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出發 - 在日港人311地震後感」
四月下旬,突然有一位居住在日本的香港女士聯絡我們,表示有好幾位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把她/他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的經歷,以及有關其後生活的情況寫了下來,集結成書,希望通過這本書向香港人傳遞一個訊息:除了一部分的地區之外,震災後的日本是安全的。此外,她更表示發售本書所得的版稅,將會悉數捐贈日本賑災機構作重建災區之用。
當其時,正是香港赴日觀光旅客人數劇減、香港的日本餐廳也因市民裹足不前,顧客大幅減少的時候;要早日改善這種情況,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由實際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親自向香港朋友們詳細介紹日本的情況。該怎麼辦才好呢?...正在左思右想之際,就聽聞有關這本書的計劃。真像久旱逢甘霖般,讓我勇氣大增。
那時,我們已經收到香港政府提供的緊急物質支援,以及無數來自香港各界的支援,包括善款、慰問和鼓勵的心意咭、千羽鶴及舉辦籌款活動等,不勝枚舉。現在再加上這本,由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說出自己體驗的書刊,再次給予我們支援,香港人的濃情厚意真是溫暖人心。
本書是由許多位在日本生活的香港人所撰寫,結集了以發生於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為題材的文章而成。文章中各人坦率地描述了地震發生時的體驗、地震後的生活,以及對日本人、對日本的重新認識,以至由此引發的思考等。部分文章稱讚日本人在工作方面盡忠職守和團結一致,說真的,對這些誇獎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以往我一直不完全明白為何許多香港人會不斷地到訪日本,這次在文章當中,我找到了可以解開部分疑團的解說。這本集合了香港人的日本論,以及日本人論的書籍,讀來饒富趣味。
日本目前正全力以赴,努力從事災後復原、重建,包括應付褔島第一核電站危機。許多沒有受影響的地區也作好心理準備,要竭盡所能支援災區重建。我堅信日本人面對這場重大國難和考驗,會本著日本人的本色,以堅強的韌力和耐力努力奮鬥,必定能夠成功地重建家園;同時,為日本也必定能成為更美好的國家,以回應香港以及世界各地,在日本遇上災難的時候,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援。此外,我衷心希望香港及外國的朋友們能夠多些造訪日本,並且會更喜歡日本。
重建災區的道路並不平坦,相信今後還會遇到不少挫折。我認為這本書在心靈上給予我們重大的支持。書中充滿「日本加油!」的鼓勵。對各位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抽空為這本書撰稿的作者們,以及為出版這本書盡心盡力的各有關人士,我謹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謝。
最後,我也想藉此機會,向所有在今次地震中施以援手的香港朋友,再一次致以深切的道謝!
2011年7月
日本駐香港總領事 隈丸優次
我在日本生活了七年,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日本彷彿成為了我的第二個家。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經歷了一場歷史性的大災難。突如其來的強烈九級大地震,引發了十幾米高的海嘯及觸發了核輻射洩漏的危機。地震發生當日,我身在香港探親,當我透過電視目睹災區滿目瘡痍的情景,數以萬計的民房在一瞬間被海水淹沒,那一刻,我愣住了,感到非常震驚及難過。數天後,我到了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簽了弔唁冊及捐款,儘管工作人員連番對我說「多謝」,但我總覺得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究竟我還可以做些甚麼去幫助日本東北的災民呢?後來我跟一位作家朋友通電話,彼此都認為外界對災區的真實了解都流於片面,內心抱有很多疑惑,例如:核輻射會否影響大家呢?到日本旅遊是否安全呢?日本出口的產品是否仍然安全及可靠呢?所以我提議寫一本關於日本人在大地震後,在關東生活的書,讓外界多一點了解災後的日本及能夠對日本恢復信心。
然後,我與在東京都、琦玉縣、神奈川縣等地居住的香港朋友提起這個構思,出乎意料之外,大家都義不容辭地答應幫忙寫出他們的親身經歷及所見所聞,因為大家的工作也非常忙碌,時間也非常倉卒,所以我在這裡衷心多謝他們的熱心幫忙,為日本出一分力。此外,還要多謝黃宗顯醫生,在百忙之中抽空為這本書聯絡出版社等的工作,實在無言感激!
因為日本處於地震帶,以往也經常遇上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日本人民憑著堅強的信念,團結及守望相助的精神,災後重建的工作只花了五年時間去完成。雖然這次東北大地震的破壞程度遠遠超越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重建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地長,但我相信,無論重建的過程如何艱巨,憑著日本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一定可以重新站起來。
311地震距離至今已數月了,看見東京迪士尼樂園重開的第一天,大約有一萬五千人入場,很多遊客看見米奇老鼠的一刻都感觸落淚。4月13日仙台機場重開,第一班降落機場的日航客機,機身塗上加油,這些都標誌著日本踏出重建的重要一步。希望各人能夠收拾悲傷,重現笑顏。
最後,這本書的所有版稅收益,將會全數撥捐慈善機構協助日本災後的重建工作,謹此多謝你們的善心支持。
平木太太 Florence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