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插畫家Ada Kang首部繪本創作,
從老鐵殼船的一生,見證一座漁港的興盛與衰落。 停靠在港邊的老鐵殼船,忍受著風吹雨打,它多麼想念過去跟著夥伴在海上馳騁的日子,多遠的海洋、多麼惡劣的海象,他們都一起度過了,那時,它多麼受到大家的關注與肯定。但現在,等待出航的日子卻遙遙無期,同伴們都唉聲嘆氣,但老船不服輸,它相信自己一定還會再出航的,但那一天何時才會到來呢?
本書以老船為主角,用它的視角來觀看整個海港的變化,記錄下一座港口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因為漁業的繁榮,這艘鐵殼船在眾人的期待中被打造出來,它也不負重望的在海上馳騁著,為主人帶來豐盛的收穫。然而隨著正濱漁港逐漸沒落,老船能再次出航的機會也減少,只能默默等待,期望有新主人將它買下翻修。
插畫家Ada Kang,是一個平面設計師,因緣際會開始參與家鄉的藝術活動,在這個過程裡,逐步深入的認識自己的家鄉,從老鐵殼船出發,是她對家鄉踏查成果的第一步,在她的畫筆下,不難發現她細膩的情感,傾注在對家鄉的關懷。這本書不僅畫下一艘老鐵殼船的一生,也記錄了一座漁港的興盛與衰落,更是認識台灣漁業重要一頁的最佳文本。
作者簡介:
Ada Kang
住海邊,喜歡海但不會游泳,常用鏡頭紀錄日常風景,育有兩隻阿貓阿狗。以平面設計為主要工作,作品嘗試不同風格,常使用插畫作為視覺發想,插畫風格以濃厚活潑的色彩表現。
希望以自身的設計與插畫能力,為自己的家鄉基隆帶來更多面貌,讓別人不曾發現、被遺忘的美重新展露。
作者序
期待再次被看見的鐵殼船
文/Ada Kang
潮濕、下雨、壅塞是基隆給人的印象,是過去外地人為基隆貼上的標籤。因為一個小小的契機,我辭去台北的工作回到基隆,用一天、一個月、一年的時間,逐漸發掘基隆所富含的人文歷史底蘊,也才開始懂得以不同角度欣賞這裡的美,這是我的家鄉——基隆。
我從這個城市的西岸來到東岸,認識了這裡的故事。「苔客上岸-港灣共創藝術節」是我重新認識家鄉的起點,我加入正濱漁港在地團隊星濱山,以藝術共創的方式,讓這座百年漁港再次讓人看見。
第二年的「大漁來了-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透過五位插畫家不同的視角,以繪本的形式呈現這座漁港的各種樣貌。團隊夥伴邀請我成為插畫家之一,以平面設計為主的我,雖然常以插畫做為視覺呈現方式,但是以繪本形式創作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設計需要用理性與邏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但創作則是從個人的思考出發,將感受具象化,這種不同角度的轉換,讓我花了一段時間摸索。
在思考創作主題時,一開始我完全找不到靈感。在爬梳資料的過程,想起第一次來到正濱漁港所聽到的一個深刻的故事。那時候,我在正濱漁港聽夥伴介紹這裡的歷史發展與變化,並且遇到在看顧鐵殼船的伯伯,他除了洗澡與晚餐的時間外,都在這艘船上守護著。與他相談後才知道,這是一艘等待新買主重新翻修,並盼望能再出航的鐵殼船。不過,等著、盼著,半年過去,這艘鐵殼船沒有等到再次出航,我們再相見時,卻已經是要向它永遠道別了。
我便決定以這艘鐵殼船作為創作的主角。繪製繪本的期間,我們深度走訪漁港,拜訪幾位曾經在海上馳騁的大哥,聽他們說著年輕時在海上的那些故事,有危機、有動盪、有起落,但我想最令人惋惜,還是他們口中那個曾經繁盛的正濱漁港,如今已不復存在。我希望這本繪本能將這個港口輝煌與繁榮的記憶保存下來,就像那艘鐵殼船一樣,期盼再次被看見。
期待再次被看見的鐵殼船
文/Ada Kang
潮濕、下雨、壅塞是基隆給人的印象,是過去外地人為基隆貼上的標籤。因為一個小小的契機,我辭去台北的工作回到基隆,用一天、一個月、一年的時間,逐漸發掘基隆所富含的人文歷史底蘊,也才開始懂得以不同角度欣賞這裡的美,這是我的家鄉——基隆。
我從這個城市的西岸來到東岸,認識了這裡的故事。「苔客上岸-港灣共創藝術節」是我重新認識家鄉的起點,我加入正濱漁港在地團隊星濱山,以藝術共創的方式,讓這座百年漁港再次讓人看見。
第二年的「大漁來了-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透過五位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