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神話與傳說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周作人的個性,給人的印象是沖淡平和,跟魯迅的頑強犀利很為不同,從另一個角度看,應該說失之於懦弱,這恐怕也是使他在抗戰期間失足的原因。從民族主義的觀點來看,我們固然無法為他辯護,但若因此就抹殺了他所有的文學成就,也並不公平。文學是心靈的工作,超出於政治及實利之上,也就更具有寬容的性質。在五四時代,周作人是新散文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散文素樸流暢、舒展自如,文中雜揉諸般掌故,令人讀後餘味無窮。他的文體可直追明末三袁的小品意境,影響了三四十代以降的眾多散文作家。
散文以外,周作人的論述也曾發揮過深遠的影響,例如他的<人的文學>一文,借引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人道主義,力斥僵滯的封建主義之非,是五四一代文學中最響亮的聲音之一,至今仍鑠鑠生輝。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壽,後改名槐樹,又名遐壽,字起孟、啟明,號知堂,浙江紹興人,魯迅之弟。1911年返國後,任浙江省教育司視學、浙江第五中學教員。1917年抵北京,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後又兼任燕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法大學、孔德學校等校教授。1920年底參與籌組「文學研究會」,起草<文學研究會宣言>,提倡為人生而藝術。1931年任北京大學日文組主任,致力於外國文學的中譯及寫作散文。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留居北京,出任日治下北大圖書館館長及文學院院長,後又任偽華北教育總署督辦、南京汪精衛政府國府委員、日偽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副理事長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被國府以漢奸下獄於南京。1949年1月,保釋出獄,返北京,從事翻譯與寫作。著有《歐洲文學史》、文論集《藝術與生活》、《新文學的源流》、小說集《點滴》、散文集《目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澤瀉集》、《永日集》、《看雲集》、《周作人散文鈔》、《知堂文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苦竹雜記》、《瓜豆集》、《秉燭談》、《藥味集》、《苦口甘口》、《書房一角》、《立春以前》、《知堂回想錄》等。並有日本文學及歐洲文學翻譯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