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序
年屆米壽之齡的李文達先生,是香港前輩企業家的典範。正如這本傳記所述,過去數十年間,李錦記在他的帶領下,克服了無數的挑戰、困難、危機,成功地從十分傳統的小生意發展成極具規模、管理完善的現代化跨國企業。傳記詳述了這位獨具慧眼、堅毅卓絕的前輩企業家的成功路;也彰顯了他「小中見大、危中見機」的領袖特質。「小中見大」,突顯了他的冷靜、睿智;「危中見機」則反映了他的沉著、堅毅。
李文達先生那一代的企業家,多生於憂患、長於憂患。眾所週知,近代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遷,許多傳統的企業都因為市場環境的劇變而走向沒落。李錦記卻能與時並進,成功轉型,而且不斷發展、壯大。這當然離不開領導者的沉著睿智、堅毅不拔、勤奮拚搏、勇於開拓的精神。
「小中見大」,也就是見微知著。眼前這本傳記何嘗不是中國人過去數十年走過的艱辛路的一個縮影、一個寫照?語云:多難興邦。李文達先生領導下的李錦記事業,同樣是在克服了無數的困難險阻和危機之後才成功的。這讓我不期然想起了以下的一個小故事。
話說有位種小麥的農夫,希望獲得豐收而向天神誠心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沒有什麼冰霜蟲害,讓種下去的小麥能順利成長。天神答允了他的請求。果然,翌年完全沒有冰霜蟲害或任何自然災害,小麥的長勢令農夫欣喜不已。轉眼到了秋收時節,農夫割下了小麥,打穀時卻發現穀殼之內並無小麥粒子,即是小麥沒有正式結果。農夫失望之餘,唯有再請教天神。天神一看,明白了,於是向農夫解釋:小麥的生長,是個自然的過程。冰霜蟲害,亦是植物自然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份。離開了這些自然界的挑戰,植物的生長就變得不圓滿,於是亦不能結出圓滿的果實。這當然只是一個譬喻,但人生路上總難免會遇上一些挑戰、困難和危機;沉著面對這些危機、克服困難,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智慧,未來也會因而變得更成功。李文達先生的鄉賢梁啟超先生曾云:「磨難是最好的大學」,正是這個意思。
李文達先生還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後輩認真學習的地方,那就是他為李錦記親手建立的「思利及人」經營方針,日後也成了他的座右銘。企業當然要「思利」,但也同時要充份顧及他人(特別是客戶及廣大市民)的利益。李先生的這個信念,與中國人「兼善天下」的傳統美德,或大乘佛教菩薩行的「自利利他」精神非常吻合。這種精神亦絕對有利於李錦記事業的持續發展、不斷壯大和開拓。李先生秉承這個信念,一直樂於為公益慈善事業奉獻,回饋社會。
感恩三位學者為大家寫了這本好書。它其實是一份最上乘的教材,讓年輕一代從中獲得走上成功路所必須具有的智慧。作者沒有使用抽象的理論來說教,而是選用了極其生活化的真人實例。衷心希望我們的年輕學子們能細讀這本好書,必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進而大有得益。我們今天的教育,十分重視知識的傳遞,對人生智慧卻著墨不多。這本書正是個最好的補充。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焯芬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