靠輿論的制裁,而即使做到「善跟德」,其實也是基本的人,修人而已。這是修行的根本。
至於靈修修靈的標準又在哪裡?
靈是沒有規範的,沒有規範並不是無所憑藉或可以胡作非為,祂的規範來自於「靈」的成長要求,祂是依人的修行的覺醒程度而有不同,祂是自由自在表現的,這是靈本身具來的特質,這個規範標準就是所謂的「良知良能」。
心跟靈的覺醒的程度越高,祂的自我要求標準越高,佛說每個人都有佛性都是佛,神尊也說每個人都有神性品質,上帝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這就是靈性,靈本身具有神佛的特質,這個特質帶領「靈」修行的方向,也是靈修要求的標準所在,所以覺醒程度越高越會要求自己發揮神性特質,而不只是「善跟德」的人為標準,即使人誤入歧途,為非作歹,處在魔道,只要這個特質覺醒,就自然會走向靈所依歸的途徑來,正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所謂的幡然悔改就是。
所以靈修為什麼自在,因為祂的自我要求的標準在人的行為標準之上,所以人的標準不成其為標準,祂是超越人的「善跟德」的要求的,所以祂不為人為的模式所限制,祂是來自神性品質的「良知良能」,是以天道為依歸的。
進入靈修是發自心靈本身的要求而成長,並不是外在規範的要求,所以為什麼說真正靈修在修正自我身心的速度很快,因為是「自發性」由內心感受靈的需求而去修正,是由內而外的,不是依外人的要求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