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某個早上,我在辦公室終於見到狄驤本人,那天我終於相信,
那個只要出書就占據排行榜很久很久的人,原來真有其人。」
——本書小編
臺灣最神祕、最引發爭議的暢銷勵志作家狄驤回來了!
他的30系列累計銷量突破30萬本,長踞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冠軍,
《商業周刊》專欄每週有百萬粉絲追蹤,
是臺灣最受歡迎、但也經常引起兩方人馬網路筆戰的職場專欄作家。
為什麼「千萬不要用薪水買茶葉蛋」、「常喝星巴克的上班族比較笨」、
「窮忙的人不要開TOYOTA」、「太在意薪水的人,都是不愛錢的人」?
本書將揭露那些老師不教、父母不說,
但30歲前你一定要知道的「社會真相」。
◎30歲前,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所以
‧你得想想: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
養活年輕的自己很簡單,但要養活年邁的自己很困難,
偏偏薪水只會隨能力增加,不是隨年紀變多。這是很多人最不願承認的事實。
多數人「不到30歲就過著退休生活」,卻不自知。為什麼?
‧別人看不慣我,那是他們的錯:
「有理走遍天下」這句話,在職場上並不適用。
如果一個人看不慣你,很可能是主觀意識,但如果10個人都看不慣,
你得承認問題可能出在自己。
◎30歲時,你必須看見的殘酷事實:
‧人們都是以貌取人的生物:
外貌協會才是你必須面對的事實,因為事事不順利,都是「樣子」惹的禍。
如果你連打理門面這種膚淺的事都做不到,主管不會相信你的深度會到哪。
‧你是一顆蘋果,會不停的被試吃:
「我不確定以後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喜歡什麼,所以打算多嘗試。」
但這樣的嘗試必須濃縮在最短時間內,因為不是你在嘗試,而是被人嘗試。
如果被人試到只剩蘋果核,你能做的工作就只剩下一類……。
◎「貧性循環」要人命,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
‧窮忙的人,不要開TOYOTA:
不只TOYOTA,任何平價、陽春,「你不想心疼珍惜的東西」,都不要碰,
因為你會不斷抱怨它的品質或形象,然後丟掉,然後又買又咒罵,
就像希臘神話的薛西弗斯,一輩子都在原地。
‧「不斷電印鈔機」才是致富超級武器:
別以為二十幾歲用新鮮的肝拚命,就會換來30歲後財務自由的生活。
M型富人如何創造財富?看J.K.羅琳、歐普拉如何打造「不斷電印鈔機」。
30歲前沒有就定位,30歲後就沒有升遷機會。
30歲後還留在第一線的人,只有新手和表現不好的人。
你做過什麼不重要,做多久才是賣點。
本書句句都是能翻轉你人生的震撼金句,歡迎體會。
作者簡介:
狄驤
早年為媒體工作者,同時也是兩岸資深投資人。目前專職寫作,是《商業周刊》網站專欄作家。
著作曾多次登上博客來網路書店「商業理財類」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著有《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1~3集、《富不是命定,而是習性使然》1~3集、《其實,鈔票不是錢,不景氣也不是壞事》、《10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等書。
粉絲專頁: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
章節試閱
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
有一次,我在和親戚的聚會中,發現家族中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竟然消極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當時,我問下一代的晚輩,大學畢業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的他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工作,或對未來有什麼規畫跟遠景。沒想到,他們一個個意興闌珊的玩著手機,用不在乎的語氣隨便敷衍我的問題。
其中一位年輕人,說他現在在一家貿易公司當行政助理,每天打著一成不變的報表、準時打卡上下班,而一週當中最期待的就是週五;另一位說他現在每天都在念書,因為他的父母希望他去考公職,若是有幸考上,能有個鐵飯碗,一輩子就不愁會餓死。而畢業後對未來感到茫然的他,也就順著父母替他訂下的規畫走。
這些不到25歲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通點──工作對他們而言,只是用來賺錢的工具,完全無法為他們奠定未來的競爭力。
我曾看過一項調查指出,現階段30歲左右的上班族,有半數以上認為自己的收入無法滿足生活需求。會有這樣的結果,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反應可能是怪經濟不景氣。他們認為兩萬多元的微薄薪資,加上持續飆升的物價,是讓他們沒有辦法過上幸福日子的最大元凶。
看著這些過了30歲,仍在一成不變的薪水裡掙扎的上班族,20歲的你應該要警覺的是,其實讓30歲的你陷入這種恐慌的根本原因,跟經濟蕭條以及兩萬多元的薪水一點關係都沒有。
相反的,這些原因,對於現在茫然面對未來的年輕人來說,反而還是一個最合理的藉口,讓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過著悲慘又消極的生活。
做著駕輕就熟的工作,最後只有年齡虛長
我在臉書上看到很多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現象,彷彿可以由此預測出他們30歲後的窮酸生活。
有一位25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廣告公司當會計,每個月可以領到三萬多元的薪水,對於剛畢業的新鮮人來說,待遇算是相當不錯。但是她每天準時上下班,下了班就和好姊妹逛街、吃美食,每天看到她臉書上的打卡好不豐富;然而每到月底,她彷彿像是從人間蒸發一般的消失無蹤。後來一問之下,才發現她是個月光族,每到月底只好把自己關在家裡,苦等著下個月的薪水入帳。
事實上,每個月3萬元的薪水,要養活一個人不但足夠,而且還綽綽有餘。可是這樣穩定的收入,往往薪水的漲幅也一樣穩定。30歲以後,你得拿著跟現在差不了多少的薪資,做著跟現在相同的工作,然後月底一樣吃著泡麵、甚至要欲哭無淚的面對卡債像滾雪球般越欠越多的處境。
在你們為了微薄的薪水怨天尤人、說了一堆藉口後,你們唯一沒有批判的是自己苟且的態度,而這才是為什麼你們到了30歲還一事無成的元凶。
「如果花三分力氣我可以吃滷肉飯餵飽自己,那我也沒有必要為了吃鮑魚、魚翅把自己累個半死。」有時候知足跟得過且過只是一線之隔,而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讓你在30歲過後,連滷肉飯都吃不起。
我有個朋友,一直想要自己創業,在退伍後為了培養實力,先暫時到一家房屋仲介公司當助理。雖然薪水只有23,000元,但他訂下計畫,要一邊累積人脈一邊存錢,為未來打下基礎。然而安逸的生活,讓他在10年後仍舊當助理,日復一日做著他駕輕就熟的工作、領著一樣低的薪水,且生活沒有目標、存款沒有起色,而高不成低不就的平凡生活,讓當初的夢想早就已經屍骨無存。
「薪資只會隨著能力增加,而不是隨著年紀增加」,只是,這是很多人不願看見和承認的事實。
把工作當作成功的途徑
很久以前,我在買車時曾認識兩位業務,第一位業務年近三十,在我第一次向他諮詢時,我就向店經理表示我拒絕向這位業務買車。因為這位業務不但服務態度差,連車子的基本性能都比我這門外漢還不清楚。
經理一邊向我賠不是,一邊向我表示,其實這位業務的狀況不佳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雖然他的態度不積極,但在公司待了6至7年,卻也是每個月都達到基本業績,所以公司也沒有辦法隨便資遣他,希望我可以多加包涵。
後來換了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雖然看起來是菜鳥,但態度積極,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肯虛心學習。除此之外,記得有一次將近晚上10點,我在居酒屋遇到他,發現他正在和一位客戶談生意,而在結束後看到我也連忙過來敬酒。因為欣賞他積極的態度,所以只要我有朋友想要買車,一定都會替他牽線,而我也相信會這樣幫助他的客戶,不只我一個。
幾年過後,原本的經理退休,不到30歲的他爬上了經理的職位。相較之下,另一位被我客訴的業務,聽說後來因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沒有人脈跟體力的他,業績越來越不樂觀,最後仍舊逃不過在中年面臨被裁員的命運。
如果你的生存目的就只是為了養活自己,這樣微小的要求會讓你每天的生活有如行屍走肉,每天抱怨薪水太少、工作太累,只要達到基本業績就開始擺爛,雖然暫時不會被公司開除,但到了50歲,卻還是只能向客戶搖尾乞憐,甚至是面對中年失業的窘境。
養活年輕的自己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想養活年邁的自己,就不是件輕鬆的事了。從你退休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風中殘燭的你,拿什麼本事或本錢來餵飽自己?如果你只是把工作當作餬口的工具,那麼,這份工作帶給你的,除了少得可憐的薪水,剩下的就只有你日漸萎縮的生存能力。
30歲後,你要怪的不是無能的政府,也不是摳門的老闆,而是當初20歲對未來茫然無感的自己。
你是一顆蘋果,不停的被試吃
我有個朋友在出版社工作,最近,他們公司被一位新來不到3個月的主編搞得雞犬不寧。他不但在剛上任沒多久後就被踢爆履歷造假,離職後還留下許多爛攤子給其他同事。
那位號稱十項全能的主編,在應徵的履歷上寫得天花亂墜,表示自己在知名出版社有過相關經歷,提企畫以及領導能力實屬一流,是前公司器重的人才。而在錄取後,他甚至還趾高氣揚的向部屬表示:「想在這裡工作,就得按我的規矩行事,否則你們就等著回家吃自己!」
在這樣傲慢無禮的「下馬威」之下,當然引起其他同事間的不滿。恰巧有一位同事的朋友,在那位主編所謂的「知名出版社」工作,一問之下,才發現事情並不單純:這位新同事不但沒有他自吹自擂的那些才能,而且在前一家公司甚至還惡名遠播,企畫案提過不了就算了,竟然還會調戲公司女同事。而時間一久,全公司上上下下也都發現,新同事其實只是個愛吹牛的草包。這段故事聽下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三十多歲的他,竟然天真的以為編造的謊言可以替他保住一份工作。
首先,年輕的你們該知道的是,各行各業間幾乎是沒有祕密的,尤其當你找的是相同性質的行業,電話隨便一打,不論是你從前的豐功偉業還是惡劣的名聲,馬上都會原形畢露。
再來,即使老闆相信你,沒有找人調查你,你可以暫時把自己包裝得光鮮亮麗,吸引老闆的目光。但沒有真材實料的你,時間一久,就會被發現其實在漂亮的外皮下,是一個坑坑巴巴、被試吃過無數次,只剩下一個核的爛蘋果。
在你二十多歲時,每一次的面試、錄取、正式上班,都代表著你像顆蘋果一樣不斷的在被試吃,如果你不能牢牢把握住每一次被咬一口的試煉,到了最後,光長年紀不長腦袋,你就會像是被咬得所剩無幾的蘋果,只剩下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爛核,然後被毫不留情的丟到廚餘桶裡。
年輕人可「多嘗試」,但時間請盡量短
我曾經問我一位剛畢業的姪子關於將來的規畫,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其實我現在還不太確定,好像什麼都不排斥,但也不知道最喜歡的是什麼,所以打算多嘗試之後再做決定。」
我先對他這樣勇於嘗試的行為大表讚賞,因為至少他沒有為了果腹,就隨便找份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工作。但是我馬上就跟他說,這樣的嘗試必須濃縮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而且越早結束,對你以後的發展越有利。
因為近期在面試公司新進人員時,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有個嚴重的通病,就是即使是只做過4至5個月的工作,你們也會覺得不寫上履歷好像很可惜,而且你們還天真的以為,履歷上的經歷越豐富,在面試時越會得到老闆的青睞。
但你們不知道的是,每一個短期的工作經歷,對老闆來說,非但不會讓他們認為你是個經驗豐富又勇於嘗試的人,反而只會引起老闆的好奇,懷疑你每一段工作在短時間內離職的原因。所以這樣的履歷,不但對整體形象不會加到分,反而還會顯露出你的定性不佳、能力不足,或是跟同事間相處不睦等缺點,根本是在自曝其短。
這種東拼西湊而成的履歷,就像是被許多家公司咬了一口來試吃的蘋果,當你剩下的殘骸越少,做老闆的越會覺得用了你,等於在撿別人不要的垃圾。而這種感覺,在年過三十的求職者身上會更加明顯。
因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可以得到較大的寬容,老闆願意給他機會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畢竟很多工作,都是要真正做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但是如果你到了30歲,寫履歷時還是只能搬出一些支離破碎的工作經歷來濫竽充數,這只是一再的證明你是一個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成天虛度光陰的人。
不是你在嘗試,而是被嘗試
開公司不是做慈善事業,而願意給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機會,是作為老闆的最大極限。這是很殘酷的事實,30歲的你,已經不再具有嘗試的資格了,而在職場上飄飄蕩蕩的你,沒有一個老闆會大發慈悲的賜給你一塊浮木。
其實,像我姪子那樣,等到畢業後真正出來找工作時,才懂得多方嘗試也已經太晚了。認清自己的興趣要趁早,最好是在念書時就立定志向,免得你讓自己變成之前紅遍大街小巷的「雞排博士」。
我最怕看到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漫無目的的讀書,念到老大不小了,還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你以為是你在試吃每個工作適不適合你,其實被試吃到屍骨無存的,反而是渾渾噩噩的你。
也許在你20歲的時候,仗著自己年輕力壯、有拚勁的本錢,可以博取某些主管的同情或好感;但要是你不好好把握這些因為年輕才得以占有的優勢,好好決定自己一生的志向,然後不斷的累積實力,等到三十過後,你就會發現,你從一顆完整、香甜的蘋果,在不斷被啃咬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一個只剩下爛核的蘋果。除了廚餘桶之外,這世上再也沒有你的容身之地。
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
有一次,我在和親戚的聚會中,發現家族中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竟然消極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當時,我問下一代的晚輩,大學畢業剛成為社會新鮮人的他們,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工作,或對未來有什麼規畫跟遠景。沒想到,他們一個個意興闌珊的玩著手機,用不在乎的語氣隨便敷衍我的問題。
其中一位年輕人,說他現在在一家貿易公司當行政助理,每天打著一成不變的報表、準時打卡上下班,而一週當中最期待的就是週五;另一位說他現在每天都在念書,因為他的父母希望他去考公職,若是有幸考上,能有個鐵飯碗,一...
推薦序
推薦序一
「衝勁」與「匱乏」,是30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
行銷專家/吳育宏
在25到30歲這段期間,是我的人生最有「衝勁」,但也稱得上最「匱乏」的階段。
衝勁,是來自於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抱負。特別是經過兩年兵役的磨練後,剛出社會的我,總比別人願意承擔枯燥或重複性的差事。我認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咬著牙向前衝就對了。這時候我的衝勁,還帶有一些傻勁和魯莽。
匱乏,對剛出社會的菜鳥來說,是再貼切不過了。薪水不高、沒有存款,工作上也缺乏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更慘的是還好幾年追不到女朋友,金錢、能力、感情都呈現匱乏的狀態。
當你把「衝勁」和「匱乏」兩項元素,加諸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身上,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也有可能壞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三餐不正常、做事容易焦慮,就像一個走在鋼索上的表演者,完成任務會贏得滿堂喝采,但有更大的機會從高處摔下來。
正當我對人生感到迷惘,工作能力也原地打轉、找不到突破的方法時,當年我很幸運的,考取「外貿協會」的人才培訓班。和一群對的人,在對的環境,透過對的方法努力,讓我在短短兩年內獲得巨大的改變。從外貿協會畢業的那一年,我接近30歲,而30歲後的人生旅程,感覺像走在正確航道上的船隻,看遍無數美麗的風景。
對現今的年輕朋友來說,許多外在環境的困境,和過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網路化、M型化趨勢的衝擊下,企業或個人面對的挑戰更加複雜。相信許多年輕朋友都想知道,自己30歲後會站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怎麼樣做才能往正確的方向走,確保30歲以後站的位置越來越有競爭力。
我認為在這個既充滿「衝勁」但又「匱乏」的年紀,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機制、一個環境或一個事件,去誘發和強化個人的「動機」,把青澀(苦澀)的能量,轉化為追求成功的養分。
上課進修、志工服務、嘗試新運動等,都是好方法。若是受限於時間或空間,我非常建議透過閱讀,廣泛且大量的接收不同人的生活經驗與觀點,《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就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本書作者狄驤對職場、財經乃至於各種社會議題,都有獨到犀利的見解。他還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闡述自己的想法,所以他的文字一方面平易近人,另一方面卻又深具啟發性。我非常推薦此書,給那些還在摸索中的年輕朋友。
如果找到正確的開關或鑰匙,將來你會發現帶著一點魯莽的「衝勁」,以及一無所有的「匱乏」,其實是30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
推薦序二
未來的我想去哪裡?
閱讀人主編/鄭俊德
之前我的一位讀友寫信給我,他說他剛被迫離職,現在在找工作,對未來有一點迷惘,希望我開一些書單給他,讓這段失業空窗期,可以給自己一點信心找下一份工作。他在信中還附上了個人履歷,似乎也想請我順便幫他介紹新的工作機會。
因為是剛認識的讀友,我對他也不太熟識,更加深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多問了幾句,問他想讀哪類的書,另外我還問他,對於下一步的方向是什麼?
在訊息的往返中,他說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已經30歲了,在這個算不上新鮮人,卻也不算職場老人的年紀,有些尷尬、也有著迷茫。而且,在過往的工作中,沒有留下太多可以記錄的好成績,不知道這樣的自己,還能找什麼工作?
有些時候,總是這麼剛剛好,當時適逢收到《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的推薦序邀請。由於其中一個篇章提到的,和這位讀友的經歷雷同,所以我就抽空整理了書中一些段落,傳給這位朋友:
「年紀漸長,人生經歷、工作履歷卻沒有跟著累積,你的體力和精力只會越來越跟不上大環境的需求,導致最終只能像用過的免洗筷被無情丟棄。你必須提前思考的是,這樣的人生是否是你想要的,以及這種無感的人生,你還想過多久?」、「三十而立,指的並非是30歲成家立業,其中真正的意義,是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職場定位。」、「當你即將邁入30歲,卻還無法確定自己的志向時,會比手頭沒有錢的問題還要嚴重。」
人不是單靠工作來決定自己的價值,但人生要走得穩健,需要有明確的志向與價值的定位。這個定位越早覺醒越好,不一定要在30歲,而是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
我透過本書中的故事回覆他,有些人總把下班後的很多時間,浪費在滑手機、躺著看電視。有時不是真的沒事可做,而是對未來無感,下班後寧可發呆,賴在床上或沙發,看著螢幕上的男男女女演著和自己人生沒關係的故事,其實問題就是出在不確定自己的方向。
所以我鼓勵他讀《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因為書裡的內容,正是現在許多迷茫的朋友需要的解答。就如作者提到的,30歲前的我們,常看到的只有自己。總想著只要有收入就好,其他沒想那麼多,所以下班後,寧可發呆也不想工作。但作者點醒我們,下班後的時間會奠基未來30歲後的價值。
我們在30歲後,會看見更多的殘酷事實。這時我們不再是新鮮人,所以要為自己的行為與工作負責,不該再犯相同的錯。而換的工作越多,就必須找到適合的理由證明自己,讓自己被人信任,這就是職場的現實。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尋找方向的方法:用一張白紙、一支筆自問自答,問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做得到的、做不到的是什麼,然後看清現實、了解自己的優勢,才能持續精進,成為想成為的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30歲是人人都會經歷到的年紀,但無論幾歲,都該經常問自己,未來的我想去哪裡?
推薦序一
「衝勁」與「匱乏」,是30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
行銷專家/吳育宏
在25到30歲這段期間,是我的人生最有「衝勁」,但也稱得上最「匱乏」的階段。
衝勁,是來自於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抱負。特別是經過兩年兵役的磨練後,剛出社會的我,總比別人願意承擔枯燥或重複性的差事。我認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咬著牙向前衝就對了。這時候我的衝勁,還帶有一些傻勁和魯莽。
匱乏,對剛出社會的菜鳥來說,是再貼切不過了。薪水不高、沒有存款,工作上也缺乏無可取代的專業能力,更慘的是還好幾年追不到女朋友,金錢、能力、感情都呈現匱乏的狀...
作者序
前言
30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忘記未來的煙火秀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30歲往往是許多人開始覺得,再繼續做夢下去會有點吃力的時間點。當然有人會提早察覺、有人後知後覺,有人則是不知不覺。這好像有人二十幾歲就開始不去吃到飽餐廳,吃那堆廉價又不衛生的垃圾一樣,有人則是到了40歲還在那裡吃粗飽。
其實,30歲也是個很危險的時間界限。因為,大多數的人總在三十幾或四十歲以後,才驚覺自己30歲前,人生好像一片空白,像是被鬼遮眼、被外星人綁架。眼看自己快中年了,還是沒有存款、沒有資產、沒有事業或任何專業上的成就。
美國經濟學家艾文.費雪(Irving Fisher)曾提出「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通貨膨脹時,企業和個人因收入增加,產生貨幣變大或購買力增加的幻覺。
而我也想提出一個「差速效應」的概念,意思是指人們在30歲前,往往會有喪失時間流逝感的錯覺。
因為,人們在這個黃金期,有學校和社團或各種社交圈,加上身體健康、精神充足,吃喝玩樂、熬夜唱歌都沒事。回到家又有各種線上遊戲、出門又有手遊可以玩,讓人們的大腦在這個20到30歲間的黃金期,對沒有頻寬限制的時間流速,幾乎沒有煞車和記憶點。
因此,這個黃金期的時間流速,遠比任何時期都快。
當你過了30歲,開始感受到工作和經濟壓力,覺得社交圈變小或朋友變得現實勢利,感覺體力變差、小病不斷,開始認命不能再熬夜玩遊戲,以及吃泡麵、雞排、珍珠奶茶這些垃圾食物。這時,你就會覺得時間流速變得很慢。
如果30歲前你的時間是高鐵,30歲後就是捷運,漸漸的會變成臺鐵區間車,年紀越大又變成公車,再來就是變成騎腳踏車,最後變成靠雙腳前進,最慘的是變成在地上爬,連輪椅都沒得坐。這種對時間流速的錯覺,我稱為「差速效應」。
村上春樹說過:「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這世間最可怕的,不是白髮蒼蒼的老態,而是你一直活在二十幾歲的夢裡,直到有一天被老人年金領款單或住院通知敲醒,你才在這一瞬間發現,原來,自己早就已經白髮蒼蒼。
30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不會想到未來的煙火秀。說真的,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連我也會把煙火當真。我二十出頭時也是天天吃喝玩樂,甚至夜唱、夜遊到天亮。還好那時我實在太窮,27歲左右開始逼自己練功創業,用心去賺錢。
如果你正值二十出頭或才剛過30歲,我想,光是靠這些老生常談,你無法從骨子裡領悟到,30歲前該做的事真的超乎你想像得多,而且對你的未來有多麼重要。
因此,我很感謝大是文化願意把我在2013到2015年間完成的作品,再次集結出版,提醒年輕朋友們,不要忽略了「差速效應」的殺傷力。
畢竟,時間是只會遞減且不會再生的資源。年輕時不做該做的事,老了就只好被逼得去做不想做的事了。
前言
30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忘記未來的煙火秀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30歲往往是許多人開始覺得,再繼續做夢下去會有點吃力的時間點。當然有人會提早察覺、有人後知後覺,有人則是不知不覺。這好像有人二十幾歲就開始不去吃到飽餐廳,吃那堆廉價又不衛生的垃圾一樣,有人則是到了40歲還在那裡吃粗飽。
其實,30歲也是個很危險的時間界限。因為,大多數的人總在三十幾或四十歲以後,才驚覺自己30歲前,人生好像一片空白,像是被鬼遮眼、被外星人綁架。眼看自己快中年了,還是沒有存款、沒有資產、沒有事業或任何專業上的成就。
美國經濟...
目錄
推薦序一 「衝勁」與「匱乏」,是三十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吳育宏
推薦序二 未來的我想去哪裡?/鄭俊德
總編輯的話 那一天,我終於親眼見到這位傳奇的暢銷書作家
前言 三十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忘記未來的煙火秀
第一章 三十歲前,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
1. 對未來無感,是世上最恐怖的事
2. 三十歲前,每人都有三次成功的機會
3. 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
4. 下班後,寧可發呆也不要再想工作?
5. 「如何打發時間」,才是人生大事
6. 別人看不慣我,那是他們的錯
7. 世界應該不會對我那麼殘酷
第二章 三十歲時,你必須看見的殘酷事實
8. 人們都是以貌取人的生物
9. 履歷寫得再漂亮,也沒人會相信
10. 你是一顆蘋果,不停的被試吃
11. 沒有升遷機會,就沒有人會理你
12. 三十歲了,沒有人會原諒你的錯
13. 工作經驗越多,起薪就越低
14. 要好的同事,另一個身分是你的對手
15. 每個位置都是命運的十字路口
第三章 三十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16. 為何麵包師傅的前途比白領職員好?
17. 二十幾歲開始準備,才能選擇三十歲站的位置
18. 睜開眼,你才能看見別人要什麼
19. 你內心的位置有多高,決定你職場的高度
20. 知道自己要什麼,站在水溝裡也可以
21. 年紀越大,你可爭取的位置就越少
22. 選擇有「累積性」的籌碼,才有發言權
23. 你做過什麼不重要,做多久才是賣點
24. 三十歲你站哪裡,決定你一輩子爬多高
第四章 「貧性循環」要人命,你得打造自己的印鈔機
25. 不知道什麼是「貧性循環」,窮一輩子
26. 你口袋裡的一百元,只是一張紙
27. 太在意薪水的人,都是不愛錢的人
28. 這個時代,多數人都口渴卻又渴不死
29. 什麼樣的收入,算是「印鈔機」收入?
30. 最小的印鈔機,也需要幾百個零件
31. 十年內破產三次的「印鈔機達人」
32. 沒有印鈔機前,不要投資
33. 「不斷電印鈔機」才是致富超級武器
第五章 如果資本主義是大海,就必須學會游泳
34. 99%的人都以「錢」取人
35. 窮忙的人,不要開TOYOTA
36. 當賣菜的阿嬤,也懂得外匯套利
37. 千萬不要用「薪水」買茶葉蛋
38. 沙漠裡殺人的是綠洲,不是太陽
39. 常喝「星巴克」的上班族比較笨?
40. 連菸都戒不了的人,注定貧庸
41. 未來要比的,不是誰的證照多,而是誰的弱點少
推薦序一 「衝勁」與「匱乏」,是三十歲之前最珍貴的禮物/吳育宏
推薦序二 未來的我想去哪裡?/鄭俊德
總編輯的話 那一天,我終於親眼見到這位傳奇的暢銷書作家
前言 三十歲前的時間流逝,是讓人忘記未來的煙火秀
第一章 三十歲前,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
1. 對未來無感,是世上最恐怖的事
2. 三十歲前,每人都有三次成功的機會
3. 我現在的收入夠養活年邁的自己嗎?
4. 下班後,寧可發呆也不要再想工作?
5. 「如何打發時間」,才是人生大事
6. 別人看不慣我,那是他們的錯
7. 世界應該不會對我那麼殘酷
第二章 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