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梁濤
香港目前仍然是粵曲流行的年代?也許有人會反對這樣的講法。反對者可能認為粵曲已被粵語和國語流行曲淘汰了。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大家不妨靜心地看看實際情況。1970年代流行唱粵語流行曲的歌廳,全盛時期有二十多家,現在只剩下兩家,而且業務正走下坡。至於粵曲歌壇,一直維持三家,最近(按:1990年代)還多開了兩家。此外,油麻地街市街一帶,晚上的露天粵曲歌壇數目,從1970年代每晚仍維持七個左右,從未減少。
另外,民間組織的粵曲演唱會不計其數,多個社區中心設有粵曲學習班,每星期亦有一次實習式的小型粵曲演唱會。這些活動,既吸引上年紀的人參加,也吸引年輕人參加。這一大群粵曲愛好者,成為大型粵曲演唱會的支柱。而大型粵曲演唱會則多在香港大會堂、香港文化中心、西灣河文娛中心、牛池灣文娛中心,以及新界各區的區域大會堂舉行,若粗略估計,每個月最少舉行十五個。這些現象,連粵語和國語流行曲也望塵莫及。《粵曲歌壇話滄桑》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正符合社會需要。
本書系統地詳細介紹粵曲歌壇的歷史,例如最初的歌壇源於「大八音」。「大八音」是一種只有唱詞、沒有動作的演唱會,但唱的是全本的戲曲。由於「大八音」受歡迎,才變成只唱戲曲中的主題曲,在遊樂場時代產生粵曲歌壇。這些歷史是前人未嘗談及的。
書中又介紹和分析粵曲歌壇發展到茶樓內演唱的經過,兼談失明藝人對粵曲歌壇的貢獻。終章便討論失明藝人的曲藝對歌壇的影響。
有很多早期名曲,本書也盡量收入,並且附有名歌伶的照片,以添實感。香港大學孔安道紀念圖書館及龍偉民先生提供不少珍貴的歌伶照片,令本書生色不少,非常感激!
梁濤
1993年11月12日