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上師的話語:喜悅甘露集12的圖書 |
![]() |
上師的話語:喜悅甘露集12 作者: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 / 譯者:吳春華 出版社:阿南達瑪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規格:21*14.8cm / 初版 / 232頁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聰明的人應該自幼時就從事靈性的修持,越早越好,因為人類的生命稀有。世上有多少蟲子、昆蟲、動物和鳥類,其數量遠較人類為多,然而牠們卻不如人類幸運,因為牠們沒有像人類一般的身體,沒有開展的心靈、發達的肉身,不知道從事靈性修持的重要。要是牠們有像人類一樣的身體以及開展的心智,他們就會知道人類最重要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堅定地從事靈修,以了悟至上意識。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喜悅甘露集》乃是由巴巴日常面見其弟子時之系列開示彙集而成。
此靈性開示系列,處處洋溢著生命之光,一字一句皆是上師的恩典,展書研讀猶如啜飲甘露般的喜悅、甜美。經典有云:梵咒的種子就是上師的話語,解脫的唯一要素就是上師的恩典。是故本系列叢書乃是生命無明大海的明燈,亦是解脫道上的智慧覺海之舟。
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
是國際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的創始者及靈性導師。他於一九二一年五月滿月日誕生於印度東北方的一個村莊-佳滿坡(Jamalpur)。他的弟子尊稱他為巴巴(Baba)或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意為喜悅的化身。他的名字則是Prabhat Raingan Sarkar,簡稱P‧R‧沙卡。
小時候,他在佳滿坡上小學和中學時的表現也極為優異。在早年,他就已經開始教示有關靈性問題的深邃知識,並指導許多比他年長的人。佳滿坡中學畢業後他便進入加爾各答大學。在大學生活裏他顯現出自身的才氣與光芒。另外他也利用課餘工作的收入來幫助一些窮困的同學。(當時他利用課餘的時間為加爾各答的幾家日報社做一些編輯與校訂方面的工作)
之後由於父親的去逝,第二學年他便休學返家幫忙生計。他在印度鐵路局的會計部門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鐵路局工作的那段時間,他展現了驚人的工作效率,同時他那無與倫比博大精深的知識,也令他的同事們大為吃驚。因此稱他是「會走的百科全書」。同年在印度鐵路局,他開始教授幾位同事密宗瑜伽(Tantra yoga) 的靜坐修持。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巴巴宣佈開始展開自我了悟及服務社會的使命,並任命普拉納瓦等六人組成委員會負責成立、以及設定組織章程等等工作。在一九五五年一月五日,巴巴闡明我們的哲學稱為「阿南達瑪迦」(Ananda Marga,梵文Ananda意為神性的喜悅,而Marga是道路的意思)。
我們所鍛鍊的法門稱為「撒哈佳瑜伽」(Sahaj Yoga),這套哲學與靈性修持的目的就是要獲得「神性的喜悅」,因此稱它為「阿南達瑪迦」-喜悅之路。「阿南達瑪迦」是哲學理念,為了推廣這個理念,巴巴設立了「阿南達瑪迦推廣總部」(Ananda Marga Pracharaka Samgha)的組織。巴巴任命的六人委員會邀請巴巴成為這個組織的主席,巴巴接受了邀請出任這項歷史性的職務,普拉納瓦成為第一任的秘書長,隨後向政府註冊登記成為正式組織。
起初這個組織只是在北印度的一塊小區域裏從事弘法活動。接著他對一些最優秀的弟子施以特別的訓練,使他們成為阿闍黎(Acarya)。這些阿闍黎得到授權,可以傳授他人靜坐修持的法門。緊接著第一期阿闍黎訓練之後,組織向印度的其他部分擴展。於此期間,巴巴的靈性演講也以極快的速度編緝成書,使得更多的人能夠親近他的教誨。
巴巴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離開肉身為止,出版了超過一百本的著作,他畢生對靈性、倫理學、文學、音樂、語言學、心理學、科學、社會經濟理論和哲學等每一方面都作出極其偉大的貢獻。
巴巴也展現出屬於他自己的特別的藝術天賦,為了讓音樂能夠將精細的靈性情感表達出來,巴巴在一九八二年的九月十四日,開始了靈性音樂的創作。這個靈性音樂不同於一般靡靡之音,它可以說是音樂的清流,也是音樂界的復興,所以巴巴將它命名為「曙光之歌」(Prabhat Samgiita),這象徵著音樂新時代的來臨。接下來的八年期間,巴巴幾乎每天都有創作,直到巴巴離開肉身前,共創作了五千零一十八首。每一首都由巴巴親自作詞及作曲,所有的創作分別以孟加拉語、印度語、梵語及英語等八種語言進行。在這八年裏,巴巴以平均每天一首半的速度進行創作,這在歷史上絕對是空前的,可能亦是絕後。
這些創作完全表達人與至上的關係。它包括了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生命的每一個角度,靈修的每一個階段。例如在生活上,有不同的節日,像是出生、節慶,在生命上有不同的角度來感覺至上。在修行道上,對至上有不同的了悟與感情,這些巴巴都以一些曙光之歌來表達。
社會服務方面,巴巴也顯示出他的睿智的眼光和無比的慈悲心懷。一九六三年他創立了阿南達瑪迦的教育、教濟及社會福利部門,並囑咐他的全日工作者到世界各地去,在各地設立了包括學校、孤兒院和醫療機構等相關的社會服務組織。巴巴在教育方面的著述理念在這些學校裏受到推行印證。他設計了一種新的進步的教育方式。
阿南達瑪迦早在一九六六年,就擴展到印度本土以外的地方。當時的阿闍黎被派到非洲、東南亞,稍後則是歐洲和北美洲。今天阿南達瑪迦幾乎已經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建立了靈性的社會服務組織。一九七九年,巴巴首次應其世界各地虔誠弟子們的誠摯邀請,開始其世界之旅,使更多的人認識他的理念和親炙他的教誨。
那些見過他的人都會為他豐富且多樣性的知識感到驚訝。事實上他是一位在靈性上已徹悟的人;除了了知包羅宇宙萬有的知識外,更今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與弟子之間的關係,因為巴巴以其無限的能力改變弟子的心靈,提升弟子的意識,甚至承擔弟子因果業力;另外大部分的弟子都能詳述一些奇蹟般的例證,那些都是當他們遭遇困難時,而巴巴不在他們身邊,但是卻適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不論他在心智的領域及在社會服務上的成就多麼地為人喝采,巴巴的生活態度依舊樸實、單純。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做出任何的要求。在一九七九年離開瑞士前夕,他和藹地向旁邊的隨眾說道:「我不是一個顯赫的人物,也不是天空中的明星;至於我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達:我是屬於你們的。」
多年前一些虔誠的弟子想為摯愛的巴巴作傳,以激勵修行者並作為後代的珍貴紀念。他們試著寫出有關他的生活故事點滴,但卻做不到,因為個人渺小的心靈如何能表達詮釋他對眾生永恆無限的愛,而又如何能述說他在生活中所顯示的無數奇蹟以及他對弟子們無盡的愛?所以他們只好去請求巴巴:「巴巴,我們無法寫出您一生的完整故事,這世上只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那就是您自己,巴巴,懇請您為我們寫出您的自傳吧!」
起初他拒絕了,他說他沒有時間。但經過一而再,再而三地請求,你知道上師是永遠無法拒絕虔誠者的要求的,終於得到他的首肯。這些虔誠者喜出望外,焦急地等待這部傳記的問世。
第二天巴巴在講演時忽然說道:「好!我已經寫好了,你們要看嗎?」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他如何能如此快速地完成?雖然弟子們都了解他驚人的工作速度,但仍然對這自傳這麼快就寫好感到訝異萬分:「是的,是的,巴巴!」他們說道:「請給我們吧!」
然後他把一張紙遞給他們,全場一片寂靜,這麼偉大的一件事怎麼可能用一張紙就寫完?他們摒息一看,只見那紙上寫了三行字:
我過去是個謎,
我現在是個謎,
未來我仍然是個謎。
一九九○年十月二一日,巴巴離開了肉身。他一生的奮鬥為世人立下典範,他靈性的力量啟迪了無數渴望的心靈,他的社會思想鼓舞著知識份子、青年及廣大的群眾。這股潮流必然會為人類開啟一個嶄新光明的時代,屆時,將如他所預言,每個人都會有充足的生活的保障,表達情感、思想的自由,以及適於追求真理的環境。
作者嘗言:
世上有各式各樣的梵咒。一個人要是心理失去平衡,而導致對日常生活各種世俗責任一概提不起興致,就可以運用某種梵咒;如果他的問題不是出在身體層面,而是在心理層面,也可以運用另一種梵咒予以解決。所有這些都稱為「梵咒」,因為當人們持念、觀想它們時,該人即可因此而從悲傷和痛苦中獲得解脫。
雖然這些的確都是梵咒,但卻無法引導一個人達到永遠的解脫。它們能為人帶來暫時的解脫,可是無法永遠解脫人們的痛苦。從另一方面而言,能解除一個人靈性痛苦的,則稱為其「生命目標梵咒」(Iśt́a Mantra)或「古魯梵咒」(Guru Mantra)。
「生命目標梵咒」或「古魯梵咒」的特性,就是它能永遠解脫一個人的痛苦。簡言之,若人運用其生命目標梵咒,他將可達到永恆的究竟解脫。它讓人永遠擺脫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你要記住,生命目標梵咒及古魯梵咒不是一般的梵咒,因為其他的梵咒只能為你帶來暫時的解脫,讓你暫時不覺痛苦,可是生命目標梵咒和古魯梵咒能永遠解除你的痛苦。兩者間天差地別:一般梵咒引導一個人暫時鬆一口氣,而生命目標梵咒可引導人達到究竟解脫之境。
作者亦曾如此說道:
宗教總是以教義命令其信徒遵守。勇於理性辯論者卻被注入某種恐懼情結,更甚者,那些宗教信徒宣稱他們的教義乃上主的啟示,必須毫無異議地遵守。人們由於恐懼而遵守。這就是宗教最根本的缺點。許多宗教經典立基於此而以含糊籠統的字眼寫出。任何摧毀自由思考的都不應被稱為「經典」。能夠讓人類產生自由開展的才配稱為「經典」。
如斯慈悲寬憫的法語,如斯睿智精鍊的箴言,乃叢書中採擷不盡的寶藏,亦是永恒激勵的泉源,它滋潤每一顆虔誠渴望的心,引領眾生走向生命至上喜悅的大道。
一、無限的快樂只存在於至上意識裡
二、天才與專才
三、虔誠的重要
四、永不間斷擴展範疇的個體小宇宙
五、及時行善
六、梵咒與持咒
七、觀念與表達
八、人類是一體不可分割的
九、瑜伽的真義
十、瑜伽行者必為有神論者
十一、梵咒的力量
十二、至上意識是無上的庇護
十三、中道是最理想的道路
十四、臣服是戰勝宇宙力量獲得解脫的唯一方法
十五、「克里斯那」的三種解釋
十六、人類的能力與臣服
十七、行動導向進步
十八、至上意識是萬有之核心
十九、瑜伽的重要
二十、祈禱和儀式性禮拜是惶惑之源
二十一、動力是生命的特質
二十二、靈性舞蹈
二十三、四海一家 宇宙情誼
二十四、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