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死在香港:流眼淚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死在香港流眼淚》的作者,是我...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5/12
《死在香港流眼淚》的作者,是我心目中【公民記者】的表率,不但對社會充滿關懷,犀利但又見溫情的筆鋒,帶領讀者思考「死亡」背後,所延伸出的社會問題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作者陳曉蕾說,她想寫一本關於每個人的書,所以寫了這個題材,而且「大家只想著要怎麼活得好,卻沒想到,死得好,才是...
死在香港:流眼淚 死在香港:流眼淚

作者:陳曉蕾 主編 陳曉蕾蘇美智周榕榕著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1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死在香港:流眼淚

內容簡介

  死亡轉眼就在角落,喪事教人措手不及,哀傷撲面而來。

  與其事後遺憾,不如生前準備?

  三位作者皆是記者出身,一年來四出採訪長生店、殯儀館、紙紮鋪、進殮房、出墳場,訪問各行關於殯儀殮葬的人及喪親者、協助者,以自身體會及經歷呈現香港的死亡現況。

  《死在香港》分兩冊:《見棺材》和《流眼淚》。

  《見棺材》報導現代殯葬業改革,包括政府立法監理、學者研究、民眾有更大自主權,並考慮到對環境影響。香港一方面連基本殮葬設備都不足,同時卻漸多新人入行,不少行內第三、四代亦銳意帶來新氣象。書中亦解構香港的殮葬殯,訪問業內人士、學者、宗教領袖,並附有大量實用資料。

  《流眼淚》關懷臨終者和喪親家屬,香港每年超過四萬人死亡,當中大約有一千人自殺,專家估計大約兩成喪親者一年半後依然抑鬱,喪父的中港兒童、嬰兒夭折的媽媽、喪偶獨居長者,自殺者的親友家屬更需要支援。面對香港醫療架構和社福制度處理死亡的不足,我們如何能安樂地,好死?

作者簡介

陳曉蕾∕主編

  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擅長撰寫人情故事。調查報導《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 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出版著作包括:《好味》、《有米》、《剩食》、《香港正菜》、《6 ISSUE》、《低碳有前途》、《一家人好天氣》、《聽大樹唱歌》、《夠照》、《生命裡的家常便飯:任方利莎》、《香港第一》、《尋找香格里拉》、《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生命好傢伙》

蘇美智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歷任《明報周刊MPW》資深編輯、《明報》副刊記者等,曾獲人權新聞獎中文。報章特寫冠軍。目前是全職媽媽兼寫作人,已出版著作包括《我們的同志孩子》、《陳奐仁︰快樂可以很簡單》和《路向》(合著)。愛採訪,讓別人的生命歷練豐富自己。

 

目錄

序一 人人都是「天使」陳曉蕾
序二 我們能夠死得好一點嗎?蘇美智
引子 烏雲的金邊

上篇 哀傷

第一章 只剩一半31
停不了的哭泣
喪如短暫傷殘
傷心醫生和五大高手
扶起別人撐住自己

第二章 讓哀不再傷47
支援杯水車薪
安家舍:一起過節
贐明會:義工一條龍

第三章 孩子還有你65
進心會:讓孩子到醫院
社工:家長先穩住
贐明會:共童導過
看繪本玩遊戲

第四章 我們的孤兒85
媽媽不許哭
我們不出門
中港婚姻的哀傷
沙士遺孤

第五章 折翼小天使97
念也晴
威爾斯醫院:產婦哀傷輔導
瑪麗醫院:嬰兒的壽衣

第六章 說不出是自殺113
賭掉一生
無言父母
慌張的媽媽
自殺遺族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活出彩虹
生命熱線:釋心同行

第七章 港式自殺133
不賣炭防燒炭?
救命熱線?
晚年難熬?
年少輕生?

第八章 推開大門151
社工走出陰霾
一切可以重演
如漣漪散開

第九章 但願同行165
喪親伴行者
「護慰天使」:區區有幫忙

下篇 好死

第十章 死在香港太沉重183
一堂速成的生死課
四萬港人的死路

第十一章 讓痛苦紓緩197
護士關蕙敏:死亡可以平靜
謝文華醫生:由善終到紓緩
麥懿活醫生:病過更明白

第十二章 死在院舍217
林玉貞院長:安享終老
朱偉正醫生:醫生加上社工
梁智達醫生:最後的安寧

第十三章 死在家裡231
謝文華醫生:由家庭照顧開始
善寧之家:當家人比醫生重要

第十四章 家人陪著走243
張達明教授:最後的生日會
記者姜素婷:媽媽的遺憾
周燕雯教授:規劃好死

第十五章 死在醫院255
敦志銳教授:醫療懂得停嗎?
謝俊仁醫生:預設醫療指示

第十六章 安樂死的爭議263
斌仔:我要安樂死
如果可以選擇

第十七章 留下的大愛275
器官捐贈:一個死七個生
遺體捐贈:無言老師

附章 護慰天使需要你

 

序一

「人人都是天使」 主編及作者陳曉蕾

  「我從來沒有設計過一本書,是關於所有人的。」設計師林偉雄一坐下來就說:「不是每個人都關心食物浪費,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想環境的議題,可是死亡,每一個人都逃不掉。」

  他想找不同的人們來拍攝,大家都同意了 。

  可是真的要約人,卻又猶豫,設計和寫作團隊都不介意上鏡,可是開口約自己的父母?連我都不敢約老爸,就算他不介意,想像他一轉身拍照,已經想哭。(阿爸要健康啊!)將心比己,父母讓孩子拍這種會聯想到「身後事」的相片,會嫌不吉利嗎?

  大家腦袋都曉得,死亡隨時發生,那些勵志說話: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去過,聽得耳朵起繭。然而心底裡,死亡好遙遠,我們用相當多的時間和力量去活得好,卻很少想到如何死得好。

  突然,死亡臨到,怎不會嚇得目瞪口呆?

  是「護慰天使」的社工梁梓敦主動找我寫書的,這組織屬於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義工不但會陪人辦喪事,還會不斷家訪、打電話問候,對一些喪親家庭的幫助甚至長達五年。這群人,工作九年沒多少人知道,每次資助期結束都擔心不能繼續。梁梓敦希望出書幫助這組織,我很好奇,便去聽他主持的講座。

  講座第一部份講殯儀,在座都是一般市民,反應非常熱烈,原來有這些選擇,那些分別,咁咁咁,這樣可以嗎?那樣能夠嗎?暄嚷如街市,入殮、出殯、下葬 … … 平時哪有機會可以這樣問長問短?一旦要辦喪事,心情壞,多是跟著做,遇有不同意見,紛擾爭執更傷心。

  同一班聽眾,第二部份談喪親之痛,登時靜默無聲。「不要說『節哀順變』,家人的哀傷需要時間紆緩,急不來的。」梁梓敦細細解釋情緒會如何隨著時問變化;需要怎樣的安慰和支持,人們都好留心,聽到喪親家屬的經歷,更是感動。原本還有第三部份介紹護慰天使,有別於其他機構緊張宣傳,梁梓敦見大家似乎都若有所思,便請大家把機構資料回家看。

  當下便決定合作,書店有大量育兒書籍、如何成功、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 … 生命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少學問和經驗可以參考,可是去到人生最後一頁,該如何面對?

  謝謝護慰天使資助這次的採訪計劃和設計費,並且同意不限制採訪和報導範圍,這次採訪大量過來人、專家學者、宗教領袖,橫跨醫療界、社會福利界、殯葬業界,被訪者數目和資料相當多,特別感謝邀請到作者蘇美智和周榕榕協力。

  《 死在香港 》 分兩冊:《 見棺材 》 和 《 流眼淚 》 。

  想像一條時間線:死亡來到,得把喪事辦好,然而儀式過後,人靜下來,哀傷撲面而來,情緒高高低低,不同人需要不同的時問才可平伏。死亡如此令人措手不及,可否提早準備?回到生前。若能好好善終,逝者減少遺憾,親友安心,哀傷也就比較可以放下。

  《 見棺材 》 上篇報導現代殯葬業改革。政府立法監理、學者研究、民眾有更大自主權,並且考慮到對環境影響。香港一方面連基本殮葬設備都不足,同時卻漸多新人入行,不少行內第三、四代亦銳意帶來新氣象。下篇解構香港的殮葬殯,訪問業內人士、學者、宗教領袖,附有大量實用資料。

  榕榕主要撰寫下篇內容,上篇本地殯儀業內人士和引子陶國璋教授的訪問,都是她寫的。

  《 流眼淚 》 上篇關懷喪親家屬,香港每年超過四萬人死亡;專家估計人約兩成的親友在一年半後依然抑鬱,喪父的「中港」兒童、嬰兒夭折的媽媽、喪偶獨居長者,更需要支援。香港每年也大約有一千人自殺,當中超過三成是長者。下篇探討醫療和社一福制度處理死亡的不足,死在醫院、死在院舍、死在家裡… 如何能安樂地,好死?

  我和美智分別訪問社福界和醫護界,下篇除了第十二章,第計及十三章部份內容,都是美智寫的,她亦從母親的角度,介紹如何跟孩子談死亡,及採訪嬰兒夭折的母親。

  這次採訪,威受相當深刻。榕榕曾經獨自騎自行車上西藏,好幾年都在旅途上, 她出版的遊記 《 死在路上也不錯 》,書名教媽媽非常不滿:「我怎拿去送親戚?」榕榕無懼訪問殮房、仵工、殯儀業內人士 ‧ ‧ ‧ 有晚卻在靈堂哭了:「白頭人送黑頭人,真淒涼。」她WhatsApp我們:「唉,最好還是死在阿媽後面。」

  美智寫過 《 我們的同志孩子 》 ,份外明白母親失去嬰兒的悲痛,書寫期間亦正值親人離世,採訪醫護人員和輔導專家,額外身同感受。「在走向死亡的路上,臨終病人和照顧者,原來都好孤單。」她不禁慨歎。

  而我,當記者早慣了忙起上來六親不認,然而在殮房看著那女兒對著媽媽的遺體大哭;父母欣慰跳樓的女兒容貌沒有太大破損;姐姐對自殺妹妹由生氣到體諒… 有些訪問長達六、七小時,深深感受一個人的死也許是落幕,但對親友卻是痛苦的序幕。

  也開始瞭解喪禮的意義;暫時計劃:如果我比父母早死,會在靈堂聚會,讓朋友讀者來告別,拜托大家幫我安慰父母,假如兩老都不在,那就直接由醫院出殯,什麼儀式都不用辦,甚麼人都不用來,骨灰撒海,不佔地球一分地。

  從心知道生命有終點,重新看到甚麼重要甚麼不。

  但願這本書,可以帶來啟迪。《 見棺材 》 第一版的版稅,會捐給護慰天使,但社工梁梓敦很坦白:假如大家都可給喪親者多一點體諒,親戚、朋友、同事、鄰居 … … 其實人人都可以是「天使」 ;社會網絡和家庭結構支離破碎的香港,才需要組織陌生人去當義工,關懷臨終病人和親友。

  也許第一步,請包容區內的殯葬設施,也別太快說「節哀順變」?

  對現今醫療制度,除了推廣紓緩治療,亦應更積極推動死在社區,院舍和家人若有適合的配套,大家都可比現在死得安樂:香港要有基本足夠的殯葬設備以外,還得令殯葬行業更專業化-「你想死在醫院無人理,或者葬禮被人漫天開價嗎?就得快快把這書做好啊!」我曾經這樣「恐嚇」設計師林偉雄和王銳忠。

  謝謝書中每一個被訪者,沒有你們也就沒有這本書。特別謝謝三聯副總編李安和編輯莊櫻妮,額外付出心力。今年的清明節,我們整個工作團隊,包括編輯、作者、設計師、社工一行九人到沙嶺公墓,拜祭遍山無人認領遺體者的墓地,大家都衷心希望:「死在香港」可以更有尊嚴。

序二

我們能夠死得好一點嗎? 作者 蘇美智

  在這本書的採訪期間,一位親人離世了,另一位到天堂逛了一圈回來。自己年紀不小,同輩友人陸續經歷父母親的死亡,從前多去婚禮,現在間中參與這些長輩的告別式。然而,死亡也不一定循規蹈矩論資排輩的來。有受萬千寵愛的胎兒未及吸入第一口氣便死了,年輕美好的生命也會揮著汗在球場上暴斃。

  說穿了,死亡一直都在,只是我們一直遮遮掩掩。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岑智榮曾在課上分享,,廣東話含「死」字的俚語何其多,如「死火」、「死仔」、「死唔斷氣」、「死趕爛趕」,但它們談的都不是死亡。可是到了真正要談死亡的時候,那個「死」字卻離奇失蹤,繞一個圈變成「走(口左)」、「過身」、「仙遊」、「逝去」……

  死亡觀主導了人們走畢生命旅程的姿態,不承認死亡的死亡觀亦然。有醫生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矛盾的心態:人總會死掉,但我的親人一定不會在此時此地死,死了就是你們醫院出錯。在廿十世紀,醫學能介入維持生命的手段愈來愈多,駁呼吸機、洗腎、輸送人工營養、心肺復甦術...這些科技對有轉機的病人無疑是福音,但是對於已經身陷末期病情的患者,卻每每是苦難。醫療科技怎樣用才是拯救生命?怎樣用其實是延長死亡?除了搶救失效的死亡,有沒有自然死亡?死亡可以在家裡發生嗎?

  我揮之不去某個在醫院床榻前的畫面:神志混亂的老人用綁在床緣的手死命抓住我,鐵了心的要我帶她回家。那手攀上我臂有若乾癟枯枝,但指力狠如鷹爪。她在恐惶中執拗有若孩童,還罵了很多我很久沒聽過的家鄉話。我雖然聽不全,卻也聽清楚她心中的好死鐵定不在醫院發生。

  親人的經歷和受訪者的分享,教我陷入沉重的思考。對於好死,人人有不同想像,但是能自決的有幾多?預設醫療指示讓當事人申明,即使他已陷入昏迷,在特定的病況下仍能拒絕接受任何或某種維持生命治療。可是安樂死又如何?四肢癱瘓的斌仔是很多香港人認識安樂死的起點,但他的逝去不該成為這場討論的落幕。

  而好死也不應該只是醫療的。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麗雲用「畢業禮」來形容死亡,「在這樣重要的人生畢業禮前,我們是否也該把這個生命達到的成就、一生的貢獻,引以自豪的東西,一一拿來分享回顧?」她有一個五句話的功課:,「我愛你」、「多謝」、「請原諒我」、「我寬恕你」、「再見」,提醒我們表達感受也要及時。至於臨終者親屬,如能修好陪伴這一課,能讓逝者和留者也都安心。本書的採訪對象中,有一位被遺憾纏繞十多年的女兒,訪問完畢蓋上電腦,我才發現她堆起了一個染淚紙巾的小山丘。從別處讀過這句話:「與其說是照顧,更像是交換生命的歷程」。要陪伴,不要交換,可以嗎?

  令人安慰的是,假若好死是一場畢業禮,畢業生原來還可以留下禮物。

  人死後,遺下的身體絕對不失禮(受訪的解剖學教授甚至沉醉於它們的美輪美奐),如果順利捐出所有器官,可以救活七條生命,這一刻在輪候冊上的生命就有二千多條:即使捐不出器官,遺體也能捐贈予大學的醫學院,擔當醫生的無言老師,引領更多好醫生和好科技。然後,好死便圓滿了。

  關於死亡,至今還沒有聽聞有誰能成功逃掉的。為了這百分百的發生率,是時候好好了解、好好計劃,怎樣才能死得好一點?

  最後,衷心感謝曉蕾的邀約和體諒,整個編採和設計團隊的用心,各位受訪者的智慧和毫不吝嗇的分享,特別鳴謝生死教育學會創會會長謝建泉醫生協助審閱《流眼淚》下篇有關醫療的稿件。寫書期間心力俱疲,感謝家人的照顧。

  想起來,這也是陳麗雲教授傳授的人生功課之一:道謝要及時。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434273
  • 規格:平裝 / 292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死在香港流眼淚》的作者,是我...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5/12
《死在香港流眼淚》的作者,是我心目中【公民記者】的表率,不但對社會充滿關懷,犀利但又見溫情的筆鋒,帶領讀者思考「死亡」背後,所延伸出的社會問題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作者陳曉蕾說,她想寫一本關於每個人的書,所以寫了這個題材,而且「大家只想著要怎麼活得好,卻沒想到,死得好,才是一生。」這句話多麼赤裸多麼深刻。

我喜歡她的善良、她的溫柔、她對社會的關心及觀點。

在此也推薦,她的「有米」也很讚喔!!!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今日66折
世界愈亂,你愈賺:在變局中成為大贏家的投資八法
作者:王裕閔 著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27
66折: $ 283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
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2-27
66折: $ 297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台灣老花磚賞玩套書(台灣老花磚全圖錄+著色台灣舊日風情)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1-31
66折: $ 112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01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深井:案簿錄.浮生 卷六
作者:護玄
出版社:蓋亞
出版日期:2024-06-13
$ 25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魔法抱抱【情緒管理】(理解並安撫孩子的壞情緒)
作者:郭飛飛
出版社:和平國際
出版日期:2023-01-01
$ 19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圖解英文文法的原理【暢銷修訂版】:看圖學文法不用背,一張圖就懂!用老外的思維理解英文!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志乃與戀(全)
作者:千種みのり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7
$ 23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每日一張塔羅牌:撫慰不安心靈塔羅指引書
作者:紫月香帆(監修)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25
$ 26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藥師少女的獨語 (特裝版) 13
作者:ねこクラゲ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7-31
$ 20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失憶投捕 3
作者:美川絵子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6-24
$ 93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