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在珠海南水的一家小茶寮,李文達的祖父因忘了熄滅爐火,意外發明了蠔油的雛型;2012年,李錦記的產品首度獲選為「神舟九號」航天員的佐餐醬料。約一百三十年間,李錦記從餐桌配角的小生意,躍升成坐擁員工過萬人的跨國企業,一切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從家族企業的第三代傳人李文達開始。
回顧李文達充滿傳奇的人生,「小中見大」的視野和「危中見機」的能耐,令他不會被一時一地的困難嚇倒,亦不受紛亂多變的時局蒙蔽視野,反而能夠洞悉機要,掌握事物的發展關鍵和脈絡,作出更好的應對和擘劃,最後轉危為機,帶領企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在序言中如此評價:「本書是一份最上乘的教材,讓年輕一代從中獲得走上成功路所必須具有的智慧。……我們今天的教育,十分重視知識的傳遞,對人生智慧卻著墨不多。這本書正是個最好的補充。」
作者簡介:
王國璋,現為獨立研究者,曾先後任職澳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兼職導師、研究助理、專任導師及副研究員等職。
王博士先後取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哲學博士學位,專注族群與語言政治、東南亞社會,以及社團、企業與社會政策等研究。
鄭宏泰,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全球中國研究計劃總監、社會及政治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電話調查研究室總監、中國文化研究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鄭博士在香港大學先後考獲工商管理學士、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專注華人家族企業傳承、香港華人身份認同、香港股票市場、香港及澳門社會政策調查與分析,以及中國軟實力與「一帶一路」研究。
黃紹倫,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校董、香港大學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名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榮譽高級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曾任香港大學副校長、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及社會系系主任。
黃教授先後取得香港大學社會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英國牛津大學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專注企業家精神、商業網絡、華人社會文化、家族企業、移民現象、社會指標的研究及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等研究。
推薦序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賜序:
年屆米壽之齡的李文達先生,是香港前輩企業家的典範。正如這本傳記所述,過去數十年間,李錦記在他的帶領下,克服了無數的挑戰、困難、危機,成功地從十分傳統的小生意發展成極具規模、管理完善的現代化跨國企業。傳記詳述了這位獨具慧眼、堅毅卓絕的前輩企業家的成功路;也彰顯了他「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領袖特質。「小中見大」,突顯了他的冷靜、睿智;「危中見機」則反映了他的沉著、堅毅。
李文達先生那一代的企業家,多生於憂患、長於憂患。眾所週知,近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許多傳統的企業都因為市場環境的劇變而走向沒落。李錦記卻能與時並進,成功轉型,而且不斷發展、壯大。這當然離不開領導者的沉著睿智、堅毅不拔、勤奮拚搏、勇於開拓的精神。
「小中見大」,也就是見微知著。眼前這本傳記何嘗不是中國人過去數十年走過的艱辛路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照?語云:多難興邦。李文達先生領導下的李錦記事業,同樣是在克服了無數的困難險阻和危機之後才成功的。這讓我不期然想起了以下的一個小故事。
話說有位種小麥的農夫,希望獲得豐收而向天神誠心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沒有什麼冰霜蟲害,讓種下去的小麥能順利成長。天神答允了他的請求。果然,翌年完全沒有冰霜蟲害或任何自然災害,小麥的長勢令農夫欣喜不已。轉眼到了秋收時節,農夫割下了小麥,打穀時卻發現穀殼之內並無小麥粒子,即是小麥沒有正式結果。農夫失望之餘,唯有再請教天神。天神一看,明白了,於是向農夫解釋:小麥的生長,是個自然的過程。冰霜蟲害,亦是植物自然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份。離開了這些自然界的挑戰,植物的生長就變得不圓滿,於是亦不能結出圓滿的果實。這當然只是一個譬喻,但人生路上總難免會遇上一些挑戰、困難和危機;沉著面對這些危機、克服困難,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未來也會因而變得更成功。李文達先生的鄉賢梁啟超先生曾云:「磨難是最好的大學」,正是這個意思。
李文達先生還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後輩認真學習的地方,那就是他為李錦記親手建立的「思利及人」經營方針,日後也成了他的座右銘。企業當然要「思利」,但也同時要充份顧及他人(特別是客戶及廣大市民)的利益。李先生的這個信念,與中國人「兼善天下」的傳統美德,或大乘佛教菩薩行的「自利利他」精神非常吻合。這種精神亦絕對有利於李錦記事業的持續發展、不斷壯大和開拓。李先生秉承這個信念,一直樂於為公益慈善事業奉獻,回饋社會。
感恩三位學者為大家寫了這本好書。它其實是一份最上乘的教材,讓年輕一代從中獲得走上成功路所必須具有的智慧。作者沒有使用抽象的理論來説教,而是選用了極其生活化的真人實例。衷心希望我們的年輕學子們能細讀這本好書,必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進而大有得益。我們今天的教育,十分重視知識的傳遞,對人生智慧卻著墨不多。這本書正是個最好的補充。
李焯芬序
年屆米壽之齡的李文達先生,是香港前輩企業家的典範。正如這本傳記所述,過去數十年間,李錦記在他的帶領下,克服了無數的挑戰、困難、危機,成功地從十分傳統的小生意發展成極具規模、管理完善的現代化跨國企業。傳記詳述了這位獨具慧眼、堅毅卓絕的前輩企業家的成功路;也彰顯了他「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領袖特質。「小中見大」,突顯了他的冷靜、睿智;「危中見機」則反映了他的沉著、堅毅。
李文達先生那一代的企業家,多生於憂患、長於憂患。眾所週知,近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許多傳統的企業都因為市場環境的劇變而走向沒落。李錦記卻能與時並進,成功轉型,而且不斷發展、壯大。這當然離不開領導者的沉著睿智、堅毅不拔、勤奮拚搏、勇於開拓的精神。
「小中見大」,也就是見微知著。眼前這本傳記何嘗不是中國人過去數十年走過的艱辛路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照?語云:多難興邦。李文達先生領導下的李錦記事業,同樣是在克服了無數的困難險阻和危機之後才成功的。這讓我不期然想起了以下的一個小故事。
話說有位種小麥的農夫,希望獲得豐收而向天神誠心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沒有什麼冰霜蟲害,讓種下去的小麥能順利成長。天神答允了他的請求。果然,翌年完全沒有冰霜蟲害或任何自然災害,小麥的長勢令農夫欣喜不已。轉眼到了秋收時節,農夫割下了小麥,打穀時卻發現穀殼之內並無小麥粒子,即是小麥沒有正式結果。農夫失望之餘,唯有再請教天神。天神一看,明白了,於是向農夫解釋:小麥的生長,是個自然的過程。冰霜蟲害,亦是植物自然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份。離開了這些自然界的挑戰,植物的生長就變得不圓滿,於是亦不能結出圓滿的果實。這當然只是一個譬喻,但人生路上總難免會遇上一些挑戰、困難和危機;沉著面對這些危機、克服困難,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未來也會因而變得更成功。李文達先生的鄉賢梁啟超先生曾云:「磨難是最好的大學」,正是這個意思。
李文達先生還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後輩認真學習的地方,那就是他為李錦記親手建立的「思利及人」經營方針,日後也成了他的座右銘。企業當然要「思利」,但也同時要充份顧及他人(特別是客戶及廣大市民)的利益。李先生的這個信念,與中國人「兼善天下」的傳統美德,或大乘佛教菩薩行的「自利利他」精神非常吻合。這種精神亦絕對有利於李錦記事業的持續發展、不斷壯大和開拓。李先生秉承這個信念,一直樂於為公益慈善事業奉獻,回饋社會。
感恩三位學者為大家寫了這本好書。它其實是一份最上乘的教材,讓年輕一代從中獲得走上成功路所必須具有的智慧。作者沒有使用抽象的理論來說教,而是選用了極其生活化的真人實例。衷心希望我們的年輕學子們能細讀這本好書,必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進而大有得益。我們今天的教育,十分重視知識的傳遞,對人生智慧卻著墨不多。這本書正是個最好的補充。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焯芬
2017年12月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賜序:
年屆米壽之齡的李文達先生,是香港前輩企業家的典範。正如這本傳記所述,過去數十年間,李錦記在他的帶領下,克服了無數的挑戰、困難、危機,成功地從十分傳統的小生意發展成極具規模、管理完善的現代化跨國企業。傳記詳述了這位獨具慧眼、堅毅卓絕的前輩企業家的成功路;也彰顯了他「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領袖特質。「小中見大」,突顯了他的冷靜、睿智;「危中見機」則反映了他的沉著、堅毅。
李文達先生那一代的企業家,多生於憂患、長於憂患。眾所週知,近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
目錄
李焯芬序 6
李文達序 9
作者序——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特質和意義 12
第一章:危機中尋出路
引言 40
祖父的殺身之禍 44
五代「蠔」情 47
發明蠔油 49
火災侵襲後再尋出路 52
結語 56
第二章:危機中成長
引言 60
落腳澳門的兩代經營 61
父母的「見大」祝願 67
少年十五二十時 74
危如累卵中求存 78
闖蕩廣州 81
結語 84
第三章:危機中創業
引言 90
新時局的應變 91
創業澳門 96
邂逅舊同窗 103
掉進愛河 108
終成眷屬 113
錯信好友 118
結語 123
第四章:危機中摸索
引言 128
重投李錦記懷抱 129
打進「延年會」網絡 133
與父母的相處 139
與子女的相處 148
孕育管理信念和哲學 154
蠔水危機 162
兩場暴動的衝擊 169
結語 172
第五章:危機中開拓
引言 178
三房嚷分裂 179
獨掌李錦記 182
擺脫金山庄 188
打響「熊貓牌」 193
四代人的北美洲歲月 198
快人快事 202
投地顯眼光 208
結語 212
第六章:危機中騰飛
引言 216
中英談判與大埔購地建廠 217
資金瀕斷與命懸一線 226
內外交困中第二次分家 236
百年誌慶中展翅騰飛 143
結語 246
第七章:危機中投資中國內地
引言 252
初探內地新局以尋機遇 253
福州與黃埔先後設廠 258
由南方李錦記到無限極 267
回歸新會七堡 273
結語 278
第八章:危機中走向世界
引言 286
搞定醬油一償夙願 287
1998年危機的化險為夷 294
一步一腳印走向世界 304
結語 314
第九章:治危機於未發的創舉
引言 320
家族企業的強勢與軟肋 321
創立家族委員會的重大嘗試 324
樹立家族企業傳承楷模 334
結語 338
第十章:轉危為機的睿智
引言 342
思利及人 343
務實誠信 356
永遠創業 363
知人善任 367
結語 370
跋——
為甚麼要大寫李文達? 374
參考資料 379
李焯芬序 6
李文達序 9
作者序——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特質和意義 12
第一章:危機中尋出路
引言 40
祖父的殺身之禍 44
五代「蠔」情 47
發明蠔油 49
火災侵襲後再尋出路 52
結語 56
第二章:危機中成長
引言 60
落腳澳門的兩代經營 61
父母的「見大」祝願 67
少年十五二十時 74
危如累卵中求存 78
闖蕩廣州 81
結語 84
第三章:危機中創業
引言 90
新時局的應變 91
創業澳門 96
邂逅舊同窗 103
掉進愛河 108
終成眷屬 113
錯信好友 118
結語 123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